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富豪大咖炼成记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毕加索,天才,素描
  • 发布时间:2016-03-02 16:44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可能是史上最富有的画家。他的财富难以估算。没有一位艺术家像他一样能够占据20世纪的艺术史。他画风多变人尽皆知,丰沛的创造力让所有人惊叹,完成的作品多达8万件,涵盖了油画、素描、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

  他收藏了上千幅自己的油画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毕加索以一件静物画作的价钱,买下了法国南部的一栋房子。

  1906年,画商开始收购他的作品。1909年,毕加索已经雇佣穿围裙的女佣在桌旁伺候。1912年,毕加索在普罗旺斯的一片白墙壁上作画,他的经纪人认为值得把墙拆掉,然后把整幅画作原封不动送往巴黎。

  从28岁起,毕加索不愁钱财。38岁时已经非常富裕,65岁时,他成了百万富翁。到92岁高龄离世时,他没有为自己不计其数的巨额财产留下任何遗嘱。

  天才儿童

  1881年,帕布罗·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

  毕加索是毋庸置疑的天才儿童。据说他在会说话之前就会画画,从小就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称他为天才。10岁,他就能画石膏像的素描,跟美术老师一样好。而他的父亲就是一位美术老师,在儿子还不到14岁的时候,他看到儿子画的画,将自己的画笔和调色板交给了儿子,自己则发誓永远不再画画。

  这或许是面对天才的绝望。

  毕加索14岁参加巴塞罗那艺术学校高级部的入学考试,正常需要一个月完成的素描,他在一天就完成了。16岁,他获得进入马德里皇家艺术学院的许可,此后再也不需要参加任何学院的考试。总之,当他还是个小伙子的时候,国家教育就已经没有可以教他的东西了。

  不过《创造者与毁灭者:毕加索传》的作者阿莲娜认为,“一天就完成一个月的考试”不过是毕加索自己捏造的逸闻趣事。即便如此,她也承认,刚到巴塞罗那的毕加索,完成了惊人画作《基督祝福撒旦》,包括同期的其他宗教题材的作品在内,都已经炉火纯青,完全不像少年画家的习作。

  浪荡青年

  在巴塞罗那,毕加索认为美术学院的老师教不了他什么有用的知识,他并没有好好上学。跟所有处于青春反叛期的少年一样,他结交了一些放浪形骸的朋友,混迹于被称为“不思进取、甘于堕落”的人才去的咖啡馆。

  不仅如此,他和好朋友站在屋顶上往光着头的路人扔石头,直到招来了警察。这群少年还没少去妓院林立的街道寻花问柳。15岁那年他的作品《初次圣餐》也遭遇了失败。毕加索回顾当年在巴塞罗那美术学院生活时说道:“我讨厌在巴塞罗那那段学习生涯。”

  16岁的毕加索来到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皇家学院继续深造,这所学校是西班牙艺术类的最高学府,学费也十分昂贵。家族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十分看好毕加索,认为他一定会获得成功、光宗耀祖。每个成员每月省出一个银币来供养他。

  然而叛逆的青年毕加索并未对此感到感激,而是将这种“施舍”当作负担。他瞧不起这些支援:“哼,杯水车薪”、“就这么几个钱,刚好饿不死而已”。

  毕加索在皇家学院也没好好学习,他依然认为学院的老师“讲的都是老一套”、“都是些狗屁画家”……很快,他不去上学了,每天睡到日上三竿,然后去公园里画速写,也很少正儿八经画油画。

  当他这种昏天黑地的生活方式传到了老家,家里的人立刻终止了对他的接济。亲戚们认为,只有德才兼备的青年才配得起他们这样辛苦去供养。当然不包括他那个一直看好他、无条件支持他的父亲。

  很快,毕加索病倒了,等病稍微好点,他非常不体面地离开了马德里。换句话说,他辍学了。

  开始赚钱

  毕加索没有理会父亲的苦苦哀求,坚决不肯回到学院深造,而是任性地开始自谋生路。

  离家出走之后,毕加索没什么钱,甚至有时没有足够的颜料来完成脑海中栩栩如生的油画。因此,他将自己第一个画室落脚在一所肮脏不堪的妓院。毕加索将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这就是你自己喜欢的!不走寻常路!”

  卖不出画的毕加索一直穿一身旧衣服,被同伴们嘲笑了。他去裁缝店看了看新衣服,的确很贵,他买不起。突然幸运降临了,裁缝认出了他,说喜欢他的画,愿意送他一套衣服,代价是让毕加索为他全家画个肖像。毕加索为这次的交易非常得意。

  毕加索19岁了,在巴黎、巴塞罗那与马德里之间游荡,渐渐地吸引了一些人的关注,艺术经纪人皮尔.曼雅克愿意按照每月150法郎购买他的画作。毕加索终于可以依靠自己生活了。

  很快,毕加索遇到了他的第一个狂热吹捧者,作家及诗人约姆.萨巴特。此人视毕加索为神祗。随后,毕加索交上一个来自名门望族的有钱的画家朋友卡萨吉玛斯,卡萨吉玛斯出钱给毕加索创办了新的画室。

  毕加索的才华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他成了蒙帕纳斯的艺术领军人物,开始穿英式的休闲装,带格子帽,不再是一副要靠着波希米亚的老套装扮来获得灵感的潦倒形象。

  里奥.斯坦因兄妹在毕加索生活中出现了,这是加速毕加索走向富裕的关键人物。初次见面,兄妹俩买下了毕加索800法郎的作品,让毕加索感觉到了自己作品的价值。

  卡恩威勒也是毕加索的大力提携者,他让毕加索和他的作品声名远扬,除了法国,光1913年就在慕尼黑、柏林、科隆、布拉格和纽约举办了画展。1914年3月2日,毕加索成功地在德路沃饭店举办了拍卖会。媒体则热炒这次堪称当代艺术晴雨表的拍卖会。

  拍卖会的第一个高潮是:马蒂斯的一幅静物画拍出5000法郎,这个出价甚至比高更和梵高的最高历史出价还超出了1000法郎。接着就掀起了狂热的气氛,毕加索的《江湖艺人》卖出了11500法郎的天价,买家是从慕尼黑前来的海恩里希·汤恩豪瑟。《江湖艺人》这幅作品曾在1908年被人以1000法郎买走过。而当时的11500法郎对于一幅现代作品来说不啻天价。

  毕加索的才华终于换成了金钱。

  富豪养成

  在毕加索短暂的贫穷时期,他下定决心不再让自己买不起颜料,事实证明,他自此以后再也没有穷过。贫困的早年生活为他以后的精明小气奠定了基础格调。

  事实上,上帝把毕加索造的成功至极。就连1929年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引起的大萧条,都丝毫没有殃及毕加索。

  美国的收藏家们都在舔舐伤口,法国的收藏家们都在囤积金银,巴黎的画家纷纷抛售手中的藏画……毕加索却仍然只出售为数不多的画作,来换取日渐增长的价钱来供养仆人、保姆、穿制服的司机、依帕诺苏扎牌小汽车,以及他已经习惯了的雷打不动的奢华生活。

  出版社找他给詹姆斯·乔伊斯画幅肖像,作为当年出版的《舍姆和肖恩故事集》的封页,毕加索拒绝了。他声称自己从不应约画稿。

  1930年,毕加索49岁。他获得了不计其数的奖杯和荣誉。毕加索向画商皮埃尔·罗布说起法国政府派人来采购他的画作。“他们四个进了门。只见他们穿着条纹裤,竖着高领子,看起来都怯懦又难以接近。我想起了艰难困苦的年轻时代。我想,那时候这帮人要是给我个几百法郎,比现在给我几万法郎还要实用得多……我们大致约了个时间下次见面,可我知道我是不会去赴约的。”

  荣誉,以及数不清的财富,都不能抹去毕加索早年的苦涩记忆,当年四处碰壁、遭人白眼的时光他终生都不会忘记。

  《格尔尼卡》

  西班牙政府一直想请毕加索画一幅画参加巴黎世博会,但是毕加索不喜欢接任务,直到1937年,西班牙巴斯克王朝的古镇格尔尼卡遭到轰炸,镇上的7000居民中有1600人死于德军飞机轰炸,70%的格尔尼卡古城毁于一旦。此事终于激起了毕加索狂热的创作欲,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了这幅宽25尺高11尺的杰作。

  毕加索开始登上了生命中的政治舞台。象征物的影响远远大于本来的实物,《格尔尼卡》的能量是巨大的。小说家克劳德·罗伊当时还只是个法律系的学生,他在巴黎世博会上见了《格尔尼卡》,将其形容为“来自外星球的信息。这画中的暴力让我瞠目结舌,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烦躁”。

  米歇尔·雷里斯把《格尔尼卡》带来的绝望感归结为:“就在那些弥漫着古老悲剧的黑白格子块里,毕加索将我们的悼词写了出来:我们所爱的一切都会死去。”

  赫伯特·里德说得更进一步,他觉得毕加索的意思是,我们所爱的一切都已经死了,“艺术界很长时间都没有里程碑了。像米开朗基罗或是鲁本斯那样具有里程碑意义,一个时代必须有一种荣耀感……毕加索的壁画巨作就是一幅毁灭的纪念碑,是他极高天赋创作出来的愤怒和恐惧的呐喊。”

  精明富豪

  毕加索精于操纵自己的生意事务。即便在二战期间,他也不忘操持那些重要的画展,比如纽约举办的40周年创作回顾展,对自己进行大力宣传,在他如日中天的声望上再添华彩。

  在支持和平事业方面,毕加索还是比较大方的,比如他得知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缺钱,他就捐出30万法郎,还用另外20万法郎在巴塞罗那和马德里资助开办了两个儿童救济中心。他喜欢过豪华的生活,但是对他身边人却是斤斤计较。

  他在金钱方面极其隐秘,不论是把钱塞在床单下面,还是到瑞士银行去取款,毕加索都小心谨慎,不让别人知道。

  1937年11月27日,毕加索出发前往瑞士。这次并不是去存钱取钱,而是不得不去处理“一桩突如其来的事件”:他16岁的儿子保罗·毕加索抢劫了一家珠宝行,唯一拯救儿子免于坐牢的办法就是申诉保罗是精神病患者。因此毕加索带着他儿子住进了一家豪华医院,以逃避法律的惩罚。

  保罗的教母去看望他时,告诉保罗与其冒着坐牢的危险去抢劫和贩卖毒品(保罗很自豪地供认不讳),还不如“去偷他父亲的油画出来卖,这可挣钱多得多”。

  事实上毕加索对自己的画作看得很紧。毕加索最亲近的朋友抱怨说,毕加索给他画了一幅肖像,本来答应到了巴塞罗那就送给他,结果画完了之后毕加索立刻卖给了别人,过一段时间他后悔了,自己花钱将画买了回来。当朋友小心翼翼问是否要按照承诺送给他时,毕加索怒气冲冲矢口否认,说这画是属于他自己的。

  毕加索的小气在生活中处处体现。有一次他找不到一只小手电筒了,就在家中大发脾气,说一定是有人拿走了,“不能容忍我的东西不明不白地不见了!”闹了个够之后,很快他就在自己的浴室里找到了,他自己若无其事的样子,让所有被冤枉的人非常无语。

  小事小气,大事更不得了。与他生活了10年、为他生了两个孩子的情人弗朗索瓦丝最后下定决心离开他,嫁给了别人。度蜜月期间,毕加索怒火中烧,派人去她家,搬走了她所有的画、私人物品、书和信件,并把小孩扣押在手里。毕加索打电话跟她说:“你跟我在一起的时候,每样东西都是你的。你不跟我在一起了,每样东西都不属于你了。就这么回事。”

  经历战争

  二战爆发,德国人以“闪电战”攻占了比利时、入侵了法国,巴黎变得非常危险。

  毕加索一家离开了巴黎,住在洛扬。但他听德兰布雷的花匠打电话告诉他,德兰布雷的宅子已经被德国人占领了,他十分担心家里那些油画和雕塑的下落。他与花匠保持着热线联系,一旦花匠打电话来说德国兵都出去参加军事演习了,毕加索马上赶到德兰布雷。他们发现大件的家具全被搬到了院子里,整个院子成了德国士兵的食堂。床单、丝绸的衣裙、衬衫和婴儿衣物都成了他们的抹布。不过,这些都无关紧要。毕加索只是想要抢救出油画和雕塑。

  从那以后,每次德国兵出去军事演习,毕加索他们就会火速赶来从这些德国佬手里“偷”回一些东西。毕加索的大女儿玛雅记得,父母曾经谈论起当年德国兵愚蠢的破坏,毕加索尤其痛心疾首的是一尊中世纪的基督蜡像,居然被德国人当成普通蜡烛给烧掉了。

  6月,德国军队进驻洛扬,毕加索画出了他生平所绘的最野蛮、最有报复心理的女性形象——《长发裹身的裸女》,画中人的形象是他的情人之一朵拉。

  战争继续改变着毕加索的生活。8月的洛扬,罗兰小姐亲眼看着毕加索的油画被打成捆,装上小汽车。罗兰小姐后来回忆道:“毕加索向瓦利耶别墅悲伤地看了最后一眼,之后就再也看不到这座别墅了。在1945年1月5日的那场轰炸中,瓦利耶别墅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这年秋天,德国占领军决定详细清点所有的银行保险柜。在国家工商银行,毕加索的保险箱里装满了塞尚、雷诺阿、马蒂斯以及大量他自己的作品,他带着德国兵转着圈看那些五颜六色的画,直到把他们搞晕。德国人问他这些画值多钱,他轻描淡写地说8000法郎,他们居然信了。又问:“你为什么要画成这个样子?”毕加索回答说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画画纯粹是自娱自乐。为首的军官恍然大悟似地说:“啊!这是幻想画!”他很高兴自己搞明白了,把那些“幻想画”塞回原来的地方,锁上了保险箱。

  后来有德国军官到毕加索的住处来做调查,他们一眼就看见了桌子上放着《格尔尼卡》的照片。一个军官问道:“这是你的杰作吗?”毕加索答道:“不,是你们的杰作。”这个对话很快成为毕加索颇为得意的一个段子,段子的主角甚至变成了德国大使奥托·阿贝茨本人。

  晚年的友谊?

  前段时间流传一个关于毕加索晚年的故事,说是他晚年孤独寂寞,与家人关系都不好,以至于与来家干活的电工相谈甚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点点电工的活,毕加索足足拖了两年。两年后电工不得不离开时,毕加索先后赠送了他几百张画作,作为友谊的馈赠。

  故事虽然美好,事实上年老的电工在40年后拿出那些画作请求鉴定时,立即被法国警方起诉为“持有赃物”。经过几年的调查,几大疑点浮出水面。比如,毕加索赠画给别人都要郑重其事签名,每次都像第一次签名那样认真,而这批画都没有签名。而当时有两名电工,另一名电工并没有得到一幅赠画,这名电工是突然提出离职的,离职后先后换了好几个住处,而他对此并没有合理的解释等等。法国南部小镇格拉斯法庭最终宣布:拥有271件毕加索作品的退休电工必须将其珍藏归还。媒体报道估计,这批画作价值应该高达1.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达8亿元。

  依照毕加索一直以来的小气而精明的作派,赠送这么大一笔财产给别人,可能性的确不大。

  【注:文章主要来源:《毕加索的成败》约翰.伯格(英) 连德诚 译;《毕加索:创造者和毁灭者》阿莲娜(美)陈子慕 译;《世界名人传记-毕加索传》郑清荣著】

  文︱张亚雄 责编:刘彦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