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管理关键词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彼得·蒂尔,微软
  • 发布时间:2016-01-31 11:34

  基于“创新”“互联网”这些基本面,从2015年的图书中我们发现一些管理关键词。

  回望2015年陪伴我们一起走过的那些好书,我们会发现,在基于“创新”“互联网”这些基本面下,呈现出这样一些关键词:互联网+、共享经济、社群众创、人工智能、创新本质。

  我们从新智囊2015年度经管价值榜TOP10图书中,整理出相关书评和书摘,希望从这些文字中,再次感受这些管理关键词给我们带来的启发和借鉴。

  互联网+ 共享经济 社群众创 人工智能 创新的本质

  如何从事变革性的创造

  关键词 互联网+、共享经济

  逆向思维并非任性地胡乱作为,抑或为了个性而个性的故作异类。彼得·蒂尔提醒人们,“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除了作者彼得·蒂尔本身的人气,这本书展现的一反商业(主流)常识的逆向思维,无疑能让读者耳目一新,激发灵感。在书的开篇,蒂尔就说他每次面试应聘者时,通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这个不绕弯子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蒂尔考察的是对方是否有反主流的思考。这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勇气,而出色的创业者需要具备这项素养。按照蒂尔的观点,理想的回答应该按照这样一种模式:“大多数人相信X,但事实却是X的对立项面。”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路,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或者别人往左我偏向右的姿态。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蒂尔的逆向思维并非任性地胡乱作为,抑或为了个性而个性的故作异类。蒂尔提醒人们,“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以此为立论基础,蒂尔带领我们进入了他那充满颠覆式观念的商业世界。他说,那些经历过2000年科技泡沫而劫后存活下来的企业家们,他们由此悟出的一些经验法则,像循序渐进、保持精简和灵活性、在改进中竞争以及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它们可能是错误的。相比较而言,这些信条的对立面可能更正确: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然而,他又说,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要想将企业从每日的生存竞争中解脱出来,唯一的方法就是:获取垄断利润。这个观点很精彩,争议性也十足,但是又能用常识来证明它的正确性。蒂尔并不是说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好,他的意思是说,富有创意的垄断创造崭新的事物,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有创意的垄断企业不仅对外界社会没有坏影响,相反,它们是使社会更美好的推动力。例如苹果公司的iOS系统打头阵,移动计算的崛起迅速把微软从长达数十年的操作系统的霸主地位推了下去。在那之前,微软的软件垄断取代了美国IBM公司20世纪60~70年代的硬件垄断。几乎整个20世纪,电话服务业被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垄断,而现在每个人都能从随便一个供应商那里买来一部电话机。写到这里,蒂尔以其滔滔雄辩亮明立场:如果垄断企业的趋势是阻碍进步,那我们应该抵制这种危险企业。但是进步的历史事实上是垄断企业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彼得·蒂尔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同性恋者,他的言论给创业者们的启发是:避免竞争的消耗,应该尝试建立小型市场垄断。

  作为一家垄断企业,通常会综合以下四个特征,即:拥有专利技术,形成网络效应,发展规模经济和具有品牌优势。同时,要经营一家初创企业,都应该在非常小的市场内起步,然后谨慎地扩大范围,慎言“破坏性创新”。瞧,在不知不觉间,蒂尔又一次动摇了人们普遍接受的商业信念的根基——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一词由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代表作是《创新者的窘境》——然而按照蒂尔的说法,“破坏”近来已经被曲解成了形容因所谓新事物、新趋势而沾沾自喜的流行词,但倘若创业者认为自己是对抗黑暗势力(现有公司)的起义者,就很容易过分专注于道路上的阻碍。但如果你真想创造新的事物,那就去创造,创新的行为远比旧产业不喜欢你的创新来得重要。

  蒂尔的说辞极具煽动性,他不仅为“垄断”正名,甚至大肆鼓励创业者去创造垄断性事业,而且他还提出打造公司“帮派文化”的重要性。帮派文化其实脱胎于公司文化,后者人们习以为常,但帮派文化有更多江湖、兄弟会的意味。蒂尔对自己一手创建“PayPal黑帮”颇为骄傲,他说,公司成员要有强烈的归属感,要众志成城,即便每个人与众不同但也要志趣相投,为此,哪怕被别人说成是黑帮或邪教,也在所不惜。蒂尔的观点其实和前eBay的CEO、“电子商务教母”梅格·惠特曼在自传《价值观的力量》中倡导的“价值观管理”不谋而合,只是相比而言,蒂尔的表述显得更注重修辞、突出效果。

  据《财富》杂志和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报道,《从0到1》一书是根据蒂尔在2012年春季斯坦福大学讲授的创业课程课堂笔记整理而来。当时25岁的斯坦福法律系学生布莱克·马斯特斯将每一节课做了笔记,然后发布到自己在Tumblr的博客上,结果使蒂尔的授课在网上引起了轰动。起初,他这么做并未征得蒂尔的许可。后来马斯特斯发现自己发布的第四部分课程连载被《纽约时报》撰稿人戴维·布鲁克斯引用在了一篇专栏文章里,于是马斯特斯当即联系蒂尔,看蒂尔是否介意。蒂尔在电子邮件中回复道:“接着发吧。”蒂尔也希望能将这些想法传播出去,出书显然能够对内容进行提炼。因缘巧合,如今有心、勤奋的马斯特斯成为这本全球级畅销书的合著者,而他本人也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服务项目是用软件来做法律分析,蒂尔牵头发起了该公司在种子基金阶段的200万美元融资。马斯特斯本人的案例再一次证明:从0到1,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探索新道路的巨大价值。

  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从0到1》给读者以醍醐灌顶的感觉,也为蒂尔赢得了更显赫的声名。不仅如此,整本书通俗易懂到没有任何阅读障碍,行文简洁、用语精练,每句话、每个核心观点,都可以当作一条微博格言来转发,这样的写作方式让该书很容易在大众范围内传播。

  蒂尔这本《从0到1》是在规劝人们多去从事变革性的创造,建议人们主动打破自己的惯性思维,不畏挑战时下流行的观点,不怕成为一位敢于独排众议的异类。美国怪才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曾写过一本《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书中的结论颠覆了人们以往对于成功的认知。

  毋庸置疑,《从0到1》以其新颖见地、争议言论,将毫无意外地进入年度十大商业畅销书行列。这把火估计还会烧上一阵子。

  《从0到1》

  作者:[美]彼得·蒂尔

  [美]布莱克·马斯特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浙江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创始主任 杨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