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的手表门

  • 来源:新体育
  • 关键字:CBA,契约精神
  • 发布时间:2015-12-02 15:31

  围绕着赞助商更迭所产生的种种争议,客观上导致联赛形象遭受负面影响,让CBA成为躺着中枪的倒霉蛋,同时,也让人想到了中国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最为紧缺的元素──契约精神!

  在新赛季CBA联赛的前几轮中,现场多次发生计时故障,甚至出现了“时光倒流”的奇观。而在赛场之外,CBA还被卷入到另一场与计时有关的纠纷,那就是联赛官方计时器赞助商几经更迭,直接闹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

  不妨梳理一下整场风波的时间轴:首先在9月底,泰格豪雅与身为CBA市场代理商的盈方体育传媒(中国)有限公司签约,成为2015-17赛季CBA独家官方计时器和官方腕表赞助商;没想到短短几天之后,盈方体育在10月初突然提出要跟泰格豪雅解约。在此之后,事态又出现了一系列诡异的变化,就在合同效力未明的情况下,双方仍然存在着出具发票要求付款的行为,包括泰格豪雅还在10月底专门召开了宣布赞助CBA的新闻发布会。同时,在CBA官方手册和宣传海报上,却没有展现泰格豪雅的品牌,相关位置被之前曾长期赞助CBA的天梭占据。进入11月后,各方之间的矛盾被彻底公开化,泰格豪雅认为盈方体育擅自解约的行为已构成违法,因此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诉状。

  尽管过程有点复杂,但其中真正的焦点问题只有两个:一是盈方体育为什么提出解约?二是盈方体育有没有权利解约?对于第一个问题,外界目前存在着多种猜测,包括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盈方体育受到了来自瑞士总公司的影响,所以选择了与总公司关系更加密切的天梭。至于第二个问题,当事各方暂时也是各执一词。

  对于整场风波的孰是孰非,局外人或许很难加以评判。包括在法院作出判决之前,相关各方的责任也未必能得到认定。但无论如何,围绕着赞助商更迭所产生的种种争议,客观上导致联赛形象遭受负面影响,让CBA成为躺着中枪的倒霉蛋,同时,也让人想到了中国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最为紧缺的元素──契约精神!

  所谓契约精神,首先当然应当表现为“按合同办事”,但这绝不等同于契约精神的全部。以中国体坛屡见不鲜的“阴阳合同”为例,某些老板往往借助于这种形式逃避自身责任,有时甚至还能打赢与球员之间的欠薪官司,并且理直气壮地以“按合同办事”来为自己辩护。但在看似合法的形式背后,实际上违背了球员与俱乐部签约时的初衷,只能说是成功地钻了法律的空子,而不能冠以“契约精神”的名义。再比如,辽宁男篮上赛季曾在总决赛期间临时提升票价,不惜为此宣布此前已售出的球票作废。无论这个决定本身是否具有规则上的依据,显然都是对于契约精神的践踏。

  由此可见,既然被上升到精神的层面,那就不能仅仅理解为合同上所记载的那些白纸黑字,同时还包含了在签约履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诚信原则和平等态度。如果用竞技场上的情况举例,那就是足球比赛过程中如果出现球员意外受伤的场面,控球一方基本都会选择主动将球踢出界,至于另一方,也会在比赛重新开始后主动交还球权。以上默契的形成找不到任何规则条文方面的支持,但多年下来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传承。

  对中国体育产业来说,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将是规模达到乃至超过5万亿元。可以想见,如此庞大的产值离不开大大小小无数合同文本的奠基。这些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当然依赖于专业人士的起草、审核和谈判,但更加需要“契约精神”的指引,否则,合同条款也许会沦为一个专门“放倒钩”、“埋地雷”的战场。如果参与各方只是在尔虞我诈地相互提防,却缺乏合力推动整个市场发展的诚意,那么,中国体育产业也就很难做大做强。

  回过头来看,在泰格豪雅、盈方体育、天梭以及CBA之间出现的诸多争议,或许算是中国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多一些契约精神,少一点出尔反尔,不仅是风波当事各方应当吸取的教训,也是整个体育产业都不能忘却的行事准则。

  方正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