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 中国突围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十三五,绿色食品,黄剑辉
  • 发布时间:2015-12-29 15:02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为一个方向性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被提出是在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当时,习总书记的表述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此,这个偏学术范儿的经济学名词火遍网络。

  在随后的APEC会议上,习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时再次提及供给侧改革。他指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在“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供给侧改革将处在突出位置。过去,消费、投资、出口一直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如今,供给侧改革被频频提及。高层话语变化的背后,传递着政策新导向,加大供给侧改革上升为最高决策,将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供给端短板

  “今年,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民遭遇卖粮难,然而,真正的绿色食品却很紧缺;全球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但苹果手机还是有人排长队购买;国内到处都可以买到马桶盖,却还有人去国外购买。”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举出这些矛盾现象,试图说明一个问题:供给端出现短板,旧供给难以满足新需求。

  随着中高收入阶层规模扩大,我国对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旺盛。2014年,中国人均GDP达到7575美元,处于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同时,供给总量已初具规模,可以满足人们基本消费需求,但高水平的消费却难以满足。

  如今,通过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效果已不甚明显。“上学难、上学贵,就医难、就医贵,住房、车辆限购,这些问题说明不是没有需求,恰是需求过旺。原有供给水平相对落后制约着高端产品的市场消费。”黄剑辉说。

  “过去十几年间,我国消费能力不强,需要想方设法刺激消费。”经济学家宋清辉分析,不过,现阶段刺激需求的弊端已经显现:无风险收益产品收益率越来越低,供给跟不上消费,传统业态产能过剩,经济结构不合理。“供给侧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上弊端。”

  在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供给端并没有跟上发展步伐,由此制约着经济增长。宋清辉谈道,供给端的薄弱成为现阶段实体经济发展短板,高层短期内频繁提到供给侧改革正是击中这一软肋,当前非常有必要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

  助力新一轮改革

  短短半个月时间内,最高层数次提及,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分析人士认为,供给侧改革将成为接下来经济工作任务的第一主线。然而,很多人对供给侧改革的概念、内容和作用知之甚少。

  按照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十三五时期需要什么样的供给侧改革?》一文中的概述:供给侧改革是指提高经济体供给能力和效率的改革,包括降低企业税负、减少生产领域交易成本、促进投资者更有效地进入各生产领域。

  不过,从概念到政策出台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从世界范围看,2008年经济危机后,欧美国家开出很多药方,但经济复苏情况并不好。近邻日本提出的安倍经济学,其作用也很绵软。谈及欧美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结果,黄剑辉的评价是:“乏善可陈,苍白无力。”

  从国内情况看,2008年后,4万亿元刺激政策用力过猛,导致很多后遗症,如高杠杆、地方政府平台债务、银行不良资产、产能过剩等,加之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压力加剧及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供给侧改革能有效化解滞胀、中等收入陷阱等潜在风险。“这种形势下,习总书记提出供给侧改革,无疑是真正抓住了中国经济问题的命脉。”黄剑辉说。

  在他看来,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关键就在供给侧。在全球主要国家中,中国率先认识并推动了供给侧改革,使之成为“十三五”工作的主线。如果这一轮改革做好了,未来中国就有可能在全球竞争中胜出。此外,供给侧改革和“十三五”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也只有从供给侧入手,才能贯彻落实好这10个字。

  大变迁 大调整

  “不仅能解决很多需求侧难以解决的问题,供给侧改革也在创造新需求。供给侧改革会倒逼中国国内分工细化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最终可能会带来一场产业结构大变迁的革命。”宋清辉认为。

  关于改革的重点,习总书记提到了四方面内容: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黄剑辉认为,产业大变迁、大调整是必然趋势,一些落后产业将被淘汰。中央财经办公室主任刘鹤到广东调研时强调,要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不可否认,在钢铁、水泥及低端服装加工等行业,我国存在供给过剩情况。“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的供给都要升级。”黄剑辉谈道,只有淘汰老供给,增加新供给,倒逼企业改革,才能最终提升供给侧的质量和水平。在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供给缺口,这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空间。

  通过新供给,既可满足既有需求也可创造新需求。“对民众消费而言,推进供给侧改革后,需求逐步得到满足,类似抢购澳洲奶粉和日本马桶盖的现象将可避免。”宋清辉说。

  供应侧改革的落实,小到个人、企业,大到政府都需要全方位提升。“例如引入新产业和业态,就业等问题也会转向。对于失业职工,社保要进行兜底,要做好下岗职工培训工作。”黄剑辉提醒。

  记者:郑智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