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利润下滑 市场继续动荡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国企利润,私募基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24 11:52
7月份国企利润大幅下滑,令今年头7个月利润较去年同期下跌2.3%,地方国企利润增长亦大幅缩水,仅较去年同期上升3.6%,上个月是增长8.2%。钢铁煤炭盈转亏,而有色行业继续亏损。铁路货运量继续是下跌10.7%。数据如此之差,人行本周赶在降准前紧急施放MLF1100亿元,又再逆回购1200亿元。不过,尽管如此,降准是必然的,原因之一是经济数据差,另一原因是人民币贬值外资流走,存款准备金这个蓄水池必须放水。相信人行只是在等待公布时机。
根据传媒报道,7月底华润信托平台170只证券投资私募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44.8%,较6月底仓位75.7%骤降31个百分点。翻查6月底国证A股指数(399317)收市6017点,7月底收市5100点,下跌15.2%。有统计显示,今年成立2143只私募基金,但799只已被清算,其中单单7月份清盘的多达200只。有10只基金面世未满月便夭折。有业内人士表示,最近三年私募基金清盘数量大约500只,不过今年股市动荡,清盘数量创历史新高。根据了解,主流私募基金清盘线是亏损20%,亦即初始净值为1元的私募基金,当净值低于0.8元便要清盘。
2014年底私募基金达4796只,然而至今年6月底,私募基金数量飚升至9429只,换言之上半年发行量已接近过去11年总数。不过股灾以来,主动型私募基金销情惨淡,与私募基金的低仓位一同反映了市场心态。
前一周文章题目是《股灾令注册制胎死腹中》,本周见有报道指《证券法》修订草案截至目前尚未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8月会议亦无相关审议内容。换言之证券法修订二读将继续延后,之后审议时间之窗为10月及12月。有人认为6月底7月初股票市场大跌,出现新情况,比如股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联动问题等,证券法修订时都应该考虑。
按照步伐,最快10月二读,12月三读,注册制最快明年第二季推出。但我在前述文章中已经提出个人看法,未来两三年都不会推出。中国的国情是若事物进展与预期严重不符,则需要很长时间才会再度推出。就如2001年宣称国有股减持,因为股市大跌,真正再度推出已经是2005年了。又如港股直通车2007年提出,但遇上股市大起大落,沪港通直到2014年才真正实施。上海证交所原先想推出国际板,但反对者众,至今不了了之。如今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经济转型,需要股市稳定,倘若急于推出注册制会令股市不稳,甚至有崩盘的危险,因此我以为注册制未来两三年不会推出,除非股市急升破6124点的历史高位。
人称大嘴的任志强曾经说,若证监会取消的话,股市可能会更好。此话虽然夸张,但监管层经常犯低级错误。年初3000点时应该查配资,但却查两融,导致金融股倒地不起,而创业板及一些垃圾股乘势而起。最终创业板指数升至市盈率近150倍的高峰。此时再来查配资,焉有不暴跌之理?年初金融股大升,符合经济衰退期金融股表现较好的美林投资时钟指南,但查两融以及中信大股东大幅减持中信证券股票,再有中信研究员发布看淡证券业的研究报告,券商股升势戛然而止,将市场龙头地位拱手让与创业板。中国人寿原持有中信证券近5%股权,在7月10日救市行动中“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亦大幅减持中信证券股权。
上周末证监会宣布救市行动暂告一段落,在国证A股指数未回到6月30日水平便宣布此消息,显然过早,但亦不排除面对救市争议之压力。结果本周二股市再度大跌。现在回过头看,救市初期买入金融股显然是错误的。年初打压金融股,年中救市买入金融股,以金融股指数(399914)看,两次行动时指数处于差不多水平。年初打压之后,金融股短期受压后仍继续上升;年中救市买入金融股后则继续下跌。真是何其荒谬!
救市初期我已在微博上指买权重股是极其错误之举,因为如银行股等根本无危机,由于估值低,许多投资者愿意长期持有,并不介意短期走势不佳。证金系的突然拉高,令长期投资者反而有卖出之冲动——本来就是每年收息5%的收入,如今突然多出10%以上,此时不卖更待何时?!像中国人寿这类股票,前期出现圆弧顶,证金系大举买入形成了技术上的反抽,技术派必定是卖出。
证金公司宣布将部分股票协议转让给汇金,周三汇金按照规定公布持股变动(汇金近期发债300亿,估计是为了应付接盘)。结果市场炒作“王的女人”,然而本周股市走势大动荡,“王的女人”让手慢者被套。正如此前文章一直所建议的:上策是高抛低吸,中策是观望,下策是高追低斩。无论什么概念,只要脱离底部就不应追买;无论什么垃圾股,短线大跌后不应斩仓。频繁操作者损失分分钟比股灾暴跌时更甚。
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