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城市群协同创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研究——以澳门为例

  • 来源:广东经济
  • 关键字:粤港澳城市群,协同创新
  • 发布时间:2015-10-14 11:04

  澳门既具有背靠强大祖国的政治经济优势,又具有与欧盟、葡语系国家、地区长期经贸往来,引进技术不受限制的有利条件及便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城市的优势,建议把握可以大有作为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性机遇,积极参与粤港澳城市群的协同创新,通过开拓科技产业空间,创新科技投融资体制,开展国际技术贸易,建立健全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将澳门打造成辐射粤港澳和中国的国际核心尖端技术研发、服务和交易的枢纽和引擎,以推动自身产业转型,实现澳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粤港澳城市群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由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香港、澳门组成的粤港澳城市群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广东省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广东省的经济总量从1989年到2009年连续20年保持全国第一,2009年广东省的GDP是39081.59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1.6%,而当年粤港澳城市群(不含香港和澳门的生产总值)的GDP则占到全国GDP的9.2%。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特别是对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的把握,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粤港澳区域内地城市逐步承接港澳台以及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通过发展加工贸易(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转配和补偿贸易”为主,其主要特点是: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低端市场、对外依存度高等)建立起粗放型和外向型为主要特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体系,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使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链条,形成了产业配套能力较强、配套程度较高的产业集群。创造出本区域经济发展奇迹,并带动了广东经济近30年的高速发展。

  国际产业转移是先进国家或地区调整产业结构,落后国家改变落后状况的成功途径之一,产业转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源供给或生产需求条件发生变化,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自发的经济行为和过程。包括了国际间或地区间投资与贸易活动的综合性要素流动与商品流动的所有过程,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过程。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分工调整和全球生产要素流动、资源配置的必然结果,是全球国家和地区间竞争日趋激烈的表现,其本质是利用比较优势原理实现资本的利润最大化。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动,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已经发生变化,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难以消化日益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和相关的生产要素成本,产品技术的竞争逐渐取代成本的竞争,成为市场竞争的决定因素,导致珠三角各城市的产业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国际竞争力日渐削弱,大量企业倒闭或迁往其他国家、地区或中国内地城市。劳动力不足、土地短缺、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因素已经制约了粤港澳城市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粤港澳城市群协同创新方兴未艾

  粤港澳区域的协同创新行为以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星期日工程师”现象为标志一直存在着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表现,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2005年广东省创立了“省部产学研结合”合作机制及技术创新平台,截止2014年底,广东省已成立45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涉及52所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31所科研机构和357家企业),聚集了国内相关行业或领域最强的高校和广东省最强的企业及科研机构,创新联盟的成员单位主要针对产业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重要技术标准进行联合攻关,以求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发展。技术创新平台由省内各地级市政府、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而成,主要包括研究院、研发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但是由于内地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一直比较薄弱,在科技创新的水平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除了广东省有关部门推动建立的协同创新项目或平台之外,各城市的政府和企业也开始寻找合作伙伴以加强技术研发创新方面的合作,但是各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大多是随机的,不牢固的,研发力量也很分散和无序,形成不了集聚效应,形式多于内容,创新活动基本在各城市的行政边界范围内进行。因此,粤港澳城市群内部的协同创新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乏国际视野。

  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一直是粤港澳及整个国家产业发展能力的短板,因此,即使是省级或国家级的专家也较难在短时间内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而粤港澳城市群的大多数协同创新项目和平台所整合的资源大多限于国内甚至省内,表现为对国际先进科技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导致大多数协同创新项目层次较低或难以实现技术创新突破。

  2.竞争多于合作。

  各城市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协同创新有一种矛盾的心理,既希望通过协同创新提升本地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又担心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被别的城市或企业占了便宜,自身反被边缘化,结果是各城市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大多是各搞一套,表现为低水平技术的重复引进、重复建设、重复研发,竞争的动力大于协同创新的合力,资源利用效率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3.形式大于内容。

  协同创新是通过知识增值凝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金融机构等方面力量的创新行为,是多法人主体的市场交易合作。各个创新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出发点都不一样,由于缺乏合法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知识产权归属的制度安排,由于缺乏有约束力的合法的绩效评估、考核、追责机制,导致合作各方责权利不明确,个体的理性导致群体的非理性,个体的利益最大化而导致群体的利益最小化。表现为年年投入资金,年年“颗粒无收”,只问投入,不问产出,结果是零和博弈。

  澳门在城市群协同创新中的战略定位

  珠三角和广东省的工业化是通过国际产业转移来推进的,主要是以引进国外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外来型工业化,尽管有的行业在技术资源积累的基础上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大部分企业仍无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对国外先进技术的需求非常迫切,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弥补本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实现自身产业转型升级是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课题。澳门所在的粤港澳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足,城市之间及城市群各主体之间协同创新方兴未艾。尽管澳门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空间狭小,工业基础薄弱,民间资本有限,本地企业规模较小,科技创新能力一穷二白,但从全球视野来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处于再平衡的演变态势,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有了长足的提升,在政治经济等各种力量的作用下,世界范围内的第6次产业转移已经悄然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跨国公司大都自己开展主要业务,只是转移了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装配环节,90年代以后,他们不但大规模转移生产制造环节,而且将产业转移延伸到研发、设计、采购、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技术服务环节,导致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调整和重组。在当前这种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澳门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既具有背靠强大祖国的政治经济优势,又具有与欧盟、葡语系国家、地区长期经贸往来,引进技术不受限制的有利条件及便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城市的优势,理应审时度势果断把握可以大有作为的国际产业转移的战略性机遇,推动自身产业转型,实现澳门经济跨越式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格局,城市的发展得益于区域的互利,澳门地处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粤港澳城市群,作为国际城市的澳门与该区域内地城市相比具有整合国际资源的既有优势,如果能明智地以主动与粤港澳区域各城市协同创新的战略思维,与兄弟城市取长补短,互帮互助,雪中送炭,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主动吸引、集聚世界顶尖研发人才,注重开展技术研发、技术贸易,发展科技金融,着力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主动为正处于转型阵痛期的珠三角、广东省甚至中国内地各城市的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服务,就像当年购买乌克兰航空母舰那样,帮助世界范围内的高新技术向珠三角、广东省和中国转移,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发挥澳门作为国际城市的核心优势,使澳门发展成为辐射珠三角、广东省和中国的国际核心尖端技术研发、服务和交易的枢纽和引擎。

  澳门国际城市创新发展的路径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和城市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不具备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就把握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从世界各国及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科技创新是国家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在目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再平衡的形势下,在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有了长足提升的情况下,结合澳门的政治身份、经济实力及优势与不足,建议围绕打造辐射珠三角、广东省和中国的国际核心尖端技术研发、服务和交易的枢纽和引擎的战略定位,在粤港澳城市群协同创新中扮演好技术服务商的角色,系统规划建设科技创新体系,从技术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升澳门国际城市创新能力,以实现澳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积极开拓科技产业空间,集聚世界顶尖研发机构和人才。

  要积极利用开发横琴的机会,规划兴建类似于法国尼斯市的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全称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智慧、科学与科技城)的研发产业园区,努力引进集聚全球顶尖的科研机构和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尼斯市位于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是仅次于巴黎的法国第二大旅游城市,与澳门有类似之处,都属于旅游城市,1969年,皮埃尔·拉斐特先生主持的非盈利经济团体发起创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多方参与支持,在此以前尼斯市是一个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靠旅游收入为生的城市,经济活动单一。科技城所在地原本也是仅有2300英亩的空旷山地,但经过40多年的努力,目前该科技城已成为法国最具国际化的地区,成为欧洲乃至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区域之一,是法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科技园区,被誉为欧洲“硅谷”。如今,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包括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在内的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1300家高科技机构和研发型企业,多家高校和著名研究机构在这里设立了研发中心或实验室,包括:IBM、阿尔卡特、CiSco以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法国国立农业研究院、法国国立计算机及自动化研究院、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等。拥有科技人员3万多名。科技城内的项目和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命科学、环保和新能源等领域,代表着当今世界的研究方向和先进技术水平。在政府、协会等多方力量的推动下,科技城设立了“产业竞争力集群”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并提供设施及资助鼓励高校与企业,跨国公司与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形成有效的科技研发网络,并与中国、韩国、德国、意大利、印度、突尼斯、以色列、埃及等35个国家或地区的上千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效促进了国际技术、人才和资金等创新要素的流动和融合。

  2.积极创新科技投融资体制,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金融动力。

  学习借鉴美国促进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制,结合澳门实际,围绕在粤港澳城市群协同创新中的技术服务商的战略定位,逐步建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体制。1953年,美国政府通过成立小企业管理局(专门服务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帮助小企业获得资金,扶持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采用担保贷款、风险投资、预留联邦研发经费等方式协助小企业获得联邦部门的研发项目与服务合同,为小企业获得商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包括直接提供风险投资。1971年成立的纳斯达克资本市场实现了创新型小企业的规模性融资,并为风险投资基金最终撤离建立了良好的退出机制,在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20世纪90年代,美国首先出现了采取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的风险投资机构,推出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全新商业模式,与上述小企业管理局相关配套政策的刺激,以及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方便畅通的退出渠道一起保证了美国风险投资的有效运转,有效地支持了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产业化。在美国科技创新历史上,除了政府财政和大型公司的投入以外,风险投资、小企业管理局以及纳斯达克资本市场这三大要素从不同角度、层面为处于各个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并且各要素彼此衔接相互配合,形成了有效的投融资机制,有效地发挥了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据统计,美国小企业在1953—1973年的创新成果几乎占同期全国创新成果的一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单靠澳门特区政府的财政拨款难以适应科技创新的发展需要,特区政府应特别注重发挥引导作用,充分利用金融资本的逐利性来规划建设科技投融资体制。

  3.积极开展国际技术贸易,建立健全国际技术交易市场。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照一般商业条件,向对方出售或从对方购买软件技术使用权的一种国际贸易行为,它由技术出口和技术引进这两方面组成。简言之,国际技术贸易是一种国际间的以纯技术的使用权为主要交易标的的商业行为。

  从业务范围来讲,技术市场包括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满足用户对技术商品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所进行的一系列业务活动。随着第6次国际产业转移,有大量的资本、技术、人才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流动,这给澳门建设国际技术交易市场带来了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性机遇,澳门所背靠的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粤港澳城市群和祖国大陆存在着对国际尖端核心技术的巨量需求,澳门如果能抓住机会,通过参与城市群的协同创新发现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需求,通过搜寻全球相应的技术持有者实现技术供需双方的交易对接,促进国际科技资源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或者就地研发技术,服务并满足城市群企业的技术需求,并致力于向城市群提供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等技术服务,将会对城市群的各类创新主体与国际技术市场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发挥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将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群和内地城市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化解创新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整体创新绩效,真正成为粤港澳城市群尖端核心技术研发、交易和服务的枢纽和引擎,从而实现澳门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常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