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大地之——黃 「黃」天后土家園
- 来源:中国旅游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疆,天山,瓜果盛宴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06 12:27
假如要用一種顏色去概括新疆,黃色肯定是實至名歸。天山南北沿線無論是戈壁、沙漠、峽谷,主色調都是黃色。就連新疆的主要民族之一的維吾爾族,日常生活上無論是服飾、民居、飲食都是以黃色為主。就連他們所種植的各色農作物也是以黃色為主。
在漢人的眼中,黃色是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徵,是只有皇家才能使用的色彩。在封建社會能穿黃衣者都是皇親貴族。而少數民族對黃色卻沒有那麼講究,在他們心目中,黃色象徵着太陽,代表着金秋豐收的顏色,給人無限期待和希望。生活在沙漠邊緣綠洲的維吾爾族跟西北其他少數民族有很大不同:他們是定居的農耕民族,而不是四處遷移的遊牧民族。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跟土地的關係密切,他們跟漢人一樣有黃天后土情意結。他們住的是泥土砌的房子,吃的是泥土種出來的瓜果,甚至連膚色也更靠近黃種人。
盛夏天山瓜果盛宴
「我們新疆好地方啊??風吹草低見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正如歌聲中唱的那樣,每一趟的新疆之旅,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新疆的瓜果。記起第一趟在哈密吃上傳聞中哈密瓜,那味道我直到現在都記得。那瓜甜如蜜糖,切完哈密瓜,流在刀刃上和桌子上的瓜汁,手摸上去都黏起來。跟香港超市裡面買到的哈密瓜完全是兩回事,出口到外地的瓜應該是還沒熟透就摘下來,吃起來有股生生的味道。而本地賣的哈密瓜大部分都是瓜熟落地才上市,那鮮甜的味道跟在紙皮箱裡悶熟的瓜,口感上差別好像是兩個品種。為甚麼新疆的瓜果這麼甜?跟前面紅色蔬果一樣,最重要還是新疆獨特的地理氣候。跟紅色的辣椒、番茄等還不一樣,天山冰雪融化後滋潤出來的瓜果是黃色:吐魯番的葡萄、鄯善的甜(哈密)瓜、庫爾勒的香梨、庫車白杏、阿圖什無花果??全都是黃皮包着甜果子。
天山南北滿地黃
哈密瓜
哈密瓜雖以東天山門戶哈密命名,但考證發源地在吐魯番盆地東部的鄯善縣東湖。如今在新疆最出名的哈密瓜產自伽師和吐魯番,這些瓜統稱「甜瓜」,特點是味甜,含糖量在15%左右。哈密瓜有180多個品種,除了甜味外,有些品種還帶着奶油味或檸檬香味,非常特別。
庫爾勒香梨
香梨產於庫爾勒市郊的孔雀河畔,在漢唐時期就通過絲綢之路傳入印度,被譽為「西域聖果」。成熟時果面黃綠,陽面有紅暈,儲藏後變鮮黃。因具有濃郁而獨特的香味而得名,特點是皮薄質脆,肉質細嫩爽口。這種香梨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有公母之分:「公梨」的花蒂處是凸起,而「母梨」則反之。當地人普遍認為「母梨」味道要比公梨甜。
無花果
屬桑科,因花小藏於花托內,又名隱花果。無花果原產於西亞,唐代時傳入中國,史籍稱之為「阿驛」,維吾爾語稱「安吉爾」。成熟時整個呈金黃色,形狀很像包子,含糖量達15%~20%,吃起來甜如蜜糖。維吾爾族人又戲稱無花果為「樹上結的糖包子」。跟內地的無花果不一樣,新疆無花果個頭明顯大很多。而在內地的無花果大部分都是乾果,香港人一般拿來煲湯,很少見到新鮮的無花果。由於新鮮無花果的果實極為鮮嫩,不易保存和運輸。當地人民多用以曬製果乾,想嚐鮮只能來新疆。
庫車白杏
杏是維吾爾族普遍栽培的果樹之一,幾乎村村有杏林,家家有杏樹,而庫車則可以稱之為新疆的杏鄉。栽培杏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現保留下來的優質品種就有20多個。初夏時最先上市是小黃杏,接踵而來的是白杏、佳那麗杏、辣椒杏等品種。其中以阿克西米西白杏品質最佳,肉厚汁多味甜。雖說叫白杏,其實顏色還是傾向淺黃色。
榅桲
薔薇科的榲桲屬植物,是一種古老而珍稀的果樹,成熟後呈金黃色。原生長於中亞和高加索地區,中國主要生長在西北新疆各地,分佈在天山以南,沿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洲上,以阿克蘇地域的沙雅、新和、庫車最多。新疆維吾爾族人除了生食榲桲外,還拿來做蜜餞,是一種帶甜味的新疆八寶抓飯的主要配料。
新疆乾果知多少?
維吾爾族夏季常以瓜果代茶飯,冬季則以核桃、杏仁、葡萄乾等就饢吃。還喜歡用葡萄乾、杏乾等做抓飯,用葡萄、桑椹、蘋果、海棠果、杏、梨、草莓、無花果、櫻桃等做果醬。新疆的乾燥少雨,日照時間長和日夜溫差大除了造就「瓜果之鄉」的美譽外,還為乾果加工帶來便利,令到新疆成為中國最大的乾果加工地之一。經過陽光洗禮的瓜果,無獨有偶都披上一層黃色。果乾類推薦杏乾、葡萄乾、桃乾等,果仁類推薦巴旦木、核桃和杏仁等。
黃天后土的民居
新疆維吾爾族人生活在遼闊大漠戈壁包圍之中,在他們眼中黃色除了象徵着大漠的顏色外,還象徵着黃土。它代表維族人的生存環境。他們對黃色的崇尚,源於維吾爾族先祖信奉薩滿教時對天地萬物之崇拜。無論是牆體、房頂還是樑、門、柱、窗構件,都是以黃色為主。
上房
類似漢族的客廳功能,主要為節日舉行宗教儀式活動和接待親友之用。最少是兩開間,面積約300~400呎。考慮到空氣流通問題,常設內外兩重門,房中有一個通長的大火坑,牆壁上懸掛着古蘭經字畫或麥加聖地圖畫,便於家人做禮拜。
樑、柱
維吾爾人居住的房屋,一般為土木結構的平頂房。牆體為黃土,天花、樑、門、柱、窗等,都是用當地出產黃色木材作為原材料。
屋頂
用密樑平頂,喜用木構架起脊的屋頂。上開天窗,可做曬台或乘涼之用。
牆
維族的傳統民居以土坯建築為主,多為帶有地下室的單層或雙層拱式平頂。建築材料都是用當地最常見的黃土為主,屋頂也沒有使用瓦片,只用黃泥麥草厚厚的抹上一層。隨着各地區的不同氣候,在構造上還是有差別的。例如,北疆的昌吉、伊犁地區,降雨較多,土胚牆就多用磚石做基礎。吐魯番地區幾乎終年無雨,牆體就全用土坯砌築。
束蓋炕
一種外形似炕,但是實心,不能加熱的土炕。以供人坐用,而不是像簷廊那樣內部是供人走動的。在維族民居中,幾乎每一個房間內都設有束蓋炕,它既可以作為臥室中的床鋪,也可以作為內部的坐炕。
冬室
後室稱「冬室」,作臥室用途,通常不開窗用井孔採光。由於新疆地區非常乾燥,只要避過太陽在背陰處就非常涼爽,所以建築也很少開窗,內部相對封閉。室內砌土炕,牆上大量使用石膏雕飾或掛上壁毯,還開有大小不等的壁櫥,飾以各種伊斯蘭花紋圖案。
夏室
帶天窗的前室稱「阿以旺」,意思是明亮的處所,故又稱「夏室」,採用土木結構,平屋頂帶外廊,中留天井採光,天窗高出屋面約40~80厘米,供起居、會客之用。從建築角度看,完全是室內形式,但它的功能卻是戶外活動場所,維吾爾族民居中開敞的庭院空間。
前院
為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間,院中引進渠水,栽植花草和桃、杏、梨、葡萄、無花果等果木。葡萄架既可蔽日納涼,又可為市場提供豐盛的鮮葡萄和葡萄乾。院內有用土塊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頂,梯下可存物。
門窗
刻以花草或幾何圖形花飾,除了原色外,還會髹上表現出伊斯蘭教的特有色彩的白、綠色油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