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 是个相对的概念

  • 来源:艺术与设计
  • 关键字:稀缺,奢侈,贪念
  • 发布时间:2015-10-14 10:19

  常言有道:物以稀为贵,稀缺性是奢侈的一大特征。奢侈品中,时常包含一定量的短缺资源而备显尊贵,比如稀有宝石、稀有材质,有着这些少见而又昂贵的材料,所以奢侈品便有了令人憧憬的神秘感。“也许,人类本性驱使我们对于闪亮饰品和稀有物品怀有贪念。”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早年的奢侈品有嵌满了各色宝石的金猴和金冠(17世纪)、有上面装点着钻石红宝石和祖母绿的洛可可风格葡萄牙金冠……

  人们喜欢稀有材质,将之视为奢侈,除了其稀缺难觅有价值之外,特别的生成环境也让这些材质具有奇特而美丽的色泽、花纹,像玛瑙、玳瑁这些珍贵材质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纹路美丽而有层次。但人类对自然的不断索取将造成资源的普遍匮乏,如果说,上述的审美因素让人们钟爱着稀有材质的话,那么假设其他普通材质也能做出这些珍稀品的效果呢?策展人维尔慈巴选择了一个用天然树脂和头发为原料的作品进行展出,这个作品呈现出玳瑁、牛角、热带硬木的视觉效果,维尔慈巴表示,“随着人口日益增长,自然资源不断消耗,唯一与人类增长一起繁荣的东西就是稀少而奢侈的,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的头发就是其中之一。”奢侈,也应该具有可持续性。

  由亚历山大·格洛夫斯(Alexander Groves)和村上梓(Azusa Murakami)组成的英国夫妻设计组合“野猪工作室”,被冠以“垃圾拯救者”的名号,这次展出的头发树脂作品便出自他们之手——一组名为“Hair Highway”的精致工艺系列。用人的头发和树脂先做成花纹板材,再切割、重组、粘合,设计成梳妆台、工具、梳子、盒子等物件,具有特殊纹理质感的外观完全可以媲美稀有材料。而更为难得的是,有别于一般精于商道的作法,格洛夫斯和村上没有将手工部分交给熟手工匠以达到效率,而是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去观摩假发制作,并亲手进行实验,从处理头发开始一直到熔胶倒模、切割、粘合,“那真的是缓慢的过程,但有一种令人安静的愉悦。”他们还借用米兰·昆德拉在《笑忘书》中的话道:“慢的程度往往和记忆深刻度成正比,而快的程度往往和遗忘的速度成正比。”

  除了奢华之外,展览作品的选择也颇为考虑艺术家的创作动机以及材质使用,其中奥地利设计师卡罗尔·鲍韦尔(Carol Christian Poell)的作品便因诡异的材质运用而入选。鲍韦尔于1996年在米兰创立同名暗黑系时尚品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那款融化鞋,通过将皮质进行独特的染色处理后,在表层涂上类似乳胶一样的白色涂层,从而产生一种“融化”般的奇特视觉效果。他对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非常独到,甚至可以说,他是名实验家,他研制过半透明皮革,也常常在设计中运用毛发、马鬃、铁片,甚至染血的牛皮。为了在服装中产生特殊的反光效果,他还发明了一种含15%玻璃珠的面料。

  稀有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而言,所以物质是否稀有仅仅视乎情况而定,就像曾经是奢侈品的自行车那样,在今天也不过是寻常物。也就是说,今天常见之物,也许在未来的某天将会变得稀缺,比如:塑料。

  塑料,是石油化工产品,在工业与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想象一下,在未来的2052年,由于全球石油资源枯竭,塑料已经上升成为一个越来越稀缺的材料,那将是何翻景象?艺术家崔刚健的“塑料工艺师的崛起”(The Rise of the Plasticsmith)的作品就是建立在这个假设前提之下。“出生在大庆的我,深深体会到石油与塑料不单单是这个城市的支柱产业, 他们是这个城市最自豪的历史。”但石油的产出在逐年下降,再过不久,大庆光辉的历史可能会被遗忘。崔刚健设想后工业化时代的工人用塑料工艺品讲述工业化时代的辉煌历史,于是设计了这个晶莹剔透的作品。经过多次的实验制作,崔刚健终于用手动挤压机将透明的塑料材质制作几件家具,作品像融化的冰块一样的美丽,但其背后向“奢侈”提出的价值标准问题更值得深思:当人类的欲望将地球的资源抽干,连塑料兜成为一种令人垂涎的材料时,奢侈的意义在哪里?

  奢侈品的材质讨论带来了关于价值与标准的相关问题,在探讨中很容易就发现对价值的理解不是永恒不变的,展示中那些颠覆我们传统认识的、那些被我们所忽视的、被我们鄙视的材质,挑战着“奢侈”的概念,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稀缺,只是个相对的概念。

  文 Article>陈烨 Chen Ye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