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建筑放缓 我们还有改造设计
- 来源:设计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建筑设计,乡思文化,张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6 13:52
建筑改造设计,并不是一个新话题。随着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建筑的功能和型态也应随之进行再生和优化。建筑更新,空间再造,本是设计中的永恒主题,但这一主题近年来受到更多关注,一方面和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新建筑发展速度放缓,原有产能需要释放有关,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也为有志于乡建改造的设计师提供了一展身手的可能性。
本期“视点”栏目内容是“中国设计精英之旅”活动东莞站和长春站的全程总结与主题论坛实录。东莞是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样板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期间诞生的新型城市的代表。长春所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重工业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全球在工业文明中快速崛起的城市,往往有着相似的经历,依靠资源或机遇崛起,在发展到顶峰时期,即会面临转型压力,或走向衰落,或重焕新生。城市转型为设计师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工业化城市,在“新时期”已经率先进行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成为国际设计之都,留下了诸多城市空间成功转型的优秀案例,值得其他城市借鉴。东莞设计精英进行的“上海城市从制造到智造空间设计考察之旅”,长春设计精英开展的“上海城市更新与空间再造设计考察之旅”,分别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典型改造设计案例,与设计方、运营方交流心得与经验,并通过主题论坛的形式与上海设计界代表进行实践分享与理论探讨,在思维碰撞中获得更多的感悟。
“人物”历来是《设计家》的重要栏目。意大利著名建筑师Marco Piva,对于形式和功能关系的探索,对于创新技术和材料的研究以及对环保的关注,一直贯穿于他的设计实践中,而对于建筑与室内设计之间连续性的追求则是成就其事务所声誉的关键因素。对于那些特定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已有建筑或社区,它认为,改造设计不仅涉及形式层面,“精神”层面在此占据更大的比重。这种新与旧的交织和沟通是设计的重心。每个建筑单体的设计不是一个独立分割的存在,而是与其所处的环境深深关联,这种联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设计中,我们需要探索和挖掘这种历史和社会层面的联系,并且以创造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指导未来。”
“乡思文化”,顾名思义,和乡村建设有关。乡思发起人张弘认为自己”不太像设计师的角色,但也不是商业的角色”。最早开过效果图公司,在建筑公司做过设计师,因为想要从设计师的常规角色中“突围”,张弘受一次从上海到拉萨的自驾之旅启发,开始做民宿改造项目。他联合多位沪上知名建筑师,由旧厂房改造成的“318文化大院-运河边上的院子”获得了学术界的诸多肯定。从民宿到乡镇创意园的设计过程中,他逐渐发现,乡村建设,归根到底,政府工作的核心是运营和资本, 在他看来,引入开发商、设计单位来单兵作战,并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的政府需求和市场趋势。引入多专业的合伙人,成立协会型的公司,从定位、策划、规划、设计、运营、到产业拓展,抛弃那种单纯做情怀的,或者彻底的地产开发模式,试图在乡村建设中找到一个能够连续发展的模式,是乡思目前的努力方向。
对优秀设计案例的理念探究和过程分析,是一线设计师读者喜爱的板块。由OMA操刀的普拉达基金会米兰会址,阐述了增建与改建的共生之道;莫干山清境.原舍/农园/庾村1932文创园,在如今乡村日益凋敝,城乡裂缝渐增的现实下,希望复苏那片土地的记忆,并带给人们一种回归原本生活方式的体验;成都崇德里的设计,在面对文化原真性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时,偏向于保持崇德里固有风貌的原真性;上海外滩18号Mr & Mrs Bund餐厅设计,考虑如何给老建筑加入现代化功能的同时符合老建筑的美感。旧工厂改建成阳光、环保的摩托车俱乐部,色彩缤纷的动感元素让工业大厦变成的商业大楼,铸造厂通过“复原设计”化身为现代化旅馆,办公楼变身现代化酒店和电影主题酒店等,则为我们展示了旧建筑功能转换重现生机的多种可能性。
许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