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识恨晚觅精灵——天生丽质的遗鸥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遗鸥,科学,黄河
  • 发布时间:2015-10-08 16:38

  “遗鸥”真是个充满了诗意的名字。在鸥类中,它们是被人类发现最晚的一种,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才被确认。为它起名“遗鸥”,便有“遗落之鸥”的意思。至此,遗鸥开始被科学界所认知。

  遗鸥,属鸻形目,鸥科。身长约46厘米,夏羽上体灰白,头近黑色,上下眼睑呈白色,独特而醒目,颈、胸、腰为白色,两翼灰色。冬羽全身大致为白、灰两色,眼后、头顶、颈部有黑色斑。它们栖息于草原、沙漠的湿地和湖泊的环境中,以水生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和水草为主要食物,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

  当时,全世界它们的种群数量还不及1万只,故被列为世界濒危物种。直到90年代末,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高原发现了大量遗鸥的繁殖种群后,才降为易受威胁物种。它也是国际上为数甚少的几个同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迁徙物种公约》附录的野生鸟类之一。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可爱的小精灵,是在著名野生鸟类摄影家聂延秋先生送我的专著——《包头野鸟》的封面上。我一下就被那天生丽质、乖巧高雅的形象所吸引。那黑色的头部,红色的嘴和脚,灰色的两翼,以及颈、胸、腰部那洁白如雪的羽毛,使它宛如一位高贵的公主。就那一眼,便使我与之结缘,并萌生了强烈的拍摄欲望。

  周日,冒着蒙蒙细雨,我专程去黄河湿地拍摄遗鸥。一路上雨一直下个不停,时大时小,时断时续,给我的此次行程增添了一丝的阴影。雨,对于长年久旱的内蒙古地区来说,那无疑是天降甘露。可对于我们这些野外摄影爱好者来说,却是最不愿意见到的天气。可与遗鸥那割舍不断的情结,又使我不忍舍弃这次难得的机会。

  原来,这些遗鸥都是在鄂尔多斯的泊江海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繁殖的。泊江海作为鄂尔多斯境内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湖内有大小5个岛屿。自然界遗鸥四大种群之一的鄂尔多斯种群,每年就在那上面筑巢繁殖。除遗鸥外,那里每年还栖息着东方白鹳、天鹅等大量珍稀野生鸟类约80多种。然而近年来,随着保护区及周边的持续干旱,加之当地过度的旅游开发,使得一直在此栖息繁殖的遗鸥,迫不得已,都迁徙到距保护区100多公里外的内蒙古与陕西交界的红碱淖尔,另觅新家去了。也使得这个仅仅建成十几个年头的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存而实亡。令人痛心和遗憾。我想,我们人类真应该好好地反思反思,是该与野生鸟类和睦相处了,否则,它们将会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不是吗!

  我一边开车在黄河堤坝上缓慢行驶,一边仔细观察着周围野生鸟类的情况。这时,雨基本上停了,车窗外充满着野草的清香,让人感到心情舒畅。

  据统计,包头市目前拥有湿地3.6万多公顷,其中黄河滩涂湿地近3万公顷,分布于黄河流经包头市境内的220公里沿线。该湿地生态系统在当地乃至我国西部地区都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具有较好的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也是保护黄河自然生态的过滤系统。黄河湿地已成为我国过境迁徙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和驿站,每到春天来临的时候,大量的候鸟,便会飞临黄河湿地,并在此停留,高峰期每天可达万只,少时也有几百只。仅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就有3万多只。

  在堤坝上走了很久,我也没有发现遗鸥的踪影。沿途上只有一些翘鼻麻鸭、珠颈斑鸠、红隼、戴胜、凤头百灵、灰头麦鸡、灰椋鸟等野生鸟类在觅食、嬉戏。一晃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是没见到一只遗鸥。正当我要遗憾地离去之时,恍惚看到远处岸边的水中有几只鸥。于是我赶紧开车,向那里靠拢。突然,左侧的芦苇边上,扑扑腾腾地惊起了一大群水鸟,定睛一看,啊!竟然是遗鸥。我高兴的差点叫了起来,真是老天有眼,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

  这群遗鸥飞起后不大一会儿,又都回到了刚才的水边,继续觅食。我赶快在车窗上放好豆袋,架好相机,两眼紧盯着镜头里的遗鸥,一阵狂拍,使那一个个美丽的瞬间,成为了我相机内永恒的画面。用短暂获取永远,谁说不是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不过,这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因为,美在自然界无处不在!你别说,拍鸟不仅仅是一种欣赏,更是一种分享。通过自己的眼睛与相机,向人们揭示野生鸟类的自然美,让所有的人在欣赏它们的同时,还要用心去呵护它们,这就是我们这些野外摄影爱好者的生活乐趣。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天生丽质又极其珍贵的遗鸥,它们的适应性非常狭窄,只喜欢栖息于开阔平原和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咸水或淡水的湖泊中,尤其对繁殖地的选择更是近乎苛刻,它们只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上生育后代,其他地方从不选择。迄今在地球上发现的遗鸥巢,无一不在湖中岛上。湖心岛的中央部位,裸露而多石子的地面便是它们首选的巢址。常与燕鸥、噪鸥、巨鸥的巢混在一起。这次,我在黄河湿地遇到的遗鸥,主要是迁徙途中,在此短暂停留的。

  另一方面,遗鸥生存繁殖的环境也不容忽视。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气候的持续干旱和上游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使该地区大部分湖泊的水位明显下降,一些湖泊甚至干涸,这就使得遗鸥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且陕西省气象局对红碱淖尔的遥感监测也证明,红碱淖尔的水域面积正在大幅度地萎缩。如果水位继续下降的话,红碱淖尔的遗鸥种群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种群的栖息地将有彻底丧失的危险。鄂尔多斯泊江海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遗鸥的迁移、消失,就是最沉痛的教训。然而,这一切的一切,我在以后几次专程前往红碱淖尔拍摄遗鸥时,看到的依然是:湖面大量萎缩、盐碱化严重,使得遗鸥不得不弃巢的现实。它们的栖息环境还在不断地恶化,已经严重地影响了遗鸥的生存。野生鸟类学家所担忧的事情,从不同的侧面,被我不幸地证实了。

  据说,现在当地的政府和有关部门已开始采取有效的措施,遏制事态的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纷纷地加入到了保护遗鸥生存环境的队伍中。我们相信,在人们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呵护下,红碱淖尔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种群栖息地,而且,还将成为野生鸟类自由、欢乐的天堂。

  我们翘首期盼着!

  撰文、摄影/徐文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