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投资家史蒂文·霍夫曼:创业就是要与众不同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史蒂文·霍夫曼,武汉,演讲
  • 发布时间:2016-02-19 14:34

  戴着深黑色眼眶的史蒂文·霍夫曼(Steve Hoffman)走上武汉“双谷双创会”主讲台,他的演讲极富激情,一句“你好,武汉”调动了现场气氛,然后用英语讲述初创公司如何创业的故事。

  史蒂文·霍夫曼是美国硅谷创业家、天使投资人,现任Founder Space首席执行官。Founder Space已投资了数百家初创企业,在《公司》和《福布斯》杂志评选的全球孵化器排名榜中位列前十。

  史蒂文·霍夫曼对创业有着诸多感触。他接受《支点》记者专访时表示,创业者必须清楚客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一定要想怎样才能让自己与众不同,从而深深地吸引客户。

  你必须清楚客户需要什么

  《支点》:您在硅谷投资过数百家的创业公司。一家创业公司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史蒂文·霍夫曼:创业公司能否成功,首先要明白不在于钱,也不在于你半夜三更突然醒来说“我有一个好主意,这个主意非常的棒”。

  对创业公司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客户市场。创业公司应当有自己的精准客户,比如客户是30-45岁之间的女性,这些女性居住在什么片区,她们是职业女性还是家庭妇女等。你必须要知道客户需要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需要你的产品。如果不知道客户的需求,你永远不可能做到最好。

  《支点》:专心、专注、专业,是企业家不可或缺的精神。小米创始人雷军说,只有专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才有惊喜。您如何看待中国初创型公司这个群体的创业生态?

  史蒂文·霍夫曼:创业公司首先要做简单的事情。很多失败的创业公司,是因为他们开始的时候做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泛了。想要什么事情都做得非常好,这是很难的。

  你把最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离成功就很近了。所以,创业者一定要找到一件事,并把这件事做到非常好,好到极致,才会走向成功。

  不是所有投资人都适合你

  《支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一大批创业公司涌现出来。创业者这么多,投资者这么少,创业者如何向投资者推销自己?

  史蒂文·霍夫曼:创业者要做好一个模拟视频,让大家通过视频就知道你在做什么。同时,初创公司还要把公司网站做好。在投资者看来,如果你连网站都做不好,怎么会把产品做好?此外,创业者与投资者沟通时,如果没有熟人介绍,可以发一封邮件,但邮件内容一定要言简意赅。

  《支点》:中国的初创公司如何才能赢得全球投资人的目光呢?

  史蒂文·霍夫曼:首先要非常清晰地阐述公司定位,让投资人和潜在客户了解你真的在做什么。其次,要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价值不能定位太高,否则会得不到合适的资助,从而落在了竞争者后面。

  另外,要去思考你的目标投资者,要和所有的潜在投资者进行沟通,还要考虑哪些投资者是合适的。并不是所有投资人的钱都是善钱,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是合适的投资者。

  以新的方式去做新的事情

  《支点》:在中国,不少创业公司的创业模式都是复制模仿。硅谷是不是也有这种现象?您如何看待模仿与创新?

  史蒂文·霍夫曼:创业公司要思考,怎么才能与众不同。对于投资人来说,是非常希望创业公司能够带来惊喜。我也知道,目前在中国,对成功商业模式的复制非常流行,但这并不是创新。

  在硅谷,没有那么大的空间和时间来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因为当一个非常棒的模式出现了,那就意味着它在硅谷已经扎根,要追赶、复制这个模式已经晚了。

  当一件事情有20个人已经开始复制,而你才开始做就晚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做一些不同的事,千万不要盲目追风。一定要想什么能够让我与众不同,怎么能吸引客户,我们要从不同的方向来想最终怎么获得成功。

  《支点》:不少创业者都强调团队的重要性。在您看来,一个优秀的团队要具备哪些要素?

  史蒂文·霍夫曼:首先,需要找到在技术上非常强、非常专的人;其次,他们对商业运作和商业模式,以及各方面的商业知识非常了解;再次,还需要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人,他能够脑洞大开,为这个事业想出最棒的创意。这才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团队。

  其实,你要做一个小事业、小公司需要花的精力,跟你要做一个非常成功、非常伟大的公司要花的精力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你要创业的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事业能够达到多大的市场价值,如果你达不到那么大的市场价值,你辛辛苦苦地耕耘这个事业到底有没有意义?优秀的公司,是在有限的资本和有限的时间上做出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支点》:在过去一段时间内,“Copy to China”模式运行得不错。但是,当没有其他东西可以复制的时候,您怎样在中国市场寻求增长呢?

  史蒂文·霍夫曼:在中国市场,要复制硅谷的成功模式,就是做到最快,处于行业领头企业。你还要挑战自己的传统观念,你要有怀疑的态度。

  “Copy to China”的模式也可能会继续这样运作一段时间。但中国已经接近到了这样一个时点,是时候需要去思考怎样以新的方式去做新的事情。

  《支点》记者 袁阳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