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歷史教育本來面目:辨與思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歷史,教育,反法西斯
  • 发布时间:2015-09-22 13:29

  熱鬧的紀念活動,此起彼伏的社會浪潮,歷史的聲音在哪裡,教育又該回歸怎麼樣的本質,“思辨”在這個時代的潮流裡顯得彌足珍貴!

  中日糾葛,何日止衝突?

  八月內地進入抗戰月,緊接而來的就是9月的大閱兵,凸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的重大意義.此時的安倍發表談話,攪動了中國的敏感神經。其實,安倍是政治玩家、投機家,他現在所做的曝光無非是處於一種在國際與國內壓力下做出的折中,但即使是這樣的折中,還是維持了他原來的基本觀點。他自身並不懂歷史,對歷史根本也就沒有任何反省。實際上,我們不難發現,其談話中他為日本的侵華戰爭巧詞辯護,比如,在當時日本為什麼捲入二戰的問題上,他著墨甚深地來解釋當時弱肉強食的國際狀態,一副好似日本被迫捲入軍國主義、被迫開始爭奪殖民地的世界潮流之無可奈何的模樣;其弦外之音,無非是日本似乎是被西方逼迫無奈才捲入當年的殖民行動,從而導致後來的法西斯侵略戰爭。這完全是在為其殖民行爲辯護、為其侵華戰爭開脫。

  再者,他對於過去有些歷史三緘其口,提侵略未指明誰侵略誰,只是泛泛而指,讓人一頭霧水,都不知道他指的究竟誰是侵略者?提反省也不知道他要反省什麽:是要反省當時日本不應該侵略中國,還是在二戰中犯了戰略錯誤,沒有及時跟希特勒德國聯合起來進攻蘇聯?其反省是關於日本在戰爭中殘害平民的罪行,還是關於日本戰後應該如何才能迅速恢復其作爲正常國家的軍事力量與狀態?所有一切都可以被予以兩者截然不同的詮釋。

  安倍在未來連續執政的可能性非常大。在日本國內,他的歷史態度其實並不孤立;他不僅代表了右翼勢力,也代表了許多日本民眾尤其是新生代年輕人的想法。日本青年沒有經歷過戰爭的痛苦和災難,他們對過去的戰爭歷史的記憶和認識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我對未來的中日關係並不太樂觀。首先,中日兩國在歷史觀上會有衝突,而這個衝突可能會持續加劇,其主導權並不在中方。其實,中方在歷史問題上迄今仍是較為忍耐的,沒有採取激化中日關係的強烈措施。儘管安倍上臺以後,釣魚島事件、教科書事件等都步步緊逼中國,但中國政府仍保持很大程度的克制。但是,若日本方面不做任何轉變其態度甚至持續激化,中方勢必會做出相應的制衡。例如安倍談及他不能讓下一代再來對日本過去犯下的戰爭罪行來道歉,這就是激化矛盾、非常荒唐的言論。言下之意,就是日本對戰爭的反省道歉將到此爲止了!可是對中國以及其它亞洲國家來説,日本若未能徹底道歉的話,中國等亞洲國家自然不肯罷休,直到日本做出徹底清楚的道歉才爲止!這應該是按事情是否徹底解決而非按後代是否應該償還前世的帳來説的。如果上輩的帳沒有還清,後輩當然應該來還!然而,如果日本領導人能像德國領導人一樣進行徹底的道歉反省,將日本侵華歷史作爲不可否定的罪惡寫入其憲法之中,那日本自然會得到中國和所有亞洲國家的原諒。否則的話,中日之間的糾葛只會繼續延續下去,安倍留給日本後代的債務將逾加沉重。

  中韓在歷史問題上較為一致,韓國多年來對日歷史問題態度強硬從未動搖,因此,中國應該在歷史問題上與韓國更加靠攏,聯合發出質疑聲音,更好地迫使日本修正符合史實的歷史觀,或作出相應的外交修正。否則的話,歷史問題也將持續困擾中、日、韓下一個世代,也為東亞地區潛在的衝突埋下禍根。

  那個時代,澳門並未“獨善其身”

  在那場曠日持久的日本侵略戰爭中,中國大陸、香港先後淪陷,而澳門這個彈丸之地卻能倖免,其中自然有歷史蹊蹺的存在。現在較爲普遍的一種認知是,當時在南美巴西等地有數百萬的日本移民。雖然當時巴西已經不是葡萄牙殖民地,但葡萄牙政府威脅道,如果日本侵佔澳門,巴西大量葡萄牙後裔就有可能威脅到那裏數百萬日本移民生命安全,從而制止了日本對澳門可能發起的攻擊。事實上,對日本而言,佔據了香港就已經對華南地區的軍事戰線做到了一個較大的管控,澳門就沒有太多的經濟價值,也沒有多少軍事價值。如果再來佔據澳門刺激葡萄牙,一方面不利於日本本國的南美移民的處境,另一方面會擴大了戰場,可能影響到日本整體的太平洋戰略。

  日本沒有佔領澳門,對澳門當時特別是之後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設想如果澳門被日軍佔領,而後日本戰敗,收復澳門的很可能是英軍亦或美軍。當時國民黨軍隊、共產黨軍隊都在西北或是西南,根本不能及時遠赴南方來進行收復或者接管,因而澳門很可能就由盟軍中的英軍或美軍來實行接管,澳門就面臨被英軍或美軍佔領一段時間就不予歸還給葡萄牙或中國的尷尬處境。歷史往往因為一個小小的細節,而導致今後很難輕易說清楚的走向,就如同朝鮮因為蘇聯與美軍的分別佔領,後來南北劃分,形成南韓國、北朝鮮多年軍事對峙的衝突情形。而且,澳門一旦被英美佔領,後來的發展就很可能跟香港相差無幾。簡言之,現在的澳門其實受西方的影響是比較有限的,也很大程度上基於這段不同于香港的歷史。當然,由於日軍在二戰中沒有接進入澳門,自然避免了澳門房屋、設備等大量基礎設施以及文化遺產的破壞,更避免了可能的大屠殺.歷史上日軍所到之處,殺戮是無可避免的。不過,雖然日軍沒有進入澳門,但客觀上日軍特務對澳門積極滲透,在澳門本土大量暗殺抗日或者鄉土人士,在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澳門社會的動蕩。更有後來,日軍對澳門連環封鎖所導致的糧食供應短缺,澳門街頭到處都是悲慘餓死的民眾,大量從内地逃亡澳門的難民雖然避免被戰爭直接殘害,但最終卻因為食物短缺等問題而餓死街頭,其慘狀,對於今日澳門80歲以上的老人而言仍然記憶猶新。同時,許多澳門的熱血青年, 毅然北上投入抗日隊伍,浴血奮戰。也有許多愛國人士,紛紛捐錢捐糧,援助内地的抗戰。所以,澳門在二戰中從未“獨善其身”。

  回歸歷史本質,啟發民智

  歷史和歷史教育今天仍至關重要,近來,台灣學生的“反課綱”,香港年輕人的“本土城邦論”升級,都讓社會對歷史有了不一樣的思考。台灣因為民進黨藉助陳水扁上臺以後的“去中國化運動”而推波助瀾, 對台灣青年進行了世代之久的非中國化,這是一種政治因素的發酵。而香港當今的困境則主要是因爲英國人遺留下來的因素。英國人在治理香港之時,採用了有別於葡萄牙治理澳門的袖手不管政策。葡國在澳門沒有努力採取一種同化政策,沒有試圖在教育各方面把澳門的原生居民進行同化,因而澳門呈現出兩種文化和平相處,互不相犯的狀態。結果在澳門,傳統的中國意識就相對保存完好。在香港,英國人採取的同化政策,是強調從從中小學開始採取一種英國式或殖民主義式的教育。長此以往,香港人受英式教育和思想意識的影響就較為嚴重,以至於在教育界、學術界都瀰漫著認同殖民主義者的思潮。

  澳門與香港之間存在的這種差異正是來自於不同的歷史教育。言猶至此,就必須謹慎地來看待歷史教育的形式與離教育真正功能之間的矛盾。在今天,兩岸四地,無論大陸還是港澳、台灣,歷史教育都存在一個普遍問題,就是常常把歷史教育當做一種被動的知識灌輸,忘記了歷史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年輕人的智慧而非硬生生的歷史内容。結果,學生們習慣了“What”(是什麼)的信息傳輸,而忽略了“Why”與“How”的思考與辨析。實際上,我們的歷史教育是要讓學生擁有歷史分析的技巧以及獨立思考和評判的能力,讓他們了解不同的歷史觀點,從比較中學會去偽存真,從歷史的長河裏探視歷史浪潮的節奏性,繼而在歷史學習中獲得與歷史智慧並存的歷史感與歷史責任感。特別是,在大學的歷史教育中,歷史教育應該編列補充教材,以拓展學生的歷史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面。以兩岸四地為例,四地對許多歷史事件都存在不同的史觀,政治家們因為政治因素而不敢出來合作整合歷史,但學術界應該勇於面對歷史的遺留問題,先走一步,為其作出梳理。例如,兩岸四地的歷史學家就應該對內戰問題作出能為各方都能接受的解釋,或者至少引導學生們通過對史實的探究和不同觀點的爭辯中發現真理。事實上,真正的歷史教育和愛國教育不是被動的灌輸,而是主動的認同與思考。

  多元的澳門,需要怎樣的教育

  澳門本來就是多種文化並存之地,也有著各種意識形態的學校。從積極的方面來看,澳門每個中小學的歷史教育都根據自己的情況準備了一套教材,從而在不同的學校間形成了多元化的歷史材料。但客觀而言,迄今為止,澳門四校的聯考還尚未真正落實,這種多元教育從來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來進行檢測,所以其效應尚待觀察。之前, 澳門博彩業一枝獨秀, 幾乎不存在失業率,所以澳門中小學教育的成功不面對任何嚴峻的挑戰。可是,面對目前的賭收下跌可能增加的失業率,情況就不一樣了。澳門的年輕人將來勢必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也許是跟兩岸三地的年輕人同場競技,也許更要面對國際壓力。所以,一味的保護政策並不利於啟發學生思辨力與未來的競爭力。今天多元的課本中還是缺乏年輕人必須了解的歷史知識。很多澳門青年甚至不了解澳門在過去的百年中走過的歷程,他們更無法認清澳門在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此一來,他們就無法增加對澳門的認同感、責任感.更何況,各校歷史教材方面與歷史老師教授內容觀點的差異,也很容易讓澳門學生產生混亂的歷史觀。

  因此,這就極大地考驗到教育界與政府的智慧。如果教育界與政府本身都沒有歷史感,何談培養出有歷史感的學生? 有人感慨今天網絡時代培養出的是一群反政府、反歷史的年輕人,那是否需要反問我們的政府是否在此問題上存有一种歷史感?把一種歷史觀強加在另一種歷史觀上,只會引來更多的抗議。開放的心態、包容的理念、多元的選擇才是政府與教育界應該給予學生的指引燈,一味指責或者強壓只會帶來反效果。個中原因,看看香港年輕人此次彼伏的抗爭浪潮便可略知一二了。大時代裡,知識分子更要勇於承擔歷史責任,今天太多的學者被學術考評機制、大學計分體制牢牢捆住,而無法讓社會良心發揮作用,亦或反而沉淪在金錢名利之中。如此一來,學生的歷史教育又會看到什麼,學到什麼?回歸歷史教育的本然,不僅是對學生而言,而且對施教者、對政府、對我們整個社會而言,都是前行路上必須勇於承擔的責任!

  ◆採訪整理:卜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