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生活 不能没有“为善积德”

  • 来源:广东电视周报
  • 关键字:老年人,生活,慈善
  • 发布时间:2015-12-21 15:02

  12月12日“责任中国”2015公益盛典颁奖礼再次在深圳举行,组织者秉承“公民在行动”的理念,通过表彰国内公益慈善领域的优秀人物、行动、组织等,传播全民公益的理念,鼓励更多有爱心的人士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受表彰的不仅有远赴尼泊尔进行地震救援的自愿者,也有坚持为贫困山区学童争取教育公平的自愿者;不仅有关心瓷娃娃等罕见病病友尊严的,也有推进罕见病认知的;有“用单车发现城市的美”的,也有致力于乡村妇女儿童发展工作的;有在沙漠边缘种草种树的企业家联谊会,也有致力社区发展、教育创新、公益金融的慈善机构。所有这些表彰,都是在向大家传递这样一个理念:公益慈善事业无处不在,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公民要行动起来。

  老年人是公益慈善行动的重要部分,一方面关爱老人本身就是公益慈善行动,另一方面老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既是公益慈善行动,又是公益慈善的成果。老人既需要人家“敬老”,同时也是“爱幼”的主力。可以讲,老年人是公益慈善事业的得益者,也应该是公益慈善事业的行动者、推动者和组织者。

  许多退休后的老人总觉得有失落感,好像远离了社会的中心。这其实是正常的。社会发展的主体还是年轻人。所以有“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一说。

  但是,就公益慈善事业而言,它本身就是位于社会的边缘,正因为你远离了社会的中心,你才能更直接地感受到这个事业的重要,你才能比单纯理论上的理解公益慈善事业更加身同感受。正如当你病痛在床,很希望子女来关心自己的时候,你会更希望他们“常回家看看”,而你在工作岗位上拼搏时,激励你的也许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所以,每个老年人的生活里,一定不能没有“为善积德”。一是要多做好事、做善事,从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开始做。能够帮助别人的,一定不要拒绝。尤其是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应该积极参加。这可以和睦邻里,增进友谊。在这个“老死不相往来”的石市深林里,建立起和谐的社会。当然,要量力而行。二是要积极支持实现中国梦的公民行动,包括各种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行为。例如:支持火葬、海葬、树葬等。三是积极参加社区的民事调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总之,多做好事,多做善事,这样可以丰富、充实自己的老年生活,也可以积德延寿。

  我被邀请参加了“责任中国”2015公益盛典颁奖礼,有感而发,写下了上面的话。12月27日深圳卫视将播出这个盛典,大家不妨看看。

  本报特约评论员、省政府参事 王则楚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