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不愿意聘我当院长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互联网+,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5-10 10:34
——安博的应用型大学建设暨“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安博的创业模式也非常简单,就是“你正好需要我正好专业”,即“愿不愿意聘我当院长”。高校只需购买安博服务,从课程体系到服务流程,包括师资都包含在整套服务体系里。
又到一年毕业季,学生感伤工作难找,企业感叹人才难寻,“史上最难就业”的场景将再次上演。究竟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当下,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有些高等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不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4月15日,在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安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安博)承办的“应用型大学建设暨‘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校长论坛”上,两百位校长及企业代表热烈讨论的就是高校的人才培养跟社会真正的需求不匹配的原因。有专家认为,这归结为教育行业一直以来普遍奉行的“精英主义教育”即以科研为办学的定位。当下,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一次颠覆性的重大革新,既具有多重意义,又面临多种挑战。应用型技术大学以向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培养为转型,主要解决社会需求的实际问题。尤其,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更需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之路。
校企合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面向“互联网+”融合发展需求,高校如何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很多人都提到“校企合作”。
当我们在谈论“校企合作”的时候,我们所说的“企业”到底是谁呢?
安博董事长兼总裁黄劲博士提出,校企之间通力合作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
黄劲认为,现在高校和企业是脱节的,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没有对接好。如果企业只针对自己的需要提出要求,学院也无所适从,比如,“互联网+产业”需要的共性人才,这个人才到了某家企业去,这家企业可能有个性的培训,如果企业委托安博进行个性培养,那是大学教育以外的培训了。安博作为教育机构做的是把企业需求了解清楚,把个性化需求做成共性需求,并把共性需求研发成一套共同的服务体系,提供培养方式、教学模式等,用这套服务体系和学院合作。
安博搭建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就是使企业和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接起来,解决“互联网+”时代融合性人才的需求,助力应用型大学建设。
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中,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的优化和升级是不可忽视的。安博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以线上云服务、大数据和自适应智能化学习系统为重点,以智慧教学环境和线下延伸服务为基础,以标准化流程(SOP)为运营规范和质量保障体系,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创新教学模式为突破点,真正给高校带来耳目一新的变革与升级。
校企合作,安博起的是桥梁的作用,是一手托两家。在企业方面,安博拥有每年5000多家付费企业用户,可以与企业进行很好的沟通,并对这些企业的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分析出合格的企业共性需求。在学校方面,安博的定位是引领职业教育的改革,就是利用互联网作为分享普及的手段,建立安博教育联盟。安博联合联盟所覆盖的100所大学,共同改革人才培养,把安博的教育理念推广到这100所大学里去,让这100所大学共同享受安博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以及安博的整套服务产品。
黄劲表示,每个环节,每个人都做专业的事,一起就变成了培养专业的力量。这样学院和企业就快速地实现无缝对接了。
“真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核心,就是要打破过去学校的封闭式独立培养,向开放式联合培养转变。以学生为中心,把社会的资源用在学生身上。”重庆文理学院院长孙泽平认为,过去的学校跟社会是脱节的,它不管你需要什么,只管培养。今天学校要走到前台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就一定要知道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再研究怎么培养人才。所以,重庆文理学院跟安博合作,就业率显著提高,这是因为实行了高质量教学,学生的就业能力强,企业可以直接录用。
互联网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在采访中黄劲一再强调每个人都要做专业的事,擅长的事。她认为这是互联网所带来的结果。在黄劲看来,互联网给人类提供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叫做合作共赢、共建共享。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分享精神,这也贯穿在安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模式上。黄劲表示:“我们要充分享用它!只有把最专业的事做到极致,大家通过分享,达到各自的目标,才能共赢。安博作为一个专注教育的机构,专注把产业体系和服务流程做到极致,了解企业的需求,帮助学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企业和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接起来。通过平台的分享,前期的投入,让更多人获得收益,最终形成规模化的经济。”
黄劲认为:“‘互联网+’,最重要的是加思想和智慧,如果人人能做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我们就可以期待美好的未来。”
据了解,安博作为教育服务提供商,2000年从美国硅谷回国发展之后,在应用型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安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模式”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安博推出的体系为我国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科学的体系参考与借鉴。安博的学习理论研究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智能化自适应学习系统获得美国专利认证。十多年前,安博还曾创建了全国第一个软件工程学院;安博还曾提出“实训”概念,推出专家鉴定的“IT实训体系”,把实训体系成果和实训服务推广到全国600多家院校。
愿不愿意聘我当院长
汹涌的互联网浪潮,正以裂变的速度攻下传统行业,这其中的核心就是互联网模式让商业模式变得非常的简单。
安博的创业模式也非常简单,就是“你正好需要我正好专业”,即“愿不愿意聘我当院长”。黄劲表示:“其实,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简单的。只要把管理、经营外包出去,外聘管理团队,不仅包括团队人员,也包含管理模式。”
具体怎么合作,只需要三个步骤:
第一,有意愿;
第二,愿意把一部分学生的专业转到应用型上面来;
第三,聘请安博当院长,作为学校的委托经营,来帮助办理互联网学院。
黄劲表示,高校只需购买安博服务,从课程体系到服务流程,包括师资都在这一套服务体系里,并且这个体系是动态适配的。
“动态适配”是什么概念呢?黄劲解释道,就是持之以恒地研发,随着技术的改革来随时调整服务体系。企业的需求在变,产业也在发展,院校若按照它的逻辑、流程、计划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后很可能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安博作为教育服务机构,能够动态匹配适应,根据需要投入资源,根据产业需求设置课程体系。然后直接提供服务。安博通过设计精细化的服务运营体系保证云端和线下结合,做到位,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
“通过购买教育服务的方式,作为服务供给商的安博围绕我们的办学定位和软件公司急需人才的类型,制定了软件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促进了应用型学院与企业的合作。”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卢苇教授分享办学经验。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了一个培养精英型、国际化软件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卢苇说:“学院在明确了培养六大类高层次软件工程师的定位基础上,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跨文化交流表达等六大核心能力,并把安博的‘IT实训体系’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
本报记者 邓晓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