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丘狐传说》:戏说《聊斋》也能创新
- 来源:综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青丘狐传说,聊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2-26 11:29
春节档开播的《青丘狐传说》以狐仙入题,重构了一个颇具流行色彩的《聊斋》影视空间。一向擅制古装传奇剧的唐人影视,取《聊斋》中6个故事改编成古装单元剧,以灵狐一族重建叙事视角。剧集讲述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炎凉世境里,至情至性的灵狐们在爱欲悲欢中的浮沉纠葛。在这斑斓的底色下,人和灵狐傻傻分不清楚,倒有了些托物言志的浪漫之感。过往的诸多影视版《聊斋》,多以足本改编加以呈现,该剧却在颇具风险的收视环境中大胆采纳断章思路,且颠覆原著的基本脉络,颇具新意。
《青丘狐传说》大刀阔斧的改造,几乎挑战了人们对原著风格的共识。经典名著的影视改编,理应体现出时代语境对它的解构,倘若仍停留在上几部旧版影视剧的记忆中,恐怕观众对《聊斋》的念念不忘,也难以存续。鬼神故事难拍、世界观不易搭建等问题摆在面前,该剧交出的答卷虽有不足,但也可圈可点。
首先是有新意的叙事。经典《聊斋》剧集为契合原著调性,通常选用猎奇、悬疑手法讲述故事,不免令人模糊传奇剧和灵异剧的边界。本剧则更体现出广谱面的通俗性:叙述娓娓道来,装卸包袱不紧不慢。首集灵狐一族魅果盛典的前夕,意外丢失的魅果引发一连串人物的登场,无论角色设计亦或叙事策略,都更显“人情味”,也不失悬念之感。
其次是风格化的设计。一方面,该剧一改过往同题材作品陈旧、灰暗的格调,似乎《聊斋》传统中的狐仙多以反面形象出现并魅惑人间,本剧则更为注重其复杂性格的赋予,且能守正出奇。如阿绣的故事中,灵狐花月因贪恋人间真情使尽手段,最终却因秉性善良牺牲自己成全璧人,悲喜交织;另一方面是别致的视觉设计。《青丘狐传说》虽有“五毛特效”之嫌,但在服化道的风格探索上打出了夺目的牌面。大格局处出戏,小格局处出情。全剧灵动活泼,搭景考究,道具精细,就连剧中女角标配的毛领大氅,也因细节设计被观众称道“古装不古”,为角色形象加分不少。
但收视热度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丝隐忧。可以看到,剧中起用大量尚在前作热度持续期的演员担纲,如《无心法师》中的“嫌弃夫妇”,《琅琊榜》中的“靖王”王凯等。《青丘狐传说》中深入人心的形象,究竟是剧集本身的成功塑造,还是投以其他流行作品的影子,一时间难以分辨。所以,这出套着《聊斋》躯壳的偶像剧或许是讨巧的,毕竟凄美动人的故事有了偶像的配合,才具备抓人之力;但想立住一个故事,人物的驱动才是长久之计,《无心法师》的成功刚好印证这一点。
当然,《青丘狐传说》还是值得一看的,毕竟在国产剧市场里,它至少还是一部诚意之作,以狐喻人,以人讲情。
文/何天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