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英特尔改变商业模式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 关键字:英特尔,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IBM
  • 发布时间:2016-05-10 09:44

  2010年底,笔者曾经在中国计算机报写过一篇题为《英特尔会改变商业模式吗?》的评论。在当时英特尔收入再创历史新高的时候,讨论这个问题难免让人觉得有些杞人忧天,毕竟收入是衡量商业模式的量化指标。

  时隔5年,从英特尔主营的处理器业务发展上看,再次讨论英特尔是否应该改变商业模式这个问题,已经变得很现实了。

  英特尔的处理器业务大致可分为服务器、PC(含笔记本)、移动和物联网等4大块。如果我们用排除法来看——

  先来看PC业务,该市场受移动互联网冲击而急剧萎缩,反映到英特尔2015年财报上,PC业务较之2014年下滑8%。对于在英特尔总收入中占比高达6成的PC业务而言,-8%的增长加剧了英特尔业务转型的迫切性。

  毫无疑问,移动和物联网的风头正劲,理所当然在几年前成为英特尔处理器业务转型的方向。

  这几年,英特尔在移动市场不惜砸进几十亿美元,试图缩短与ARM的距离。但就在不久前,英特尔放弃了面向移动市场的凌动处理器发展。这是继10年前首次放弃并出售通信业务之后,英特尔第二次放弃在移动市场上的努力。

  再来看物联网。如果说通用计算市场是靠性能、功能和规模取胜,那么物联网市场则对体积、功耗和品种更为敏感。对于隶属于嵌入式应用的物联网产品而言,缩小体积、降低功耗和提高可靠性的最佳路径就是SoC(片上系统),即尽可能将产品的所有电路功能都集成在1个芯片上,而SoC的前提就是像ARM那样开放处理器授权。对于物联网市场品种多样化和定制化需求,芯片制造者正在从PC时代的以英特尔为代表的原厂商,移动时代以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厂商,过渡到整机系统厂商。

  最后看服务器市场。除了甲骨文自产自销SPARC架构之外,只剩下POWER和x86两大架构。IBM在2013年联合谷歌等成立OpenPOWER联盟,对业界开放了POWER处理器。作为英特尔第三大服务器芯片用户,谷歌今年3月加入由Facebook主导的开放计算项目,该项目核心理念是向业界开放服务器与数据中心硬件设计。

  开放的大潮也已袭向x86市场。今年4月下旬,AMD已与天津海光公司达成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基于AMD最新架构的服务器芯片。

  此外,今年1月,高盛与贵州省合资成立贵州华芯,联合设计、开发并在中国市场销售基于ARM的服务器芯片。在开放浪潮席卷处理器市场的同时,摩尔定律已经进入失效倒计时。重新审视与摩尔定律捆绑在一起的全封闭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马文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