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茶馬驛站 大理、麗江、香格里拉(三)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茶馬驛站,麗江,香格里拉
  • 发布时间:2016-03-07 14:08

  麗江 穿州過省走壩子

  很多人都以為行走在茶馬古道上的馬幫都是從頭走到尾,其實當年的馬幫還是有區域性。各有各的地盤,各有各的路數,販賣的東西也不盡相同。就像螞蟻搬家一樣由各地馬幫接力,從茶葉原產地一路運到藏區消費者手上。騰沖騰越漢族馬幫主要跑八莫跟緬甸做生意,大理白族的喜洲、鶴慶馬幫主要做沱茶生意,而靠近藏區的中甸建塘馬幫古宗幫則跑藏區為主。而納西族根據地麗江大研和束河一帶,反而長途跋涉走馬幫的少,更多是服務性的「行商」為主,例如打造銅器的銅匠、製作皮具的皮匠等。

  茶馬重鎮--大研

  麗江位於川、滇、藏的交接點上,「距全滇之上游,通巴蜀之要塞」,「外控蕃藏,內扼滇西」,「自內地入藏,必以麗江為正路」,無論是唐宋時代、明清時期,還是現在麗江一直以來都是南來北往茶馬古道上最大的驛站。馬幫在麗江打尖(休息)住店主要的原因是來麗江進貨,麗江的銅匠和皮匠在滇藏茶馬古道是出了名。以前在大研鎮白沙街上就有銅匠50多戶,打製的銅器名目繁多:大銅鍋、火鍋、鑼鍋、水瓢、茶壺、銅罐、燈盞等。而皮匠多數聚集在束河的仁里、街尾、松本等村,當年從事皮革業的人員達到三百多戶。主要製作藏靴、皮馬甲、皮鞋、皮口袋、皮條索等皮貨。也許是麗江壩子溫暖的氣候和美麗勤勞的納西族美女,把那些馬幫匠人的不羈之心留住,時至今日麗江仍然吸引着來自全國各地流浪者、旅行者和大批尋找夢想的文青前來。

  大研古鎮忽然普洱

  很多遊客到麗江有個錯覺就是來到麗江這個歷史上茶馬古道重鎮,不買點普洱茶回去當手信,好像說不過去。就好像到大理你不買沱茶,到普洱你不買普洱茶一樣。毫無疑問,茶葉貿易成就了昔日麗江的繁華,換句話說,沒有普洱茶也就沒有麗江。可惜的是麗江雖貴為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驛站,但麗江並不產茶,也不賣茶。直到今天,滇藏馬幫消失了,大研古鎮開店的銅匠和皮匠也消失得差不多了。但是茶商卻來了,他們既不是彪悍的康巴漢子,也不是麗江的原住民納西族,而是來自東南沿海的福建茶商。筆者還記得十年前到麗江古城旅遊的時候,看不見專門賣普洱茶的茶葉店。今年到古城裡轉了一圈,還真不得了,古城裡每條巷子都有茶莊。據不完全統計,在麗江包括束河在內,一共有300多家在賣普洱茶(有的兼賣其他東西)。這麗江茶葉店的覆蓋率比香港便利店還要高,還真是每條街(巷子)上都有一家。

  福建人賣普洱茶?

  本沒打算到這些茶葉店採訪,中國十大名茶中福建安溪鐵觀音、武夷山岩茶不賣,跑來麗江賣普洱茶是不是有點自欺欺人。從那些茶葉店的陳列就可以看出這些福建茶商是不懂茶的。小編無意在這裡貶低福建人或福建茶商,祖上也是福建人。福建人是出了名的不怕辛苦,辛勤的到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做生意。但在麗江賣茶的福建茶商還真不敢恭維,他們習慣性把普洱散茶裝進透明的容器陳列,習慣把普洱茶餅放進墊了絲綢的盒子當高級禮品來賣。

  經不起入住客棧老闆熱情邀請,筆者去了其中一家福建人開的茶莊。店不大,到處擺滿了茶餅、茶磚、茶葉、茶坨,琳瑯滿目。進店的時候看見一家三口都在,老闆招呼喝茶,老闆娘在輔導兒子做功課。聽夫妻倆口音應該是閩南一帶泉州安溪人,他們來麗江已經好幾年了,把家也遷到麗江了,兒子上學也在這邊。跟福建人家族企業一樣,茶店也沒請售貨員,只是從老家把小舅子帶到店裡幫忙。

  知道他們是福建人,就問起來有沒有老家出產的鐵觀音。老闆說只有雲南當地的茶,鐵觀音本地人和遊客不怎麼喝,一般進的少。泡了一壺生普,一喝就知道屬於大眾化的併配茶。筆者要求老闆拿一些近年很流行的名山頭古樹茶--老班章來泡,喝完後小編覺得跟前面那款茶差別不是很大。一問價格不算太貴,一餅茶也就賣1千多。聽完報價,小編就知道這根本不是老班章的茶,筆者記得當年老班章毛茶的收購價是8千一公斤,就算不賺錢一餅茶的毛料成本價就要3千。這只賣1千一餅的老班章,其真實度和水分可想而知。也許感覺到小編的買茶意願不高,老闆叫小舅子來招呼我們。這時候筆者亮明採訪來意,沒想到的是老闆一口回絕。拒絕的理由是不需要宣傳,即使是免費為他們茶葉店報道也不接受採訪。小編真的很傷心,記得小編還是第一次被拒絕採訪。沒辦法只好在店裡面拍幾張照片回去交差,沒想到老闆又出面阻止,說是怕別的茶店會抄襲他們的產品包裝。筆者實在是啞口無言,環顧四周發現貨架上的茶葉和茶餅竟然都沒有標價。筆者問一款,老闆就報一款價。後來筆者惡作劇拿了同一餅茶葉,先後問老闆和他的小舅子,沒想到兩者價格竟然相差上百元。筆者終於汗顏了,也終於明白茶店老闆為甚麼拒絕接受免費幫他們宣傳的機會。回客棧的路上,筆者問客棧老闆為甚麼這麼熱情去推薦這家茶莊?客棧老闆支吾以對,說這家茶莊的老闆之前挺靠譜,還經常送茶葉給他喝,也沒過分要求他介紹住店客人去買茶。

  筆者也十分同情這些客棧經營者,在麗江客棧差不多有上千家。要脫穎而出只能靠打價格戰,用低廉的住宿費先把客人拉到客棧。然後靠介紹他們去買茶葉、旅遊特產或去旅遊景區騎馬等項目來賺取回扣,彌補住宿費上的損失。越來越多的遊客來麗江旅遊,十之八九都上當受騙。這幾年麗江出現了很多酒托、(騎)馬托和茶托,曾經有些遊客在麗江買普洱茶遇到茶托,損失好幾千元買一堆「爛」茶。不過這些都算小出血,要是讓那些店主知道你是他的老鄉。應驗了那句老話: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不過不是他鄉遇故知的感動,而是被坑到欲哭無淚。如今網上麗江旅遊攻略出現最多的,儼然是旅遊麗江十大防騙攻略。感覺上來麗江旅遊不是放鬆度假,而是要打醒十二分精神,鬥智鬥勇避免上當受騙。

  皮匠--馬幫行頭設計師

  算不上麗江特產的普洱茶如今賣得成行成市,反而地地道道麗江獨有的特產皮具卻是買少見少。在麗江束河古鎮茶馬古道博物館參觀,裡面有一個專門的展廳是介紹麗江的皮匠業。發現裡面發黃的皮馬甲、皮包、皮靴等展品,上百年的歷史仍然有光澤。從這些皮具展品上發現那時候的皮貨做工還真紮實,針腳精細,雖說是古董,隨時拿出來都可以穿在身上。

  茶馬古道有一個流傳了600年的傳奇,當年有一個來自束河的皮匠憑着「一根錐子走天下」,在藏區掙下一份偌大的家業。跟行腳的馬幫人不一樣,束河人帶上錐子、錘子和紗線,就敢闖天下。他們攜這些謀生之物,浪跡滇藏地區。

  遠的到拉薩、昌都、康定、木里、巴塘、理塘等地,近的到迪慶、怒江以及麗江城鄉各地,皆有束河皮匠謀生。納西語中有「少塢習日奔」之說,意思是「束河皮匠之村」。相傳束河皮匠業的祖先是南京應天府的著名皮匠,因製作了一個靴形大燈籠,被人誣告影射明太祖馬皇后的大腳,充軍雲南,其後人中有一支流落到滇西北高原麗江,在雪山腳下繁衍生息,重操舊業。由於手藝高明,生產出來的產品,如藏靴、皮鞋、馬衣褂、馬轡頭、皮口袋、皮條索等,都是當年行走在滇藏茶馬古道路上馬幫們的必備行頭,即使是再寒酸的馬幫人也會備上一份。

  可惜的是,如今在麗江大研和束河做皮貨生意的人很多,但魚目混珠的也不在少數。很多都是外來的人在做遊客生意,就像那些來麗江賣普洱茶的福建人。皮具店裡面展示不少老式工具,也有手藝人在現場製作展示。但出售的皮具都變成西式的牛仔包、牛仔皮帽、新式錢包等。完全沒有當年蜚聲茶馬古道束河皮貨的風采,大部分的皮具都是從工廠批發出來,完全掛羊頭賣狗肉營商手法。

  以前學皮匠好,風吹不着,雨淋不着,無論哪朝哪代都有一口飯吃。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學這些手藝了,以前學習皮革手藝是件苦差事。皮匠們要在不見天日的皮革作坊裡成天勞作,先要把一張硬皮子泡在石灰水裡,然後用手不斷揉搓,搓得滿手都是血泡。然後用石刀在皮子上來回刮,刮光皮毛,還是不能傷到皮子。光是這手藝都要學好幾年。哪裡像現在皮貨店裡面賣的皮具都是成品皮批發來做成的皮具,已經輕鬆不少。就是這樣在麗江從事皮貨業的當地人還是很少,高速發展的旅遊業光是出租房子都夠一家人過上好生活,沒有人願意去學這些累人的手工藝。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三個普通的人智慧合起來要頂一個諸葛亮。其實,臭皮匠和諸葛亮之間是沒有絲毫聯繫的。﹁皮匠﹂實際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副將,這句俗語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竟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品

  到麗江艷遇茶

  在束河古鎮琳瑯滿目商店中隱藏了一家明碼標價茶葉店--萬仟茶院,既可以買茶,又可以喝茶。這家店經營茶、香、花、陳設四大系列器皿,同時融合雲南普洱茶品牌津喬普洱和台灣精緻手工布衣為一體。最重要的一點這裡所有的商品都是明碼實價,你就是不買東西來這裡喝茶也就是¥20/位。在這裡你可以細聽束河古鎮潺潺的流水聲和茶葉舒展開來的聲音。細品茶之清雅與苦澀,享受中國文人茶文化的綿綿悠香!

  萬仟堂茶空間的負責人王建偉,本身也是一位來束河旅遊的文藝青年,在2012年他從北京出發,經過58天的單車旅行,來到第一個目的地--麗江,本來打算修整5天,繼續行程。沒想到一杯普洱茶改變了他人生軌跡。當時束河古鎮一個茶店老闆請他喝茶,那杯濃濃的茶湯打破了他記憶中所有關於茶的印記,原來茶可以這麼甘甜。這杯茶帶給他完全不一樣的體驗,茶味醇厚,香氣悠長又低沉,口腔裡都是甜甜的,最主要的是一泡茶下去,全身變得舒暢。他當下決定留下來習茶,奔赴古茶山看原料,體驗製茶工藝,拜訪茶人等等諸多的茶事中汲取養分。慢慢地喜歡上了茶,着迷於粗麻布衣、撫琴品茗的生活。常有客人問他:「在麗江的生活很麗江吧!艷遇了沒有?」王建偉打趣道:「該艷的都艷了,人是沒艷到,倒是每天都和茶在艷遇,並愛上無茶不歡的生活方式。」

  束河·萬仟茶院

  地址:四方聽音廣場以南50米煙柳路73號

  電話:(0888)5116863

  在大研喝納西酥油茶

  不停地打聽納西族平時喝甚麼茶?答案五花八門,甚麼漢式蓋碗茶、鹽茶、烤茶、酥油茶都有人喝。基本上在雲南各個少數民族之間流行喝的茶,在麗江都有人喝,可見麗江茶馬重鎮的重要性彰顯無遺。其實最能代表麗江的是納西酥油茶,在滇西北高原除了藏族,其他的少數民族都有喝酥油茶的習慣。他們用高原犛牛奶提煉出來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先將適量酥油放入特製的桶中,佐以食鹽,再注入熬煮的濃茶汁,用木柄反覆搗拌,使酥油與茶汁溶為一體。喝這種茶可以驅寒解膩、充饑解乏和緩解高原反應。

  打聽到在大研古城附近有一家納西族人開的客棧,裡面可以喝到正宗的納西酥油茶。那家客棧叫倉央嘉措客棧,客棧老闆叫李壽忠,不是漢族,是藏族和納西族混血。常年都在香格里拉生活,年輕的時候跑貨車,前幾年旅遊業蓬勃就開始專門跑西藏旅遊路線。這幾年家裡小孩都成家立業,就跟藏族老婆回麗江老家開了一間藏式客棧,叫倉央嘉措藏式精品客棧。大凡入住他們家客棧的客人,都可以在他們家客棧庭院中喝茶。甚麼生普、熟普還是滇紅都是隨便喝。不過他們家最正宗的還是他老婆打的納西式酥油茶。他們家打的酥油茶跟藏區酥油茶最大區別之處是,他們只挑大理產的沱茶來打茶,而不是產自四川雅安地區的磚茶。這種酥油茶喝起來茶味更濃,苦澀味不重。而麗江納西酥油茶還更講究一些,因麗江海拔不太高,不需要放太多的酥油在茶裡面來抵禦嚴寒。除了傳統的酥油、茶、鹽之外,還會加入核桃和芝麻。果仁的香味沖淡了酥油和茶的濃烈味道,顏色也會呈現出一種與藏區酥油茶所不同的乳白色。就像他們家客棧的宣傳那樣:「你從未曾想過,在鋪滿青苔,曲徑深幽的小徑裡,隱藏着來至香格里拉的魂。也許,你從未曾知道,小橋流水,散發濃郁古香的納西古鎮裡,流淌着倉央嘉措的詩。在麗江你就來倉央嘉措客棧,偶遇納西酥油茶。」

  倉央嘉措藏式精品客棧

  地址:麗江古城區義尚街文廟巷196號

  手機:(86)13988712345李壽忠

  食

  大自然餽贈

  菌子

  俗語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常年在外奔波的趕馬人對吃談不上考究。出門時帶上簡易乾糧,沿途有水地方紮營生火,能吃上一頓熱飯已是天大恩賜。有時候也會打一些獵物來改善伙食,對趕馬人來說夏季漫山遍野的菌子才是他們美味佳餚。趕馬人吃菌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撿到菌子放在營火上燒烤,或者放到湯鍋裡面煮,為肉類加鮮。最適合燒烤的菌子有松茸和青頭菌,乾巴菌則拿來炒隔夜飯,加點鹽巴就飄出濃郁的牛肉乾巴香味。雞樅菌適合熬油,當年馬夫出去趕馬時除了帶上乾糧外,很多時候還會捎上一罐老媽或老婆製作的雞樅油來撈麵條,以解思鄉之愁。

  青頭菌

  青頭菌因為菌的頂部是青色的,表面有一片青褐色鱗片,所以叫青頭菌。菌為白色,味道柔和,沒有特殊氣味,炒吃味鮮美。主要生長在雲南滇西三江並流區原始森林地帶,青頭菌湯以其鮮美的味道和價廉物美的價格,備受雲南老百姓歡迎。

  香格里拉松茸

  菌蕾期狀如鹿茸而得此名,分佈於海拔1600~3200米的溫帶混交林,是一種與雲南松、華山松與櫟樹等植物根共生的菌根真菌。個頭較大並且沒開傘的鈕扣狀松茸,被視為最好的松茸。以前藏族人並不吃這種菌子,嫌它有股松脂味道。後來日本人因為「原爆」後發現了松茸頑強生命力,就從香格里拉大量進口。

  麗江雞樅菌

  以麗江永勝出產最多,每年火把節前後上市。雞樅屬蕈的一種,菌蓋呈圓錐形,生長在樹林中或草地上。雞樅是雲南方言,大致意思是味道像雞肉一樣鮮美。雞樅煮炒拌炸都可:例如鮮雞樅炒火腿、辣椒、肉絲和煲湯。

  劍川牛肝菌

  劍川境內常見的有白牛肝、黃牛肝、黑牛肝等。牛肝菌因肉質肥厚,外形極似牛肝而得名,是名貴稀有的野生食用菌,為「四大菌王」之一。當地人喜歡鮮炒牛肝菌,除蒜片以外,還加上辣椒和花椒。炒熟有種類似肉類的口感。

  馬龍干巴菌

  在雲南松茸不是賣得最貴的菌子,反而是一種長得非常醜陋的干巴菌。這種菌沒有菌蓋和菌褶,一坨坨地生長在松林以及松櫟相混樹林中。其貌不揚,黑黑的夾雜一層白色,聞起來還有股腐味。狀如牛馬的牙齒,當地人稱之為「牛牙齒菌」。不過,各地雲南老鄉都統一叫干巴菌。煮熟後的干巴菌散發出一股酷似醃牛肉乾的濃郁香味,雲南人把醃牛肉乾稱為干巴,因而此菌又叫干巴菌。

  雞油菌

  整個蘑菇是鮮黃色。蘑菇傘是漏斗形的,邊沿周圍可能扭曲旋繞。雲南西北部產雞油菌個大,金黃色耀眼奪目,絲毫不輸於春天爭奇鬥妍的爛漫山花,因此就有了「雞油菌賽金花」說法。雞油菌的味道特別之處在於那種典型杏香味,是其它種類的食物所沒有的。

  維西黑松露

  在國外松露屬於高價菌類,是世界三大美食之一。在高級餐廳吃松露,珍貴到吃的時候要小心翼翼,削下薄如蟬翼的兩三片放在昂貴配菜上,就連拿來浸泡的松露橄欖油都身價倍增。在雲南它就沒這麼嬌貴,雲南人叫它「塊菌」,因為呈塊狀生長在地下土層中。又因為能散發出類似「荷爾蒙」的特殊氣味,在成熟以後經常被發情的母豬從土中拱出,所以又叫做「豬拱菌」。最特別是它們成熟週期在冬季12月到來年1、2月份,跟其它夏季菌類生長時間不一樣。

  大理見手青(紅牛肝)

  見手青屬於牛肝菌的一種,為甚麼叫見手青?該菌切片後斷面會變成青紫色。大理人非常愛吃見手青,因為它的味道比其他的牛肝菌香氣更濃郁和爽脆。不過這種菌略帶毒性,炒不熟或燒糊了都會產生毒素。現在見手青主流烹飪方法是切片時薄厚均勻,多放蒜重油小火慢炒,時間至少要15分鐘,就可以安全食用了。切忌與其他菌類混合烹飪,否則可就容易中毒了。

  宿

  麗江隱世之旅

  今年新開幕的大研安縵是安縵酒店集團繼北京頤和安縵和杭州法雲安縵之後在中國開的第三家度假村,三者皆鄰世界文化遺產而立。度假村位於大研古城獅子山頂,設有35間寬敞的露台套房,除了可以俯瞰大研這座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的歷史古城外,還可以眺望麗江最壯麗的山峰--玉龍雪山。一如頤和安縵那樣連接着頤和園後門的獨特「尊寵」感,大研安縵把麗江木府的文化圖騰--建於1725年文昌宮圍起來了。普通遊客需要買票從正門進入,大研安縵客人可以從後門隨時走近文昌宮,縱覽古城全景。

  大研安縵的設計因地制宜,採用傳統納西建築的經典元素,和諧融入麗江古城之中。套房採用的裝飾材料與織品均來自雲南地區,其中包括香格里拉的雲南松,大堂裡面的4根高達兩層樓的松木樹齡60歲,專門從迪慶香格里拉運來。還有精巧細緻的納西刺繡和刻有花卉禽鳥的東巴木雕。而石質地板則是向度假村周圍的山峰致敬。大研安縵中餐館縵逸軒提供滇菜及粵菜,採用新鮮的時令有機食材,來源於麗江和香格里拉周邊的田園。如從寶山石頭城帶來的稻米,香格里拉的犛牛肉和乳酪,冰冷的玉龍雪山水養育的黑斑魚和虹鱒魚。今年春季,還專門為客人準備了最時令的溫暖佳餚,慢火燉煮的黑山羊、犛牛腩燉鍋,讓客人被食物所帶來的溫暖感包圍住。

  大研安縵的圖書館位於接待大堂的中庭,藏有本地歷史、地理與納西文化中外參考書籍,與其毗鄰的還有麗江古城中唯一一間私人影院。安縵度假酒店,其獨家水療自然不可或缺。水療館包括六間寬敞的雙人護理套間,Spa區域的中央位置設有一個寧靜的20米室外恒溫泳池。

  大研安縵度假酒店

  地址:麗江古城區獅山路29號

  電話:(0888)5339999

  網址:http://www.aman.com/resorts/amandayan

  束河慶雲莊園

  阿若康巴酒店設計跟當地傳統居民房子一樣,都是厚夯土的外牆。酒店共設有16間融合現代時尚及納西傳統特色的客房及套房,一個提供中西特色餐飲的餐廳和花園酒吧,還有一間優雅別致的茶室。酒店致力傳承茶馬古道的精神及文化,為賓客帶來獨一無二的享受。

  簡單不過的石塊和木頭建造的房屋,到處都是裸露的原木,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就像藏族人粗獷直爽的性格。房間裡也是原木的地板,不經粉飾的牆壁,甚至裸露着原木的房頂和橫樑,但是每一個空間都是經過了仔細分割的,每一個線條都是簡潔而明快的,每個房間都明亮着。貌似沒有過度的設計,但是細節處的設計無處不在。這便是設計師李眾從老闆扎巴身上汲取的靈感:民族的血液,但是有着現代的思維。用現代的設計來重新定義民族的特色,這就是慶雲莊園。屋頂吊着一盞蓮花形狀的吊燈,入夜後這盞燈便如同佛的慈祥而安詳的眼睛,撫慰着每個不安的靈魂。

  慶雲莊園是一個特別容易交到朋友的地方。設計師為客人留了充足的公共空間,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在這裡彈着琴,唱着歌,或者焚上一盞藏香,品一杯醇香普洱,後院裡還特意做了一個大大的木台,瑜伽愛好者可以在這裡自由地呼吸束河純淨的空氣。喜歡做手工的,莊園還準備了很多藏式佛珠,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穿一串佛珠。不知不覺,天南海北的旅行者在慶雲莊園變成了朋友,就像當初的茶馬古道傳遞的是茶葉等物資,慶雲莊園在傳遞着旅行者的善緣和快樂。

  阿若康巴酒店

  地址:麗江古城區束河慶雲村11號

  手機:18988001629

  交通:束河酒吧街有條小路可以直通慶雲村,大約有1公里路程

  香格里拉 攀山越嶺上雪山

  如今從麗江到香格里拉只需要4個小時左右,高速公路和鐵路也在如火如荼建設中,通車後兩個小時就可以到達《消失的地平線》小說中所描繪的香格里拉。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當年從麗江趕馬到拉薩需要110多天,光是在雲南境內中間要翻越碧羅雪山、白茫雪山和梅里雪山。現在從麗江走滇藏線進西藏,趕路的話3到4天就到拉薩了。

  茶葉堆積起來的寺廟

  這幾年旅遊業蓬勃發展,松贊林寺恢復了昔日的輝煌。大經堂越建越大,八大康參的佛堂也越建越高,就連寺廟廣場前面的土地也退耕還湖,恢復了以前填掉的拉姆央措湖(著名的女神白登拉姆的寄魂湖)。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的松贊林寺,是滇西北最大的黃教寺院。明面上由康熙皇帝和五世達賴喇嘛扶持下建起來的寺廟,其實這座寺廟是由馬幫駝來的茶葉堆積起來。

  清中後期藏區政教合一,松贊林寺執掌中甸全部的經濟、政治和宗教大權,取代昔日的土司地位。松贊林設有八大康參(村):獨克(古城)、扎雅、東旺、絨巴、洋朵、結底、卓、鄉城。康參是按照僧侶籍貫或來源地劃分僧團組織,由寺內老喇嘛管理,下設辦事人員管理教區的行政、宗教、經濟事務。到了清末,松贊林寺的僧人已經膨脹到2千多人。而在1937年,整個中甸藏區的人口也不過8,250人。要養活如此龐大的僧人,寺院就必須經商。據歷史記載,在1950年時,松贊林寺就擁有2,300匹騾馬,許多活佛擁有上百萬資產。他們除了擁有大量田地、山林和牧場外,最大的經濟收入來自經商。他們主要販賣的物資就是茶葉,在藏族人眼中,茶葉是第一等重要的物資。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到寺廟裡面供佛,茶葉都非常重要。中甸位於川滇藏交合處,從雲南出產的沱茶、普洱茶,還是四川雅安產的藏茶運往拉薩途中都會經過中甸。自唐宋以後,茶馬互市更加促進了中甸的繁榮。

  那麼多茶葉去哪裡?

  很多遊客會覺得很誇張,這平平常常的茶葉竟然如此矜貴,如此重要?平常我們喝茶,天天喝月月喝,一年也喝不掉幾斤茶葉。藏人喝酥油茶可不像我們漢族人那樣,小小的茶盞,呷上一小口,一小壺茶葉可以喝上一整天。藏人是一大碗一大碗地喝,一天喝上十幾碗,從早喝到晚。普通藏民家打酥油茶都是用木桶打的,而寺廟裡熬茶更不得了。從松贊林寺的廚房就可以看出來,你看見過層高四米、面積過千呎的廚房嗎?在香港這麼大房子已經是千萬級別的豪宅。而在這廚房裡也就放幾口大鍋,直徑比一個人還要長。遊客會詫異這麼大鍋拿來幹嘛?大鍋在日常用途中,平時拿來煮芒加(齋茶)和頭巴(齋飯)的地方,解決寺院內部僧眾的伙食問題。松贊林寺有上千個僧人,去印度學習的有300多人,僧人早上起來做功課,酥油茶是必備的,一個人要喝掉10來碗酥油茶。幾百個人一天下來,喝了幾千碗酥油茶,不用大鍋熬是應付不過來。不過這不算誇張,碰到大型法會舉辦的時候,參與者多達幾萬人。信眾熬茶布施,那茶葉消耗量才叫驚人,一天煮掉上萬包茶葉也不為過。如今,你在松贊林寺的廚房裡面都可以看到成堆的磚茶,大部分都是普洱熟茶。掌管茶房的喇嘛告訴我,以前都是用下關茶廠生產的生茶磚來打酥油茶的,現在基本被熟茶取代了。

  獨克宗--消失了茶馬原鄉

  比松贊林寺建得更早的是獨克宗古城,迄今有1,300多年歷史。由吐蕃王朝始建於唐朝,據說是依照佛經裡的香巴拉理想國而建。因為當年曾有活佛發現古城中心大龜山猶如蓮花生大師端坐蓮花,所以築城的格局就形似呈放射狀展開的八瓣蓮花。築城時就地取材用了一種白色粘土,讓民居外牆像塗了白塗料,白色民居與白色的月光,有如水乳交融,難分彼此。古城便有了「獨克宗」的名字,(藏語意為白色石頭城),寓意為「月光城」。不過這個古城跟浪漫沾不上邊,反而是一座在歷史上歷盡劫難的古城,屢毀屢修,屢修屢毀。最近一次磨難是兩年前(2014年)那場大火,整個古城的2/3面積化為灰燼。

  筆者對香格里拉的嚮往,源於《消失的地平線》那本小說。從上大學期間就開始旅行獨克宗這座古城,十五年來斷斷續續去了不下10趟。見證這座古城從寂寂無名,到被發現後發展成一座高度蓬勃旅遊景點,再到她被大火焚毀,直至今天鳳凰涅槃重建。記得十五年前(2001年),筆者第一次來香格里拉獨克宗古城時。當時香格里拉還叫中甸建塘鎮(01年底香格里拉名稱才落戶中甸縣)。當時別說是遊客了,就連人煙也稀少。當地人都搬到新城住,丟空的房子裡面大部分「住客」都是牲畜(犛牛)。到04年夏天筆者再訪古城時,政府已經重修了袞瑪廊到四方街和皮匠坡。當時旅遊業剛剛起步,旅行團大軍還沒有殺到。大部分的遊客都是背包族,古城裡面的客棧寥寥可數。一直到05年古城開始熱鬧起來,外來的文青租了老房子開酒吧和小客棧,還記得古城第一間酒吧叫「牛棚」(那酒吧就建在牛棚上)。到2008年筆者再次前往獨克宗古城採訪時,整個古城已經喧鬧非常、遊人如鯽。客棧、餐館、店舖、酒吧,鱗次櫛比地盤踞在古城裡面,昔日茶馬重鎮已經被商業浪潮吞沒,其繁華程度好像又回到百年前,只不過從馬幫趕馬人變成遊客而已。

  一棟老房縱觀古城變遷

  阿布老屋是獨克宗古城裡最古老的房子,比中心鎮公堂還要早上75年。從這棟老房子的切身遭遇就可以看到古城變遷。她的命運跟獨克宗古城可以說生死與共,老屋的前身建於明崇禎七年,在清代同治年間就毀於匪患。同治八年重建,在清末到民國這段茶馬古道最興盛的年代,這幢房子就非常有名。從滇、藏、川或漢地來的客商,都會把老屋作為客棧和中轉貨棧。藏區來的馬幫帶來蟲草、貝母等藥材及皮毛等土特產,換回各商行中的銅器、皮貨、紅糖、茶葉等緊俏商品。建國後滇藏公路修通了,依靠騾馬運輸的馬幫開始衰落,阿布老屋變回普通民宅。到了1958年文革前夕,屋主阿布因為地主出身被捕,老屋亦被徵用,變成人民公社的辦公場所。文革給這幢大宅留下了滿牆的革命口號,阿布在大牢裡蹲了21年後獲釋,並收回老屋。到中甸縣變成香格里拉縣的時候,阿布老人仍然堅守這座老房子,沒有被開發成景點和租給別人作商業用途,老屋成為老人回憶過去榮光的地方。直至老人去世,家人才把袞瑪廊沿街的兩間店面,租給別人開火鍋店和銀器店。到前兩年那場大火發生,阿布家為了保護老屋,不得不把木屋主要構件拆掉。如今這座記錄香格里拉滄桑的老木屋,塵封在倉庫裡面等待重建。

  想去松贊林寺

  門票:¥115/人

  開放時間:8:00-18:00

  網址:http://www.szljq.com/

  電話:(0887)8229411

  交通:香格里拉縣長征路乘3路車,出租車¥10特

  別注意:松贊林寺廚房是嚴禁女士進入

  扎巴-趕馬人後代華麗轉身

  阿若康巴莊園主人扎巴的父親,是滇藏茶馬古道上一名馬幫嚮導,沿着蜿蜒的茶馬古道一路披荊斬棘到了印度,所以扎巴對茶馬古道的感情非同一般。他出生於印度,但從小在印度的藏民聚居區長大,在印度的喇嘛寺當過和尚,學佛經,學藏文,聽着大喇嘛講家鄉的雪山和花海,做過康巴的民族工藝品。香格里拉的天怎麼藍,水怎麼清,糌粑酥油茶如何香甜,只在父輩的回憶中。

  1987年,十六歲的扎巴跟隨父親回到香格里拉,本來計劃停留一年,卻成為了扎巴一生的歸宿。雖然聽不懂鄉音,也不會說香格里拉的藏語,但這就是家鄉。十六歲的扎巴跟着一年級的學生一起學漢語和藏語。扎巴的執著和努力,使他在香格里拉找到了一份安穩的公務員工作,但是遊牧民族喜歡冒險的基因還是讓他嚮往更廣闊的天地,他辭去了人人嚮往的美差去當了一名導遊。

  因他在做導遊工作時結下的善緣,扎巴先後去了奧地利、美國,學習酒店和旅遊管理。再次回到香格里拉,扎巴更加熱愛這片天地。在2000年時,他創辦了以發展生態旅遊為主的探險旅遊公司,並與外國探險家合作出版了《瀾滄江的故事》、《茶馬古道》兩本介紹迪慶的英文圖書。2007年創建了阿若康巴、巴斯卡廚房(均為餐廳),同年自籌資金創建了慈善團體--香格里拉民族文化多樣性傳承與保護協會。2008年創建了唐卡學會、開辦唐卡學校,2010年籌備達拉、畢松村的鄉村生態旅遊項目。這位來自印度的茶馬古道馬幫遊子,以對香格里拉無比熱愛的情懷,在家鄉開連鎖客棧並紮根於此。

  品

  喝藏式下午茶

  在雲南迪慶有一個特別出名的旅遊項目--藏民家訪,遊客可以到藏家家訪,聽聽藏民唱迎賓曲、祝酒歌,感受他們獨具特色的藏式婚禮和品嚐當地小吃,其中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喝一碗老阿媽打的酥油茶。如今到恬居o香格里拉酒店你不用掏錢就可以感受到這份獨具特色的藏民家訪活動。在機場恭候的酒店迎賓員將獻上象徵祝福和歡迎的潔白哈達,用最傳統的藏族習俗迎接客人的到來。進酒店辦理入住手續時候,服務人員奉上用高原山核桃和農家自產野蜂蜜製成的琥珀桃仁,一開始就給你如歸家般自在。要是你在下午4點鐘左右來到酒店,大堂吧還有卓瑪現場打的酥油茶,配上酸奶、青稞餅,喝起來的味道特別香濃。

  要是你覺得光是喝藏式酥油茶還不夠,你可以到大堂另一側品茶閣喝茶。這裡供應各式香茗,包括曾在古時茶馬古道上名噪一時的勐海普洱茶和鳳慶滇紅。品茶閣大堂用本地松木地板鋪就,飾以來自印度的精緻傳統手編地毯。地毯上大茶几擺放巨型石質茶海,你可以在這裡自斟自飲。還覺得不夠,那就移師大堂吧品嚐這裡獨特的藏式下午茶。選用青藏高原獨有的優質犛牛肉秘製而成的全麥漢堡,是這款藏式下午茶主打產品。還有媲美西班牙巴瑪火腿的雲南火腿,配上香草包吃,別具風味。唯一覺得欠缺的是用宣威火腿而不是當地獨有的藏香豬醃製的火腿,有點小失望。甜點方面,特色有當地犛牛奶製作的優酪乳芝士蛋糕、抹茶蛋糕、香草千層酥和焦糖燉蛋等點心,要是能夠提供拉薩香格里拉酒店久負盛名的用青稞酒做的藏式提拉米蘇甜點,這個下午茶就十全十美了。要是不習慣藏式下午茶,酒店也有傳統的英式三層架的下午茶套餐以供選擇。茶點有五香牛肉芥末卷、迷你三文治、鮮蝦雞尾杯配芒果沙律鹹點外,還有香甜的拿破崙蛋糕杏仁布朗尼、芒果慕斯蛋糕、皇家芝士蛋糕、法式馬卡龍及新鮮美味的時令水果串等精美別致的歐式小點。

  恬居·香格里拉酒店

  地址:恬居·香格里拉酒店大堂吧

  電話:(0887)8998998

  價格:¥98/2位

  食

  火鍋

  馬幫快餐

  麻辣火鍋發明者是重慶碼頭的苦力,但把火鍋發揚光大的是茶馬古道上那些趕馬人。重慶火鍋涮的是牲畜的下水,而趕馬人無所不涮,只要能吃的都可以放在火鍋裡面涮。雲南複雜多變的地形、多樣性的森林,以及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出豐富多樣的食物:山珍海錯、牛羊豬鵝、野菜山菌皆可入涮。馬幫打尖紮營,把打獵到的野獸,以及採摘到的山野菌菜放入鍋內煮熟即可進食,火鍋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馬幫快餐。

  尼西黑陶土雞火鍋

  《舌尖上的中國》讓中國人知道了在香格里拉有一道美味的佳餚叫做「尼西土雞鍋」。跟犛牛肉一樣尼西雞也打着原生態吃蟲草喝礦泉水長大。真正尼西土雞肯定是放養的,藏民懶得辦養雞場大規模生產。一般是圍起一座山,將土雞放養在山上,土雞們天天抬頭見雪山,低頭喝甘泉,終日以松子小蟲為食,這種滿山跑的柴雞做出來的火鍋肯定好吃。吃這尼西土雞火鍋一定要配合尼西出產的黑色陶甕來燉,味道才足夠的鮮美。黑陶含有氧化矽、氧化鋁等微量元素,用這種土鍋燉湯能保留食物更多的香味和營養。在尼西鄉賣黑陶的路邊店,也賣土鍋燉雞(每鍋¥100)。

  麗江臘排骨火鍋

  納西臘排骨火鍋是雲南麗江的一代特色菜,是當年馬幫在寒冷季節攀山越嶺時最佳美食。麗江臘排骨是用放養在雪山高原的納西族走地豬的排骨來做成,新鮮的排骨加食鹽、酒、白糖等香料醃製15天後,在背陰通風處晾1-3個月,時間越長臘香味越濃。吃的時候,清燉無需任何調料,再加上時令的蔬菜,例如:黃豆芽、茨菇、紅蘿蔔、大韭菜根、白菜等十多種配菜。文火燉開至湯色醇白,排骨軟糯而不離骨,濃濃的臘香味。以前,納西人家一般都有個火塘,忙完一天的活後,親朋好友都喜歡聚在一起,吃臘排骨火鍋拉家常,久而久之就成就這道特色的納西火鍋。

  沙溪驢肉火鍋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來沙溪自然不能錯過當地著名的驢肉火鍋,在北方一般都是在冬天吃驢肉,而在沙溪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也許是因為茶馬古道重要驛站緣故,以前馬幫行進途中肯定有不少騾馬淘汰下來,練就了沙溪人處理驢肉高超技藝。最重要的是劍川沙溪驢肉都是放養的,以當地野生草及樹葉為主要食材,因此驢肉肉質細嫩。鎮上有很多家經營驢肉火鍋,帶皮驢肉都是稱斤賣的(¥70/斤)。吃完驢肉,火鍋裡還可添加不同菜,例如各種蘑菇、土豆、海帶、青菜等。另外,一般驢肉的火鍋店同時有黑山羊肉賣,想試不同的口味,要上一斤羊肉也是很不錯的。

  中甸犛牛火鍋

  在香格里拉幾乎每個漢餐廳都會推薦吃犛牛肉火鍋,他們主打犛牛肉的原生態。犛牛是高原高寒地區的特有牛種,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青藏高原上生長着許多野生藥種如貝母、蟲草等,犛牛常食這些藥材,其肉自然鮮美無比。是不是都是吃蟲草和喝雪山礦泉水,只能問犛牛才知道。不過犛牛肉的牛味十足是真的,有很多人不習慣這股牛膻味而不吃,絕對是「走寶」了。推薦吃香格里拉的犛牛肉火鍋,雲南式的辣火鍋沒有川派火鍋的麻勁,卻有滇派辣火鍋獨特香辣味。吃之前一定要確認是正宗的犛牛肉,傳說在香格里拉遊客聚集區域裡面的犛牛肉都是犏牛肉。真正的犛牛肉火鍋味道十足,雖然肉有點韌勁,但絕對咬得開的。

  必吃推薦

  位於香格里拉酒店內的紅點餐廳以雲南特色火鍋為主,精選本地野生菌及犛牛骨熬製湯底,配上當地犛牛肉、黑豬肉、野生菇菌等地道食材。菜的份量很大,小火鍋形式上桌,每人一鍋吃起來非常方便。推薦他們最主要的原因是五星級酒店的價格跟外面小餐廳價格差不多,而材料就新鮮得多。二人套餐(¥168)包含兩個鍋底(菌菇和麻辣),配菜有犛牛里脊、犛牛後腿肉、藏香豬後腿及新鮮青菜菌類。要是有4個人的話推薦犛牛牛雜火鍋套餐(¥328),囊括犛牛牛腩、牛肚、牛皮、蹄筋等全牛宴。

  紅點火鍋餐廳

  電話:(0887)8998998

  地址:香格里拉酒店二樓

  宿

  尋找地平線上原鄉

  在香格里拉納帕海靠近石卡雪山的一個小村莊,有一個精品式的度假酒店由老藏房改建而成,保留了傳統藏房的夯土牆。外觀其貌不揚卻和諧融入藏族村莊之中,面朝納帕海濕地草原,周邊一年四季風景宜人。酒店的創建者是一個熱衷旅行攝影,崇尚自由的女子,2013的滇藏之行讓她毅然決然的辭去了工作,決定在香格里拉打造一家精品度假酒店。女主人致力為住客打造了大面積的公共空間,改造後的酒店解決了藏房採光不好、樓梯狹窄的問題。尤其是正對草原的景觀套房,大大的落地窗每間都擁有無敵景致,足不出戶就可以欣賞草原日出;大廳中央的木質旋轉樓梯人性化設計上下舒適。酒店有12間客房,均配備了地暖設備和精緻的衛浴洗漱用品,讓旅行者在原生態的草原上也能享受五星級的入住體驗。

  酒店下沉式的藏式火塘是最聚人氣的地方,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們圍爐煮酒談天說地,喝着醇香的酥油茶,吃着香甜的青稞餅,當地的藏族同胞會向你介紹各種有趣的風土人情,甚至盛情邀請你到家中做客。大廳內的巨幅手工刺繡唐卡、出自尼泊爾老匠人之手的佛像、印度手工編製品裝飾畫、藏族人物油畫,還有那些老式藏櫃,每一件都是主人行走各地淘來的珍藏品,新中式設計中融入藏飾元素,整體視覺和諧美觀。書畫室為書法、繪畫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有雅興的文人墨客可以在這裡為主人留下您的墨寶。酒店最大特點是享有獨一無二的美景,院落與草原融為一體,門前牛羊信步,野花盛開,不出院子就能坐擁廣闊的天地。女主人還是一位瑜伽愛好者,在酒店的觀景露台上設計了一個地暖瑜伽房,清晨迎着初升的曙光,伴着清幽的梵音,焚香打坐或者跟着女主人做一組拜日式練習,定會讓你收穫一份難忘的度假體驗!在全國霧霾越來越嚴重的今天,入住香閣·源上居度假美宿,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就在眼前!

  香閣·原上居度假美宿

  地址:石卡雪山下吉努古村

  電話:13888707900

  今年在香格里拉市(中甸)開業的香格里拉酒店,不僅僅是郭鶴年旗下第92家酒店,也是香格里拉回家之作。這家修築在香格里拉的酒店不叫香格里拉,也不叫嘉里或今旅酒店(兩個都是郭鶴年酒店集團旗下品牌),而是叫恬居o香格里拉酒店,甚至連招牌的金色S型Logo也摒棄了,而是用別具風格的藏式Logo。接待大堂不再是五星酒店慣例的玻璃旋轉門和幾層樓高的水晶吊燈,取而代之的是靜謐的回廊、靈動的水景和柔和的燈光。大堂的設計靈感源自茶馬古道大客棧的現代版本,風格融入寺廟建築元素,而穿插其間的咖啡桌、書籍令人感覺置身於一間私人藏經館。而大堂吧改稱旅者酒廊,提供給遊客分享旅途見聞、交換旅遊資訊的分享角,就像古時馬幫客棧裡喝酒談天說地的場所。其設計也是跟傳統酒店風格不同,擺設轉用古樸又飽含生活氣息的擺件:馬鞍、油燈、藏毯,都在述說着茶馬古道上的故事。客房設計靈感也源於茶馬古道,裝飾以富有異域風情的藍色、綠色、紅色和赭石色為主,配搭着綠松石、珊瑚和漆器等,並且大量採用原木、絢彩織物和最富滇藏特色的手工藝編織品來點綴。

  佟海敬·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