横、竖“一起发展”——访“一起发展”

  • 来源:设计家
  • 关键字:室内设计,多媒,一起发展
  • 发布时间:2015-08-05 09:09

  移动互联时代,资源整合、协同工作的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与青睐。总部位于上海文化艺术地标M50创意园区的”一起发展”,前身是十二年前成立的“木码设计机构”,如今因应时势,正式更名为”一起发展”,下设广告、空间、制造、实业、建筑装饰及室内设计、多媒体等多家既关联又独立的子公司,为品牌提供从概念生发到形象建立到市场接受等一体化纵深服务。5月29日下午,在中国设计精英之旅苏州站的活动中,来自苏州的设计精英,在“一起发展”创客空间般的办公室,与“一起发展”的高层进行了深度对话交流。创意总监蒋崇无向苏州设计精英介绍了“一起发展”平台的横向构成,平台理念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纵深。他提出协同设计服务的核心依然是创造力,而公司创造力来自不同专业个性智慧的有机凝聚。上百个小伙伴的智慧不断凝聚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公司资源共享的理念。公司务实、谦逊的态度给来访的设计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理念上求突破 执行上求深入

  《设计家》:请简单介绍一下“一起发展”。

  蒋崇无:“一起发展”的前身是十二年前成立的“木码设计”,如今正式更名为“一起发展”。我和木码设计的创始人侯正光是二十年的兄弟,一起从事以设计为主体的工作。如果说现在的“一起发展”是一个集团模样公司的话,那其实是由很多家既独立又有关联的子公司共同组成的,除了木码设计外,还包括了以“大”字开头的广告、空间、制造、实业、建筑设计、装饰、室内设计、多媒体等多家子公司。十二年来我们服务的客户,横跨的领域比较大,服务的纵深比较长,也获得过很多荣誉。同时“一起发展”也做一些社会公益的设计和活动,包括策划组织一些展览。目前我们的总部在上海,在北京、南京、西安有分部,西安是我们的一个甲级建筑设计院。当然,我们的原创家具品牌“多少”,已经在28个省市、三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店面。

  《设计家》:“一起发展”有哪些设计领域?如何一起做设计?

  蒋崇无:“一起发展”有很多板块和领域,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品牌的营造、建设和树立展开。无论是从空间、平面还是具体的产品设计都能通过协同的设计和服务,达成总体品牌功能。公司最高的愿望和要求是将从事的工作,在理念上实现突破。公司服务主要有三大板块,一个板块是广告设计,这是通常意义上传统的和现代互联网时代的广告行业的工作。这个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品牌营销、互动营销、公关传播以及创意设计,所有工作是围绕着整体的品牌建设当中的某一个环节进行。第二个板块是产品设计,实际上它是设计成果物理形态的终端呈现。在产品设计方面我们可以提供从创意到生产的全过程服务,具体的例子就是我们自己的品牌“多少”家具,当然,在工业设计领域,公司在全国和八个企业从事上下游的合作。第三个板块是空间识别,大到规划设计,例如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122平方公里旅游区的规划,包括从项目立项到政府协调到规划设计到旅游安排、经济测算等一系列工作。同时,我们有一个甲级的建筑设计院,做一些建筑设计,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室内设计。关于如何一起做设计,“一起发展”希望能够做到三个方面:理念、方案和执行。初步阶段的工作常常很好沟通,甲方委托设计的时候总是充满热情,可在过程中,有时就会有各种辛酸,如何在执行层面上达成方案上的共识,并把它彻底地完成,这是公司最核心的工作。公司有自己的产品、工厂有自己的直营商店,我们可以从最终端的客户和消费者身上看到产品的反馈。这是我们尤为注重的方面。

  《设计家》:目前有哪些重点项目?

  蒋崇无:“一起发展”有一个正在服务的客户,是新疆天山脚下做农牧产品的企业,基本上是从产品的品牌、营销、广告到市场定位,到选址,包括规划、建造厂房车间、建造风情园,设计一系列的产品线,我们做了整体的服务。我们给对方提出的理念是久远的中国传统思想,希望能够争取客人最大程度接受我们的设计理念,尽可能将设计思想体现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我们知道做建筑是一件很严肃很困难的事情,也会受到各种法规、技术的制约,可是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有设计师价值观的体现。通常而言,工厂的建筑规划和设计,因为有很多技术上的要求,建筑师的个人理想受到比较多的束缚,于是设计师就在室内尽可能地去斟酌发挥,尽可能植入更多文化和精神的含义,尽可能体现设计师对现代性的认知。在其他的产品设计中,我们一样可以找到非常久远的东方智慧的根源。我想,尽管今天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可是至少我们内心还是对久远的文明有着某种追思,这些情感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貌似很虚无的一些精神,植入到我们对客人的认知中。比如在给浙江一家厨房电器品牌的产品工业设计中,我们从当地的良渚文明里边看到了陶鬲这个形状,从中感知到先民在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对于器形,对于使用功能,对于美观,已经呈现得非常饱满了。在今天,我们有责任在一个炊具上或者是某一个产品上,延续先民传承给我们的创造形式美的能力,以及对使用功能的巧思与智慧。我们服务的另外一个客人,是生产玻璃的,那么我们把这个玻璃的设计,同样上升到一个美学的高度,我们给客人提出的一个愿望,将中国的营销提升到美学营销的程度,同样也是寻找一个文化的依据。

  “多少”家具,以自有原创品牌探索市场逻辑

  《设计家》:请谈谈你们的自有品牌“多少”家具创立的初衷与现状?

  蒋崇无:设计师的方案可能是建立在设计逻辑上,而在市场逻辑上未必能够成立,所以我们必须要勇于去创立自己的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反过来考量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不是有合理性。所以,我们在自己的产品里同样也做相应的设计工作,不断地来试错,看看哪一些是浪费,哪一些不合理,哪一些必须要加强,哪一些必须要去谦卑地理解它。有时候,我们的方案拿出来不一定是给设计师看,可能会请我们的司机师傅来看一看哪一个方案更合适。

  我们也深深地知道产品还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也知道我们的工艺有多少地方尚待完善,我们知道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每年总还是有新的系列推出。我们正在努力,希望一年一年或者一天一天能够缩小一些差距。十五年前,我在机场送侯总去英国留学,他带着做家具设计的理想,因为当时在中国,家具设计根本成不了一个行业,学回来无法生存。但侯总带着强烈的报国情怀远赴英伦,因为大家都知道当时全世界的家具都可以在广东生产,中国只是全球最大的家具制造工厂,中国人的利润非常非常少,中国几乎没有设计。他感到特别难受。中国人过去的家具这么棒,所有的设计师都热爱中国明式家具,那种美感那种技巧已经到了妙不可言的高度,为什么我们今天不可以有自己的家具品牌?可是学成归来后,当所有的家具厂都在OEM的时候,提供家具设计服务根本没有市场,于是我们成立了公司,自己开工厂,自己来销售,如今“多少”开了二十多家店,目前还是有相当的客人能够认同我们的设计。

  “晒上海”——系统地建立城市形象

  《设计家》:“一起发展”创立的“晒上海”展越来越受到设计师和公众的关注,能否介绍一下它的起源与愿景?

  蒋崇无:“一起发展”参与公益的项目比较多。在六年前,我们有很多部门和当时的世博会有一些对接的项目,有文化项目,有设计项目。当时世博局的人认为,上海是不是有像样的,代表这个城市形象的,属于今天时代的旅游产品?这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不是半年、一年的时间,上海的形象和产品就可以建立了。城市形象,产品设计,销售渠道,它确实需要一整套的系统。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我们看到的那些终端,那是人家长期积累的成果。我们和上海世博局、工业设计学会共同策划了一个展览“晒上海”,在世博结束了,我们却继续在做这个展览。主要是以展览的形式来展示一些理念和价值都比较独立的设计师的原创产品设计,相对有一些探索性,看看是不是可以和市场有所结合。一晃就过去六七年了,我们将它制度化,每年举办一次,以创意推动新材料新工工艺在设计中的应用,为需求做前瞻性研究,不断吸纳业界更多有情怀的设计师参与其中,从行业内引发外界对产品设计的更多思考;从而探寻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我们做这样的事情,总是希望能慢慢来,将来诸位有兴趣的话都可以来共同参与。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想一想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不是应该有一些人文精神,为社会做出一些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对话:原创家具设计不是一门好生意

  尼克:“一起发展”将产品落实到正儿八经的整体销售,除了家具还有什么?

  蒋崇无:目前就是家具。我们正在启动一个旅游综合体项目,但是这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我们正在做一个旅游区的规划,包括参与一部分项目的投资。我们到国外去旅游,会发现有些旅游商品的店做得很好,尤其是日本。但是当我们和国内的一些旅游部门沟通,希望帮他们做一些设计时,往往很难推进。

  尼克:旅游产品具体是指门店销售的那些吗?

  蒋崇无:对,是终端的产品。有一个例子,确实是刺激我们,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那个旅游纪念品商店,他们八年前开始计划把这个店弄好,由六七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干了一年,设计了两千多款产品,现在它一年的产值大概是两亿多。当然它的客源是非常丰富的,同时它也有设计的资源,但是人家有一套完整的商业的模式。现在大陆的一些博物馆也在做旅游纪念品店,但绝大多数都不如人意。无论是设计也好,商业模式也好,确实差距还是很大。所以我们正好也是借助一些项目,从前期规划时就和政府沟通,让我们以接地气的方式设计一千套旅游纪念品。因为旅游产品,尽管它的金额小,但是附加值很高,可以带动当地的一些小微产业与活化一些传统手工艺。因为很多地方的景点人都爆满,但是那些旅游商品的状况却令人堪忧,几乎全是来自义乌的,同质化严重。我们希望第一个店能够在一个旅游区做起来。我想我们慢慢来吧,一点一点来,看是不是能够在我们的实际工作当中,真的能让一些设计师的想法落地。

  赵智峰:“一起发展”的这么多公司和团队,不同的专业是怎么管理的,比如说空间、产品、视觉怎么去进行交叉?

  蒋崇无:设计师管理公司,这是一个世纪难题。我们的管理就是我和同事不断地碰撞磨合,我们几个(所谓)经理级同事每天都在争论。其实说白了我们设计师不是很认同做生意的管理方式,再加上每个人对人生的见解不同,所以不同个性的人在一起确实是一个难题。一谈到管理我们也觉得很难,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争执中摸索。

  王启霖:你们的家具品牌怎样销售推广?现在家具盈利了吗?

  蒋崇无:也在不断地调整,现在是有自己的直营店,包括你们刚刚看到的M50园区里的店。也有加盟,但是我们对加盟店的要求比较苛刻,不完全是经济上,对空间条件、对空间设计,对理念都有很高的要求。现在基本上可以有些盈利,但是我们更多的还是要投入进去。做原创家具肯定不是一个好生意。

  王启霖:你们设计好了找哪家工厂生产?

  蒋崇无:我们自己有厂,也有合作的厂家。

  王启霖:有些家具设计师是把这个设计师作品拿去国外参展,是从国外杀到国内。你们的做法可能就是从国内要杀出去?

  蒋崇无:杀出去,目前只杀到了印度和新加坡。我们是属于“二愣子”的做法,就是因为我们号称自己懂营销懂品牌,当然技术有一定的支持,也准备了五年的时间,到了2009年我们决定开厂。开厂的时候我们也很清楚,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意,我们周围有非常多做家具生意的朋友,他们那种赚钱的方式,我们也很掌握,但是我们不能这样做,因为我们是设计师,我们有我们设计师的商业尊严。我们是在完全不知道有没有市场的情况下,一点一点摸索推广的。当然我们每年国内国外重要的家具展会都参加,也会有人愿意来跟我们谈多种方式的合作,我们还是会坚持自己认为对的,我们知道它未必能够成功,于是就不断地调整。我们很重视跟室内设计师合作,并不是抱着收获很大经济回报的想法,而是为了以此去扩大市场的认知。

  王启霖:您前面提到“多少”传承的是明式家具,但是现在我看过一些报道,有些家具设计是挖掘了宋代的设计。

  蒋崇无:我个人理解,宋代的家具,气格一定很高。关键是几乎没有实物,它的可参照性都是从图上来的,可依据性还是蛮难把握的。别说是宋代,对于“明”的东西我们也只是小学生的感觉,就像齐白石说,我愿意做徐渭门前的狗,我们能做明代家具的门下狗就可以了。实际上我们过去的文明实在太至高无上了,我们今天的差距真的太大了。我们也注意到一些设计师想恢复一些宋代的设计,我觉得那也很可贵,因为整个南宋几乎是文人趣味最高的一个阶段,但追溯起来就更难了,我们设计师要补的课太多太多。

  侯正光

  学历:吉林大学汽车设计及企业管理双学士。英国白金汗郡大学家具设计与工艺硕士。

  简历:上海木码设计机构创办人,中国家具设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

  获奖:个人及设计团队曾荣获2002中国第四届家具设计大赛二等奖,2004年米兰国际家具展设计卫星展大奖,2005第十一届上海国际家具展专业组原创设计金奖,银奖,2006年和2007年两届【金斧】中国家具设计奖大赛,2009年上海首届青年创业先锋提名奖等。理念秉承“让好设计被更多人使用”的朴素愿景,在功能和形式的平衡之间蕴涵文化与个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