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互联网金融最具颠覆性的四大创新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互联网金融,创新
  • 发布时间:2016-01-28 10:29

  11月30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SDR(特别提款权),意味着人民币朝着国际化又迈进一步。在整个经济大环境复苏的过程,互联网金融也在做更广泛的尝试,不断发掘创新型产品,使消费市场朝着更为活力和有序的方向努力,同时也为消费者生活和理财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以下总结了2015年,互联网金融最具颠覆性的几大创新。

  一、与原有支付手段三分天下——电子支付成为继现金、信用卡后的又一主流付费形式

  近日,关于Apple Pay与国内银行合作的消息再度成为移动支付的热点。消息称,苹果公司与四大银行已达成基本合作,并将于明年初在国内推行苹果支付。届时,国内将形成以支付宝、微信支付、苹果支付三足鼎立的电子支付场景,也许又是一场支付领域的厮杀。浩浩荡荡的支付大军,以势在必得之势,席卷了2015的线下支付空间,完成了电商金融从线上向线下的入侵。

  支付始于电商,后来逐渐成为电商深入场景的桥梁。2015年,互联网支付手段与传统商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主的线上支付,完成了和众多传统行业线下门店的接入,正式成为继现金、刷卡后的第三大支付形式,且最便捷的一种。

  与传统支付相比,电子支付不仅核心业务——支付功能简洁,又兼具娱乐属性。阿里在支付宝9.0版本中,引入了“朋友”概念,内置生活圈功能,支付社交化意图明显。腾讯一边主打微信,另一边微信支付借助社交的入口,进一步融入传统商业,社交也在支付化。电子支付更能满足现代人求新、求快的思维,且为无卡形式。可能有一天,电子支付和互联网银行实现了功能对接,也许就完全颠覆了现有的整个商业支付体系。

  当资本渐渐成熟,电子支付或将完全取代传统支付手段,实现出门只带手机的愿景。

  二、挑战原有信用体系——电商纷纷首推自家消费金融

  如果说2015年电子支付与传统商业的大范围结合,仅是改变了原有付费模式,那么消费金融的纷纷试水,则是在对整个传统金融体系产生力度不小的撼动。

  2014年2月,“京东白条”开始面向用户公测,2015年9月“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项目获证监会批复。在此之前,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也推出针对淘宝用户的蚂蚁花呗。随后,几个电商巨头都相继推出针对本电商平台用户的消费金融产品,尤其是垂直领域电商,将消费金融视为消费市场的新突破口。

  短短一年时间,仅已成型的消费金融产品就有百余款,另一方面,消费金融也将消费主体不断地扩大,如将收入不确定的学生群体纳入消费金融的辐射范围。今年双十一,几大巨头更是把消费金融的优势运用到了极致。双十一前,电商纷纷宣布改变消费金融的部分规则,提高额度,变相推动了今年双十一,全网千亿的销售额。

  消费金融的功能与信用卡类似,比信用卡的使用范围略窄,但灵活性更强。用户在网购时,可选择不同的分期付款形式,平台会先垫付全额或部分金额。事实证明,消费金融对促进消费却有激发作用,是新一轮消费需求的积极拉动点,也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新的战场。

  消费金融在短时间内足以替代部分信用卡的功能,吸引亿计用户关注,和互联网征信系统优于传统征信体系有很大关系。电商企业在经历了多年的用户积累后,能够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将借贷用户精准化。且大数据分析下的信用评估系统更为细致,风控体系较传统信用体系也更安全。

  三、互联网银行上线——逐步瓦解原有金融格局

  2015年6月25日,作为国内首批试点的5家民营银行之一,浙江网商银行正式开业;腾讯也于2015年8月15日宣布上线微众银行APP。互联网银行的上线,标志着互联网不仅在与原有的商业模式融合,同时也开始改变已发展成定式的资本垄断行业,逐渐打败旧式的垄断主体,真正实现金融的普惠效益。

  微众银行是腾讯在金融上的重要业务,暗示着未来银行业的变革方向和手段。目前,虽然微众银行用户规模和产品都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正因为市场对于创新的渴求,未来互联网银行的发展前景,自然也就不可估量。微众银行旗下推出的首款产品“微粒贷”,相比传统银行的信用卡,个人透支额度要高出两到三倍,显现出互联网银行在征信服务上的突破。

  对比传统银行业,互联网银行在意轻资产模式,缩短来自经营者本身的风险。若未来打通互联网远程开户,就能完全凭借线上,一方面吸收低成本负债,另一方面通过销售理财产品获益。这不仅是将原有的柜台业务搬上互联网,是进化史上“化繁为简”的思维在银行业的体现。

  从苹果产品的兴起,消费者和经营者们早该明白“简约主义”给社会商业带来的便利性和可挖掘点。简单元素的盛行是整个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为什么互联网银行将完全有可能取代原有商业银行。

  四、“自金融”与娱乐产业产生化学效应,金融也谈人文、创意

  有行业人士将非金融机构借助新型金融体系,从事的金融活动称之为“自金融”,有点类似自媒体。即脱离了人们传统意识中认为的应该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这些“自金融”涵盖广泛,基本以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为主,当然,随着模式的演练成熟,原本从事小贷的企业也在拓展自己的领域。这一年,最为明显的就是诸如许多P2P企业开始涉及影视娱乐范畴,相对的,媒体娱乐产业也在寻求金融创新。

  凤凰金融总裁张震在2015中国金融年度论坛上提到,凤凰卫视集团之所以要进军金融领域,是对市场和用户群进行缜密研究后做出的决策。他指出,利用传媒的文化积淀,能够将大众认为的冷冰冰的、单一的投融资渠道,结合自身特色,变成多元化、个性化、创意化的服务,让双方合作者在获得金融信息服务同时,更能享受独特的人文体验。

  当一个社会文明进步到一定程度,看似冷酷的商业模型也会发生变化,变成有人文关怀味道的利益取舍。

  不仅传媒在做金融时,促发人文思考,金融企业在做娱乐时,也默契地考虑了人文服务。在互联网和技术颠覆渠道的背景下,单单依靠单一金融体或固定行业,很难在短时间完成庞大的生态系统建立,广泛的跨界合作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不是新的商业模式取代了旧的商业体系,只是人文社会开化引发的自然选择

  所以传统金融系统中的诸多产业被迫转变思维,和产业发展的历程阶段有关,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思维和情怀影响。在金融服务信息和行为中加入了某种情感,无论表现在产品利润上升、利息下降,还是金融主体的效率提升和服务意识增强上。

  真正撼动传统金融模式的其实不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是社会文化发展,是人们对服务生态系统自然而然的改良和完善。

  文/易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