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脑计划
- 来源:互联网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IBM,互联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1-28 10:08
新年伊始,IBM首席执行官罗睿兰(Ginni Rometty)向大中华区同事发出了一封关于调整公司架构的视频邮件。在这段不长的视频中,罗睿兰回顾了在过去三年中IBM对转型进行的种种尝试,并在最后宣布IBM的最新转型方向——成为一家认知解决方案与云平台公司(Cognitive Solution & Cloud Platform Company)。
IBM向来擅于在科技领域提出各种新兴概念,此次的认知解决方案也不例外。这里的认知,即是指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理解世界规律,并最终形成各种数据模型,借助互联网或专业系统,使每个普通人都能够进行学习或加以利用。
这对于IBM来说,显然是一个驾轻就熟的话题,在这一领域早已声名显赫的Watson就隶属于IBM的认知计算部门。与传统计算不同,认知计算指的是计算机通过进行自主的理解、学习,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去年9月,IBM曾发布Watson Analytics,借此实现了基于自然语言的认知服务,为人们提供预测及可视化预测服务。
换句话来说,IBM的Watson集合了其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全部尖端技术,它曾在猜谜游戏中击败过人类,也能够在疾病诊断中为医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更能够协助金融分析师向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这些是Watson的过去,它为许多大型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完全由自己“独立思考”而产生出的解决方案,下一步,它还将去帮助IBM的客户处理物联网中的海量数据。
但对于IBM来说,他们对Watson的野心远非如此,如今他们为Watson定下的目标是进军消费者市场,同日本软银合作开发的pepper机器人便是迈向这一目标的第一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Watson以及认知计算战略之于IBM,正如“谷歌大脑”计划之于谷歌。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正开始崭露其真正的锋芒,自2005年瑞士洛桑理工学院提出“蓝脑计划”,期望在十年造出“人造大脑”以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及计算机科研机构纷纷开始启动自己的“大脑计划”。
在这一方面最为引人瞩目的或许要算谷歌X实验室推出的“谷歌大脑”计划了。他们借用1.6万片CPU构建出一个庞大的智能系统,用以模拟人类的的脑神经网络。而自2014年开始,国内一些互联网大公司也开始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尝试,先后有百度、讯飞、爱奇艺、京东等宣布推出自己的“大脑计划”,试图通过深度学习以及大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同其他“大脑计划”不同,IBM的Watson不单单是人工智能那样简单,它所强调的是人与计算机的共存,通过人机协作从而创造出更好的结果,让人们能够理解并且运作社会中复杂的系统。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已然不再是一种新科技那样简单,而是开创了科技、商业甚至是社会的新纪元。
美国科学家J. C. R. Licklider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所写就的文章《人机共存》中曾说到,“在不久的将来,与计算机将紧密地连接起来,形成的人机合作伙伴关系,处理数据的能力将远超今天现有的计算机。”如今看来,这显然并非是诳语,而早已成为了现实,通过数十年大规模并行计算以及浩如烟海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积累,认知计算已经打下了深厚的发展基础,机器的数据分析、统计、推断能力与人类的自我引导、创造力、价值观,这二者在认知计算的带领之下,在未来将爆发出超乎寻常的潜力与能量。
随着Watson的不断自我学习与修缮,未来已经初见端倪。譬如在医疗领域,IBM通过与多个癌症研究机构进行合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也被认为是目前认知计算最为有应用前途的领域之一。
人工智能的提出距今已有近70年时间,在这70年中,关于它的争论始终不断,但是,正如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会带来人类生产力的飞跃一样,人工智能与认知计算将会为人类开启一个知识、能力以及水平都成指数级增长的新时代。
正如IBM第二任总裁,小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n Jr.)所说的那样,“计算机永远不会剥夺人的主动权,也不会取代人类的创造性思维。计算机会把人类从低级的重复性思考中解放出来,让人类更加充分利用理性,创造更多机会。”如今的IBM借助自己的“大脑计划”——认知计算与Watson,为下一代通往未来铺平了道路。
技术创造可能性和潜力,但最终,我们的未来将取决于我们做出的选择。我命在我,不在技术。
文/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