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城市群撑起长江经济带发展洼地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三峡城市群,长江经济带
  • 发布时间:2015-10-13 14:48

  作为一位从宜昌秭归走出去的知名学者,向松祚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和变化。9月15日,他以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身份,参加了在宜昌举办的“三峡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国际研讨会。

  这次会议的规格之高,超出了向松祚的预计。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200多位专家,学者、领导、嘉宾,汇聚在宜昌这座毗江三线城市,共同探寻长江经济带和三峡城市群的时代价值与发展机遇。

  7月15日,湖北省内首条快速公交——宜昌BRT开通试运行;10月,宜昌将开通直飞韩国的国际航线。宜昌这座三峡出口处的城市,越来越有都市气息和国际范儿,这让向松祚“回家”多了一份自豪。

  不过,相比这些,向松祚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更为壮阔的蓝图:由宜昌牵头提出的“三峡城市群”设想,将成为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薄弱的缺陷”呼唤强势崛起

  “长江宛如一条巨龙,横贯我国东中西部。目前,长江流域已形成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三个超大城市群。建设长江经济带、舞动长江这条巨龙,除了这三个超大城市群作为战略支点和依托,还需要次一级的城市群来支撑和衔接。三峡城市群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将成为链接和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一个重要区段。”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用中国民间的舞龙作比喻,把长江经济带当中三峡城市群的地位表述得恰如其分。

  在这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北省人民政府、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城镇化促进会联合举办的盛会上,40多位嘉宾发言共同倡导:建设三峡城市群,让长江经济带战略分段落地。

  长江经济带,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历经30余年发展,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超大城市群。今年,中央提出将“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同作为我国的三大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正式拉开序幕。

  如今,在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国家已布局皖江城市带,以呼应沪汉、引领皖江区域共同发展。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间,也需要一个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城市群增长带,以弥补长江中上游城市发展薄弱的缺陷,担当协同推进长江中上游发展的重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表示,三峡地区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所在,对于上游重庆的发展,以及下游武汉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衔接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宜昌大胆提出构建“三峡城市群”的战略设想。范围大致包括湖北的宜昌、荆州、荆门、恩施、神农架,重庆的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巫溪,湖南的常德、张家界等地,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7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万亿元。

  这一构想,也到了周边城市的支持和响应。去年以来,重庆万州区代表团多次来宜昌考察。万州区常务副区长李中武表示,从重庆到武汉的距离来算,宜昌正处于中心,而万州区作为成渝城市群最重要的港口,两地在三峡城市群中就如一根扁担的两端,共同担当城市圈的建设重任。

  大三峡区域从竞争走向竞合

  9月15日,湖北宜化松滋肥业有限公司的磷酸二铵项目生产线火热繁忙,这一项目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宜昌实施精细化工产业的沿江布局,拉动了荆州松滋的临港产业发展。为承接宜昌产业转移,松滋还建设了水运等一系列基础配套设施,通过水运物流,成本比铁运、汽运低150元/吨左右。

  这只是三峡城市群之间实现产业协同合作的一个缩影。

  随着产业转移的深入,长江沿线城市的货运优势正日益凸显。一吨货物从重庆运到宜昌,运费多少?18元,平均每公里仅需3分钱。专家预计,到2020年,三峡区域还要新生成6000万吨的货运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三峡城市群有形成城市群的一些基础和条件。第一,经济潜力大,具有后发优势;第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备。黄金水道、沪渝高速、沿江高速铁路等建设,加快了城市群的形成;第三,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宜昌市的GDP已超3000亿元,城市人口接近200万;第四,地缘相近人缘相近,具有共同的文化传承,具有人才、技术、市场各方面合作的条件;第五,生态支撑功能逐步显现。

  “中国未来区域发展,正面临一些新变化和新趋势。随着出口放缓,内需市场规模对全球会有重要影响。谁拥有市场,谁就拥有未来。”王一鸣指出,产业正在向内陆地区转移,而内陆开放又使这些产业转移具备了更大空间,这种格局变化正在形成一些新的增长极。三峡城市群能不能成为一个新的增长极,就取决于如何把握这个格局变化的大势。

  重庆就是一个例子。去年重庆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随着渝新欧铁路的开通,货物的转移在发生变化。这对处于重庆周边的宜昌来说,无疑是一个触动。

  12万平方公里的范围,涉及3省10多个地市区,4000多万人口,1.5万亿元的GDP。在如此大体量的三峡城市群中,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产业承接合作?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三峡城市群之间应当建立一个政府层面的交流制度,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宜昌要和恩施、万州等地加强合作,一步步形成区域联合。”肖金成认为,宜昌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接口,要主动与周边城市加强合作,带动辐射区域发展。

  围绕一条江河流域建设城市群的构想,三峡城市群不是国内第一个。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模式,三峡城市群不妨学习和借鉴。

  2014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以探索省域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路径,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发展。据统计,黄河金三角协作区建立了约10对省区和70多对地市友好合作关系,结成一批行业协作联合会,达成万余个协作项目,省域间融通资金达数亿元,物资协作总金额约200亿元。

  肖金成建议,宜昌和周边城市应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交通、旅游、产业、生态等方面,以政府的合作推动市场一体化,让真正的市场主体通过这一平台形成适合的发展体系,再由企业将各地区的经济连接起来。

  宜昌通则三峡通,三峡通则长江通

  宜昌通则三峡通,三峡通则长江通。规划建设三峡城市群,首当其冲就要解决交通问题。

  随着渝万铁路建设和郑万铁路开通,宜昌的交通物流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现。然而,相比于铁路,三峡区域最有优势的航运却遇到瓶颈,长期以来黄金水道通航能力与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匹配。

  “宜昌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如果能建成高效的区域性综合交通体系,对于打通长江黄金水道,带动三峡城市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性作用。”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吴澎告诉记者。

  打通长江黄金水道的迫切性,体现在这几年通航能力不能满足货物运输需求的发展上。

  数据显示,三峡大坝船闸的通运量,2011年已经达到1万亿吨,预计到2020年还要增加6000万吨的运量。看着货运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重庆市的领导和企业家们心急如焚,先后两次向国务院打报告。

  目前,三峡大坝的通航能力已近“峰值”,货船要排两三天队才能过闸,每耽搁一天都会给航运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如果不能很快解决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瓶颈问题,将会遏制沿线城市的货运需求,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吴澎表示,三峡城市群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其中内河水道的互联互通,能极大增强长江黄金水道和干线的辐射效应。

  在吴澎看来,宜昌应依托三峡城市群的建设,提升三峡船闸通航能力,发展翻坝转运,高标准建设连通公路、铁路、航空的三峡枢纽港,以港口为核心打造物流枢纽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充分发挥长江水道的“黄金效益”。

  对宜昌来说,交通运输枢纽建设给城市发展带来新机遇,尤其在吸引货源、组织货运、降低成本等方面有明显助力。

  9月17日,宜昌市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就物流、旅游、电力市场改革等项目建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三峡集团将在宜昌投资长江三峡物流体系建设、三峡旅游资源开发、新经济开发区或新工业园区建设、葛洲坝电站增机扩容等,项目直接投资和带动投资约300亿元。

  三峡可建设为生态型城市群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城镇化率已超过65%,其中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化率已超过80%,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率目前为54%,低于沿海地区约10个百分点。

  “三峡区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滞后区域之一。”在王伟光看来,差距蕴含着潜力。

  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解决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地城镇化。显然,规划建设三峡城市群、统筹三峡区域发展,契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解决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滞后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中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任务的重要一环。

  那么,城镇化相对落后的三峡区域,要建设什么样的城市群,才能打造成国家级城市群?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经济发展需要与生态相融合。三峡城市群的生态容量、支撑功能在未来会更有效地显现出来。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在三峡城市群的建设中无疑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前举办的三峡城市群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论坛上,重庆、宜昌两地领导均表示,要围绕建设长江旅游经济带,加强相互间的旅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释放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

  作为带动经济活力的最直观形式,将旅游业作为三峡区域产业合作的一个切口,这个方向没有问题。不过,专家的普遍观点是,三峡要告别“门票经济”,合力打出“生态牌”。

  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沈体雁认为,生态保护应摆在第一位。他还提出“建设大三峡国家公园群”的设想,以国家公园为驱动力来发展产业和城市。

  “三峡拥有世界级的生态文明,通过在生态保护中寻找最佳平衡点、结合点,形成跨行政区的国家公园及相应制度,有助于增强内在吸引力。”沈体雁建议,初步围绕三峡库区建设六大国家公园,即三峡库区国家公园、神农架国家公园、张家界国家公园、武陵山森林公园、秦巴山森林公园、荆江国家公园。

  “环境好了,不怕没有人才。”沈体雁说,在采取严格生态保护措施的同时,打造基础旅游服务产业,依托独特资源吸引全世界候鸟型人才汇聚,发展大中小城镇群。

  随着人才的汇聚,宜昌也会涌现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家。“三峡城市群的主角,应该是有创新精神的民营企业家,应该让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在城市群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向松祚希望,宜昌能够牵头成为一个具有创新力的学习型城市,组织企业家学习创新。

  《支点》记者 丁杰 特约记者 淡争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