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韩寒:作为生意人的PK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郭敬明,韩寒,生意人,PK
  • 发布时间:2010-10-22 16:31
  从作家到商人--现在的韩寒与郭敬明更像是两个以自身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符号:只要一出现,总会有人埋单。他们在文学圈里持续了10年的博弈,会以商人这种身份继续下去

  文|于靖园

  2010年9月21日,曾在《独唱团》上露了一小面的韩寒最新长篇小说《1988》正式与全国读者见面,这部韩寒28岁的生日大礼,也有了它自己的精装限量版--全球100本,每本988元。

  消息一出,众多网友纷纷“跌破眼镜”:这到底是韩寒,还是郭敬明?

  近千元的高售价不禁让人联想到80后另一位明星作者郭敬明前不久发售的《爵迹》,限量珍藏版4万套,每本定价268元。虽然还不明确《1988》会带给人们怎样的惊喜,但很明显,韩寒这次已经先在价格战上赢过了他的“老对手”。

  郭敬明或许不以为意,这位身材纤瘦的作家,早不是10年前那个黄毛小子,他说自己已经学会了如何在争议声中成长。

  “过去几年的业绩证明,我做的决定都是对的”

  “他眼睛里弥漫着经年不散的雾气”--多年前,在以自身为原型的小说《夏至未至》中,郭敬明将自己描写成了一个帅气、温柔的唯美男孩。同时,他因抄袭事件成为众矢之的,亦因钟爱名牌而引发责骂,在一片追捧与质疑声中,他却悄然成长为一位成绩斐然的商人。

  如今,“商人”这一标签已成为郭敬明身上最醒目、最有代表性的标签。

  2009年,他的柯艾公司创造出3亿多元的财富。根据中国作家富豪榜的统计,郭敬明在2009年有1700万元进账,比2008年要多赚400万元。他成名七年,只要出书,当年一定排在国内畅销书排行榜第一。

  如今,投身出版业的郭敬明常看的是财经类读物,一天睡四五个小时,常年放弃休息日,在他看,出版是一个可称之为事业的东西。既然选了,就一定要把事业经营到最好。“商业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冷酷的东西,它有法则有规定,你要在这个规定的范围里玩得精彩,战胜对手。”

  从2004年成立“岛”工作室开始,到2006年与长江文艺出版社合资设立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青春文学杂志《最小说》,郭敬明所表达出来的文字一直在内容上饱受争议,并被评价为浅薄、空洞、炫富。但是,对于《小时代2.0》上市仅7天便售出120万册这样一个惊人的成绩,外界还是不得不承认他在内容上找到了一个庞大群体的需求点。

  郭敬明非常明白自己的长项:作为一个青春偶像作家,他更善于把握年轻读者群的心理,并把自己所掌握的理念铺开在出版这个传统产业上,从而去征服一直被出版业忽略的青少年读物市场。

  在市场定位中,以写作成名的郭敬明显示的却是一个商人的敏锐气质,从《最小说》的封面包装到内容阐述,他都以极为精致的方式展现:华美夺目的画面,明媚忧伤的辞藻,惆怅多感的情怀--这些无一不戳中青少年这个年龄段所喜爱的点,并受其群体疯狂追捧。

  即便主攻年轻读者群,但郭敬明觉得,自己公司旗下的写手风格并不统一,“要让不同口味的人都找到他喜欢的东西。” “笛安走严肃文学路线,像我就是非常流行的,落落就是特别女性,安东尼则怪得不得了,连文章标点都没有,如果是传统出版人,看到他这样违反常规的写作绝对不会出,但事实证明他非常受白领女性欢迎。”

  在郭敬明的合作伙伴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畅销书推手金丽红看来,郭敬明无疑非常聪明。“每一步他都能尽力找到最好的策划点子和最符合自己风格的作者。”

  只是,聪明背后是那些曾经付出的代价。

  首先给郭敬明上了一课的就是,2007年由于意见不合,郭敬明独自决定扣减了最早的创业伙伴、《最小说》美术总监李学健的版税收入。随后,李学健与其他编辑集体负气出走,并创办了与《最小说》同类的竞争杂志《花与爱丽丝》。

  一次“出走事件”,让郭敬明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2008年8月,郭敬明以《最小说》为平台开启了文学界的选秀--“THE NEXT.文学之新”新人选拔赛,吸引了6万多名参赛选手的前后近15万篇参赛稿件。

  郭敬明的柯艾公司在其中选出具有潜质的选手签约,并对其进行商业化包装。“现在跟郭敬明签约的作家至少有四十个以上。”金丽红说,其中,大部分都来自“文学之新”比赛的优胜者。这样精挑细选的选拔方式除了给《最小说》物色到一批优秀的作者外,在那些同样怀有文学梦的年轻人中也引发了不可小视的品牌认同感。

  这些被挑选出来的作家在《最小说》上发表自己的处女作,集结成册,然后创作出很好的长篇作品,再出书。“这就成了一个生产线。”金丽红说,毫无疑问,这条运营生产线非常完备:写作者--杂志平台--签约新作者--新作者图书出版。

  很快,这些新人迅速与以郭敬明为首,笛安、落落、安东尼为辅的主力军结合,建成了《最小说》坚固的“作家堡垒”。

  如今,第一届“文学之新”大赛优秀签约作者已经为“柯艾文化”创造出了2045万元人民币的码洋。这种打造、包装、宣传新人的模式有点类似演艺娱乐公司的运营体制。

  “不管文化产业还是娱乐产业,它的内核都是一样的。”郭敬明坦言他和天娱传媒总经理龙丹妮有着多年甚好的私交,“我们经常聊一些商业性的话题,包括在商业项目上也是互相渗透,互相做参考。”他说,柯艾与其他娱乐经纪公司的区别只在于,前者代理的是作家,后者代理的则是艺人。

  “我们现在很多新人,出道一年,就达到了我当年花三四年时间才有的高度。”说这些时,郭敬明有种特别的满足感。但帮助别人实现文学梦并不简单,“重量级的作者我会亲自参与他们出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发布会、宣传模式等,我都会提供意见。”“意见不统一呢?”记者问。“我有我权威性的话语权。”郭敬明说,“我会用过去几年的业绩证明,我做的决定都是对的。”

  韩寒“独唱”商人之困

  “作为一个商人,郭敬明很成功。”不管韩寒乐不乐意,同样作为80后作家代表的他,虽从文字到性格都与郭敬明截然不同,却总被与郭敬明“捆绑”在一起。

  今年 7月6日,韩寒那本一拖再拖的杂志《独唱团》终于与读者见面。此后,这位出名比郭敬明更早的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冠军,多了一个与郭敬明共同的身份:主编。只不过,对于媒体关于《独唱团》与《小时代》的追问,韩寒总结道:“除了都是印刷品外,完全是两本没有可比性的杂志,我们志向不同。”

  《独唱团》的工作室在上海远郊,松江区的一个社区里。韩寒在这里租了一个公寓作为办公地,这里有舒适的沙发,宽大的阳台,小小的会议间。12个人中,一半以上的编辑都住在同一个小区。

  《独唱团》只设一个主笔,没有自己的记者,主要的稿件来源是约稿和开放征稿。文字编辑把所有稿件甄选一遍后,再交给作为主编的韩寒来做最后抉择。韩寒会提自己的看法,但在一些意见不集中的问题上,仍以集体投票的方式解决。意见出现胶着的时候,大家会到阳台休息,看楼下的猫和狗。

  作为作家,韩寒可以肆意张扬个性,但是作为主编,韩寒就不得不为他的杂志和团队精打细算。起码,他需要设法养活整个团队。

  于是,2009年作为赛车手的韩寒频繁参赛,赚来奖金和年薪共120万元。韩寒在博客里透露,《独唱团》每个月的运营投入需10万多元。赛车收入全部砸进去,仍有亏空。而后,他又在博客里表示,为了给杂志预留足够的运营资金,他以个人名义接受了商业活动。

  于是,在地铁里、公交站到处可以看到韩寒为凡客网上购物频道做的冷酷广告。有细心的网友甚至发现,韩寒在2010年1月前后的至少五六个公开场合的外套居然没有变过。“也许是办杂志把韩寒搞穷了。”网友们猜测。

  不过,运营杂志上的拮据没有改变韩寒对稿费的慷慨大方。

  2009年5月1日,韩寒在自己的博客里为新杂志征稿,给出的是高出国内其他杂志几倍到几十倍的稿费,原创文章每千字2000元,摘录文章每千字500元。他还在博客中写道:虽然我们的杂志暂时不能让你致富,但是希望可以改善一下供稿者的生活。

  如此之高的稿费,一公布就被众人质疑杂志的运营模式能否持续。而对于这个问题,韩寒曾当着媒体的面,当场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账。他把杂志定价16元,印刷成本每本5元,渠道费用每本5元。这样,即便每期稿费拨掉50万元和行政费用10万元,也只要卖掉10万册就能持平。

  韩寒的这份自信,据说是来自于他十年来出书的经验。韩寒的好友兼出版人路金波亦对韩寒很有信心,在他看来,韩寒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市场。他是独一无二的。

  好在,《独唱团》没有辜负韩寒从经验中得来的信心。这本以书号代刊号的杂志,因为印上了韩寒的烙印,在许多地区几乎上市第三天就全部售罄。据杂志出版方盛大文学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提供的官方数据,《独唱团》第一辑首印50万册平装,而在面世的前一天,卓越网就已经开始了《独唱团》的预售,预售上线不到10小时,《独唱团》就凭借惊人的预售量登上了销售总榜的第一位。

  面对《独唱团》火爆的销售情况,韩寒虽也低调感慨过:“说不准大家有起哄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独唱团》还是《最小说》都已然不是“小孩圈”里互相斗气的产物。10年间,韩寒、郭敬明这两个从“新概念”走出的青年,在经历过从作家到商人这条相似的成长模式后,他们已经成功蜕变成了具有号召力的文化符号--只要一出现,就会有人埋单。而他们之间始终持续的博弈,也将会以商人这种身份继续下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