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眼中的移动医疗

  • 来源:支点
  • 关键字:医疗APP,移动医疗
  • 发布时间:2016-05-16 11:59

  马常青的手机里装了十几个医疗APP,但他常用的却就那么几个。

  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医疗APP的人员找到他,请他入驻这些平台并使用他们的产品。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朱越锋和郑新春身上,只因他们有一个共同身份——医生。作为互联网医疗的核心资源,他们成了各类医疗APP“疯抢”的对象。

  愿意接受新事物的“马常青”们,在尝试使用各类医疗APP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不少东西,他们相信互联网医疗是大势所趋,也期待互联网医疗能将医疗体系改变得更好。

  不仅仅是为了钱

  马常青是广东省某三甲医院的副主任中医师,平时工作繁忙,但也有一些零碎的闲暇时间。在他入驻的那些互联网医疗平台上,他最常做的事情,是在闲暇时间拿出手机看看是否有患者咨询相关医疗问题。一般情况下,都会有患者免费或付费提出相关问题。

  相应地,每回复一个问题,如果是免费咨询,对应平台会给予他一定补贴奖励;如果是付费咨询,他便直接获得相应收入。

  同样,朱越锋和郑新春也是如此。

  “虽然入驻这些平台能获得一些额外收入,但赚钱并不是最主要的。”身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三甲)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的朱越锋对《支点》记者说,他们更看中的是这些平台能够加强个人品牌形象的建立。

  “也就是说,通过这些平台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患者认识我们。”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三甲)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郑新春进一步对《支点》记者解释,移动医疗能让他们发挥工作之外的价值,解决更多患者的医疗问题。

  朱越锋举了一个例子。工作之余,他常常在这些平台上发布一些自己所写的科普文章。因为这些平台都有一定数量的患者,很多患者看到这些科普文章之后,便会主动找到自己咨询相关疾病问题。

  除了能给朱越锋等人带来名气,线上的影响力也会直接扩展到线下。

  马常青举了另一个例子:一位患者腿骨折做了钢板手术将钢板取掉后,腿一直痛了多年,没法走路;这名患者在网上与马常青沟通之后,便来到线下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

  “如果仅仅是在医院,就只有那些去门诊的患者知道你,没有去过门诊的人又有谁知道你呢?”如今已是网络红人的马常青感慨地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没有这些互联网医疗平台,就没有现在的他。

  让行医更有趣

  在朱越锋等人看来,互联网医疗给他们职业生涯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些。

  平常在医院,他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坐诊一上午,大约能为30多个患者诊治;这之中,常常有近50%的患者并不属于他们的专科。

  “这样的情况时常发生,让门诊做得很无趣。”朱越锋说,没有入驻互联网医疗平台之前,找他看病的很多患者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这不仅浪费了患者的时间,也浪费了医生的时间。

  “有了互联网医疗平台,就能对患者做一些筛选,患者能找到合适的医生,医生也能筛选符合自己专业的患者。”马常青进一步解释,通过这些平台,他们首先会在线上与患者沟通,初步了解病情,如果符合需求就进一步沟通,如果不符合需求,就会介绍给对应的医生,帮他们解决问题。

  “如果线上沟通解决不了,还需线下进行面诊的患者,此前线上的沟通环节就为患者就诊节约了很多时间。”朱越锋补充说,患者就医效率能得到很大提升,也能把更多时间留给其他患者。

  还有一类情形,也常常发生在朱越锋等人身上。找他看病的很多患者,并不是一次性就医,一次就医完成之后,患者往往需继续诊治,他还需要和患者保持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没有入驻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之前,他只能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患者,让他哭笑不得的是,有些患者总是在他忙得不得了的时候给他打电话,这严重干扰了他的正常工作。

  在马常青那里,因为很多复诊患者并没有他的联系方式,常常会在他做手术时去医院找他,而他完全无暇顾及。

  这样的情况多了之后,医生和患者之间便有了隔阂,医患关系似乎并不是那么的融洽。

  “现在通过这些互联网医疗平台,患者很容易就能找到我。”朱越锋说,在不干扰工作的情况下,就能更好地管理医患关系,行医也更有趣。

  促进医疗市场充分竞争

  毫无疑问,互联网医疗的出现,给医生们带来了不少欢乐。

  郑新春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他认为,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会加速促进传统医疗服务体系的变革。

  如果没有春雨医生、杏仁医生、微医集团等开始大力发展线下诊所和区域手术中心,他的观点或许和很多人一样——互联网医疗仅仅是传统医疗服务体系的补充。因为互联网医疗不能代替线下的诊疗活动,医疗更多的还是要靠实体。

  正是看到互联网医疗开始从线上向线下延伸,郑新春认为,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或许会倒逼传统医疗模式变革,就像电商促使传统商业变革一样,从而打破现有的传统医疗处于垄断的地位,促进医疗市场的充分竞争。

  他以现有的传统医疗服务体系为例说,长期以来医患矛盾事件层出不穷,医院一直处于强势地位,患者被动接受买单。互联网医疗使得医患双方更注重平等沟通和自主选择,如果更多的人选择互联网医疗而不是传统医疗,就会促进传统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改善。

  郑新春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互联网医疗毕竟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较多不完善的地方,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得到了朱越锋的认同。“尽管现在互联网医疗很热,一些企业要么自建,要么合作做线上线下融合,但再过三五年很多企业都会消失。”朱越锋分析,如果是自建,医疗培育周期很长,也许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如果是和已有的传统医疗合作,一旦传统医疗醒悟过来,对平台是个很大的打击。

  “未来,也许要看双方博弈到什么程度。”他补充说,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支点》记者 林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