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和小康联系起来——专访甘肃省兰州市副市长胥波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扶贫,兰州,小康
  • 发布时间:2015-12-29 16:38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强调,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兰州市副市长胥波日前在接受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专访时表示,兰州市将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整市脱贫,在接下来的几年将一手巩固提高脱贫成果,一手全力推进小康建设。

  他认为精准扶贫是小康建设的一个重要过程、一个基础性阶段,兰州市从2011年就已制定要立足于脱贫、着眼于全面小康的工作目标。

  高标准的脱贫

  民生周刊:请介绍一下兰州市近年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

  胥波:2011年兰州市按照国家标准核定贫困人口31.79万人。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25个乡镇,300个贫困村。2013年以来,兰州市委、市政府把扶贫攻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确定了每年实现10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到今年底全市将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

  国家层面的扶贫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兰州市在经过了粗放扶贫的阶段后,便开始着手改变传统的扶贫方式,从措施到方向都力求改变。习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更是对我们搞扶贫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民生周刊:兰州市将脱贫的标准制定得比较高,这是否给政府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胥波:精准扶贫一定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国家给出了界定贫困人口的基本标准,但是未给出脱贫的标准。如果按照2013年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为贫困人口,高于2300元便为脱贫标准的话,兰州市委、市政府的扶贫工作相对会轻松一些。

  但是扶贫脱贫一定要和小康联系起来,要立足于脱贫,着眼于全面小康。脱贫必须要符合实际,根据我从兰州农村的调研和考察的结果,我们提出兰州的脱贫标准一定要高一些,不要单纯围绕2300元的杠杠。

  举个例子,兰州当地人都爱吃牛肉面,拿最便宜的5元钱一碗的标准,一个人仅仅为了果腹生存,其他问题都不考虑,一天吃三碗牛肉面,一年要花5475元。就算一天吃两碗,还必须要面对用于看病、孩子上学、穿衣服等实际情况。这只是一个比喻,为的是计算一个人最低的生存标准是多少钱。

  所以兰州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2013年年人均纯收入的脱贫标准为5200元,2014年为5900元,2015年为6500元。

  严格制定扶贫工作考核办法

  民生周刊:脱贫标准精确了,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执行力就成为能否完成目标的关键。据了解,兰州市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胥波:关于扶贫工作的考核办法,之前国家、省里都没具体的标准,但是兰州市率先制定细化了贫困村整村脱贫的标准并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

  其实,这些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是持续性的,也是前所未有的,市委虞海燕书记每周至少安排1~2天时间抓扶贫工作,他多次不打招呼、亲自下村入户核对情况。在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下,兰州市各级领导按责任分工,都能认真抓好落实,特别是实实在在抓问责,2013年以来兰州市已对两个乡镇主要领导给予了免职处理,对23个单位进行了工作约谈。

  兰州市坚持“逢提必下”导向。要求凡是意向提拔的干部必须放到扶贫一线进行工作锻炼,扶贫干部实实在在走进农村,和老百姓待在了一起,并且全年内不进行工作调动,一律等到年底扶贫工作结束后再根据完成情况调整,这样就使得乡镇的领导和扶贫人员可以一心一意搞扶贫。

  民生周刊:习总书记曾强调,精准扶贫关键在人,所以在扶贫工作中干部的引导作用是很重要的。兰州市也专门成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队的作用是否有效发挥?

  胥波:兰州市由村第一书记、联扶干部、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共计1600余人。通过督促检查,目前各驻村工作队大都认真履行职责,推动了精准扶贫到村到户项目的落实。

  通过开展扶贫工作,老百姓也感受到了党员干部作风的变化。同时扶贫工作也让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变化。兰州市的领导常对驻村干部讲:不要仅仅为了驻村而驻村,天寒地冻去农村住几天干什么?不要混天数,要实实在在干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对每个干部自己的人生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要利用好当地的资源禀赋

  民生周刊:扶贫工作已搞了很多年,在兰州,扶贫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胥波:从长远来看,我始终认为扶贫工作的关键点在于智力扶贫,扶贫的根子在于扶人,通过教育等措施有效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增强内生动力达到从根子上脱贫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往往一个人成才了,能够带动一个家庭,甚至带动一方脱贫。

  民生周刊:兰州在项目扶贫工作中是如何找到真正的“穷根”,发掘金点子的?

  胥波:之前搞扶贫开发,有的给村民送头猪,送台电脑,有的拿衣服,有的抬张桌子,这也算扶贫,但是这是粗放式扶贫,老百姓的获得感不高。所以一定要用产业项目来使老百姓真正脱贫致富。

  但是培育产业、项目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定要利用好当地的资源禀赋,根据每片土地不同的土壤和气候等实际情况找到优势,制定不同产业规划。只有找到了优势,才能扩大产生规模,规模大了才会有市场。

  在兰州的贫困村,土地上种植种类很多,包括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百合、韭黄、玫瑰等。这就说明在增收项目上都是因地制宜,从资源优势上找出路,不搞“一窝蜂”项目。

  目前兰州市正在乡村旅游方面下功夫,作为省会城市,要改变农村的面貌,借助地理优势和旅游市场的需求开发乡村旅游,这是非常适合兰州的。

  记者:郭鹏、崔靖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