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经济无须“纠结”

  • 来源:新智囊
  • 关键字:中国经济增长,消费者,十三五
  • 发布时间:2016-01-31 11:52

  不要过分纠结于中国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中国经济体量庞大,潜在机会多多。

  在坊间对中国经济究竟增长几个百分点争论不休时,我们往往忽略了中国经济的体量。不论2016年经济增速如何,中国经济在全球和许多行业中的地位都将进一步增强。我认为,2016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达到11万亿美元,且多元化和波动性增强,其表现更是多维度的。

  事实上,当今中国是由数个万亿美元级的次经济体组成的集合体。其中兴衰成败,景象各异。有的全球领先,有的留之无益。你的感受直接取决于你所处的经济领域。2015年,给电影院供货是赚钱买卖,给钢铁厂供货可能落个灰头土脸。你所面对的中国,究竟是如虎添翼还是裹足不前?知道答案并做好预案将直接决定你在2016年的表现。

  2016年,许多被普遍认可的长期趋势仍将延续,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当属服务业扩张了。在本文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对最为人熟知的趋势一笔带过,而着重讨论那些我认为更为重要和显著的趋势,那些加速扩张或接近临界点的趋势。

  “十三五”规划内容不陌生

  “十三五”规划中的大部分内容我们想必都不陌生。也许其中唯一的挑战是政府如何以新的官方语言来诠释新规划的要义。

  政府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会保持在6%以上,生活质量(环境、健康、收入等)等其他平行目标可能对经济增速会产生些许影响。保增长仍将成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因此,可以预见利率将继续下滑,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金融改革将持续推进,并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化资本配置。

  同时,改革在多个领域将取得进展:利率市场化;上市流程(变审批制为注册制);放宽金融服务准入(尤其针对高科技企业与外国投资者);重新实施2015年夏暂停法规。虽然“十三五”规划提倡简政放权,但未来中央会进一步加强权力集中。基础设施建设将马不停蹄,主要集中在区域内发展,比如大北京都会区。

  2015年12月,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做出的承诺和北京遭遇的雾霾红色警报都让绿色举措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央政府对市民的重大环保承诺让地方政府除了全力推动,别无选择。政府将实施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增加非化石燃料的开发投资,并提供绿色融资。私企和国企竞相在长期举措上贴上“环保”标签。全球领先的中国环保产品将被着意打造成新的出口引擎。比如,中国制造的空气净化器在2016年将大量现身德里和印度各地。除了绿色举措之外,全球化仍将作为重要课题,充分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中。

  最后,“十三五”规划将对中国过去十年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取得的成绩充分认可,并将加快资本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作为2016—2020年的优先事项。大力强调提高生产率的深远影响:传统高薪职业消失,劳动力流动性的必要性,劳动技能的更新与发展。但我担心,最终落实仍要依靠地方政府,而最需要劳动力技能升级的地方恰恰是资金和能力这两方面。

  投资渠道日渐成熟

  银行存款和房地产目前仍然是大众的投资首选。然而,经历了2015年过山车般的房市和股市,投资者自然而然想要寻找更稳健的投资工具。一方面,大量理财经理应运而生。对他们而言,往往客户易得,好产品难求。另一方面,投资者很难找到可以信任的理财顾问,绝大多数只是推荐佣金最高的产品。

  相关企业正积极响应这些趋势。大型财富管理公司正大力推动网上直销。网上借贷平台也在扩大业务范围,申请共同基金销售牌照。鉴于未来两年降息概率很大,正是纯债券基金的绝好时机,网上销售将大有市场。如果零售投资者一致认为人民币贬值已成定局,将会有大笔资金涌入提供外币基金的财富管理公司。不论如何,以二套房、三套房甚至是四套房为主要投资方式的做法将成为历史。

  监管环境的变化为海外基金经理和经纪人创造了更多机遇,已有跨国公司获批成立全资投资管理公司和外资控股的经纪公司。以往众多基金所面临的销售问题,也因优质理财经理和网上销售的出现迎刃而解,阿里巴巴和腾讯相继推出的货币基金对促进互联网理财功不可没。

  但在把握机遇的同时,要时刻谨记中国消费者的特性——如果产品亏了钱,他们寄希望于政府救市,他们还不习惯对自己的投资决定负责。如果产品没有实现预期收益,海外基金经理要准备好迎接投资者来自网络和当面的怒斥。尽管我个人希望2016年政府允许更多投资失败,不要屡屡出手救市,但实际进展可能非常有限。

  中国制造业正在升级,而非彻底消失

  各方密切关注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仍然低于50(50以下表示恶化),世界工厂地位岌岌可危的说法甚嚣尘上。首先须明确一点:中国制造业不会就此式微。然而,两极分化会更加严重: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却傲视群雄。

  许多甚至是所有制造企业的PMI评分可能将永远低于50,但世界一流的中国制造企业将加速涌现。我在两年前提到许多中国公司缺乏市场营销技能,不愿意跳出现有网络招聘职能专家。但今非昔比。如今,常有中国企业的老总让我推荐职能专家(尤其是在数据、营销和特定国际市场方面)。看到他们从善如流,招才纳贤,我不胜欣喜。

  2016年,人们将意识到,“小一点”的中国制造业在许多方面的全球竞争力反而更胜从前。主要表现就是中国企业将参与更多国际并购。另一表现是更多跨国企业不仅将增长放缓归咎于中国经济疲软,还直指那些不断进军高端市场并抢占国内外市场份额的中国本土对手。

  诚然,中国的某些制造业部门产能严重过剩,许多企业缺乏竞争力。但许多行业也不乏成功的创新企业,这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最新报告《全球创新的中国效应》中有所提及。通过大量采用传统意义上的西方理念——精益和模块化设计、机器学习、敏捷制造和智能自动化——许多中国企业正以低成本的方式积极创新。它们的技术在本地制造企业中广为传播。

  跨国企业在华业务正面临增长放缓和本地竞争的双重挑战。少数跨国企业黯然退出,我遇到过多个私募正兴致勃勃地与它们洽谈资产购买事宜。而更多的跨国企业正将战略重心从“投资未来”转为“落袋为安”,并相应地降低成本结构。另有少数跨国企业将直面挑战,迎头痛击。2016年将有更多的跨国企业收购中国竞争对手——打不赢就买下来。

  中产出城,而非农民进城

  虽然各大城市斥巨资建设基础设施,严重拥堵仍是生活常态。即使新五年规划承诺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难题将依然存在——计划赶不上变化。比如,官方公布的北京人口数量在短短14年内增长了50%,达到了2100万,而实际增长率远不止于此。

  富裕城市将追随北京的脚步,将大批工作和人口迁出市中心。就北京而言,此举针对的不是民工,而是通过搬迁政府办公地将40万到200万的中产居民(各计划版本中的数字略有不同)搬到北京郊外。迄今为止的卫星城项目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在这些项目中,只是将人移走,工作还是留在了市中心。卫星城沦为宿舍,人们奔波于住所和办公地之间,加剧了交通拥堵。北京财力雄厚,土地充裕,又有数百万公务员可以直接指挥调动。其他城市则要好好考察本地情况,因地制宜。

  最后,我仍要老生常谈,不要纠结于中国经济在短期的表现。试着去挖掘企业所处领域的中期发展趋势。尽情享受2016年的中国吧!

  欧高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