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缘巧合拍巩俐

  • 来源:中国摄影家
  • 关键字:巩俐,摄影
  • 发布时间:2015-10-10 14:13

  从事专业摄影工作的三十多年里,碰到过不少稀奇事,其中最机缘巧合的一次摄影经历,是发生在巩俐身上。我在《中国戏剧》工作多年,自然与戏剧界的交往比较多。那个时候,我们的杂志社在北京东城区的东四八条,距离同在东城区棉花胡同的中央戏剧学院很近,因为工作关系,常常到戏剧学院去采访拍照。这样,就与在戏剧学院学习的一些演员熟悉起来,其中有些人后来成为著名的戏剧演员或是电影演员,如丛珊、巩俐、姜文、李保田、陈道明等。1988年,父亲的老朋友、香港电影导演朱牧筹拍电影《秦俑》。当时我刚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我的个人摄影展览,又在香港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摄影画册,有了一点小名气。于是朱牧找到我父亲,希望我能够参加摄制组,负责照片摄影的工作。这部电影投资巨大,又有巩俐、张艺谋、于荣光等名演员参加,我也很感兴趣,也想在电影摄影这个全新的领域里学习到一些新的东西。但是和编辑部领导谈过之后,没有得到同意,理由是我们的杂志是月刊,拍摄、组稿的工作很多,不能离开太长的时间。所以我就介绍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的同学程建国代替我到摄制组去了。

  虽然我没有参加到影片的拍摄工作中去,但是在电影拍摄结束后,我还是帮助拍摄了一些巩俐等演员的宣传照和造型照,是在北京故宫拍摄的。这次照片拍摄是由台湾和香港来的化妆师、发型师、服装师为演员作包装。组织者是一位台湾人,他负责所有摄制人员和场地的联络安排等,非常细致周到。拍摄正值隆冬,巩俐每拍摄完一个镜头就赶紧披上大衣。故宫里还有少量积雪,白雪红墙,映衬出艳丽的服装和演员的面容,照片很有特色。

  我到巴黎后不久的1993年,巩俐在巴黎拍摄《画魂》电影。导演是父亲的老朋友黄佐临先生的女儿黄蜀芹,她先生是美术设计。我当时在为法国一家图片社拍摄照片,因为和导演、演员都熟悉,就随着摄制组活动,拍摄了一些演员剧照和拍摄现场照片。这部影片是描写中国女画家潘玉良的传奇一生。因为潘玉良后半生在巴黎生活,所以很多场景是在巴黎完成的。有在巴黎美术学院拍摄的,也有在巴黎塞纳河畔的老街区拍摄的,还有在巴黎圣母院后面的桥上拍摄的,场景很多,拍摄的时间也很长。

  当时巩俐因《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的放映,在法国名气非常大,香榭丽舍大街的电影院一直挂着有她巨幅特写照片的宣传海报。某日上午,《画魂》摄制组在巴黎美丽城召开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巩俐:“你最崇拜的电影演员是谁?”巩俐回答说:“是美国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她是一位演技派的演员,我从她的电影中学习到了许多东西。”

  新闻发布会后,巴黎的记者们散去。我陪同巩俐和她随行的几个香港女孩子回酒店,顺路在街上看了看卖服装和鞋子的几家商店。在穿过卢浮宫后面的皇家公园(Palai-Royal)的时候,巩俐指着远处的一个金发妇女说,那个人就是梅丽尔·斯特里普。随行的人都不相信,刚刚提到的人,怎么可能就在眼前?不可能有这么凑巧的事情。两拨儿人越走越近,到近处一看,这位金发妇女容貌确实像是美国影星梅丽尔·斯特里普,旁边是两个身材高大、表情凝重的保镖。巩俐的香港朋友上前用英语询问,果然是梅丽尔·斯特里普本人,喜出望外之际,介绍巩俐与梅丽尔·斯特里普认识。中美两位影坛巨星,相互仰慕已久。两个人都很亲和,一见如故。不可思议的是:一位从中国来,一位从美国来,居然在法国的公园里不期而遇,而且巩俐刚刚还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她,一个小时后就像变魔术一般从天而降,站在了巩俐的面前。实在是天大的巧合。当时随行的只有我一个专业摄影记者,于是我拍下了这宝贵的瞬间。

  有人说摄影比绘画简单得多,摄影一按快门就行了,绘画要一笔一画画出来,还不一定画得像。其实摄影更难的地方是摄影师一定要在现场,抓住时机,当场拍摄,而绘画可以收集素材,事后再根据素材,综合整理后,在画室里慢慢创作完成。因此摄影师腿脚要勤快,多跑路,很多时候是无用和无功的跑路,但是碰到新闻就能拍摄到意想不到镜头。话剧《茶馆》里说老掌柜做的是“勤行”,我们摄影师做的岂不也是“勤行”?倘若新闻发布会后,我也和其他记者一样,采访工作完成,回家休息,也就拍摄不到这样天缘巧合的独家镜头了。

  2012年,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法国中国电影节上,巩俐作为特邀嘉宾出席记者招待会。会场里中外记者云集,在各式相机的焦点汇聚之下,巩俐从容应对,侃侃而谈。记者招待会后,我想到了二十年前巴黎的新闻发布会和会后与梅丽尔·斯特里普相遇之事。与巩俐谈到那次的巧遇,虽然时隔十多年,她还清楚记得:“当时她围着一条红色的围巾,我远远的就看出她来了。”如今的巩俐,已经是享誉国际影坛的巨星,却依然爽朗直率,平易近人,堪称是中国的“梅丽尔·斯特里普”。

  文并摄影/吴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