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洋:今夜我为何物
- 来源:艺术与设计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呼吸系列,龙美术馆,雕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4 11:26
今年八月,大型展览《王郁洋:今夜我为何物》在龙美术馆揭幕,占用龙美术馆三层展厅,面积超过3500平米,不同楼层分别展出王郁洋的雕塑、装置、绘画及行为作品。此次展览的标题借用自亨利·米勒(Henry Miller),与王郁洋2009年的一件作品同名。标题暗示在缓缓燃烧的灰烬中所窥见的朦胧的未来,一种“它”中有“我”,“我”中有“它”的叠加的未来性。“我为何物”使客体与主体交合,使无生命的与有情感的连接,显露出物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也预示了艺术家此后很大部份的工作, 为理解他无比怪诞的创作提供了线索。
2013年,王郁洋的作品《呼吸系列——财务办公室》在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博览会展出,吸引了大量观众排长队参观,引发诸多媒体对作品的热议。2005年开始创作呼吸系列作品,王郁洋说开始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是想赋予身边的人造物生命,他认为人总把人当做世间的主宰,总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却没有想过人造物之间的关系,人造物在人眼中只是制造出来被人所使用的,但是这些物被制造出来与人一样共同存在于这个空间中,不单纯像制造时所设想的那样,只是被人类所使用,往往是它们改变了我们生活的状态,比如互联网、汽车,它们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空间和情感的认知。王郁洋说:“物本身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带有一种变化,是一种有生命的状态而存在,所以呼吸系列也是把身边的人造物变得和人一样带有呼吸的技能,唤醒人对人造物的关怀和关注,而不仅仅是被使用,人造物也是和人一样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中。”
呼吸系列作品中的这些物都是来自王郁洋本人从二手市场收集来的一些看上去带有故事和情节的物,2013年的《呼吸系列——财务办公室》和《呼吸系列——正在被阅读的书》,这两个作品与以往的单件呼吸作品不同,之前的单件呼吸作品在喘气,也能带给人很直接的感受,但是观者都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态:觉得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和人一样会喘气。而2013年的《财务办公室》打破了观者的这种心态,当观者进入到一个空间时,会发现身边的东西都会呼吸,都会喘气,这时候人反而变得窒息、静止了。没有现场体会的观众是体会不到那种奇特感受的。
“呼吸作品备受关注,应该是使大家产生共鸣了吧,因为人对使用身边的物终究还是有情感的,这种情感停留在个人经历和经验上,比如使用这个物的过程中,人与物发生了一些关系,产生了某种情感,但我想表达的不单是这种人的个人经历和物的关系,是人造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一种更大范畴的关系。”王郁洋解释道。
呼吸系列作品恰恰印证了今天人类的生活,放眼身边的一切,所有物体都是人造物,甚至蓝天、植物都是人造的。当越来越多的物体进入到这个生命世界中,这些原本看似没有生命力的制作带给人的信服感,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进一步佐证了王郁洋所构筑的想象世界,这是他创造的真实,他向世人宣告这真实本该具有的价值。
王郁洋的探寻开始于他对真实的既定概念、对显而易见的道理、对常识、对标准的怀疑。如果说《登月计划》(2007年)的模拟再现是挑战了正统的历史或神话的真实性,那么在随后的作品中,他转向探索媒介的起源来建立自己对真实的表述。手制纸张和卡式磁带,书写和讲话,这两种人类记忆的基本文献机制是他所要考察的对象。在纪念碑式的大型作品《述—一榨纸》(2013年)和作品《说》(2010年)中,艺术家运用了那些刻写记忆的物体,它们既作为真实的承载者(记录历史),又自我宣称要求与生俱来的权利。在这一相互的记忆中,媒介之间的和解与协调得以产生。在叙述媒介自身谱系生成的过程中,超越媒介既定意义的新的意义产生出来。
王郁洋说自己希望获得不同领域的知识,也希望寻找这种不同领域知识带给他的新鲜感和刺激,所以他往往会很主动地去接触自己未知的领域,比如他与清华脑神经工程实验室和计算机实验室等其他实验室经常来往和合作。“我不喜欢只有一种固有思维方式或惯性思维来思考,希望找到更多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当接触了其他领域,突然发现那个领域的某个知识、技术或某个形态,恰巧是现在或未来自己需要表达的那个东西,而在之前,是用别的学科的技术或材料表达不出来的,所以我总是愿意寻找新的东西来契合我的想法。”王郁洋说。王郁洋艺术家说:“我的创作以想法为核心,我会去寻找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媒介,这些都是为我的想法服务,不是个人单纯喜欢或愿意使用这种材料才去使用,而是这个材料或媒介能表达我的想法,这才是最主要的。”
对王郁洋来说,光既是危险,也是救赎之灵。从作品《人工月亮》(2007年)由10000只节能灯泡所造成的难以承受的明亮,到作品《奇点》(2015年)漩涡般的放射与运动,再到作品《日出》(2015年)转瞬即逝的优雅(一根瘦长孤单的LED灯管不断地被抛向10米高空又坠落地面),都证明了这一点。在《要有光》中,编码转化再一次呈现出一种潜力,成为技术创生和自生机制的通道。
王郁洋曾经学过舞台设计,也为很多戏提供了设计,这个经历并不影响他现在的作品对光的使用。“我个人比较喜欢光,对光比较好奇,总觉得光是个很奇妙的元素,指引我不断使用光,从而不断探索光的意义。”王郁洋说,“舞美不太适合我,工作中需要和多个部门合作,这种集体创作,会损失个人创意的展现,离我想要的越来越远,所以后来选择放弃了这种集体创作的方式,选择了能够呈现自己想法的,独立个体的创作方式。”
此次在龙美术馆的展览规模庞大,耗费了艺术家和策展人很大的精力。谈及与策展人张尕的结识,王郁洋说:“跟张尕从一开始不是很熟,到后来两人成为忘年交,都是经过艺术和想法上的沟通形成的情谊,我们两个人有很多一致性,最主要的是我的强迫和张尕对展览的强迫与我不谋而合。”张尕对展墙要求极其严格,有一点脏的地方都不可以,鞋印、灰尘、哪怕是很小的污点,他都会指出来要求刷掉,而王郁洋在与他的接触中越发觉得张尕对于细节的精益求精和王郁洋本人追求完美的性格特点十分契合,甚至张尕的要求比他所想象的还要严苛。
《王郁洋:今夜我为何物》展览准备了一年的时间,但其实包含很多以前创作的作品,大概囊括近十年创作中的一些作品,除了某些新作品是一年内的创作,有些作品真正的制作,其实也都酝酿了很久,比如作品《四分之一》,2012年就开始构思,2013年开始操作,2014年开始寻找制作经费,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才最终完成。
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王郁洋话语间透露着朴实和真诚,他说自己并不看重今天所获得的所谓成就、成绩或关注度。“其实艺术成就对我而言并没有很强烈的意义,或者说我不去追求这个,我更关心我的作品如何呈现我的想法,然后更好地呈现我的想法,之后所谓的成就、成绩、关注度在我的创作中或对我的艺术生涯来讲,并不是我所要关注的。”王郁洋说到。
未来王郁洋打算接着从事超越自己的创作,这种超越需要慢慢地尝试,虽然人不可能完全脱离自身,但他还是希望自己跳出王郁洋本身,创造更多不一样的“自己”。
文 Article>王蕊 Wang R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