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纯爱”山楂树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山楂树,张艺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09-26 15:45
8月31日,《山楂树之恋》进行媒体试映。
活动结束后,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组织了一个研讨会,多位理论界专家对张艺谋的这部新片有弹有赞,但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山楂树之恋》的确蕴含了诸多有意义的转变。相比张艺谋的前作,尤其是浓墨重彩的《三枪之拍岸惊奇》,《山楂树之恋》显得出人意料的克制,无论是视觉还是戏剧性上都明显有意收敛。在张艺谋的个人作品序列中,该片是相对内敛的一部。即使是相比同样定位于文艺类型的《我的父亲母亲》《千里走单骑》,《山楂树之恋》也少了视觉方面的噱头,甚至很少见到“精致”的镜头。影片的整体色调也未沿用张艺谋作品一贯的鲜艳风格,而是选择了灰暗的基调。
虽改编自时下流行的网络小说,但电影《山楂树之恋》仍是一部主打怀旧概念的作品。或许是为了吸引作为影院观众主力的青年观众,片方在宣传中多次打出了“纯爱”概念——之前,“纯爱”概念多见于日本的影视剧——《山楂树之恋》确实是一部具备相当偶像剧气质的影片,这一点或许能大大提升年轻观众对影片的接受度。
《山楂树之恋》的幕后团队依然是张艺谋多年来的老班底,包括著名摄影师赵小丁和录音师陶经,负责配乐的也是曾与张艺谋合作过2008年奥运会的老搭档、著名旅法作曲家陈其刚。影片由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 IDG中国媒体基金、美锦影视文化(北京)有限公司与英国的环球电影(2010)伙伴有限公司(Film Partner (2010) International,Inc)联合出品。
张艺谋自述《山楂树之恋》
话题 :影片整体风格
之前很偶然地看到了这个小说和剧本,很受感动。筹备期间也请了很多精英来讨论到底该怎么改编,大家提了很多意见,但最后还是决定沿着小说的基本方向走,不做大改变。我希望能拍成一个比较朴实的电影,就是弱化手段,我跟摄影师(赵小丁)讲要像上世纪70年代拍电影一样,不要那么多的摄影机运动,不要那么多的炫技,希望能表现那种实实在在的感觉。
话题 :演员选择
我们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这几个年轻演员。拍摄之前我就觉得要还原原著里的静秋很难,因为小说里这个人物几乎是完美女性,从外形到年龄都是如此。
我们讨论了很久,在电影里要表现一个怎样的角色?看了很多人,也参考了那个时代大量的历史照片。我感觉在那个时代的人的脸上总能找到一种纯真和干净,还有单纯。我有时也想,甚至文化大革命那时,那么多政治的东西,或许就是因为当时整个民族都很单纯,因为单纯才能产生那样的狂热,也才能产生那么多的故事。所以我们觉得能否找到符合这种纯真、这个年龄段的演员,对这个电影很重要。选演员确实费了很大的劲。
等两个主要演员终于确定后,我考虑的就是尽量通过这两个人物来传达信息。我希望把大量的时间和笔墨放在人身上,希望电影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尤其是后半段。影片的前半段,受到原著叙事的影响,比较“躲”。到了后半段,我尽量让故事没有其他杂质,就是两个人,也没有太多的戏剧性。我们希望能够表达出这种细腻和细节。
话题 :时代背景
过去很多影视作品也触及过“文革”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包括我自己之前拍过的《活着》。
有很多手段可以很容易地营造这段时期的氛围,比如大量的语录歌、样板戏,只用声音元素就能表现那个时代的味道。但我们对此很慎重,只在电影最后出现了一段排练“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的戏。我们对背景音乐的处理很慎重,我一直跟录音师强调不要动不动就上一段革命音乐或是语录歌曲什么的,尽量少用,要尽量用两个人物,用他们的脸、他们的行为、他们的心理活动来传递那个时代的独特气质。
话题 :转型
我以前确实没拍过这种感觉的片子,《我的父亲母亲》在题材上比较类似,但当时处理的时候还是比较偏向外化的抒情。《我的父亲母亲》故事本身就是散文诗的感觉,影像上彩色黑白都有,偏重渲染、很外化地去表现。
这次很内敛,强调娓娓道来的细节表现。比较长的镜头都是偶然得来的,比如俩人游完泳后男孩吻女孩那段戏,拍摄时女演员突然哭了,之前其实早说好了要拍这样一段戏,她也知道,但因为没演过戏(一下子接受不了)。后来又给她讲,歇了半小时,等到眼泪干了眼睛不肿了再拍,然后说亲头发也行。女孩一说好,我们都躲得远远的,但开拍不久,女孩又要哭,但我觉得那个感情很对,很单纯,所以一直没喊停,最后就拍成了一个很长的镜头。这些都不是原来设计好的,演员都有点手足无措,但我没喊停大家都不敢动。那个镜头就还原了初吻的感觉,为了剪辑后来又补了男主角的两个近景,最后完成了这一段。这种演员偶然、自然、身临其境的单纯发挥后来留了很多,这跟专业演员的表演是完全不一样的。
话题 :想传递一种久违了的纯真
我自己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也留了很多类似经历。当时对异性间的东西不太懂,现在是用细节传递很多东西,让一切尽在不言中,避免高度的戏剧性。
通常我是很强化视觉、注重形式感的,喜欢尝试比较夸张的东西。而拍《山楂树之恋》,我跟自己说要静下来,并且要自信。拍朴素的东西是要有一个比较心定的状态,比如两个演员一起骑自行车那段,我们之前拍了很多高速的运动画面——因为那个时代的自行车就好像现在的宝马,而且拍出来的效果非常漂亮;我们的摄影师拍的东西都很棒,有很多灿烂的东西,以往我肯定会用,只需要几个镜头就会把画面顶得很满,但这次做后期的时候我全部剪掉了,一个都没用,为此摄影师都有意见,因为辛苦拍了好几天,拍得也确实好。但我最终希望片子整体能保持一种平视的视角——如果我们的电影需要某种诗意和浪漫,这中诗意和浪漫也应是在平视中产生的。我希望拍一个返璞归真、娓娓道来的类型,希望传递一种久违了的纯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