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身边资源 开展数学活动

  • 来源:中国教师教育
  • 关键字:数学教学,教学效率
  • 发布时间:2015-12-01 09:45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资源的缺乏影响教师开展数学活动。而如何挖掘身边的资源,将是开展好数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身边资源 开展活动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很多数学教师对开展数学活动仍感到束手无策,究其原因,资源的缺乏是影响数学活动开展的最大障碍。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教师创造性地利用生活、学习中的资源,创设适合自己校情、学情的情境,数学活动才能改变等米下炊的局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利用身边资源来开展数学活动。

  1 巧用生活素材,创设活动情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初中数学的大量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选取具有生活气息的现实情境,营造数学课堂探究的氛围,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缩短学生与数学的心理距离,最终改进教学效果。

  在九年级下册《游戏公平吗》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揭开赌博骗局):老师和学生做如下模拟赌博游戏:三枚硬币,同时掷下。如果同时正面向上或正面向下,老师给参与游戏的学生100元,否则学生给老师50元。学生听了很高兴:“同时朝上或同时朝下,我们可获得100元,输了只给对方50元。嘿,有门。”这时下面同学有劝阻的,也有鼓励的,更有看热闹等着瞧的。结果一连投了五次,学生赢了一次,输了四次,吓得他们不敢玩下去了,他们禁不住问:“这个游戏公平吗?”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继而根据概率知识进行计算,很快求出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是一个骗人的把戏。

  又如《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一课,创设这样情境:星期五下午,接紧急通知,晚上7点30分在各班教室内召开家长会,要求各家长都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不巧班里刚刚调整过座位,还未来得及画座位表,请问:你将如何向你的父母描述自己的座位情况,以便你的父母能准确、快速地找到座位?学生答:向家长介绍自己座位所在的列数和排数。然后,教师组织把班级的座位用图形表示出来。请同学到黑板上圈点出自己的座位,在此基础上补充坐标,进一步得到直角坐标系。这样的情境,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对直角坐标系的知识的建构。在认识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教师还可以在教室里认定一个同学的座位为原点,其他同学快速找到自己的坐标位置,进一步把已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把知识的构建简单化,生活化。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而且能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而且还可以培养其合作学习和自觉研究的习惯。

  2 利用既有经验,开展学习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学生已有经验是主动建构新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对数学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和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既有经验这一重要课程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和活动经验出发,组织开展数学学习活动,以促进对新知识的认识和巩固;同时要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对既有经验和新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数学经验。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线段、射线和直线》时,我就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直接提出问题,展开学习活动:

  猜谜语:(1)有始有终--打一线的名称。(学生可能回答:线段)

  (2)有始无终--打一线的名称。(学生可能回答:射线)

  (3)无始无终--打一线的名称。(学生可能回答:直线)

  其设计意图是激发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迅速地猜出谜底,体验成功,而且这三个谜语的谜面也能很好地概括出这三种图形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这里无需太多华丽的词语和活动,同样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 自制教具图片,充实活动素材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喜欢新奇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废旧的挂历纸等制作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获得数学知识。如在七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⑴.引入:展现生活中的大量图片。图片①:故宫、天坛。图片②:飞机、汽车。图片③:风筝。图片④:一幅漂亮的山水倒影画。图片⑤:中国民间剪纸。⑵.组织学生讨论:上面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举出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吗?你能将上图中的一些图案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部分完全重合吗?

  每个教师身边都有现成的制作教具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辟教学新天地。这些资源,它们往往就是孩子们身边的一些常见事物,而这些常见的事物往往会给孩子以具体形象的感觉,也容易令孩子对它们产生亲切感,多种多样、具体鲜活的资源还易于引起孩子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值得孩子们探究的、有价值的内容。

  4 巧用身边材料,组织实践活动

  新课标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提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在实验材料缺乏的农村中学,如何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呢?笔者认为应从学生常见的生活用品中控掘资源,开发数学实践活动,这不仅能充实活动资源,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如,我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截一个几何体”教学时,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切好的正方体形状的萝卜,然后让同学们用一个平面(小刀)去截这个正方体,提问:“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动手操作。很多学生不但能截出三角形、四边形,还能截出五边形、六边形,但不能截出七边形。这样引入新课,不仅解决了农村中学缺乏网络辅助认识的不足,又更直观地让学生认识了正方体的截面,数学活动自然、活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让学生体验到平面分割空间的奇妙。

  又如,在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时,我事先布置学生每组准备好四根木条。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拼成三角形,通过观察、测量,猜想三角形三边关系。通过摆三角形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让学生自觉展示自己的成果,真正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5 用活数学典故,扩大活动资源

  数学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引用故事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可能性的大小》时,我引用田忌赛马的故事。提问: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那么田忌的马如何出阵,田忌才能取胜?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而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比赛,田忌获胜的概率是多少?(要求写出双方对阵的所有情况)

  又如我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这样设置教学情境:将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上的学问”安排在新课前,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问题一提出,教室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三三两两在讨论,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还有的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在等待着教师的答案,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等我们学了这一节的内容后,大家自然就明白“国王的国库里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米了”,这样从教学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

  通过历史故事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性的理解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数学活动的开展就能摆脱囊中羞涩的境地。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对现有的、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进行利用、开发、创造,把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为构建精彩高效的课堂教学探寻出一条新途径。

  马秀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