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 求难度还是比稳定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体操,竞技体育,世锦赛
  • 发布时间:2015-12-02 14:23

  对于竞技体育来说,评分类项目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为显示公平,莫不在评分细则和裁判设置上做文章,又反过来左右着项目的发展方向。

  年仅15岁的范忆琳平静地转身,面向蜂拥而上的摄影师们,嘴角堆起甜甜的笑。身边并排站着的是另外三名同样在高低杠决赛中拿到15.366分的选手──4年前在这个项目上拿过世界冠军的伦敦奥运会全能亚军科莫娃,今年的欧洲锦标赛高低杠冠军斯皮里多诺娃,以及高出范忆琳整整一头的美国选手柯西安。不知是听了谁的提议,4个女孩齐齐地向镜头伸出一根食指。是的,她们都是第一。

  这是10月31日格拉斯哥体操世锦赛上出现的新奇一幕。以将近600人参赛创下历史纪录的第四十六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能进入个人单项决赛的不过是每个项目上前8名的选手,而在高低杠上却一口气出现了4个并列冠军,刷新了又一项世锦赛纪录。

  相比“规则如此,再荒唐也只好照章行事”的国际体操联合会来说,格拉斯哥当地组委会犯难的地方还在后头。颁奖礼上,有4名冠军就得挂4面国旗,谁高谁低都是外交事故,奏国歌也得讲究个顺序。还有,金牌都发出去4面了,银牌和铜牌还颁吗?

  于是,这场颁奖礼上出现了这样的场景:4面国旗并排悬挂似乎遭遇技术障碍,只好由4名志愿者手持旗杆,举起4面国旗。由于冠军们站在台上,“举旗官”站在场地里,升国旗仪式的画面喜感地出现了受奖者收颌注视的构图;按4位冠军的完赛顺序,依次演奏中国、俄罗斯和美国国歌,令这场颁奖仪式的持续时间将近其他场次的3倍那么长;银牌和铜牌干脆被直接取消。

  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出战世锦赛的范忆琳是当日第一个拿到夺冠高分的。8名决赛选手中,她第三个出场。

  难度高,完成度自我感觉不错,但总有动作细节被裁判扣分,这几乎是中国体操队在这届世锦赛上的普遍感受。为了尽量减少扣分点,中国女队教练组帮范忆琳精简了难度动作,只留两个屈体上摆手倒立。即便这样,她的决赛套路难度依然冠绝全场,6.900!

  再来看她的杠上动作,3次换杠,5个动作一气呵成,其中包括难度很高的京格尔空翻,之后几个转体完成角度很正,后空翻直体两周的下法也基本站住,算得上一套几近完美的高低杠套路。她的这套动作得到8.466的完成分,总分15.366。

  意外地是,接下来出场的科莫娃和柯西安都以6.600的难度得到了15.366分,她们一个是2011年东京世锦赛的高低杠冠军,一个是连续两次夺得女团世界冠军的美国队成员。

  “不会出现三个人分一块金牌的情况吧?”“这不就是嘛!我以前可只看过两人并列冠军。”

  正当人们为这突如其来的状况窃窃私语时,另一名俄罗斯选手斯皮里多诺娃又拿到15.366分。

  和明显屈体完成直体叶格尔的科莫娃、杠上分腿的柯西安以及屈身摆倒立有明显角度问题的斯皮里多诺娃相比,范忆琳的杠上动作几近完美,完成分却是最低的;她的胜出帮助中国队完成了本奥运周期内在这个项目上的世界冠军三连击,但与2013年的黄慧丹、2014年的姚金男不同,她的冠军奖台要与其他三名选手分享,喜悦中藏着隐忧。

  赛后回想当时情景,眉眼间满是孩子气的范忆琳体会到那份期待与不安交替涌上心头的感觉,“比自己比赛的时候还紧张”。除了紧张,她还觉得这场景“有点搞笑”。

  不过,如果真的不是在世锦赛而是奥运会上,难度最高但相对而言完成分较低的范忆琳恐怕就笑不出来了。按照奥运会体操“打破平分”的规则,总分相同的选手之间被人为地规定了完成分较高者占优,那范忆琳就只能排在第四,连一块奖牌都拿不到。

  对于竞技体育来说,评分类项目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体操如此,跳水如此,花样滑冰和花样游泳都是如此。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为显示公平,莫不是在评分细则和裁判设置上做文章,又反过来左右着项目的发展方向,甚至影响着项目的活力。

  和李宁甚至李小双或李小鹏的时代相比,如今的体操早已不是“一招鲜吃遍天”,一组套路要达到国际体操联合会要求的标准,几乎要做出过去5套那么多的技术动作,每个技术难点的达标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一方面运动员很“忙”,难与准的平衡必须悉心把握,有时是做不够就拿不到分,有时则可能做得多错得多;另一方面,观众也很忙,要既敏锐又专业,能看清每个动作是怎么把难度一分分加上去的,也要能看懂裁判的评判标准是怎么把完成质量一分分减下去的。这样的趋势令体操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能看懂的人越来越少,职业化越来越难。

  一贯以高难度见长的中国体操队这次就是吃了扣分规则细化的亏。即便在中国男队收获金牌的双杠项目上,尤浩的动作难度达到了全场最高的7.300分,但最终能夺冠,一是因为自己几无瑕疵的演绎,二来也“感谢”卫冕冠军维尔尼亚耶夫下杠落地时的一小跳。

  作为中国男队双杠“双保险”的邓书弟因为几个挂臂略被扣分,不得不以15.966的总分与阿塞拜疆的乌克兰归化选手斯特普科并列第三。

  中国体操队领队叶振南在赛后总结时说:“针对本届世锦赛特别看重完成度、细节要求特别严格的评分标准,我们也在研究,但高难度是中国队的特点,也是优势,所以我们不会舍弃难度,而是会继续创新和发展,在高难度的基础上发展高质量,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假如无聊地设想一下,尤浩用来拉高难度的那几个挂臂也出现了一挂而不稳的小毛病,中国男队恐怕真要遭遇34年来参加世锦赛首度无金的尴尬。

  且不说这份尴尬即便来了也谈不上意外,去年在家门口举行的南宁世锦赛上,中国男队多亏张成龙在最后时刻力挽狂澜,以0.1分的些微优势逆转夺冠,就算日本队有尾轮习惯性崩盘的毛病,这0.1分也委实谈不上优势。

  那一次,只是好运气地守住了自2001年伊始的繁华表象,守不住对手实力渐增而我方只是“勉强”的现实。曾经如战神般挽大厦于将倾的张成龙这次仍是最后一个出战单杠,但这位目前队中唯一手握世锦赛和奥运会两块男团金牌的老将在中穿180度后出现明显停顿,令中国男队的团体赛卫冕之旅以失败告终。

  男团失利后,中国男队又在个人单项优势项目上接连碰壁。张成龙的单杠没能晋级决赛,刘洋的吊环无缘卫冕,“双保险”尤浩也未能在这个项目上奏效。

  令人欣慰的是男队势弱的同时,中国女队的表现给人眼前一亮的印象。除了范忆琳以一块金牌守住了传统强项高低杠,同样首次参加世锦赛的王妍在跳马和平衡木上都进入决赛,商春松在个人全能和自由体操上均拿到第四名的个人最好成绩,让外界看到中国女队在以往弱项上的全新竞争力。

  在全队上下最为看重的团体比赛中,中国小花们也令多年来美国领跑、中国紧追的格局得以延续。拜尔斯无疑是这个奥运周期里世界女子体操的最大发现,她天生的素质、超强的能力、稳如磐石的发挥,以及仅仅18岁的年纪,使得美国队的霸主地位怎么看都像要延续个七八年,再加上伦敦奥运会全能冠军道格拉斯复出,有两名超一流黑人选手加持的美国女队简直是神一般地存在。

  因为姚金男伤后未完全恢复,黄慧丹状态不佳,中国女团此次的阵容中有多达3名的世锦赛新兵。不过,小女孩们在团体决赛中顶住了压力,4轮比赛从未跌出前三甲,虽尚无力挑战美国队,但保住世界第二的位置,对美国女团持续施压,却不在话下。

  早在参赛名单一公布时,俄罗斯女队的复苏就是登上体操热搜榜的话题。在女团决赛中,这支喜迎伦敦奥运会名将复出的队伍在最后时刻被东道主英国队反超,遗憾地与奖牌擦肩。

  最后的统计里,中国队在这届世锦赛上拿到2金2银4铜,奖牌总数仅次于美国,但金牌榜只排到第四位,低于日本和俄罗斯。美国队5金2银3铜,一时风头无两;日本队拥有内村航平如有一宝,夺4金1铜多仰仗此一人之力。

  短短9个月后,里约奥运会便将在地球的另一端上演,男团中日对垒、女团美国队一枝独秀的团体赛“版图”,恐怕都不会在这段时间内被颠覆。英国男团的那枚银牌虽是一大惊喜,但客观而言,这支队伍凭借最后一名出场队员令人咋舌的超高分“偷袭”成功,无论人才结构还是实力现状,都难以和中日男队平起平坐。

  男女个人全能的比赛在格拉斯哥成就了两项世锦赛纪录,一边是26岁的内村航平史无前例的六连冠,另一边拜尔斯的女子全能三连冠也已成就新的世锦赛传奇。

  不过,内村的问题是无一长项,仅凭超乎寻常的稳定,雄霸男子全能这么多年,这次在格拉斯哥的发挥已不复当年那么稳,里约奥运会上若续写“爸爸级选手”的常青奇迹,恐怕也带着几分勉强。

  天才少女拜尔斯虽已豪取10项世界冠军,超越俄罗斯的霍尔金娜,成为世锦赛历史上获得金牌最多的女子运动员,但归根结底体操是讲究美感的项目,不管“小黑豆”的能力有多强,她的前辈队友、有“黑珍珠”美誉的上届奥运会全能冠军道格拉斯发挥有多稳定,爱体操的人们还是会怀念长身玉立、如木上飞燕的霍尔金娜。

  中国队全能型选手稀缺,短时间内似乎看不到谁有成就“全能王”的可能,但好在中国选手们多有志于此,翻开他们在国际体操联合会上载的官方档案,几乎每名中国男选手都瞄着内村航平,而很多中国女选手崇拜拜尔斯。

  和女子个人单项就看拜尔斯能拿多少块金牌不同,格拉斯哥世锦赛在男子个人单项上留给里约奥运会的悬念可谓百花齐放、不一而足。中国的尤浩获得双杠冠军,“全能王”内村单杠问鼎,自由体操难度能比别人高出将近1分的白井健三终于证明自己将是未来几年这个项目的统治者,专注跳马若干年的朝鲜名将李世光则难度、质量都堪为标杆,英国在鞍马上实现突破,一气卷走金银两块牌,吊环则在中国两将各自瑕疵的情况下捧红了希腊选手皮特鲁尼西亚,谁又说得清里约再战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文 张寒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