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四大方向演进 资本击鼓传花

  • 来源:通信产业报
  • 关键字:穿戴设备,大数据
  • 发布时间:2016-01-19 16:29

  穿戴设备能够引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相关的应用,能够给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这些都对用户产生了强吸引价值,因此2016年,可穿戴产品将有大跨步的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在全球用户中的渗透,消费电子行业成为市场公认的高爆发市场,而Google Glass的发布正如给迷雾中摸索的工作者打开了一扇窗,众多投资者与创业者也因此找到了新的目标。

  虽然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相比,当前的可穿戴设备仍然是个未能完全走出企业与研究机构实验室的新型产品,规模化和成熟度都需要不同的成长历程,但是可穿戴设备能够引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相关的应用,能够给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这些都对用户产生了强吸引价值,因此2016年,可穿戴产品将有大跨步的发展。

  仍然失衡的可穿戴产品

  每年,Gartner都会发布针对新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报告。

  通过2008至2014年之间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对于“可穿戴”技术的成熟度已经非常高。尤其在2013到2014年之间,可穿戴技术和产品经历了一个集中的爆发,企业和消费者市场的需求愈发迫切。

  从企业层面来看,互联网科技巨头(微软、苹果、谷歌等)、消费电子企业(索尼、三星等),甚至包括一些传统企业(如耐克、阿迪达斯等)都已如火如荼地推出了可穿戴智能设备。

  在国内,一些巨头公司也进一步加紧在可穿戴产业进行布局。如百度一直在大张旗鼓地在可穿戴领域拓展,从其内部测试的Baidu Eye,到如今的Dulife创新硬件开放平台,百度布局的“云+端”模式已经初见端倪;奇虎360则早在2013年10月就发布了“360儿童卫士”智能手环,并于CES 2014上发布了自主开发的首款智能手表;在MWC2015上,华为也不甘落后,重磅发布了“Huawei Watch”,如今已经成为市场的新宠。

  除了一些科技巨头,国内还有很多中小科技企业和创新公司纷纷加入到可穿戴产品的研发中。在可穿戴医疗领域,九安医疗利用产品优势抢占移动医疗市场的制高点,其可穿戴手表与计步器已经登陆欧美市场。此外,类似企业还有果壳、映趣科技、汉王、麦开等。他们相继推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心率衣、运动挂件等产品,国内为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然而从产品形态来看,国内可穿戴设备主要以智能手表和手环为主,产品同质化水平较高,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相比应用服务少,竞争优势尚不明显,消费者的认可度亟待提升。此外,可穿戴设备功能不够齐全,产品亮点也不足,续航时间也比较短,可是价格整体比较昂贵,这还需要产业链间协作能力尽快提高,平衡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潜力无限的2016年

  得益于自身优势的进一步彰显以及资本市场的眷顾,之前尚未成熟的可穿戴设备,将会在2016年得以改善。

  纵观全球市场,智能穿戴目前的技术演进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首先是以三星等传统通信企业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路径,他们坚持推出以通信为基础功能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其次是以耐克等传统运动娱乐企业为代表的技术路径,他们基于定位、运动和娱乐开发新产品;再次是部分厂商以虚拟现实为切入点,开发了沉浸式体验的眼镜类设备;最后是以移动医疗为主的可穿戴设备路径,并基于心率、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开发相应功能。

  目前,众多厂商已经基于这四大方向开发了相应产品,相应功能也各异,可以说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概念集合,未来有无穷的发展可能。随着产业链不断成熟,相应产品的价格也将进一步下降,用户也将进一步肯定相应产品。

  也正因为市场给予该类产品正面的回馈,资本流向也将会眷顾可穿戴市场的发展。首先,市场正在期待创新,戈壁投资、十方资本、麟玺创投等一系列知名投资公司正在专注于可穿戴产品及应用获取的成果;从整个经济形势来看,传统产业不景气,房地产投资遭受困境,短期获利的投资渠道受阻,这些原因正在引导资本向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创新产业流动。

  这些投资机构通常对于趋势产业和爆发力强的产业,通俗地说就是对于能给资本带来梦想的产业非常感兴趣。追求价值过程中延伸另一个原则,就是资本同样追求梦想。资本市场有点类似于赌博的游戏,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梦想让资本能够继续“击鼓传花”。在这两个原则的支撑下,可穿戴设备非常符合资本市场的喜好。

  “滚烫”的梦想

  经过大面积走访,我们总结出四大可穿戴行业资本流入的来源:风险投资公司、产业链公司、众筹和科技巨头的介入,他们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梦想落地。

  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于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整理发现,Mattermark和CrunchBase两家众筹机构的443个项目众筹中,就有64个项目为可穿戴产品项目,共占总项目数的14%,总投资额达到4100万美元。从投资占比及投资金额上看,消费者的持续支持将成为行业前进的动力。

  我们回顾过去五年中可穿戴公司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投资人对该领域投资的上升趋势是肯定的。从投资阶段来看,CB Insights的调查显示过去两年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刚刚进入可穿戴行业的早期项目,其中超过2/3(约56个项目)的近期投资标的已经实现了种子轮/天使轮和A轮的融资,并且A轮总融资额度已经达到2.49亿美元,B轮的总融资额度也达到了1.93亿美元。

  由此可见在不远的未来,可穿戴市场的爆发将很快到来,或许就在2016年。(本文源于作者所著《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内容有所修改,未经作者本人确认)

  北京创客空间副董事长 陈雪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