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进行时

  天津大学研究生的在线尝试,华东师范大学依托微信企业号试水移动学习,上海外国语大学MOOC与传统平台并重,宁波大学科技学院以在线让编程教学更easy……一场在线教育的风潮正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展开。

  我国多所高校积极参与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类型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多个高校、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各种类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纷纷上线。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运用在线教育平台实现了高效教与学,天津大学多渠道推进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应用,华东师范大学以“金字塔”模式推广在线教学。

  “一小时能挣1.8万元,在线教育辅导老师收入超网红主播”成为2016年在线教育最为吸引眼球的新闻。在线教育再引关注“热潮”,在线教育怎样才能持续长久发展?在线教育与大学教育结合又将迸发出怎样的活力?《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在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看来,在线教育最好的时机已经来临。“教育行业内容为王,拥有优质内容的项目是最值得投资的项目,其次为互动教学和主观题测评。”同时吕森林也预测,2016-2017年将淘汰一大批无盈利模式的企业,2016年初将迎来在线教育企业倒闭潮和拐点。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认为,对于一个教育平台的长久发展来说,最重要核心优势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教学手段是不是最有效,是不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以录播技术、直播技术、互动技术为例,他们发现学生更喜欢直播技术,接受录播、打字问问题的人比较少,因为不符合青少年的学习习惯。第二,内容是由老师传播出来的,老师教学的好坏,构成系统发展的重要条件。不管任何教育平台、APP,把自己的系统说得多么炫,最后的落地点一定还是抢最优秀的老师。

  教育部日前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发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传统优势,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英文缩写“MO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兴起,正在促使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部密切关注其发展态势,积极推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讨论,以开放、包容、务实的态度,鼓励高校和社会参与者兴利避害,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促进其在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我国多所高校积极参与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国国情的多种类型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多个高校、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各种类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纷纷上线。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运用在线教育平台实现了高效教与学,天津大学多渠道推进研究生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应用,华东师范大学以“金字塔”模式推广在线教学。

  天津大学:研究生教与学的在线尝试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联合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把“研究生数字化教学(e-Learning)平台”(以下简称“教学平台”)的研究、建设与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和教学改革的基石列入了“211工程”建设项目,构建了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平台怎样与学校统一认证系统实现互补或是同步?“教学平台主动融入学校信息化工作,与学校统一认证系统集成,实现了全校用户的单点登录。同时,教师与研究生的资料信息和选课信息与研究生院已有的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采用数据推送的方式实现了实时共享,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避免数字化教学平台形成信息‘孤岛’。”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白海力对《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如是说。

  为了避免部教学平台建成一个死去一个的情况发生,天大在教学平台的应用方面下足了功夫。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夏军认为,以下三点是教育平台能够有序、持续应用的关键。

  第一,多渠道推进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应用。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和教育技术系协同合作,自项目伊始就进行顶层规划与设计,抓住软件、政策、服务三个关联要素,制订从试用、推广到提高的分阶段实施步骤,推出了有关以项目建设为基础的系列资助政策规定。

  第二,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通过应用培训、专题研讨、示范课程等途径向教师传递最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也在教学平台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第三,重点培育开放课程,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重点培育一批资源建设丰富、师生互动良好的课程,建设为开放课程供校内外学习交流,既反映师生在真实教学过程中的成果,也展示了名校教师卓越的教学风范。2012年、2014年分两批向校内外发布“开放课程”69门。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教学平台的总体评价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教师占75.41%,研究生占61.91%;从对今后继续使用教学平台的态度看,表示“不愿意继续使用”的教师仅占2.46%,研究生仅占8.46%。

  据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闫广芬介绍,经过多年的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已形成相当规模,有500余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建设课程500余门。线上课程《学术道德规范教育》成为了全校博士生的必修课;《硕士英语》课程全部实行网络在线考试;2015年起天津大学实施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审核”制,教学平台成为了外国语水平的考核平台。教学平台被天津市评选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据悉,天大教学平台将在2016年发布移动APP,以适应师生移动教学的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一批视频开放课程。教学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与研究生培养的深度融合,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华东师范大学:在线教学的“金字塔”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传统高等教育的弊端也正不断浮出水面。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应此潮流,密涅瓦大学、UniversityNow、2U等一些新兴互联网教育形态横空出世,受到了大众的强烈关注,并引发了人们对于互联网时代新型高等教育形态的新一轮反思。华东师范大学在2013年加入在线教育的潮流。

  “传统的高等教育往往采用按部就班、层次分明的统一教育模式。不同知识、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被制订以相同的教学目标,接受步调一致的授课,其学习评价和考查的标准也完全相同,这样的模式并不利于学习者实现真正优质的个性化学习。实际上,相比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更应强调释放学习者的潜能和活力,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办主任沈富可如是说。

  当下的新兴“互联网+教育”模式则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法和手段,也对传统高等教育形成了新的挑战。沈富可认为,当下,高校亟须思考的问题包括,如何为学生提供每一门课程的个性化知识图谱,学习平台中的数据如何能够更专注于学生细粒度的学习成果,如何实现每个学生自定义学习经验的积累,学生和老师如何借助技术平台展开互动式的交流,如何充分评估每个学生的互动反应,通过及时反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等等。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华东师范大学围绕着“互联网”这一核心思想,在信息化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据悉,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正式推广Sakai在线学习平台,支持学习内容建设、论坛讨论、作业上传等基本在线学习活动。截止到2015年,近200位教师在Sakai平台上建设了300余门课程。2015年年底,学校启动“在线教学平台项目”,并于2016年初部署完成本校在线教学平台——“大夏学堂”。经140余门课程和超过100万访问量的试用,学校已经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面授课堂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革新作为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沈富可在接受《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确定了以“金字塔”模式推广在线教学平台应用的总体思路,即将平台应用分为三个层级:基本层次——最基础的网络辅助教学;中间层次——翻转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高级层次——高质量的MOOC教学。学校认为,培养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能力就像培养学习者“如何阅读”、“如何写作”一样重要,学生在线学习的能力将成为影响其终身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不论是“自主学习模式”,还是“翻转课堂模式”,具有网络时代特征的在线学习形式都将是必然趋势。当前,数字化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学校通过开展在线教学来尝试完成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培养学习者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另外,学习者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也为他们具备数字化教学能力提供了精神支持和概念轮廓。这对师范大学培养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来说至关重要。

  据了解,华东师范大学在移动学习方面也进行了大胆实践。2015年5月20日,依托微信企业号搭建的华东师范大学微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校内师生通过微信,即可享受校园卡充值和余额查询、图书馆借书查询、校内办事指南查询、宿舍电量查询、本科生成绩查询等多项便捷服务。该平台下一步的功能就是与教学平台整合,打破信息和数据与教学要素的紧耦合关系,增强其流动性,在移动媒体中重塑教学全过程,建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常态化机制。

  “展望未来,今后的高校应是与互联网充分融合的,打破时间、空间界限的,真正学习无边界的。”沈富可说,“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业态转型的道路上,‘互联网+教育’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如今它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上海外国语大学:MOOC与传统在线平台并重

  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的老师们出于兴趣爱好基于开源软件Moodle、OpenedX搭建了学习管理系统和MOOC/SPOC平台,可以满足上外多语种教学的需求。另外,Moodle、OpenedX都支持Web页面的响应式设计和手机端App,对于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由于MOOC有相当高的资金、技术和师资门槛,高校当仁不让成为引领风气的弄潮儿。国内各大知名高校纷纷抱团,或联合企业推出了“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MOOC平台,或加入edX、Coursera等国际平台推出自己的课程,旨在占领这一很可能颠覆“互联网+”时代教育模式的新高地。

  在MOOC流行的同时,老的在线教学的平台和工具仍然在升级更新,因为像翻转课堂、微课、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教学和学习方式更适合用于建设小规模的网络课程(SPOC),而在SPOC领域,传统的在线教学平台更有用武之地。“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我们对MOOC和传统的在线教学平台都有应用。”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张文正如是说,他们主要做了如下探索。

  ■国际慕课建设

  上海外国语大学于2015年联合FutureLearn平台,推出了第一门“跨文化交际”MOOC课程。近半年时间后,已有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5000多人参与学习,其中中国人仅占5%。这主要得益于上外教育技术专业教师们独具慧眼的推进和布局。由于是英语授课,大大增强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也进一步坚定了学校对MOOC项目建设的支持。

  ■在线课程中心

  同时,上海外国语大学也不忘传统,扎扎实实地建设了课程中心,主要服务于本科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辅助手段,对学校本科课程体系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自建学习管理系统

  部分外教、青年教师更愿意自发建设自己的课程。由于国内研发学习管理系统的厂商起步比较晚,而且开发者主要是技术市场出身,所以很少有教学设计理论的渗透,基本上是课堂搬家,先天不足。而国际流行的成熟的学习平台如Moodle、OpenedX则具有明显优势。上外有多语种教学的需求,Moodle、OpenedX原生支持多国语言。

  同时,高校信息化行业内也有一些老师组织了E-learning的社区,这些社区更侧重于依靠自身技术力量将国际上的优秀系统引入并落地,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在摸索实践中,张文正认为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才能使在线教育更好地发挥价值。

  第一,建课与长期维护机制还有待研究。如何设定平衡合理的考核和激励目标让教师们能持续维护在线课程?恐怕这也是国内大多数高校共有的痛点。课程建设初期因为有经费支持,建设的人不少,但时间一久,大家就会逐渐懈怠。

  第二,系统的易用性还需要加强。由于近几年来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易用性非常高,用户体验非常好,对比下来,一般的师生用户难以忍受现有系统的比较繁琐的设置(国内厂商开发的产品还存在着严重的浏览器兼容性等基础问题)。如何学习类似于Kahoot、GoogleClass等产品的用户体验需要各个厂商仔细研究和大幅投资。在这方面,新兴的MOOC平台会好很多,如:OpenedX。

  第三,教师缺少在线课程设计经验。大学老师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满腹经纶、口若悬河。但事实上,不少老师的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传达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部分老师静下心来学习一些教学设计相关课程(如教学设计、教学讯息传达等),并应用于线上线下教学,将会对教学有重大促进作用。

  第四,移动学习和社会化媒体的竞争激烈。由于微信的普及度和易用性,很多老师的课后答疑交流或自觉或“被迫”地在微信上进行。但微信不能将流水式聊天内容结构化、语义化,以更好地支持移动学习。腾讯不大可能开放这方面的开发接口,因为微信不是为移动学习而设计,过多考虑会削弱其产品核心竞争力。如何设计合理的产品来替代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虽然存在着上述各种问题,还有各种高大上的新名词的“干扰”,在问及上海外国语大学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时,张文正表示:“我们只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为了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改善,认真准备好每一次线上课程的制作,贵在坚持。”

  相关链接

  腾讯精品课:打造学习生态圈

  2015年3月,腾讯精品课首页全新改版,此次改版加入大数据概念,为每位用户打造“专属页面”,优先呈现已订阅机构/讲师所提供的课程,并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推荐。此外,记录用户的学习天数、课程数等学习轨迹,还开放了在线QQ咨询功能,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课程学习体验。

  2015年5月,腾讯精品课推出“高考临考特训”线下公益直播课。通过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打破时空限制,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场内场外互动交流,为全国考生带来顶级权威名师的精彩课程。本次直播课网络观众超4万,累计播放超过40万,为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

  2015年11月,腾讯精品课与陕西万唯教育建立深度合作。陕西万唯属于传统图书企业,有大量优质视频课程,但缺乏自有视频播放平台。结合用户的需求和特点,腾讯精品课为万唯提供了PC及移动端的专题播放页,通过双方渠道大力推广;同时,还将视频课程与纸质图书结合,用户看书时可直接扫码观看视频课程,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推广。

  据腾讯精品课张淼介绍,腾讯精品课已覆盖了大量移动端曝光渠道,包括拥有亿级用户的腾讯新闻客户端、腾讯视频客户端,以及官方微信、微博账号等,所以课程供应商来到这个平台上可以迅速实现曝光,触达亿级的用户群。

  2016年,腾讯精品课将继续致力于拓宽教育空间、打破地域的限制,让人人都可成为教育家,打造在线学习生态圈。教育行业的核心始终是“内容为王”,2016年,腾讯精品课将继续在自制课上花大量精力,邀请行业内专家,打造精品课程,摆脱死气沉沉的“读屏”式授课,让用户可以在有趣、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此外,腾讯精品课还将与“腾讯智慧校园”产品进行结合,并通过“教务系统”应用中的精品公开课功能,服务更多学生、老师和家长。

  据了解,腾讯精品课隶属于腾讯OMG(网媒事业群)教育中心,其入口覆盖QQ客户端、腾讯网、腾讯视频、腾讯教育等全平台。课程体系上,精品课覆盖职场求职、IT互联网、外语留学、生活文化、职业考试、升学考试、普及知识七大类课程。自2014年1月上线,目前已有近4000万注册用户,课程量超11000课。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编程教学更easy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软件工程系钟梅老师使用Itbegin云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已有一年多了。在她看来这个平台具有如下特点:

  ■内容完备、理实一体化

  ITbegin的设计者认为编程学习的驱动力是操作,充分的练习再配合理论讲解,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精髓。在功能设计上,首先布局了教室界面左边是知识点和练习区。此区域所有课堂内学生均可见。

  老师切换知识点和练习,学生端同步切换。每个知识点都已经被拆分成了最小单位,并且配备了代码练习题,力求使学习者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练习从而理解。每个练习可以马上运行结果,检查代码编写的正确率。

  ■在线编程集群化

  将老师和学生在线编码部署在同一界面中,组建了一个集群式的在线编程教室。这是目前国内在线编程应用没有涉及到的。现有的在线编程网站,都是面向自学的,所以学习起来难免会觉得很孤单。

  在老师的界面上可以看到,中间上半部分是教师编码窗口,所有课堂内学生均可见,老师演示和运行代码学生端也完成同步。点击黄色按钮运行编码结果、点击绿色按钮刷新例子。中间下部分是学生编码窗口,每个学生均独享编程环境。

  ■实时互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老师点击右边学生列表,每次可查看一名学生的编码窗口,可以运行学生编码。如果学生有错误和问题,点击求助按钮,老师可以帮学生马上修改。同时老师还可以将典型错误拷贝到老师编码区,演示给全体学生进行讲解。

  “这样的互动才是学习时最需要的,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学习的每个知识点都真实掌握。”钟老师如是说。

  据了解,Itbegin创立的初衷是希望将原本繁杂痛苦的编程学习变的简单有趣。Itbegin能将教学过程云平台化,老师上课时很方便,无需安装、无需配置、无需升级,只要有网络打开浏览器就可以使用了。此外,该平台还集成了课程资源、在线编程、在线运行、师生互动等多项功能。目前已经上线了JAVA、C、C++、SQL、HTML、CSS、JS的全套课程和练习。

  钟老师在上学期讲授C语言课程,使用ITbegin进行作业管理。

  首先,钟老师在ITbegin平台教材模板基础上,结合该平台出版的书籍《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程(C语言)》,修改、增加、调整章节结构设计出符合自己学校的个性化教材。

  然后,在平台上发布作业给学生。之前已经在教材中设定好的作业题目,只要设定开始时间,结束时间,选好哪些习题作为一次布置的内容即可,用起来非常简便。最后进行作业批改。

  在问及使用该平台的感受时,钟老师对《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说:“平台有代码自动批改功能,减轻繁杂的代码作业收、发、改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但在作业提交时间的精确设定、学生代码死循环检测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此外,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李蕾老师使用ITbegin平台,完成数据结构课程,并且申报浙江省教学科学规划课题。西安科技大学靳红梅老师使用ITbegin平台在上学期进行了C语言测验。

  2015年国内有300多所院校计算机编程课程教学接入,500多名计算机专业教师注册使用,2016年预计完成国内1000所院校计算机编程课程教学接入。

  2016年,ITbegin还将构建基于云平台的计算机学科虚拟仿真实践全教学体系平台,集成基础课程、项目课程、课程设计、综合实训、毕业设计全部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

  “ITbegin的研发都是自主完成的,我们的技术团队由10年工作经验以上的老互联网人组成。”ITbegin CEO陈跃坚如是说。

  在问到该平台采用的的核心技术时,陈跃坚说:“有虚拟化技术、运行引擎技术、实时互动技术。”接着,他又对核心技术做了详细阐释:

  ■运行引擎技术

  就是实现了支持多种语言的云端代码编辑器。

  在代码编辑器里写代码,不同语言的体验是不同的,体现在关键字高亮、缩进格式、补齐等诸多细节上、例如:java代码的class是关键字显示为黄色,而sql的select是关键字显示为黄色。

  java代码按回车,会自动产生两个空格的缩进,而sql语言的回车不会产生缩进。java的大括号{、小括号(等会自动产生补齐,即输入左的时候右括号也会自动输入,而html语言则会自动补齐尖括号<>,这是由不同语言的特色决定的。

  通过在编辑器组件上增加插件(clike插件、sql插件、java插件、html插件)来实现以上特征。在浏览器载入编辑器的时候,或者当老师切换知识或试题的时候,系统会获取到当前试题的语言类型,然后载入相应的插件使得编辑器能支持当前语言。

  ■实时互动技术

  在HTML5的websocket技术基础上实现,使得网站服务器可以向浏览器前端进行实时消息的推送。以此技术为基础,扩展实现为多种系统专用协议指令,如:

  (1)支持代码运行的指令,包括运行指令、输入输出的指令等。

  (2)支持实时协同的指令,包括编辑器中的键盘录入、删除、选中等各种效果的实时推送。

  (3)基于师生关系的教室管理指令,包括同一个教室里的公告、加入、踢出、查看成员、代码监控等。

  在实时协议的支持下,我们设计了代码编辑器和运行两个协同的框架:

  (1)代码编辑器的协同:编辑器监听每一次的键盘操作,组成新增、删除、光标移动、选中等多种业务,然后把这些业务发送给后台的消息服务器,消息服务器会转发给协同方(例如老师和所有学生),协同方的编辑器里就会实时反映出同样的操作。

  (2)代码运行的协同:当代码开始运行、接收输入、产生输出、运行结束等业务发生的时候,后台的运行服务器都会调用实时协议,将这些业务消息发送给协同方,这样,协同方的运行结果组件里面也会实时反映出同样的消息。

  ■虚拟化技术

  设计了云计算+容器技术的运行架构,所有的运行服务器都被放置到容器里面运行,这样的虚拟化技术是国内首创的。

  比如如果某段代码存在病毒、木马等危险,只会影响本次运行的容器,对其他用户的运行不会产生影响。一方面从安全出发,另一方面,隔离也是从业务出发。

  例如sql语言要查询数据库,必须让每个用户数据库的数据之间是互相不影响的。

  运行服务器部署在云端,当浏览器发送代码过来,运行服务器会自动执行编译、运行等工作,并且捕获运行过程中的输出信息发送回浏览器。

  对于需要输入的代码例如Java等,运行服务器会智能阻塞住代码的运行等待浏览器再次发送输入信息过来,将输入信息设置进运行服务器的本代码进程,然后捕获输出发送回去。

  本报记者 杨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