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变缓

  刚刚过去的二季度,欧洲爆发了债务危机,美国经济的增速也开始放缓,中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也有减弱的趋势。

  欧洲和美国,各自均有硬伤,二次探底与否,纯属一个定义问题。这两个地方的中期增长的前景并不看好,是一个不少人都会同意的看法,再次爆发危机,也是一件完全不能排除的事情。

  2009年前所未有的货币增长和庞大的财政支出,让中国避免了进入一场更深的经济疲软。全年9.1%的增速,是年初时即便最乐观的分析师也没能预料到的。进入2010年,货币政策开始转为正常,财政政策也没有增加力度,政府又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经济增速的回落,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是“主动调控导致的”。

  在很大程度,这种变缓是必要的,也是健康的。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故事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用信贷扩张支持的投资增长抵消了出口下滑对经济的拖累。如果说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的弱点在这场危机中已经显示得淋漓尽致,那在一年的时间里进行如此天量投资的后果,恐怕要好几年才能显现出来。

  如果说在2009年,一些浪费是必要的,毕竟经济下滑过多后果会更严重,那么在经济的复苏已经持续好几个季度之后,再继续这么做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从更深一层说,中国经济在2009年的成功,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经济太过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现实。这样的一个经济结构,在欧美中期增长前景堪忧因此出口增长空间有限的背景下,在2009年的高投资不可能无限制持续下去的条件下,变缓只能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只有变缓,才能提醒我们,调整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绝不只能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件深刻影响中国在未来5~10年经济增长前景的事情。

  调整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目的也不只是保增长。为了增长而保增长并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此,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来实现老百姓收入的提高和对私人消费的拉动,不仅是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手段,更是追求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

  如果说此时不健康的事情,那就是看到经济增长变缓,重新放开信贷阀门,再次激发投资浪潮,用新一轮的投资让经济数字变得很好看。或者是想尽办法,使用显性和隐性的补贴扩大出口,通过国外的需求来吸收国内的产能。这只是把中国经济往更加扭曲的状态里推,然后最终只是把必然要发生的结构调整推后几年。只是,推后几年并不会减少中国经济转型的难度,所有那些对就业,社会稳定等等问题的担心,几年后还会在那里,只会变得更加严重。

  适度变缓是健康的。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