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行記:風吹霧霾去 撥雲見日來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山西,霧霾,腐敗
  • 发布时间:2015-09-22 13:56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儘管山西享有如此美譽,但在山西行程之前,我腦海中閃過的記憶片段,基本都是那些曾經一擲千金、財大氣粗的煤老闆;以及到處煙囪林立、烏煙瘴氣的內陸重工業城市形象。再加上近年屢見報端關於山西經濟低迷、腐敗嚴重的報道,讓我此行的心情平添了幾分沉重。

  此次同行的媒體同仁,是來自於美國、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十五家媒體機構,在中國新聞社的牽頭下,我們一行組成了聲勢浩大的“行走中國·尋根山西”的採訪團。採訪團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生平第一次踏入這個煤炭大省,在彼此的交流中也能看出,他們似乎都有跟我一樣的擔憂。有人甚至為此行準備了防塵口罩,可見山西這個煤炭大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我們心目中卻累積成為這樣令人尷尬的形象。

  到達太原地界時,已經是傍晚時分,在飛機上俯視太原,意外的發現城市霓虹閃爍,有如國際大都會一般,並沒有相像中那般到處灰濛濛一片,即使在夜晚,能見度也非常高,這讓我的心也逐漸如風吹霧霾,寬解了許多。

  第二日,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省長李小鵬在太原會見了我們訪問團一行,王儒林代表省委、省政府對我們的到來表示了歡迎。

  這位儒雅的省委書記表示我們和這次活動對宣傳山西非常有意義,同時也希望我們媒體長期關注、關心、支持和幫助山西的發展,隨後便為我們介紹起山西悠久的歷史文明和經濟社會發展現況。

  王儒林對山西厚重的歷史文化倍為推薦,他說,山西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呈現出三大亮點,可以概括為“三個一”:“一座都城”,就是臨汾襄汾陶寺遺址,被“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專家認定為“帝堯都城”,使堯文化由傳說成為信史,樹起了5000年中華文明的偉大豐碑;“一堆聖火”,就是運城芮城180萬年前的“西侯度”文化遺址出土的石器尤其是火燒骨,把我國範圍內發現的人類用火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萬年;“一縷曙光”,就是1994年由中美聯合考古考察在運城垣曲發現的4000多萬年前“世紀曙猿”化石,把類人猿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多萬年,被專家認為是“類人猿亞目黎明時的曙光”,人類和猿最早的祖先在中國。儘管有些問題在學術上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山西作為文明搖籃的地位得到了公認。

  歷史上山西優秀人物層出不窮,出現了不少英明君主、賢臣良相、文人武將,近代晉商鑄就了百年商業輝煌,抗日戰爭時期山西是華北敵後抗戰的主戰場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山西成為重要的能源基地,在不同歷史時期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席話令我們心目中對山西的看法大為改觀,山西曾經的一煤獨大,讓我們忽視了山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隨後,王儒林書記為我們展望了山西未來的發展,他說:“我們對山西今後的發展充滿信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從優秀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大力弘揚源遠流長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文化、光耀千秋的紅色文化。山西擴大對外開放,離不開華文媒體橋樑紐帶作用的發揮。希望大家進一步瞭解山西、宣傳山西、推介山西,為山西深化對外交流合作牽線搭橋,成為海外瞭解山西的重要窗口,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

  那一聲聲樸實而又充滿希冀的話語,為我們勾勒出一個正在日新月異改變著的山西。而接下來幾天我們的實地探訪與見聞,更讓我們看到了山西具體的變化,那乾淨的街道、現代化的設施、以及那滿眼的青山綠水和樸實民風,猶如一縷青風,吹散了我們心中的陰霾。我們仿佛看到,未來憧憬中的山西,正撥開被重工業煤塵污染的層層塵霧,把它最真最美的一面展現世人面前。

  如果說環境的改變讓我們倍感欣慰,那麼更加讓我們歎為觀止的便是山西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底蘊了:襄汾陶寺遺址,一件件古器物仿佛在向我們講述著沉睡千年的故事;洪洞大槐樹下,古老石壁記載著我們姓氏起源;壺口黃河邊,那磅礴奔騰瀑布的氣勢讓人折服;平遙古城中,,如同穿越了時光隧道,靜聽其千年悠悠的古韻……

  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沉醉、讓我們震撼!也更加昇華了我們這次活動的使命感!是啊,原來山西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這樣歷史和傳奇,我們怎能不把這份感動、沉醉和震撼傳遞出去呢?怎能不讓每一個中國人都瞭解這樣一個全面而真實的山西呢?山西,我相信你的明天會更好!

  ◆本刊記者/華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