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验证“中小创”的成长性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 关键字:互联网金融,投资
  • 发布时间:2015-08-24 12:16

  近期,从我们与投资者交流的情况来看,市场弥漫着一种失望的情绪。其中一种比较普遍的反馈便是对于创新和转型的失望。

  具体来看,互联网金融是今年大跌之前市场表现最好的板块之一,也是2012年底以来驱动创业板牛市的重要旗帜性板块(2012年底以来,先后驱动创业板的板块包括传媒、医疗、手游、机器人、去“IOE”、互联网金融等)。但是目前监管层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态度从开放转向保守。一方面,本次“股灾”使监管层意识到“杠杆资金”的巨大破坏力,因此正着力于从源头上切断“杠杆资金”的入市通道,这使得互联网公司的“类券商”业务受到极大抑制;此外,上月底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加强了对第三方支付的账户管理和额度控制,这使得互联网公司的“类银行”业务也受到了极大限制。

  由于前期驱动互联网金融板块大涨的逻辑很多都被“证伪”,再叠加“股灾”带给大家的创伤,投资者已开始怀疑其他领域的创新和转型是否也只是“泡影”。

  对此,我们的观点如下:

  转型并不是“泡影”

  互联网金融面临的监管困境并不意味着转型都成为“泡影”,新兴行业的成长性才刚开始体现出来。如果用创业板来代表新兴成长行业,用主板来代表传统行业,那么可以看出在2014年三季度以前,其实创业板的业绩增速和主板业绩增速的趋势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从2014年四季度开始,主板增速开始加速下滑,而创业板的业绩增速却逆势上行——创业板和主板的业绩分化从去年四季度才首次真正体现出来。

  不可否认这和创业板公司从2014年开始进行大量外延式收购有很大的关系,但对新兴成长行业来说,外延式收购本身就是行业供给扩张的主要形式,这也符合“供给学派”的思路,没有必要将其刨除后来单独看所谓的“内生式增长”。在互联网金融面临监管困境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的迅速扩张、人口老龄化带来医疗服务需求的提升、技术进步带来生产智能化的普及等等,这些因素都会进一步促进新兴成长行业的业绩不断兑现。

  三季度新兴行业成长性逐渐验证我们认为,三季度新兴行业成长性的逐渐验证以及利率水平的进一步下降,有望逐渐扭转悲观情绪,仍然推荐新兴成长行业的龙头公司,四季度再关注风险。

  我们认为三季度新兴成长行业的业绩趋势有望新一步加速,从而扭转市场对于创新和转型的悲观预期;另一方面,在一个疲弱的基本面环境下,我们认为通胀和房价的压力并不会太大,因此货币政策也还有进一步宽松空间,这有望带来利率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从而扭转投资者对宏观流动性的担忧。

  综上,我们认为三季度A股市场尚处在“保质期”之内,9月份依然可以积极一些。但三季度之后需要逐渐关注风险因素(经济数据如果在四季度企稳,货币政策还会边际宽松吗?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会不会最终向二三线传导?股市逐渐企稳之后IPO和再融资会不会再次开闸?9月过后是定增解禁高峰期,到时候大小非会密集减持吗?)。在结构上我们仍然推荐新兴成长行业的龙头公司。

  广发证券 陈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