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箭節——高原千年祭禮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插箭節,高原,千年祭禮
  • 发布时间:2015-10-09 11:53

  在甘南夏河縣的桑科草原上有很多獨特的藏族節日,比如農曆四月十五的娘乃節,五月初五的採花節,六月十六的插箭節,六月中旬的香浪節等。有些部落還會在秋季舉行插箭節。藏族部落都會舉行插箭節來祭拜山神。這種傳統風俗據說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以桑科草原的插箭節規模最大,而且因為地勢的優勢,顯得更有氣勢。

  甘南的桑科草原距蘭州240公里,我曾參加過藏曆新年的浴佛節,也曾去拉卜楞寺轉過經,我卻並非一名教徒。所以當消息傳來的一瞬,我有點遲疑。一來,根據我的經驗,這不是一個舉辦「插箭」的季節;二者,北雁南下,天氣寒涼,那一片高原藏地的秋草應該黃了,萬物蕭條。

  這一次的「插箭節」將在9月10日舉行。在桑科草原深處的一座神山上,將有來自夏河縣桑科鄉整整七個部落的精壯男人們參加,規模之巨為歷年來罕見。甘南是安多藏區,在藏民族兄弟的認知中,每一個神山聖湖都是神靈駐錫的疆域,凜然不可侵犯。插箭節的習俗古老而悠遠,代代因襲。插箭節的來歷源遠流長,每個地區的傳說雷同又稍有枝節。有將箭垛視為保護神的箭簇供奉派,有英雄戰死立山為神的紀念派,有格薩爾出征前的祭祀派,有戰前將箭簇交與山神以求勝利的祈禱派。傳說的細節雖有出入,但插箭習俗的中心細節卻驚人的一致,藏民對這個節日的認同和重視程度不亞於藏曆新年。

  始於古代征戰求勝

  關於插箭節的起源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它起始於古代每當出戰迎敵時,部落都要舉行盛大的插箭儀式,以求神靈護佑,旗開得勝。插箭節用的箭是五彩箭,五彩箭是古老的圖騰崇拜儀式衍化而來,是向保護神、山神、戰神(敵神)、陽神(男神)獻五色彩箭為儀式的遠古「苯」教的重要祭山神儀式,藏語稱「拉卜則」,也是以男性青年為主角的賞武、呈強的活動,以顯示部落強悍威猛的英雄氣質為內涵的民間傳統習俗。於是,箭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武器,還被賦予了一種英雄主義的氣質,一種男子漢頂天立地的象徵。歷經歲月的淘洗,這種渴求勝利、祈求和平的信念,逐漸演化成一種民間祭祀山神的習俗。

  五彩箭翎用柏樹枝做成

  插箭節之前,部落中人就開始準備箭杆,印經旗,做箭羽,拌煨桑物(用炒熟的青稞面、糌粑、酥油、糖果、酒、鮮奶等食物攪拌而成),摘柏枝,印風馬等。五彩箭翎用柏樹枝做成,每戶一支,箭長約四五米,紮製十分講究。箭尾裝三塊彩繪木板,象徵彩色羽翅,箭的尾翼箭牌上彩繪有象、獅、虎、龍、八寶等吉祥圖案。「箭鏃」的部位飾以五色綾緞,羊毛結,好像藝術品。其鮮艷的色彩和精美的圖案是為取悅神靈的。

  「煨桑」,是藏民族特有的傳統民間風俗,有着古老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整個藏族地區,無論是祈願祝福還是慶賀豐收都離不開煨桑,每逢節日之際,煨桑便成為節日的重要儀式之一。

  煨桑之前,先要造好箭台。先在箭台下方挖一個正方形的坑,深約一米,在裡面埋上五穀和各種藥物、珍貴金屬,同時埋下刀、槍、弓箭等武器。然後,在上面搭建一個一米高的石台,這就是箭台。

  高聲唸誦拉加羅

  插箭當日,天亮時分,每家每戶都會派出精壯男子騎馬聚集在山頭的箭垛前,開始煨桑,並高聲唸誦「拉加羅」(意即:山神勝利了)。在一陣陣聲震四野的歡呼中,鳴炮響起、螺號開始吹奏,插箭節的儀式正式開始了。盛裝出行的男子們騎着駿馬、手中高擎着早已準備好的彩箭,自左至右繞箭垛三周,然後蜂擁而上,將寄託了家庭和個人無限期望的神箭插進箭台,告慰天神。此時,無數彩旗獵獵的神箭組成了一座祭台,比天空低,卻比人們的心願更高,也更神聖。它象徵着戰神的威嚴,象徵着一個個部落不可欺凌、擁戴和平的信念。

  此後,各個部落的人們從箭台上撤下來,圍繞着這一座神山,開始煨桑、揚灑手中的「隆達」,也就是風馬。風馬鐫印着內心的祈禱,紙質有紅黑二色,約莫一寸寬窄,四角印有虎、獅、龍、馬,寓意着好運就像騰空而馳的駿馬、威震山河的猛虎、咆哮如雷的山獅、播撒雲雨的玉龍一般。一時間,風馬禦風而起,彷彿一場曠世的大雪,紛紛揚揚地飄灑下來,鋪天蓋地。

  這一刻,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那種樸素而優美、歡愉蒼勁,智慧清澈的景象不斷沖刷、滌蕩着我的靈魂,連呼吸都歸化成遠山的薄霧、山崗的彌香,傾聽着,似是神的聲音。

  空氣中佈滿了一聲聲曼妙的誦唸,大地在合唱,山巒在起舞。無數的風馬在眼前飛旋,被秋風傳遞着,彷彿一個個碩大的藏文字母,寫在晨霧中,寫在低矮的鉛雲上,寫在天庭裡,也寫在我戰慄和激動的指尖。

  在那美妙的瞬間,我雙膝跪地,仰首問天,一次次舉起鏡頭。

  1.無數彩旗獵獵的神箭組成了一座祭台,比天空低,卻比人們的心願更高,也更神聖/2.各個部落的人們從箭台上撤下來,圍繞着這一座神山,開始煨桑、揚灑手中的「隆達」,也就是風馬/3.人們一邊圍繞着煨桑台轉圈,一邊向空中拋撒風馬旗,一邊不斷呼喊着「拉加羅」……「拉加羅」就是藏語「山神勝利了」的意思

  祭山神和插箭節

  插箭節,顧名思義,就是先要有箭。但凡俗的箭,一米左右長短,或是竹製,或是木製,甚至還有用鐵來製作箭杆、箭鏃。這些箭,都是實用的。而甘南藏族人祭祀山神的箭,卻和一般彎弓射大鵰的箭完全不同。首先,祭祀的箭巨大,最大的竟然有十幾米長,最粗壯的一端直徑有一尺左右。最小的箭,也有四五米長呢。這些箭,都是木頭的,說白了,就是一株株直溜溜的白楊樹,或者松柏樹,鋸倒,掠去枝梢,再剝了皮,便是箭杆。當然還要美化一番,把樹皮用鉋子拋光,還要塗抹艷麗的色彩和圖案。箭羽是彩色的,由三塊塗滿紅黃藍黑色的木板組成。箭杆上繪有水雲紋等圖案。箭羽下吊着兩簇潔白的羊毛團,象徵着對山神崇高的敬仰。

  這是對「箭」的羽部的裝飾。而「箭梢」,也就是樹幹的細部,要捆綁鮮艷的綢緞,捆紮上松柏樹枝。在往大坑裡插箭之前,還要對箭灑青稞酒,這也是對山神敬仰崇拜的禮數。

  大小箭杆也是各有歸屬的,最大的箭,一般是寺廟、部落和村寨來製作的;小的箭,一般一個家庭製作一杆。

  到了插箭節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起得很早,因為要把大大小小的「箭杆」運送到神山去,路途不但很遠,而且山高路難行。走稍微和緩的坡路,小「箭杆」可以斜捆在馬背上,一人一馬即可以對付。而大「箭杆」,則需由幾匹馬馱着。而在地勢平坦的農業區,就可以開動拖拉機來拉箭了。把大箭運到神山腳下,就需要數十人來扛了,因為粗重的大「箭杆」足有千斤以上。

  等到千辛萬苦地把「箭」擺放到半山坡的祭台前,拜祭山神的儀式就開始了。把帶來的糌粑、酥油、酒等供品擺放到供台上。這供台,也就是人們說的「煨桑台」。這種祭祀,不像漢族的拜祭,所有供品先擺置起來,不動聲色。待到祭祀活動完畢,就會照單收攏,留作寺廟人員使用;或者供獻者分享。藏民卻不,給神的供獻,一律燒掉,自己絕不會再留戀。於是一切食物、酒、絲織品……都在燃燒中化作裊裊青煙,和高山的白雲連接。人們上完供品,一邊圍繞着煨桑台轉圈,一邊向空中拋撒風馬旗,一邊不斷呼喊着「拉加羅」……「拉加羅」。

  規定的時刻到了,寺院、村莊、家庭的代表們高擎着各自的神箭,激動地唸着經,疾步圍着箭垛轉圈。之後,開始向箭垛插箭。此時,進入插箭節的高潮,呼聲雷動,頌歌迭起,五彩繽紛的風馬旗被人們拋到晴空,煨桑的煙霧騰躍,煙花爆竹轟鳴炸響……整個神山歡騰了。

  據說在一般情況下,插箭節是有一定排外性和私密性的,比如按照傳統風俗,有些祭祀活動女人是不能接近的,她們只能呆在神山腳下,遙遙地觀望、祈禱,或者參加唱詩班,為山神送上悠揚的頌歌。但是不知為何,這個隔離婦女的規定,卻對於外來女性無效,其他民族的甚至外國的女人,都可以接近箭台和參與中心活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