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使徒群岛 苏必利尔湖上的冰雪传奇
-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苏必利尔湖,使徒群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12 11:01
使徒群岛的22个岛屿,宛若撒落在苏必利尔湖上的一把珍珠。传说中,它是神明为西迁的奥吉布瓦人选定的新家园。在北美近代史上,它几经易手,也几经沉浮:在伐木业、捕鱼业和采石业让自然资源枯竭之后,它又转向旅游业,经过人们40年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国家湖岸,此后的数十年间,野性重归,冰洞奇景惊爆全美,为苏必利尔湖抒写了不朽传奇。
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交界处,有5个相互连接、烟波浩渺的大型淡水湖:闻名世界的“北美五大湖区”,其中,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从空中俯瞰,苏必利尔湖上的岛屿星罗棋布,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散落在湖泊西南角贝菲尔德半岛尖端附近的群岛--那些大大小小的岛屿,如同上帝撒落的一把珍珠,落在苏必利尔这面湖水形成的玉盘上,壮观而美丽。曾经,这些岛屿是贝菲尔德半岛的一部分,但是在漫长的冰川时代,冰川来来往往、反复进退,将贝菲尔德半岛原有的尖端地带割离,最终破碎成现在的群岛。而湖水的侵蚀和涨落也在不断地改变着群岛的外貌,1901年,其中的汽船岛永远消失在一场风暴中,从此,群岛的数量定格在了22个。
这组岛屿有一个宗教意味浓厚的名字--使徒群岛。这一名称,最早见于18世纪法国的耶稣会传教士带回欧洲的苏必利尔湖地图,正是这些传教士,用“使徒”二字命名了群岛。数百年间,不同背景的人对各个单独的岛屿进行过不同的命名,因此保留到今天的名字形形色色,有取自人名的麦德琳岛、斯托克顿岛;有取自地名的密歇根岛、约克岛;有取自民间传说的隐士岛、恶魔岛;有取自自然特征的海鸥岛、橡树岛……而唯有“使徒群岛”这一统称沿用至今。
原住民传说中的神选之地
几经沉浮的近代史
据西方历史最早记载:使徒群岛居民以奥吉布瓦人为主。这个族群是北美印第安原住民,大约一万年前就在此居住。如今,在苏必利尔湖沿岸仍能发现他们的身影。
根据一代代奥吉布瓦人口耳相传的历史,使徒群岛原来并非其部落的发祥地,他们曾经历了一场如“出埃及记”般浩大的迁徙,最后来到使徒群岛这个终点。在传说中,这场大迁徙始于公元10世纪,受到“天启”的奥吉布瓦人放弃了原来在北美大陆东岸的家园,遵照化为巨大宝螺形象的神祇的指引,向西进入五大湖地区。途中,宝螺曾7次现形,每次都给饥寒交迫的奥吉布瓦人以庇护。在使徒群岛中面积最大的麦德琳岛上,宝螺最后一次现形,此后便销声匿迹,历经漫长迁徙、身心俱疲的奥吉布瓦人认定这座岛就是天赐的新家园,于是在此定居。相传在麦德琳岛上,奥吉布瓦人见到的第一种动物是金黄色的啄木鸟,因此称这座岛为“啄木鸟岛”。那时岛上原始森林茂密,木材随地可取,森林里动物成群出没,可供狩猎,四周的湖水成了天然渔场,可供捕鱼。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奥吉布瓦人部落迅速壮大,据估算,部族鼎盛时,有多达两万人居住在岛上。
奥吉布瓦人之后,欧洲人接踵而至。1659年,法国皮草商人哈迪松和格罗塞耶来到岛上,从当地土著手里廉价收购了大量品质上乘的皮货,回到东部便大发横财。两人在商业上的成功吸引了更多法国商人,在此后的200年间,使徒群岛和附近湖岸地区便与皮货贸易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法国人在麦德琳岛上修筑了商栈,大力促进皮货贸易。后来,法国在英法七年战争中败北,从此结束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五大湖地区尽归英国之手。法国人撤离使徒群岛后,英国商人开始在这里恢复皮货贸易。但随着1815年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结束,星条旗在使徒群岛上升起,但此时,整个北美的皮货贸易开始衰退,一个重要原因是皮毛的主要来源动物河狸被过度捕杀,资源几近枯竭;另一方面,在19世纪40年代,临近的密歇根上半岛发现了铜矿,将大批资本和人力吸引到那里。尽管如此,使徒群岛仍然坐拥苏必利尔湖西部唯一的港口,加上丰富的森林和渔业资源,伐木业、采石业和捕鱼业成为新的经济产业,大量木材、石材和腌鱼运往各地。面对日益增加的船只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联邦政府于1857年在群岛中的密歇根岛上设立了第一座灯塔,此后又陆续在其他岛上设立了灯塔。时至今日,这些灯塔中有些尚在工作,有些已成为对游客开放的人文景观。不过,对自然资源的严重依赖,使得使徒群岛的经济注定很脆弱。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由于资源逐渐枯竭,以前一度红火的伐木业、采石业陷入困境,相关企业纷纷关闭……
历尽周折的国家公园之路
使徒群岛野性的回归
在其他产业陆续遭受重创之后,原本作为副业的旅游业却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使徒群岛的支柱产业。早在皮货贸易时期,随皮货商人来五大湖区考察的政府官员、科学家和艺术家,就被使徒群岛独特的风光所吸引。但当时这里还属于人迹罕至的“边疆”,直到19世纪中叶,圣玛丽河上的船闸修成通航,让苏必利尔湖与另外四大湖连接起来,才让热衷于自然和神秘原住民文化的美国人“发现”了这块瑰宝。后来,人们在群岛附近陆续开设了旅馆,还在沙岛上开辟野营场地,有钱人干脆在麦德琳岛上购地,建起了私人度假别墅。1928年,电信大亨弗兰克·伍兹和亨特·加里在这里接待了柯立芝总统一家,参观了恶魔岛上的海蚀洞和麦德琳岛上的历史遗迹之后,“第一家庭”赞不绝口,大批记者闻讯而来,让使徒群岛赚足了曝光率。
因此,当地居民对旅游业寄予厚望。1930年,第一份在使徒群岛设立国家公园的议案摆到了国会议员面前。国家公园管理局派出景观学家哈兰·凯尔西带队前往考察、评估,当地名流和商户则使出浑身解数予以接待,其规格之高,甚至超过了此前接待“第一家庭”。然而凯尔西不为所动,他尖锐地指出,长达半个世纪的伐木业,彻底改变了使徒群岛的原始面貌。所以,他在评估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是:使徒群岛的现状不符合国家公园的标准。这一结论,无疑给这份提案宣判了死刑,但当地民众没有就此放弃。
二战结束后,旅游业回暖,美国民众更加关注环保,威斯康星州政府便将使徒群岛的大部分岛屿收归国有,并将其纳入州立森林系统加以保护。时任威斯康星州州长,是以环保工作闻名、日后成为“地球日”活动发起者的盖洛德·尼尔森,他以此为契机,努力促成使徒群岛和附近沿岸地区成为国家湖岸。1963年,尼尔森成为联邦参议员,他不断努力,历经肯尼迪、约翰逊和尼克松3任总统,终于在1970年9月,促成了尼克松总统签署法案,正式批准设立使徒群岛国家湖岸。2004年12月,小布什总统又签署法案,将使徒群岛国家湖岸近80%的陆地面积划为荒野保护区,并以盖洛德·尼尔森命名,正式宣告了使徒群岛野性的回归。
如今,无论是从空中鸟瞰还是在湖上环视,人们都能感受到使徒群岛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不仅如此,徒步、泛舟、潜水、垂钓等多种户外活动,也引人入胜。然而,由于群岛地处偏僻、冬季漫长,使得大部分美国人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与黄石、优胜美地等声名显赫的国家公园相比,使徒群岛显得有些冷清。到2014年冬天,使徒群岛特有的冰雪奇景通过互联网传遍全美,终于成为美国人瞩目的焦点。
令人震撼的海蚀洞奇观
冰雪世界的不朽传奇
使徒群岛最具特色的景观,就是当年令柯立芝总统惊奇不已的海蚀洞。海蚀洞是湖岸岩壁在水浪的反复冲击下形成的洞穴。在国家湖岸辖区内,以恶魔岛和迈尔斯沙滩附近的海蚀洞最为著名。恶魔岛的得名,正是因为湖水灌进海蚀洞后发出野兽般嘶吼的巨大声响,才让奥吉布瓦人相信岛上有恶魔存在。
每到冬天,海蚀洞内外便披上了一层冰的外衣。雪水从顶端沿着洞壁流淌下来,凝固成一面面冰瀑,因冰中裹挟了有色砂粒而显得缤纷。在洞口射入的光线的映照下,洞顶结出的冰挂群显得晶莹剔透,或如千百支倒悬在头顶的利剑,或像冰雪宫殿里华丽的吊饰。然而要想目睹这童话般的奇景,唯有在苏必利尔湖结冰后,在封冻的湖面上逐一徒步探访。
但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巨大的蓄水量使其很难彻底封冻,据说平均每20年才会彻底封冻一次。而且由于使徒群岛伸向湖心,刚结成的冰面很容易被湖上的风浪打散,因此很难形成让游客安全行走的稳定冰层。所以,国家湖岸的工作人员每年冬天都会监控海蚀洞附近的结冰情况,只有冰层稳定可靠,才会对游客开放。2009年比较幸运,从湖面徒步探访冰洞的路线开放了长达两个月,此后连续数年都未开放,甚至有人怀疑,冰洞因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绝唱。
2014年1月,一场前所未有的寒流侵袭了整个北美,五大湖区迎来了大量降雪和持续严寒,苏必利尔湖95%的湖面结冰。1月15日,冰洞时隔5年后再次开放,第一个周末迎来了1500名游客,职业摄影师和记者闻讯也纷至沓来,当地冰雪奇境的图片和文字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广为流传,吸引了大批游客,仅2月15日一天就突破了万人大关。迈尔斯沙滩的停车场天还没亮就已爆满,后来的车辆只能停在路边,到了中午,高速路两旁竟排出了四、五公里的车流长龙。从迈尔斯沙滩到最近的冰洞大约两公里的路程上,一条浩浩荡荡的队伍出现在冰封的湖面上,前往冰洞,探访那个别样的天地……2014年持续的严寒天气,让使徒群岛的冰洞创造了一个传奇--足足开放了10周之久,其间共接待了近14万游客,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但更重要的是,这场严寒使世界“重新发现”了使徒群岛。
2015年的冬天依然寒冷,结冰的动向刚见端倪,游客中心就被来自全美各地的电话打爆。虽然最终只开放了短短9天,但仍然吸引了近4万名游客,更多的游客还在期待来年。正如景区负责人鲍勃·克鲁梅内克所说的那样:“我们承诺这美好的一切在冰雪消融后将得以保持,2014年冰洞的传奇将永续!”
文 施皖 图 范吉青 施皖 史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