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专利可贷款的喜与忧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09-06-12 09:46
一个酝酿了10多年,被不断尝试的信贷产品,最近因为政府的大力推介,重新聚集了社会的关注度。
2009年3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启动后的首笔400万元贷款在广东南海发放。与以往贷款以固定资产抵押不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用商标、专利、版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质押物来取得贷款。
长期以来,银行为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服务的局面之下,中小企业始终在融资难的漩涡之中挣扎。这一试点工作旨在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紧张难题。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广将会加速,”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秘书长杨松堂告诉本刊。在他看来消息释放出的信号更值得关注。
还没有哪一种融资方式在一年多时间内,如此频繁被国家重要文件提及。
2008年4月,国务院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鼓励企业知识产权市场化运作; 同年底,北京海淀区、吉林长春、湖南湘潭、佛山南海、宁夏、江西南昌6家知识产权局成为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今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质押贷款;之后,科技部发文表示将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
从提案到金融产品
“一份提案促成了一个金融模式的诞生。”北京市经纬律师事务所律师郭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郭是业界公认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雏形的操刀者。
2002年是一个节点。中共十六大肯定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小企业的呼声开始得到公众关注。是年,律师事务所受命于北京市政协:寻找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政协要据此向两会提交一份议案。
1995年《担保法》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一种担保形式,用于银行贷款。郭锋介绍说,他的课题组锁定专利权作质物,因为专利权开发成本大,有一定经济价值。对专利权人来说“心疼率 ”高于有形资产。而且受保护时间和使用年限长,可以让产品及服务具有某种市场竞争性。其次,在行政层面看,登记制度完备,国家统一标准,没有土政策,风险可控。
郭锋与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无形资产评估专业委员副主任、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伍堂一拍即合,并说服一家银行在青岛分行、大连分行开展试点。这个新金融品种当时以小企业创业贷款面世,把无形和有形资产混合打包作为质押物,即专利权、私人财产、房地产都接受。银行方面考虑服务机构的赔偿能力,设定贷款上限为300万。截至2005年,一共放了2个亿, 没有出现银行为之担心的风险问题。但是两地的经济总量小,这项业务始终无法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四方模式
事态在2006年还是有了转机。这一年11月,交行北京分行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下的整套信贷产品。
“和知识产权相关的质押融资,交行并不是真正的第一家。”交行北京分行零售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张鑫低调谨慎。
虽然有着百年历史,但“外来户”交行北京分行在总部经济竞争格局中并不占优。“ 就连中小企业中好的企业也被其他同行拿走了,这样我们才开始琢磨科技型中小企业。”
扎进去后,却发现这个群体的“ 需求巨大”。五一长假后,零售资产信贷部向北京分行提交了一份中小企业的调研报告:北京市30多万家小企业中,极具发展前景的企业有12万家 。这些企业中仅有1.89万户能提供房地产抵押,其余有6.4万多企业能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有融资需求的小企业在50%以上。 按照每家企业平均需要贷款额度255万(依2004年度数据测算)计算,这些优质小企业融资需求超过1000亿元。其中:知识产权质押的融资需求超过800亿元,而以有形资产作为抵押的融资需求不超过250亿元。
对银行来说,从成本收益上看,与其把1亿元贷给100个客户,不如贷给1个客户。但产品严重同质化,无利润可言。800亿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是未来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目标市场,对中小企业服务将是商业银行主要盈利业务。“中小企业也是一座富矿,做好了不比大企业差。”张鑫这样总结。
2006年9月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联合举办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研讨会在湖南湘潭召开。那是一个“划时代的会议。” 张鑫说。
会议第一天,世行一位专家在“中国现行法律框架下的知识产权融资”的发言中表示:这项金融业务无法在中国开展。
当晚,张鑫就调整了自己的演示文稿。 第二天他代表交行发言:解决风险资产处置问题,是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关键所在。 如果与专业机构、 产权评估机构、法律服务机构、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共同搭建业务合作与风险控制平台, 就可以尝试这项业务 。
一个多月后,交行就根据大会发言拿出了成形的信贷产品。
“专业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担保公司+银行,即由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律师事务所进行法律评估,引入担保公司在必要时过渡性转让不良债权的 ‘四方模式’。”张鑫告诉本刊记者。
在这个流程中,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所是担责的。产生的风险由3方根据责任比例分担。如果是专利认定出现问题,则属于律师事务所责任;如果属于评估不当,则由资产评估公司承担责任。
当年11月,该行发放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50万元 。
发布会后3天,客服电话几乎被打爆,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都来咨询这个新业务,受理的贷款申请有150多笔。
“一切都是尝试,第一笔贷款和第二笔贷款的间隔有半年,也没有异地开展业务的想法。”张鑫的回忆透出当时的审慎。
知识变资本
国家知识产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涉及专利质押贷款的总额接近50亿元。
2006年,是柯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柯瑞) 发展史上 “里程碑式”的一年——15年来,柯瑞有了第一笔贷款。“ 以前从没有贷到款,贷款证是空白的。”柯瑞董事长齐清对本刊记者说。
该公司用蛋白多糖生物活性物质的发明专利从交行换回150万元的贷款。柯瑞是国内第一个获得卫生部批准的规模化生产螺旋藻健康产品的专业研制机构,并承担国家部分“863”项目。柯瑞曾两次得到科技部火炬计划共计3700万元的贷款额度,但却贷不到一分钱。
1995年首度拿到贷款指标后,企业像研发一样精心准备。技术、产品、市场前景,4个钟头的诉说后,对方只是“特诚恳地说‘我听不懂,我们只贷国企’”。因为没有固定资产和担保人,两年后等到的仍是两年前的遭遇。“时间也是成本和指标。很多研究课题就是因为资金没有及时到位支持,错过最佳研发期 。”回首企业融资的艰辛,齐清语带哽咽。
获得资金支持的柯瑞,发展迅速并提前还款,2007年,企业得到了第二笔贷款600万。贷款纪录在今年刷新到了1000万。
“一直以来,知识产权主要通过自己的负的方面(被侵权)来体现价值。这下可是从银行拿到真金白银了。”郭锋说。 靠金融杠杆撬动,加速了知识产权向生产力转化,解决了知识产权价值不被社会认可的问题。
两年来,共有30多家企业利用知识产权从交行北京分行获得4亿多的贷款支持。
并非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这般幸运。交行对质押物规定:发明专利权有效期不少于8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有效期不少于4年,商标专用权使用期至少在2年以上、有盈利能力。发明专利权的授信额不能超过评估值的25%,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授信额不能超过评估值的15%,商标专用权的授信额不能超过评估值的30%,最高贷款金额为1000万元,最长期限可达3年。
而其他银行的条件则更为严格。“都是为了控制风险”。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前景
浦发银行、招行等商业银行相继跟进,纷纷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北京银行2008年发放首笔贷款500万元后,更是高调表态:看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前景,将在3年内发放3亿元贷款。
拒绝—观望—跟进,刘伍堂认为这是2005年银行商业化后“竞争的结果”。而一些人士则认为政府推进是催化剂。
但同是政府推介,效果却大不一样。“北京上海两地是银行找政府,别的地方是政府要求银行。”一位业内人士对本刊说。
这在一些地方媒体的报道中显出端倪。福建浙江等地媒体报道,当地政府强势推行商标权质押贷款,但效果不佳。以厦门为例,除农信社外,在厦门的所有商业银行目前几乎还没有开展这样的业务。位于集美后溪镇的一家生活用纸企业有个福建省著名商标。老板闻此消息向数家银行咨询办理贷款,均遭拒。商标质押在浙江的推行也存在不少障碍。 据温州市工商局统计,2008年温州巨日鞋业、奥古斯都、飞鸵、多尔康、日泰、邦赛这6家企业开展商标品牌价值评估,总价值过亿元,但没有一家企业单独通过商标权质押获得银行贷款。
金融机构为什么不热心?郭锋认为,问题在于“退出机制和代偿问题”。
张鑫也赞同他的观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不是“风投”和“创投”。贷款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双方之间有一个偿付的法律关系。一旦出现风险,银行更关注“由谁来代偿”的问题。因此,银行接受质物是有选择的。草创阶段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没有市场份额就没有经济价值,而一个太过成熟的企业,其产权也失去向上发展的空间。
银行更偏重有一定份额、有前景的企业的知识产权。
郭锋介绍,根据多年实践判断,如果贷款出现风险,其处置时间最快应该在八九个月,但现行的金融监管政策不会给银行相同时间来处置。故而大多数银行裹足不前。“银行和政府都希望由担保公司来介入,担保公司愿意吗?”郭锋反问。即便担保公司介入,郭锋仍持保留态度,其防范风险的运作方式,会把贷款门槛提得比金融机构还高,客观上会成为创新业务发展的阻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也属于创新阶段。杨松堂提供给本刊一组最新数据:全国2500家专业评估机构中有1800家评估机构涉足过知识产权评估,但真正以此为主要业务的评估事务所不过几家。杨松堂认为,知识产权评估,有资格并不能保证它做得很好。
诸多受访人士均告诉本刊记者,从世界范围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欧洲、美国、日本都尝试过,不是很活跃。直接用知识产权做质物的,中国走在最前面。
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面,政府作为的“空间很大”。有专家建议说:如果政府把目前给中小企业贴息的钱拿出来,建一个资金池,3000万就能撬动30亿的余额(这还是以不良贷款率3%来计算,按照银行目前不良贷款率的控制水平,那就是60亿余额),如果每个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是500万,就可以救活1200家中小企业。或者,有一款提供给银行的保险产品。
“如果这样,那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推广机制就真正建立了,就是普惠的了,很多银行都可以做,很多企业都可以得到帮助,中介的费用还可以降低。”郭锋说。
……
2009年3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启动后的首笔400万元贷款在广东南海发放。与以往贷款以固定资产抵押不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用商标、专利、版权等无形资产作为质押物来取得贷款。
长期以来,银行为国有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服务的局面之下,中小企业始终在融资难的漩涡之中挣扎。这一试点工作旨在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紧张难题。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广将会加速,”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副秘书长杨松堂告诉本刊。在他看来消息释放出的信号更值得关注。
还没有哪一种融资方式在一年多时间内,如此频繁被国家重要文件提及。
2008年4月,国务院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鼓励企业知识产权市场化运作; 同年底,北京海淀区、吉林长春、湖南湘潭、佛山南海、宁夏、江西南昌6家知识产权局成为首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今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质押贷款;之后,科技部发文表示将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
从提案到金融产品
“一份提案促成了一个金融模式的诞生。”北京市经纬律师事务所律师郭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郭是业界公认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雏形的操刀者。
2002年是一个节点。中共十六大肯定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中小企业的呼声开始得到公众关注。是年,律师事务所受命于北京市政协:寻找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政协要据此向两会提交一份议案。
1995年《担保法》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一种担保形式,用于银行贷款。郭锋介绍说,他的课题组锁定专利权作质物,因为专利权开发成本大,有一定经济价值。对专利权人来说“心疼率 ”高于有形资产。而且受保护时间和使用年限长,可以让产品及服务具有某种市场竞争性。其次,在行政层面看,登记制度完备,国家统一标准,没有土政策,风险可控。
郭锋与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无形资产评估专业委员副主任、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伍堂一拍即合,并说服一家银行在青岛分行、大连分行开展试点。这个新金融品种当时以小企业创业贷款面世,把无形和有形资产混合打包作为质押物,即专利权、私人财产、房地产都接受。银行方面考虑服务机构的赔偿能力,设定贷款上限为300万。截至2005年,一共放了2个亿, 没有出现银行为之担心的风险问题。但是两地的经济总量小,这项业务始终无法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四方模式
事态在2006年还是有了转机。这一年11月,交行北京分行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下的整套信贷产品。
“和知识产权相关的质押融资,交行并不是真正的第一家。”交行北京分行零售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张鑫低调谨慎。
虽然有着百年历史,但“外来户”交行北京分行在总部经济竞争格局中并不占优。“ 就连中小企业中好的企业也被其他同行拿走了,这样我们才开始琢磨科技型中小企业。”
扎进去后,却发现这个群体的“ 需求巨大”。五一长假后,零售资产信贷部向北京分行提交了一份中小企业的调研报告:北京市30多万家小企业中,极具发展前景的企业有12万家 。这些企业中仅有1.89万户能提供房地产抵押,其余有6.4万多企业能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有融资需求的小企业在50%以上。 按照每家企业平均需要贷款额度255万(依2004年度数据测算)计算,这些优质小企业融资需求超过1000亿元。其中:知识产权质押的融资需求超过800亿元,而以有形资产作为抵押的融资需求不超过250亿元。
对银行来说,从成本收益上看,与其把1亿元贷给100个客户,不如贷给1个客户。但产品严重同质化,无利润可言。800亿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是未来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目标市场,对中小企业服务将是商业银行主要盈利业务。“中小企业也是一座富矿,做好了不比大企业差。”张鑫这样总结。
2006年9月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联合举办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研讨会在湖南湘潭召开。那是一个“划时代的会议。” 张鑫说。
会议第一天,世行一位专家在“中国现行法律框架下的知识产权融资”的发言中表示:这项金融业务无法在中国开展。
当晚,张鑫就调整了自己的演示文稿。 第二天他代表交行发言:解决风险资产处置问题,是商业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关键所在。 如果与专业机构、 产权评估机构、法律服务机构、担保机构、保险公司等共同搭建业务合作与风险控制平台, 就可以尝试这项业务 。
一个多月后,交行就根据大会发言拿出了成形的信贷产品。
“专业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担保公司+银行,即由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律师事务所进行法律评估,引入担保公司在必要时过渡性转让不良债权的 ‘四方模式’。”张鑫告诉本刊记者。
在这个流程中,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所是担责的。产生的风险由3方根据责任比例分担。如果是专利认定出现问题,则属于律师事务所责任;如果属于评估不当,则由资产评估公司承担责任。
当年11月,该行发放首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50万元 。
发布会后3天,客服电话几乎被打爆,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都来咨询这个新业务,受理的贷款申请有150多笔。
“一切都是尝试,第一笔贷款和第二笔贷款的间隔有半年,也没有异地开展业务的想法。”张鑫的回忆透出当时的审慎。
知识变资本
国家知识产权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涉及专利质押贷款的总额接近50亿元。
2006年,是柯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称柯瑞) 发展史上 “里程碑式”的一年——15年来,柯瑞有了第一笔贷款。“ 以前从没有贷到款,贷款证是空白的。”柯瑞董事长齐清对本刊记者说。
该公司用蛋白多糖生物活性物质的发明专利从交行换回150万元的贷款。柯瑞是国内第一个获得卫生部批准的规模化生产螺旋藻健康产品的专业研制机构,并承担国家部分“863”项目。柯瑞曾两次得到科技部火炬计划共计3700万元的贷款额度,但却贷不到一分钱。
1995年首度拿到贷款指标后,企业像研发一样精心准备。技术、产品、市场前景,4个钟头的诉说后,对方只是“特诚恳地说‘我听不懂,我们只贷国企’”。因为没有固定资产和担保人,两年后等到的仍是两年前的遭遇。“时间也是成本和指标。很多研究课题就是因为资金没有及时到位支持,错过最佳研发期 。”回首企业融资的艰辛,齐清语带哽咽。
获得资金支持的柯瑞,发展迅速并提前还款,2007年,企业得到了第二笔贷款600万。贷款纪录在今年刷新到了1000万。
“一直以来,知识产权主要通过自己的负的方面(被侵权)来体现价值。这下可是从银行拿到真金白银了。”郭锋说。 靠金融杠杆撬动,加速了知识产权向生产力转化,解决了知识产权价值不被社会认可的问题。
两年来,共有30多家企业利用知识产权从交行北京分行获得4亿多的贷款支持。
并非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这般幸运。交行对质押物规定:发明专利权有效期不少于8年,实用新型专利权有效期不少于4年,商标专用权使用期至少在2年以上、有盈利能力。发明专利权的授信额不能超过评估值的25%,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授信额不能超过评估值的15%,商标专用权的授信额不能超过评估值的30%,最高贷款金额为1000万元,最长期限可达3年。
而其他银行的条件则更为严格。“都是为了控制风险”。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前景
浦发银行、招行等商业银行相继跟进,纷纷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北京银行2008年发放首笔贷款500万元后,更是高调表态:看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前景,将在3年内发放3亿元贷款。
拒绝—观望—跟进,刘伍堂认为这是2005年银行商业化后“竞争的结果”。而一些人士则认为政府推进是催化剂。
但同是政府推介,效果却大不一样。“北京上海两地是银行找政府,别的地方是政府要求银行。”一位业内人士对本刊说。
这在一些地方媒体的报道中显出端倪。福建浙江等地媒体报道,当地政府强势推行商标权质押贷款,但效果不佳。以厦门为例,除农信社外,在厦门的所有商业银行目前几乎还没有开展这样的业务。位于集美后溪镇的一家生活用纸企业有个福建省著名商标。老板闻此消息向数家银行咨询办理贷款,均遭拒。商标质押在浙江的推行也存在不少障碍。 据温州市工商局统计,2008年温州巨日鞋业、奥古斯都、飞鸵、多尔康、日泰、邦赛这6家企业开展商标品牌价值评估,总价值过亿元,但没有一家企业单独通过商标权质押获得银行贷款。
金融机构为什么不热心?郭锋认为,问题在于“退出机制和代偿问题”。
张鑫也赞同他的观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不是“风投”和“创投”。贷款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双方之间有一个偿付的法律关系。一旦出现风险,银行更关注“由谁来代偿”的问题。因此,银行接受质物是有选择的。草创阶段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没有市场份额就没有经济价值,而一个太过成熟的企业,其产权也失去向上发展的空间。
银行更偏重有一定份额、有前景的企业的知识产权。
郭锋介绍,根据多年实践判断,如果贷款出现风险,其处置时间最快应该在八九个月,但现行的金融监管政策不会给银行相同时间来处置。故而大多数银行裹足不前。“银行和政府都希望由担保公司来介入,担保公司愿意吗?”郭锋反问。即便担保公司介入,郭锋仍持保留态度,其防范风险的运作方式,会把贷款门槛提得比金融机构还高,客观上会成为创新业务发展的阻力。
从世界范围来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也属于创新阶段。杨松堂提供给本刊一组最新数据:全国2500家专业评估机构中有1800家评估机构涉足过知识产权评估,但真正以此为主要业务的评估事务所不过几家。杨松堂认为,知识产权评估,有资格并不能保证它做得很好。
诸多受访人士均告诉本刊记者,从世界范围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欧洲、美国、日本都尝试过,不是很活跃。直接用知识产权做质物的,中国走在最前面。
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面,政府作为的“空间很大”。有专家建议说:如果政府把目前给中小企业贴息的钱拿出来,建一个资金池,3000万就能撬动30亿的余额(这还是以不良贷款率3%来计算,按照银行目前不良贷款率的控制水平,那就是60亿余额),如果每个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是500万,就可以救活1200家中小企业。或者,有一款提供给银行的保险产品。
“如果这样,那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推广机制就真正建立了,就是普惠的了,很多银行都可以做,很多企业都可以得到帮助,中介的费用还可以降低。”郭锋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