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基金业人事乱象溯源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上海滩基金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9-20 13:38
是洗牌重来还是仅仅换个位置接着玩?
有人说,是后者。
作为基金公司最集中的上海滩,今年以来,上海三成以上基金公司高管或核心投研人士发生变动或传闻将离职,这让人觉得,整个上海滩一片闹哄哄的场景。
基金持有人不禁要问,集中的人事变动,到底是一家一家基金公司的偶然现象,还是上海滩公募基金不稳定因素的总爆发?
其背后的逻辑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事变动,还是某种金融文化或习惯的必然?
到底是上海滩基金公司没长大,导致了人事变动频繁,还是人事变动频繁,让上海滩的基金公司成长缓慢?
上海人事乱象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关于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总经理莫泰山离开公募去私募的传言今年以来一直持续,对此,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的官方回答是否定的,而莫泰山本人对媒体坦承,“确实想过,但最终是否能够去以及具体的时间表,还很难说。”
长达半年的国泰基金股权变动的帷幕刚落,该公司人事即发生变动,基金经理唐柯挂靴,紧随其后的是投资总监归江离任。
此外,浦银安盛旗下5只基金,4只掌门人发生了变动。段福印、方毅先后离任,浦银安盛优化收益债券基金经理由副总经理周文秱亲自接替。而最近,市场纷纷猜测,由于该公司整体投资业绩较差等原因,任职3年期限即将届满的浦银安盛总经理刘斐可能离任。
总经理离职传闻只是上海滩公募基金人事变动的冰山一角,核心投研人员的变动更是暗流涌动。
经历了长期群龙无首的中欧基金,在刘建平2009年走马上任总经理后,从光大保德信挖来许春茂准备委以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之职,但许近期因涉嫌内幕交易而被调查使得两家基金公司都颇为尴尬。
挖角的现象不止这一例。管理信诚四季红(爱基,净值,资讯)混合基金3年的“老人”管华雨辞职前往交银施罗德;华宝兴业冯刚辗转上投摩根被确定为其空缺一年的投资总监人选;长信从东方基金挖走付勇做副总经理;中海基金总经理康伟离职,陈浩鸣上任,同时,原太平洋(601099)资产管理公司研究部的副总经理吕晓峰加盟,可能担任投资总监;新成立的纽银梅隆基金公司则挖走原华宝兴业明星基金经理闫旭。
诺德在今年也是频频换将。虽然来自原新华基金的向朝勇填补了诺德长达两年的投资总监空白,但是张学东、戴奇雷、姜光明三位基金经理相继离任,使得诺德人才流失较大。
眼花缭乱的更迭背后,上海滩的公募基金更像在做一次大重组,重组后到底能否进行资源有效配置,进而改变上海缺乏大基金公司的魔咒?到底这是洗牌重来还是仅仅换个位置接着玩?很多人更倾向于后者。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人事动荡原因
在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董事长看来,基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投研人员的更换,理论上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像上海滩这样频繁,实属少见”。
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上述董事长深切地体会到,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人才培养速度与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速度比相对迟缓,导致人才不够;其次是由于人才匮乏,猎头公司的价值进一步体现,猎头公司给出的一个一个诱惑,使得这个行业有些浮躁,最直接的体现是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谈及猎头公司挖人,一位基金经理用“疯狂”一词加以形容,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一周之内接到4个猎头的电话,而且薪酬可谈空间很大。”
总部位于上海的基金公司共30家,其中资产规模不足200亿元的就占到18家,在一位上海基金公司人士看来,规模偏小是人事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基金公司正处于成长期,投研人员的挖角更加激烈。”上述人士认为,“小基金公司的平台优势、薪酬优势均没法与大基金公司比,所以,稍微有些投研经验和业绩的人员都容易变成不稳定因素,被其他公司挖角。”
在银河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群航看来,一般而言,主动离职人员的最主要原因是“职业生涯规划”。一位离职最终去了私募的基金经理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从职业规划角度看,比较明显的一个趋势是,小基金公司投研人员往往愿意往大基金公司跳,大基金公司有些资历的人员到小基金公司当骨干,部分优秀的投研人员又选择创办私募公司,干自己的事业。”
在他看来,公募基金人士频繁变动,从公募人员自身来讲,是正常现象,“毕竟,每个人都向往更自由、更高的平台,而恰恰,这个行业能够满足。”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文化决定上海难有大公司
有人说,上海基金公司普遍年轻,大部分处于成长期,人员频繁更换也与此有关。如果这个判断正确,那几乎可以说,上海基金公司没长大是产生上海基金公司人事变动大的因素,是这样吗?
总部在上海的基金公司有30家,占目前全行业基金公司数量的一半,但资产总规模只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1/3。
“老十家”基金公司中上海占了3家。2000年初时,上海有华安、富国、国泰3家基金公司,它们三分基金业资产,合计占公募基金业总资产的1/3,但他们都没有把握好此后数年的市场机会,迅速做大做强。目前,国泰的资产规模为394亿元、富国的资产规模为534亿元、华安为672亿元,与华夏、易方达、嘉实、博时、南方资产过千亿的第一梯队基金公司相差甚远。
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30家公司总资产规模不到7000亿元,约占公募基金总资产的1/3。上海基金业虽然在公募基金公司数量上成为了赢家,但影响力和号召力,与此并不成正比。
在一位离开公募创办私募、长期生活在上海的私募基金公司总经理来看,上海的文化客观上制约了上海基金公司的发展,进而也滋生了一些诸如人事频繁变动的问题。
只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才能构建一家好公司和真正的金融中心,但在上述私募总经理看来,“公募基金包括上海的整个金融行业,是停留在嘴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实际上是乡镇村土文化。”
在上述私募老总看来,这种文化在上海公募基金龙头华安海选总经理一事上可窥见一斑。
2009年10月底的华安基金公司高调向全球招聘总经理,经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中层向记者透露,自己所在公司的副总经理参与了这次竞选,当时被爆出的首批参与竞选的有9人,包括华安首席投资官王国卫、博时常务副总裁李全、广发副总经理朱平、工银瑞信副总经理戴勇毅、大成投资总监刘明、万家副总经理钱华、国泰君安副总裁庹启斌、国泰君安原自营业务总经理后投身QFII领域的顾颉、华夏副总经理张后奇。
彼时,李全是大家推测的夺冠热门,但此后,业内悄悄传言,华安总经理与这些既有经验又有实力的参选者无缘,事实证明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竞选“失败”,名单公开,使得当时很多参选者都选择了离开原单位,包括李全、戴勇毅、钱华等。
此外,上海滩基金公司整体做不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海派痕迹很浓。海派文化缺少一些粤派文化善于开拓的闯劲和胸怀,对于公募基金行业而言,这直接体现在公司治理、品牌塑造等方面,“而这些恰恰成为诱发人员频动的深层次原因。”上述上海私募总经理认为。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上任4个多月,华安基金新任总经理李勍(qing)为外界的了解依然甚少。
“李总上任以来对外界一直保持低调,还未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华安基金一位内部人士近日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
2010年5月13日,李勍在华安基金总经理“全球竞聘”中以冷门姿态胜出。公开资料显示,李此前曾任上交所深圳办事处主任,并自2001年长驻香港任中国投资信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华安基金直管单位为上海金融工委,此前一直贴着“国企”的标签,总经理海选也被认为是华安股东方和管理层通过市场化改变公司特征的重要举措。
华安基金公司在对《投资者报》的采访回复中表示,2007年,俞妙根担任华安总经理时,提出了公募基金为主体、专户和国际业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思路。考虑到李勍在香港市场拥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表明华安有进一步拓展海外投资版图的意图。
12年三任总经理
华安基金成立于1998年6月,是内地首批成立的基金公司之一。成立后很长时间内,一直是基金业创新先锋:设立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第一只指数增强型基金华安上证180、国内第一只QDII华安国际配置,等等。
成立初期,华安基金在资产规模上一直领先。2004年、2005年是华安的鼎盛时期,在2005年三季度总规模达到527亿元,一度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榜首。
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这年华安基金首任总经理韩方河受上海社保案牵连,使得公司管理总规模一落至266亿元,排名也急速下降到12位。时任公司董事的俞妙根临危受命,第二年公司规模实现回升。2007年至2010年华安管理规模排名一直保持在第8。
不少基金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基金业竞争力不够强,重要原因之一是高管更多来自组织任命。而在华安基金历时逾半年的总经理海选中,参选人博时基金前副总裁李全等基金业“大腕”落选,最终选择海外工作经历丰富的李勍,这也表明了华安管理层力图改变华安现状的决心。
发力一体两翼
从成立至今,华安已经历了12年的轮回。俞妙根任总经理时曾表示,“未来两到三年,华安基金会有质的变化。”争取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在三年内进入第一梯队。
华安基金公司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2007年,在公募基金达到阶段顶峰之时,华安就感觉到了基金行业将很快向全面资产管理公司的业态转型,于是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体两翼”战略思路。
截至目前,华安基金公司已取得了相关各项业务开展所需的资格。
作为较早获得专户业务资格的基金公司,华安针对专户业务配备了较强的投资团队。据华安基金向记者透露,目前,该投资团队已经超过10人,平均投资经历超过10年,具有较丰富的实战经验,人员构成覆盖了境内股票、固定收益及境外投资等诸多领域,将有望为华安“一对多”产品带来良好收益。
据记者了解,华安的专户业务自2008年上半年正式启动,除了境内投资方向的产品外,QDII专户业务也在积极洽谈中。目前,该公司先期启动的“一对一”专户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多个“一对一”单子在经历了实际运作的检验后,已取得了客户信任,成功到期续单。
“公司一对多业务的发展开始进入常态,已在运作的单子已达到两位数,后续产品也在积极推进中,将陆续募集。”华安基金内部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
进入2010年以来,华安的国际业务拓展进程明显提速。目前该公司第2只QDII基金——华安香港精选募集已经结束。“整个募集过程顺利,认购量在同期同类产品中居前。”这位人士表示。此外,华安的跨境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准备工作也在推进。
作为跨境ETF筹备的一个重要前奏,今年3月,华安与富时集团在上海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华安由此取得了全球知名指数之一的富时100指数的使用授权,将开发华安富时100ETF。
除了传统的公募基金产品外,华安的国际业务还呈现出典型的“多点出击”态势。
据介绍,目前,已有包括韩国投信等在内的数家QFII选择华安基金作为其A股市场投资顾问,海外专业机构对于华安的认同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QDII专户业务的推进也很顺利。在国际业务的两端,华安均呈现出较有特点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9月7日,浦银安盛唯一一只债券基金——浦银安盛优化收益债基首次对持有人派发红利:每10份份额派发0.1元。
这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让浦银安盛的持有人几乎等白了头。这是浦银安盛成立3年来首次对基金持有人分红。
浦银安盛刚刚在2010年8月28日度过了三周岁生日。相比其低调的三周年庆,不期而遇的分红,看起来像是“忍不住的笑脸”。规模持续缩水、业绩被甩开,无不是笼罩在这家小基金公司头顶上的乌云。浦银安盛一位员工对《投资者报》记者称:“首次分红给公司增加了信心。”
而此时,任职三年期满的浦银安盛总经理刘斐,将不再续任总经理的消息也不胫而走。9月15日,刘斐本人反复对《投资者报》记者申明“一切以公司对外公告为准。”
浦银安盛上述员工也对记者表示,目前刘斐“正忙于新基金发行准备等各项工作”,对于其换届选举后是否留任,看她个人意愿和董事会安排。
据了解,自2009年11月13日更换董事长以来,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内,浦银安盛数位高管相继离职,旗下4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全部发生变动。上述员工透露,目前来看变动取得了一定作用,浦银安盛的业绩已获得一定提升。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长不大的怪圈
浦银安盛2007年成立时,曾被作为国内第二批银行系基金“打头阵”者。但时至今日,无论从公司规模还是业绩上,都败给了此后成立的两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农银汇理和民生加银。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二季度末,浦银安盛资产规模为14.67亿元,排名垫底。同期农银汇理和民生加银两家的规模分别为213亿元、40亿元。截至目前,浦银安盛旗下共有4只基金,成立以来,无一例外地大幅度缩水。
成立于2008年4月的浦银安盛价值成长,首募17.3亿元,二季度末只剩下8亿元;2008年12月成立的浦银安盛优化收益,7.71亿元首募规模只剩下2.3亿元;2009年6月成立的浦银安盛精致生活,8.36亿元初始规模仅剩2.2亿元;成立于2009年12月的浦银安盛红利精选,当时3.7亿元规模目前为2.3亿元。
从首募规模变动看,后发基金明显不如从前。从发行间隔看,浦银安盛此前保持了每半年发行一只新基金的节奏,但今年以来该公司尚未有新产品发行。
一边是规模不尽如人意,另一边是业绩表现受阻。
成立时间最长的浦银安盛价值成长,至今净值仍在0.9元以下。近两年来,该基金在128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90位。其他三只基金今年业绩表现也全部在后二分之一。
上述浦银安盛人士表示:“浦银安盛首只基金成立时恰逢市场高位,导致业绩不佳,也对此后其他几只基金的发行、运作带来了困难。”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团队大洗牌
2009年11月,姜明生继任黄建平成为浦银安盛第二任董事长。姜明生2007年4月加入浦发银行(600000),任总行党委委员,2007年9月起任浦发银行总行副行长,2007年10月起兼任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尽管浦银安盛基金称,“新董事长只是公司兼职董事长,在浦发银行还担任要职”,但从公司人员集中变动的时间看,与姜的就任时间似乎并不只是巧合。
在新董事长履新后,该公司管理层自身做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合团队、梳理制度和投研体系。随即出现一连串离职事件。
2010年年初,浦银安盛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张建宏辞职;4月,副总经理兼首席市场营销官陈逸康辞职。
变动潮很快波及到基金经理。6月26日,浦银安盛优化收益和浦银安盛精致生活基金经理段福印离职;7月23日,浦银安盛价值成长和浦银安盛红利精选基金经理方毅离职。基金经理变动涉及了公司所有4只基金产品。
该公司首只基金浦银安盛价值运作两年多,即先后经历杨典、张建宏、方毅和蒋建伟4位基金经理。
投研团队经历洗牌后,有媒体报道称,接近刘斐的人士透露其离开的可能性非常大,从而会引发更大程度的人事地震。
不过,一位知情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刘做事很认真、踏实,在公司内部也比较受尊敬,加上其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丰富,董事会对刘斐从筹建到运作3年的工作还算肯定。”
他称,虽然公司经营业绩和规模并不理想,但在制度建设、流程体系建立、团队建设以及公司文化构建等各方面都日趋健全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接下来的时间里,包括浦银安盛董事、监事和所有高管都要进行3年的换届选举。不过,对于刘未来的去向以及浦银安盛换届选举的具体信息,上述人士表示尚不能确定,“具体时间和下任总经理的考核标准,都由董事会决定。”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再造困难重重
浦银安盛前两大股东浦发银行和法国安盛投资管理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 51%和39%。除拥有大股东浦发银行对渠道的支持优势外,浦银的外方股东也声名显赫。
浦银安盛公司网站上列着外方股东的战绩。
“安盛全球基金系列,在过去3年中超过71%业绩排名前1/4及2/4;在过去5年内60%业绩排名前1/4及2/4。”该公司曾被评为“最佳欧洲资产管理公司——欧洲基金第一名”。
无论公司规模还是业绩,浦银安盛都没有很好地继承两大股东的基因。
“虽然大股东浦发银行在渠道销售等方面肯定会给公司相当大的支持,但浦发银行较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渠道力量有限,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运作、管理以及业绩来证明实力。”浦银安盛上述员工表示。
上半年开始,在浦银安盛管理层的主导下,该公司开始整合团队、梳理制度和投研体系。浦银安盛优化收益在前任基金经理离职后,新的掌管人变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周文秱,并配备了多名资深固定收益基金经理助理。数据显示,二季度该基金业绩排名有所提升,从而进行了首次分红。
上述浦银安盛员工对《投资者报》记者透露,在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计划进一步加强投研团队建设。
“一方面通过内生性培养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会引进一些合适的人才,提高以基金经理助理为主的第二梯队以及以新研究员为主的第三梯队的建设速度。”
基金规模是股东考核管理层经营好坏的主要指标,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短期为求生存扩大规模是当务之急。但长远看,业绩优劣始终是公司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用一句话总结近一年上海的基金公司概貌,“人事震荡频繁”最为贴切。这也是今年基金行业最热闹的谈资。
基金行业的人事变动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高管变动,一类是基金经理变动,还有一类是普通员工的变动。前两类,是媒体和基金持有人关注最多的,对公司影响也最大。
人事变动背后的潜台词是人才的竞争,在市场化比较充分的上海基金圈,各公司之间的人才竞争已非常普遍,用当地一位基金行业元老级人士总结的话来说就是:“圈里很乱,每天都在想从竞争对手中挖人。”
《投资者报》从上海一家外资金融行业猎头公司了解到,基本上全国基金公司中层以上的名单、联系方式他们都有,且都是用“车轮战术”为基金公司进行人才洗牌,他们最愿意帮助洗牌的是高管和基金经理,每洗一张牌,从中获得的收益都会很高。
一个值得注意的迹象是,最近一年,上海基金公司的人才争夺战火已向北京蔓延,最典型的是诺德基金公司挖走新华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向朝勇,长信基金公司挖走东方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付勇。
他们挖角的效果如何?
《投资者报》对向朝勇和付勇的管理业绩进行跟踪,结果表明,从短期表现看,两家公司的基金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向朝勇正在改变诺德
向朝勇是上海基金公司从北京挖走的第一位副总,他的到任,让诺德启动了走出低迷的步伐,目前看来,最近3个月的业绩还算不错。
诺德基金的转变,从年初已经显现,只不过当时的改变在业绩上尚不明显,而仅仅体现为一种新的布局。
2009年10月,向朝勇离开地处北京的新华基金公司,任诺德投资总监,正式进入上海基金圈。
自他进入诺德以来,该公司的基金经理进行了两次调整。2 月2 4 日, 诺德基金公告称,聘任向朝勇担任诺德灵活配置基金经理,原基金经理戴奇雷不再担任该职务;3月2日,该公司公告,由胡志伟单独管理诺德成长优势基金,原基金经理张学东不再管理。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的过去3个月,诺德基金旗下所有偏股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12.08%,在60家基金公司中排第一。诺德旗下基金除诺德中小盘成立不足3个月之外,其余3只偏股型基金的季度排名全部位居各自分类的前10%,整体业绩取得了显著改善。
向朝勇认为,取得这些改变,主要是诺德基金投研部门今年以来大力推进的团队建设逐渐发挥作用,投研团队根据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着重关注未来长期向好的大类消费和医药产业,并进行了细致的个股研究,找出了一些非常适于长线价值投资的品种,因此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向朝勇是从小基金公司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自从2005年迈进基金行业,他所经历的3家基金公司(东吴、新华、诺德),全都是清一色总资产不超过百亿元的小公司,并且前两家基金公司经常在短期业绩表现上有可圈可点之处。
2007年6月19日至2009年9月22日,向担任新华优选分红基金经理,任职期间,新华优选分红累计净值涨幅为-7.96%,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32.14%,跑赢大盘40个百分点。而在2009年初到离任,新华优选分红区间收益率为68.55%。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付勇在长信已有动静
对付勇有所了解的人知道他是一位“天才少年”,14岁就考入江西师范大学,也会知道他是“S股大王”,管理的东方精选一年时间规模从2亿元扩大到160亿元。在年初这位传奇人物离开东方基金公司,6月,在长信基金公司出现,这是上海基金公司从北京挖走的第二位副总。
6月28日,长信基金公告,增聘付勇担任长信金利趋势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与现任基金经理许万国共同管理该基金。
此前,付勇为东方基金副总经理。由于其管理的产品东方精选占东方基金总规模近八成,被视为东方基金的灵魂人物。
在2009年混合偏股型基金的排名中,东方精选紧随华夏大盘之后居于次席,全年净值增长率约100.81%,进入全部偏股型基金年度排名前十位之列。
上海的基金公司千里迢迢到北京来“挖人”,用意非常明确,就是力图改变基金的业绩。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显示,截至6月末,长信金利趋势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19.85%,这一成绩虽然没有垫底,但也排位靠后,低于偏股型基金上半年的平均水平。
从长信基金管理产品的重仓股看,投资品种偏向“大路货”,长期以来该公司的业绩也不温不火,规模一直没有起色。
付勇擅长精选股票,对“S(未股改)股”的大胆投资迥异于其他基金经理即可彰显出其个性。长信此次聘任付勇,自是期望能在精选股票上有明显突破。
虽然付勇担任长信金利的基金经理时间比较短,但从任职以来该基金的业绩排名变化看,初步有些可供参考的向好迹象。
从6月末至9月14日,通过两个多月的调整,长信金利在275只同类基金中,位居第148名,排名位置从下游水平向中游靠近,收益率为11%。
现在尚不能看到、不能判断出付勇是否在该基金的仓位策略和重仓股上做了调整,当前的基金业绩表现也只有短期变化可供参考。
但对于长信基金而言,这家在行业中素无突出表现的公司,显然他们寄望抓住任何一个向好的变化机会。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上海滩,一个人事、利益纷争的地方,基金业是一个缩影。
今年上半年,基金行业人事纷争烽烟突起,众多基金业大佬在今年以来开始传出离职或即将离职的消息,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莫泰山、汇添富总经理林立军等基金行业的一批灵魂人物都在名单之列。
除了高层人员变动暗流涌动,投资总监、基金经理也在上海滩频繁洗牌。如长信、中海、诺德、浦银安盛等基金公司投研团队大换血,华宝兴业基金经理闫旭转投纽银梅隆基金公司任投资总监,冯刚投奔上投摩根出任投资总监。
上海基金行业怎么啦?
简而言之,人事变化的基本原因既包括正常的业务方面的优胜劣汰,也有股东变更后的重新布局和公司内部集团利益的争夺。
业绩的优胜劣汰
基金行业是个知识和信息高度密集的行业,人员素质要求极高。基金经理的业绩排名,就像一把能力检测尺,随时将他们的业务能力公布于天下。
这是上海基金经理、投资总监层面人事纷争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上半年上海滩人才战的导火索。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公告基金经理变更共有148起,其中上海发生71起,约占全部的50%。
这里的变动有一部分和业绩有关,一些是因为业绩好被同行挖走,还有一些是因为业绩不好,被公司拿下。
如华宝兴业,今年以来共发生10起基金经理变更,至此,该公司原6人核心投资团队(余荣权、栾杰、魏东、黄小坚、史伟、冯刚)已各奔东西。
冯刚离任后转投上投摩根,拟补一直空缺的投资总监一职;同期,华宝兴业一位基金经理闫旭也被挖,挂帅新成立不久的纽银梅隆基金投资总监一职。
并不是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如冯刚和闫旭因业绩好被挖走,还有部分是因管理业绩差难以向投资者交代而被公司剔除。
如华富竞争力优选,从其成立以来业绩一直位居同类队尾。
9月9日,华富基金公司将原基金经理鞠柏辉换下,由今年6月增聘的基金经理张琦单独管理。张琦曾在银华基金从事证券研究及专户投资工作。
鞠柏辉从2007年10月25日开始管理华富竞争力,截至目前,该基金的收益率为-41%,也就是说亏去了4成本金,在121只同类可比基金中,位居倒数第7名。
管理业绩较差被换下的基金经理还有管理国联安红利的冯天戈,截至离职之日,今年以来这只基金亏损了24%。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股东利益引发的人事变动
除了业务能力会导致基金经理、投资总监流动外,从一些基金公司目前发生的变动看,股东变化也是投资人员换血的一个原因。
6月21日,长达半年的国泰基金股权变动的大幕终于落下,意大利忠利集团获得国泰30%的股份,国泰正式成为合资公司。与此同时,该公司旗下基金金泰的基金经理唐柯挂靴,投资总监归江也已离开。
中海基金也是今年人事变更频繁的代表,据业内人士分析,引发中海人事地震也和股东变化有关。
中海的股东中海信托实力很强,给其的支持也很多,如中海基金的专户一对一业务,即受益于中海集团的规模大。但中海基金的业绩一直平平,股东方当然会有意见。因此,这次人事变动多数不是主动离职,而是来自股东方的压力。
上半年,中海基金的年轻总经理康伟低调离职,陈浩鸣上任;随后中海蓝筹灵活配置基金经理杨大力、中海稳健收益基金经理欧阳凯、中海能源策略基金经理施恒新先后离职,副总经理顾建国、方培池也相继挂靴。
这场“地震”目前看来依然没有结束,近日,业内又盛传中海基金专户投资部总监魏延军和分管投研的现任副总经理李延刚意欲另寻他处。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公司内部利益争夺
除了上述两类原因引发上海滩人事震荡,还有一类是基金公司内部集团之间的战斗,下风的一方总要成为牺牲品,无论业绩和能力如何,最终只能卷铺盖走人。
最初设立基金公司的股东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斗争从未停息。一位曾在央企做过行业研究的上海基金业人士说:“虽然在基金公司中,央企直接来的人不多,但人事战斗一点不亚于央企,且合资企业也是帮派林立。”
基金公司是利益比较集中的地方,参与战斗的主要是在争抢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人事战斗或许将成为行业的一种常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争斗体现的具体形式,就是管理理念和投资模式不一样。往往代表一种管理思想的人和集团,与异己集团因工作上存在分歧,最终的结果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分道扬镳。
长信基金公司人事纷争就是典型案例。据公开信息统计,自从新的副总经理付勇到任,长信走的人越来越多。
6月28日,长信基金公告称,增聘付勇为长信金利趋势基金经理,与现任基金经理许万国共同管理该基金。同时,他还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任投资总监。
7月7日,长信双利优选灵活配置基金经理张甦伟离任,换为胡志宝担任基金经理。
已经波澜泛起的水面其底层的暗流涌动也在加剧。
据长信基金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一对多专户业务的投资经理吴云松也走了;离职的员工还不仅是基金经理,长信基金原来有研究员20多人,现在走了快一半,变动非常大。
据透露,长信基金很多人离职的重要原因是,难以适应付勇的管理模式和投资理念。
付勇之前担任东方基金分管投研的副总经理,以及东方精选、东方策略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属于典型的激进派投资风格。他曾在东方基金因过度重仓未股改的公司——S股,业绩大起大落而饱受争议。
据长信基金内部人士介绍,和他买股票的风格一样,付勇在长信基金的做事风格也是很激进。
……
有人说,是后者。
作为基金公司最集中的上海滩,今年以来,上海三成以上基金公司高管或核心投研人士发生变动或传闻将离职,这让人觉得,整个上海滩一片闹哄哄的场景。
基金持有人不禁要问,集中的人事变动,到底是一家一家基金公司的偶然现象,还是上海滩公募基金不稳定因素的总爆发?
其背后的逻辑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事变动,还是某种金融文化或习惯的必然?
到底是上海滩基金公司没长大,导致了人事变动频繁,还是人事变动频繁,让上海滩的基金公司成长缓慢?
上海人事乱象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关于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总经理莫泰山离开公募去私募的传言今年以来一直持续,对此,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的官方回答是否定的,而莫泰山本人对媒体坦承,“确实想过,但最终是否能够去以及具体的时间表,还很难说。”
长达半年的国泰基金股权变动的帷幕刚落,该公司人事即发生变动,基金经理唐柯挂靴,紧随其后的是投资总监归江离任。
此外,浦银安盛旗下5只基金,4只掌门人发生了变动。段福印、方毅先后离任,浦银安盛优化收益债券基金经理由副总经理周文秱亲自接替。而最近,市场纷纷猜测,由于该公司整体投资业绩较差等原因,任职3年期限即将届满的浦银安盛总经理刘斐可能离任。
总经理离职传闻只是上海滩公募基金人事变动的冰山一角,核心投研人员的变动更是暗流涌动。
经历了长期群龙无首的中欧基金,在刘建平2009年走马上任总经理后,从光大保德信挖来许春茂准备委以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之职,但许近期因涉嫌内幕交易而被调查使得两家基金公司都颇为尴尬。
挖角的现象不止这一例。管理信诚四季红(爱基,净值,资讯)混合基金3年的“老人”管华雨辞职前往交银施罗德;华宝兴业冯刚辗转上投摩根被确定为其空缺一年的投资总监人选;长信从东方基金挖走付勇做副总经理;中海基金总经理康伟离职,陈浩鸣上任,同时,原太平洋(601099)资产管理公司研究部的副总经理吕晓峰加盟,可能担任投资总监;新成立的纽银梅隆基金公司则挖走原华宝兴业明星基金经理闫旭。
诺德在今年也是频频换将。虽然来自原新华基金的向朝勇填补了诺德长达两年的投资总监空白,但是张学东、戴奇雷、姜光明三位基金经理相继离任,使得诺德人才流失较大。
眼花缭乱的更迭背后,上海滩的公募基金更像在做一次大重组,重组后到底能否进行资源有效配置,进而改变上海缺乏大基金公司的魔咒?到底这是洗牌重来还是仅仅换个位置接着玩?很多人更倾向于后者。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人事动荡原因
在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董事长看来,基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投研人员的更换,理论上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像上海滩这样频繁,实属少见”。
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上述董事长深切地体会到,主要是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人才培养速度与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速度比相对迟缓,导致人才不够;其次是由于人才匮乏,猎头公司的价值进一步体现,猎头公司给出的一个一个诱惑,使得这个行业有些浮躁,最直接的体现是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谈及猎头公司挖人,一位基金经理用“疯狂”一词加以形容,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一周之内接到4个猎头的电话,而且薪酬可谈空间很大。”
总部位于上海的基金公司共30家,其中资产规模不足200亿元的就占到18家,在一位上海基金公司人士看来,规模偏小是人事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基金公司正处于成长期,投研人员的挖角更加激烈。”上述人士认为,“小基金公司的平台优势、薪酬优势均没法与大基金公司比,所以,稍微有些投研经验和业绩的人员都容易变成不稳定因素,被其他公司挖角。”
在银河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群航看来,一般而言,主动离职人员的最主要原因是“职业生涯规划”。一位离职最终去了私募的基金经理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从职业规划角度看,比较明显的一个趋势是,小基金公司投研人员往往愿意往大基金公司跳,大基金公司有些资历的人员到小基金公司当骨干,部分优秀的投研人员又选择创办私募公司,干自己的事业。”
在他看来,公募基金人士频繁变动,从公募人员自身来讲,是正常现象,“毕竟,每个人都向往更自由、更高的平台,而恰恰,这个行业能够满足。”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文化决定上海难有大公司
有人说,上海基金公司普遍年轻,大部分处于成长期,人员频繁更换也与此有关。如果这个判断正确,那几乎可以说,上海基金公司没长大是产生上海基金公司人事变动大的因素,是这样吗?
总部在上海的基金公司有30家,占目前全行业基金公司数量的一半,但资产总规模只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1/3。
“老十家”基金公司中上海占了3家。2000年初时,上海有华安、富国、国泰3家基金公司,它们三分基金业资产,合计占公募基金业总资产的1/3,但他们都没有把握好此后数年的市场机会,迅速做大做强。目前,国泰的资产规模为394亿元、富国的资产规模为534亿元、华安为672亿元,与华夏、易方达、嘉实、博时、南方资产过千亿的第一梯队基金公司相差甚远。
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30家公司总资产规模不到7000亿元,约占公募基金总资产的1/3。上海基金业虽然在公募基金公司数量上成为了赢家,但影响力和号召力,与此并不成正比。
在一位离开公募创办私募、长期生活在上海的私募基金公司总经理来看,上海的文化客观上制约了上海基金公司的发展,进而也滋生了一些诸如人事频繁变动的问题。
只有“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才能构建一家好公司和真正的金融中心,但在上述私募总经理看来,“公募基金包括上海的整个金融行业,是停留在嘴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实际上是乡镇村土文化。”
在上述私募老总看来,这种文化在上海公募基金龙头华安海选总经理一事上可窥见一斑。
2009年10月底的华安基金公司高调向全球招聘总经理,经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中层向记者透露,自己所在公司的副总经理参与了这次竞选,当时被爆出的首批参与竞选的有9人,包括华安首席投资官王国卫、博时常务副总裁李全、广发副总经理朱平、工银瑞信副总经理戴勇毅、大成投资总监刘明、万家副总经理钱华、国泰君安副总裁庹启斌、国泰君安原自营业务总经理后投身QFII领域的顾颉、华夏副总经理张后奇。
彼时,李全是大家推测的夺冠热门,但此后,业内悄悄传言,华安总经理与这些既有经验又有实力的参选者无缘,事实证明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竞选“失败”,名单公开,使得当时很多参选者都选择了离开原单位,包括李全、戴勇毅、钱华等。
此外,上海滩基金公司整体做不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海派痕迹很浓。海派文化缺少一些粤派文化善于开拓的闯劲和胸怀,对于公募基金行业而言,这直接体现在公司治理、品牌塑造等方面,“而这些恰恰成为诱发人员频动的深层次原因。”上述上海私募总经理认为。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上任4个多月,华安基金新任总经理李勍(qing)为外界的了解依然甚少。
“李总上任以来对外界一直保持低调,还未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华安基金一位内部人士近日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
2010年5月13日,李勍在华安基金总经理“全球竞聘”中以冷门姿态胜出。公开资料显示,李此前曾任上交所深圳办事处主任,并自2001年长驻香港任中国投资信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华安基金直管单位为上海金融工委,此前一直贴着“国企”的标签,总经理海选也被认为是华安股东方和管理层通过市场化改变公司特征的重要举措。
华安基金公司在对《投资者报》的采访回复中表示,2007年,俞妙根担任华安总经理时,提出了公募基金为主体、专户和国际业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战略思路。考虑到李勍在香港市场拥有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表明华安有进一步拓展海外投资版图的意图。
12年三任总经理
华安基金成立于1998年6月,是内地首批成立的基金公司之一。成立后很长时间内,一直是基金业创新先锋:设立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第一只指数增强型基金华安上证180、国内第一只QDII华安国际配置,等等。
成立初期,华安基金在资产规模上一直领先。2004年、2005年是华安的鼎盛时期,在2005年三季度总规模达到527亿元,一度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榜首。
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这年华安基金首任总经理韩方河受上海社保案牵连,使得公司管理总规模一落至266亿元,排名也急速下降到12位。时任公司董事的俞妙根临危受命,第二年公司规模实现回升。2007年至2010年华安管理规模排名一直保持在第8。
不少基金业内人士认为,上海基金业竞争力不够强,重要原因之一是高管更多来自组织任命。而在华安基金历时逾半年的总经理海选中,参选人博时基金前副总裁李全等基金业“大腕”落选,最终选择海外工作经历丰富的李勍,这也表明了华安管理层力图改变华安现状的决心。
发力一体两翼
从成立至今,华安已经历了12年的轮回。俞妙根任总经理时曾表示,“未来两到三年,华安基金会有质的变化。”争取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在三年内进入第一梯队。
华安基金公司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2007年,在公募基金达到阶段顶峰之时,华安就感觉到了基金行业将很快向全面资产管理公司的业态转型,于是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体两翼”战略思路。
截至目前,华安基金公司已取得了相关各项业务开展所需的资格。
作为较早获得专户业务资格的基金公司,华安针对专户业务配备了较强的投资团队。据华安基金向记者透露,目前,该投资团队已经超过10人,平均投资经历超过10年,具有较丰富的实战经验,人员构成覆盖了境内股票、固定收益及境外投资等诸多领域,将有望为华安“一对多”产品带来良好收益。
据记者了解,华安的专户业务自2008年上半年正式启动,除了境内投资方向的产品外,QDII专户业务也在积极洽谈中。目前,该公司先期启动的“一对一”专户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多个“一对一”单子在经历了实际运作的检验后,已取得了客户信任,成功到期续单。
“公司一对多业务的发展开始进入常态,已在运作的单子已达到两位数,后续产品也在积极推进中,将陆续募集。”华安基金内部人士向《投资者报》记者透露。
进入2010年以来,华安的国际业务拓展进程明显提速。目前该公司第2只QDII基金——华安香港精选募集已经结束。“整个募集过程顺利,认购量在同期同类产品中居前。”这位人士表示。此外,华安的跨境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准备工作也在推进。
作为跨境ETF筹备的一个重要前奏,今年3月,华安与富时集团在上海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华安由此取得了全球知名指数之一的富时100指数的使用授权,将开发华安富时100ETF。
除了传统的公募基金产品外,华安的国际业务还呈现出典型的“多点出击”态势。
据介绍,目前,已有包括韩国投信等在内的数家QFII选择华安基金作为其A股市场投资顾问,海外专业机构对于华安的认同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QDII专户业务的推进也很顺利。在国际业务的两端,华安均呈现出较有特点的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9月7日,浦银安盛唯一一只债券基金——浦银安盛优化收益债基首次对持有人派发红利:每10份份额派发0.1元。
这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却让浦银安盛的持有人几乎等白了头。这是浦银安盛成立3年来首次对基金持有人分红。
浦银安盛刚刚在2010年8月28日度过了三周岁生日。相比其低调的三周年庆,不期而遇的分红,看起来像是“忍不住的笑脸”。规模持续缩水、业绩被甩开,无不是笼罩在这家小基金公司头顶上的乌云。浦银安盛一位员工对《投资者报》记者称:“首次分红给公司增加了信心。”
而此时,任职三年期满的浦银安盛总经理刘斐,将不再续任总经理的消息也不胫而走。9月15日,刘斐本人反复对《投资者报》记者申明“一切以公司对外公告为准。”
浦银安盛上述员工也对记者表示,目前刘斐“正忙于新基金发行准备等各项工作”,对于其换届选举后是否留任,看她个人意愿和董事会安排。
据了解,自2009年11月13日更换董事长以来,仅仅半年多的时间内,浦银安盛数位高管相继离职,旗下4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全部发生变动。上述员工透露,目前来看变动取得了一定作用,浦银安盛的业绩已获得一定提升。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长不大的怪圈
浦银安盛2007年成立时,曾被作为国内第二批银行系基金“打头阵”者。但时至今日,无论从公司规模还是业绩上,都败给了此后成立的两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农银汇理和民生加银。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二季度末,浦银安盛资产规模为14.67亿元,排名垫底。同期农银汇理和民生加银两家的规模分别为213亿元、40亿元。截至目前,浦银安盛旗下共有4只基金,成立以来,无一例外地大幅度缩水。
成立于2008年4月的浦银安盛价值成长,首募17.3亿元,二季度末只剩下8亿元;2008年12月成立的浦银安盛优化收益,7.71亿元首募规模只剩下2.3亿元;2009年6月成立的浦银安盛精致生活,8.36亿元初始规模仅剩2.2亿元;成立于2009年12月的浦银安盛红利精选,当时3.7亿元规模目前为2.3亿元。
从首募规模变动看,后发基金明显不如从前。从发行间隔看,浦银安盛此前保持了每半年发行一只新基金的节奏,但今年以来该公司尚未有新产品发行。
一边是规模不尽如人意,另一边是业绩表现受阻。
成立时间最长的浦银安盛价值成长,至今净值仍在0.9元以下。近两年来,该基金在128只同类基金中排名第90位。其他三只基金今年业绩表现也全部在后二分之一。
上述浦银安盛人士表示:“浦银安盛首只基金成立时恰逢市场高位,导致业绩不佳,也对此后其他几只基金的发行、运作带来了困难。”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团队大洗牌
2009年11月,姜明生继任黄建平成为浦银安盛第二任董事长。姜明生2007年4月加入浦发银行(600000),任总行党委委员,2007年9月起任浦发银行总行副行长,2007年10月起兼任浦发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尽管浦银安盛基金称,“新董事长只是公司兼职董事长,在浦发银行还担任要职”,但从公司人员集中变动的时间看,与姜的就任时间似乎并不只是巧合。
在新董事长履新后,该公司管理层自身做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合团队、梳理制度和投研体系。随即出现一连串离职事件。
2010年年初,浦银安盛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张建宏辞职;4月,副总经理兼首席市场营销官陈逸康辞职。
变动潮很快波及到基金经理。6月26日,浦银安盛优化收益和浦银安盛精致生活基金经理段福印离职;7月23日,浦银安盛价值成长和浦银安盛红利精选基金经理方毅离职。基金经理变动涉及了公司所有4只基金产品。
该公司首只基金浦银安盛价值运作两年多,即先后经历杨典、张建宏、方毅和蒋建伟4位基金经理。
投研团队经历洗牌后,有媒体报道称,接近刘斐的人士透露其离开的可能性非常大,从而会引发更大程度的人事地震。
不过,一位知情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刘做事很认真、踏实,在公司内部也比较受尊敬,加上其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丰富,董事会对刘斐从筹建到运作3年的工作还算肯定。”
他称,虽然公司经营业绩和规模并不理想,但在制度建设、流程体系建立、团队建设以及公司文化构建等各方面都日趋健全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悉,接下来的时间里,包括浦银安盛董事、监事和所有高管都要进行3年的换届选举。不过,对于刘未来的去向以及浦银安盛换届选举的具体信息,上述人士表示尚不能确定,“具体时间和下任总经理的考核标准,都由董事会决定。”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再造困难重重
浦银安盛前两大股东浦发银行和法国安盛投资管理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 51%和39%。除拥有大股东浦发银行对渠道的支持优势外,浦银的外方股东也声名显赫。
浦银安盛公司网站上列着外方股东的战绩。
“安盛全球基金系列,在过去3年中超过71%业绩排名前1/4及2/4;在过去5年内60%业绩排名前1/4及2/4。”该公司曾被评为“最佳欧洲资产管理公司——欧洲基金第一名”。
无论公司规模还是业绩,浦银安盛都没有很好地继承两大股东的基因。
“虽然大股东浦发银行在渠道销售等方面肯定会给公司相当大的支持,但浦发银行较其他大型商业银行渠道力量有限,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运作、管理以及业绩来证明实力。”浦银安盛上述员工表示。
上半年开始,在浦银安盛管理层的主导下,该公司开始整合团队、梳理制度和投研体系。浦银安盛优化收益在前任基金经理离职后,新的掌管人变成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周文秱,并配备了多名资深固定收益基金经理助理。数据显示,二季度该基金业绩排名有所提升,从而进行了首次分红。
上述浦银安盛员工对《投资者报》记者透露,在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将计划进一步加强投研团队建设。
“一方面通过内生性培养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会引进一些合适的人才,提高以基金经理助理为主的第二梯队以及以新研究员为主的第三梯队的建设速度。”
基金规模是股东考核管理层经营好坏的主要指标,对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短期为求生存扩大规模是当务之急。但长远看,业绩优劣始终是公司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用一句话总结近一年上海的基金公司概貌,“人事震荡频繁”最为贴切。这也是今年基金行业最热闹的谈资。
基金行业的人事变动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高管变动,一类是基金经理变动,还有一类是普通员工的变动。前两类,是媒体和基金持有人关注最多的,对公司影响也最大。
人事变动背后的潜台词是人才的竞争,在市场化比较充分的上海基金圈,各公司之间的人才竞争已非常普遍,用当地一位基金行业元老级人士总结的话来说就是:“圈里很乱,每天都在想从竞争对手中挖人。”
《投资者报》从上海一家外资金融行业猎头公司了解到,基本上全国基金公司中层以上的名单、联系方式他们都有,且都是用“车轮战术”为基金公司进行人才洗牌,他们最愿意帮助洗牌的是高管和基金经理,每洗一张牌,从中获得的收益都会很高。
一个值得注意的迹象是,最近一年,上海基金公司的人才争夺战火已向北京蔓延,最典型的是诺德基金公司挖走新华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向朝勇,长信基金公司挖走东方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付勇。
他们挖角的效果如何?
《投资者报》对向朝勇和付勇的管理业绩进行跟踪,结果表明,从短期表现看,两家公司的基金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向朝勇正在改变诺德
向朝勇是上海基金公司从北京挖走的第一位副总,他的到任,让诺德启动了走出低迷的步伐,目前看来,最近3个月的业绩还算不错。
诺德基金的转变,从年初已经显现,只不过当时的改变在业绩上尚不明显,而仅仅体现为一种新的布局。
2009年10月,向朝勇离开地处北京的新华基金公司,任诺德投资总监,正式进入上海基金圈。
自他进入诺德以来,该公司的基金经理进行了两次调整。2 月2 4 日, 诺德基金公告称,聘任向朝勇担任诺德灵活配置基金经理,原基金经理戴奇雷不再担任该职务;3月2日,该公司公告,由胡志伟单独管理诺德成长优势基金,原基金经理张学东不再管理。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的过去3个月,诺德基金旗下所有偏股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12.08%,在60家基金公司中排第一。诺德旗下基金除诺德中小盘成立不足3个月之外,其余3只偏股型基金的季度排名全部位居各自分类的前10%,整体业绩取得了显著改善。
向朝勇认为,取得这些改变,主要是诺德基金投研部门今年以来大力推进的团队建设逐渐发挥作用,投研团队根据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着重关注未来长期向好的大类消费和医药产业,并进行了细致的个股研究,找出了一些非常适于长线价值投资的品种,因此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向朝勇是从小基金公司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自从2005年迈进基金行业,他所经历的3家基金公司(东吴、新华、诺德),全都是清一色总资产不超过百亿元的小公司,并且前两家基金公司经常在短期业绩表现上有可圈可点之处。
2007年6月19日至2009年9月22日,向担任新华优选分红基金经理,任职期间,新华优选分红累计净值涨幅为-7.96%,同期上证指数涨幅为-32.14%,跑赢大盘40个百分点。而在2009年初到离任,新华优选分红区间收益率为68.55%。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付勇在长信已有动静
对付勇有所了解的人知道他是一位“天才少年”,14岁就考入江西师范大学,也会知道他是“S股大王”,管理的东方精选一年时间规模从2亿元扩大到160亿元。在年初这位传奇人物离开东方基金公司,6月,在长信基金公司出现,这是上海基金公司从北京挖走的第二位副总。
6月28日,长信基金公告,增聘付勇担任长信金利趋势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与现任基金经理许万国共同管理该基金。
此前,付勇为东方基金副总经理。由于其管理的产品东方精选占东方基金总规模近八成,被视为东方基金的灵魂人物。
在2009年混合偏股型基金的排名中,东方精选紧随华夏大盘之后居于次席,全年净值增长率约100.81%,进入全部偏股型基金年度排名前十位之列。
上海的基金公司千里迢迢到北京来“挖人”,用意非常明确,就是力图改变基金的业绩。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显示,截至6月末,长信金利趋势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19.85%,这一成绩虽然没有垫底,但也排位靠后,低于偏股型基金上半年的平均水平。
从长信基金管理产品的重仓股看,投资品种偏向“大路货”,长期以来该公司的业绩也不温不火,规模一直没有起色。
付勇擅长精选股票,对“S(未股改)股”的大胆投资迥异于其他基金经理即可彰显出其个性。长信此次聘任付勇,自是期望能在精选股票上有明显突破。
虽然付勇担任长信金利的基金经理时间比较短,但从任职以来该基金的业绩排名变化看,初步有些可供参考的向好迹象。
从6月末至9月14日,通过两个多月的调整,长信金利在275只同类基金中,位居第148名,排名位置从下游水平向中游靠近,收益率为11%。
现在尚不能看到、不能判断出付勇是否在该基金的仓位策略和重仓股上做了调整,当前的基金业绩表现也只有短期变化可供参考。
但对于长信基金而言,这家在行业中素无突出表现的公司,显然他们寄望抓住任何一个向好的变化机会。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上海滩,一个人事、利益纷争的地方,基金业是一个缩影。
今年上半年,基金行业人事纷争烽烟突起,众多基金业大佬在今年以来开始传出离职或即将离职的消息,交银施罗德总经理莫泰山、汇添富总经理林立军等基金行业的一批灵魂人物都在名单之列。
除了高层人员变动暗流涌动,投资总监、基金经理也在上海滩频繁洗牌。如长信、中海、诺德、浦银安盛等基金公司投研团队大换血,华宝兴业基金经理闫旭转投纽银梅隆基金公司任投资总监,冯刚投奔上投摩根出任投资总监。
上海基金行业怎么啦?
简而言之,人事变化的基本原因既包括正常的业务方面的优胜劣汰,也有股东变更后的重新布局和公司内部集团利益的争夺。
业绩的优胜劣汰
基金行业是个知识和信息高度密集的行业,人员素质要求极高。基金经理的业绩排名,就像一把能力检测尺,随时将他们的业务能力公布于天下。
这是上海基金经理、投资总监层面人事纷争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上半年上海滩人才战的导火索。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基金公司公告基金经理变更共有148起,其中上海发生71起,约占全部的50%。
这里的变动有一部分和业绩有关,一些是因为业绩好被同行挖走,还有一些是因为业绩不好,被公司拿下。
如华宝兴业,今年以来共发生10起基金经理变更,至此,该公司原6人核心投资团队(余荣权、栾杰、魏东、黄小坚、史伟、冯刚)已各奔东西。
冯刚离任后转投上投摩根,拟补一直空缺的投资总监一职;同期,华宝兴业一位基金经理闫旭也被挖,挂帅新成立不久的纽银梅隆基金投资总监一职。
并不是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如冯刚和闫旭因业绩好被挖走,还有部分是因管理业绩差难以向投资者交代而被公司剔除。
如华富竞争力优选,从其成立以来业绩一直位居同类队尾。
9月9日,华富基金公司将原基金经理鞠柏辉换下,由今年6月增聘的基金经理张琦单独管理。张琦曾在银华基金从事证券研究及专户投资工作。
鞠柏辉从2007年10月25日开始管理华富竞争力,截至目前,该基金的收益率为-41%,也就是说亏去了4成本金,在121只同类可比基金中,位居倒数第7名。
管理业绩较差被换下的基金经理还有管理国联安红利的冯天戈,截至离职之日,今年以来这只基金亏损了24%。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股东利益引发的人事变动
除了业务能力会导致基金经理、投资总监流动外,从一些基金公司目前发生的变动看,股东变化也是投资人员换血的一个原因。
6月21日,长达半年的国泰基金股权变动的大幕终于落下,意大利忠利集团获得国泰30%的股份,国泰正式成为合资公司。与此同时,该公司旗下基金金泰的基金经理唐柯挂靴,投资总监归江也已离开。
中海基金也是今年人事变更频繁的代表,据业内人士分析,引发中海人事地震也和股东变化有关。
中海的股东中海信托实力很强,给其的支持也很多,如中海基金的专户一对一业务,即受益于中海集团的规模大。但中海基金的业绩一直平平,股东方当然会有意见。因此,这次人事变动多数不是主动离职,而是来自股东方的压力。
上半年,中海基金的年轻总经理康伟低调离职,陈浩鸣上任;随后中海蓝筹灵活配置基金经理杨大力、中海稳健收益基金经理欧阳凯、中海能源策略基金经理施恒新先后离职,副总经理顾建国、方培池也相继挂靴。
这场“地震”目前看来依然没有结束,近日,业内又盛传中海基金专户投资部总监魏延军和分管投研的现任副总经理李延刚意欲另寻他处。
今年以来,上海基金公司大有洗牌之势,三成以上基金公司核心人员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高管传闻不断,另一方面,核心投研人员频动,使得上海滩成为公募基金风暴的中心。
公司内部利益争夺
除了上述两类原因引发上海滩人事震荡,还有一类是基金公司内部集团之间的战斗,下风的一方总要成为牺牲品,无论业绩和能力如何,最终只能卷铺盖走人。
最初设立基金公司的股东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斗争从未停息。一位曾在央企做过行业研究的上海基金业人士说:“虽然在基金公司中,央企直接来的人不多,但人事战斗一点不亚于央企,且合资企业也是帮派林立。”
基金公司是利益比较集中的地方,参与战斗的主要是在争抢自己的利益,这样的人事战斗或许将成为行业的一种常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争斗体现的具体形式,就是管理理念和投资模式不一样。往往代表一种管理思想的人和集团,与异己集团因工作上存在分歧,最终的结果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分道扬镳。
长信基金公司人事纷争就是典型案例。据公开信息统计,自从新的副总经理付勇到任,长信走的人越来越多。
6月28日,长信基金公告称,增聘付勇为长信金利趋势基金经理,与现任基金经理许万国共同管理该基金。同时,他还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任投资总监。
7月7日,长信双利优选灵活配置基金经理张甦伟离任,换为胡志宝担任基金经理。
已经波澜泛起的水面其底层的暗流涌动也在加剧。
据长信基金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一对多专户业务的投资经理吴云松也走了;离职的员工还不仅是基金经理,长信基金原来有研究员20多人,现在走了快一半,变动非常大。
据透露,长信基金很多人离职的重要原因是,难以适应付勇的管理模式和投资理念。
付勇之前担任东方基金分管投研的副总经理,以及东方精选、东方策略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属于典型的激进派投资风格。他曾在东方基金因过度重仓未股改的公司——S股,业绩大起大落而饱受争议。
据长信基金内部人士介绍,和他买股票的风格一样,付勇在长信基金的做事风格也是很激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