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堵费”是谁的尴尬?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拥堵费,智慧交通,车联网
  • 发布时间:2016-06-24 16:51

  在治堵的道路上,北京开始研究征收拥堵费。假如拥堵费正式实施,谁来执行?像停车收费那样靠岗(人)职守恐怕不太现实,最可能的情况是依靠一套智能化的交通监测管理系统,即这项职能应划入“智慧交通”的范畴。在大家的印象里,智慧交通原本是以智慧的方式疏导拥堵,节省人们驾车出行的成本,现在却用于收拥堵费——增加成本以迫使人们改变出行方式。这就有点尴尬了,智慧交通从“解决人的驾车出行”叛变为“解决驾车出行的人”。

  假设归假设,我们在北京还是能切身体会智慧交通带来的便利:去国贸附近前看一眼实时路况,躲过拥堵的环线,付出几个红灯的时间,便可以身心愉悦地到达——在高峰期这个策略多半能奏效。总体来看,智慧交通提了这么多年,北京的交通状况却每况愈下,虽然主要责任不在智慧交通身上,但智慧交通如果能解决自身的一些问题,治堵的效果或许会更好,拥堵费或许就可以晚几年再提,甚至不提。

  建设真正的、非娱乐化的车联网,任重而道远

  如同玩一款即时策略游戏,要实时了解地图上各条路线的情况,以便做全局的判断和策略实施。而现有的智慧交通方案并没有和大部分车辆建立直接有效的连接,多数情况下需要手机作为媒介(或者交管部门的信息屏)。

  目前,由于车载互联系统尚未普及,手机导航几乎撑起了“车路互联”的大部分江山,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技术在“政府管理部门-道路-交通工具”之间建立连接。下面以高德交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百度地图智慧交通云为代表,分析这类智慧交通解决方案的特点。

  高德交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由高德地图联合北京、广州等8个城市的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以及北京交通台等权威媒体机构共同推出,“高德交通大数据云”与相关交通机构进行数据合作对接提供平台数据支撑,高德地图导航产品、管理部门信息窗口和媒体作为信息发布渠道。基于高德提供的实时交通信息和交通大数据能力,该服务平台为相关交通机构提供“城市堵点排行”、“热点商圈路况”、“权威交通事件”、“堵点异常监测”等交通信息分析板块。不难看出,高德交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更突出直接的信息服务能力。

  百度地图曾一度热衷于O2O的入口级平台,但最终还是建立了百度地图智慧交通云,融合LBS、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百度位置大数据为交通局绘制出公众出行规律地图。百度地图开放平台地图API服务,涵盖定位、搜索、底图、全景、导航、轨迹追踪等功能,据称每天支撑60万网站和App调用请求。百度地图智慧交通云强调系统的开放性,支持综合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开发。

  从地图导航的角度看,上述平台的信息均已作为路线规划的依据,躲避拥堵是这类互联系统的标配功能。对交通参与者来说,获取全局交通状况不是问题,但如何及时、方便地将信息反馈网络却是个问题。目前,行驶计划可以通过手机或车载互联系统导航上传,但交通事故这类无法预测,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信息则无法及时上传。对于交通流量压力预测而言,这是一个不足。但在车联网的场景下,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任何数据均可实时提供交通决策,例如车辆通过传感器获得对交通事故的感知,自动发送数据,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车联网绝不是一个为娱乐而生的移动互联网,而脱离车辆本身的互联网公司将遇到天花板,所以中国的车联网产业一定需要互联网厂商和汽车制造商的通力合作,当然现状是令人欣慰的,两大阵营的合作是目前跨界合作的热点领域。

  智慧交通数据共享,需通过顶层设计来保证

  典型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例如IBM智能交通,提出信息整合、洞察力和智能三大能力,包含交通感知、交通预测以及车辆感知和预测三大部件。再比如,中兴通讯智慧交通系统,提出感知层、网络层、综合管控平台和行业应用四层架构。这些方案奏效的前提是获取足够的数据,但这一环节恰恰是难点。

  相比之下,互联网平台有天然的数据优势。根据高德地图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一月底,其用户数已突破5亿;截至四月,地图数据包含1700多万个实采POI,4000多万个应用级POI,导航道路里程达650多万公里,7500多平方公里的三维模型。而百度地图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用户超5亿(车主用户1亿),活跃用户数达3.02亿;POI总数4000万。这么多用户的行驶数据以及生活数据加在一起,共同成为智慧交通的大数据基础。

  然而,尽管互联网平台天然的优势是互联互通,但在数据共享方面,互联网企业过去并没有那么“慷慨”。好在2014年,交通运输部便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并确定太原、石家庄、青岛、武汉、株洲、贵阳、苏州、乌鲁木齐、杭州、保定、银川、兰州、昆明、宁波、合肥等26个城市开展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工作的一大重点是进行全国公共交通数据库建设。显然,公共即意味着数据共建共享,要求大数据的拥有者以开放的心态合作。

  智慧交通,以人为本

  智慧交通的核心是人,让公众便利获得全面、准确的出行信息服务是智慧交通建设的一个重要出发点。IBM智能交通所构想的交通感知、交通预测以及车辆感知和预测,核心也是人的感知体验,通过提高事件觉察力,提供一个全面的视图从而让人们在任何时候都能知道路上在发生什么。

  对管理者而言,智慧交通还能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如果借助高德地图交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布的堵点信息,相关负责部门将全北京城的交通堵点、盲点、乱点全部找出来,一个堵点设计一个交通疏导方案,一条道路制定一套交通解决方案,适时调整不合理的环路进出口,改进不合理的红绿灯设置,改变匝道、引桥路面超高设计不足的现状等,这些工作如果能够做到位的话,道路通行效率一定会提高,那么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

  而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化业务流程,也是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以北京市交管局正式推出的“北京交警”APP来看, APP下设的事故e处理、在线申请进京证、交通违法缴费等O2O功能,也是缓解交通压力的有力手段。一个很明显的结果,在线申请进京证上线后,白庙等多处办理进京证的地方排队消失了,进京大门附近的交通也比以前顺畅许多。

  除了上面提到的高德、百度、IBM、中兴通讯等企业外,还有很多企业也参与到了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当中。神州数码、华为、银江股份、易华录、微软、SAP等国内外企业都在为智慧交通的发展贡献出着自己的力量。当然,这些企业齐努力是否就能拖延、阻止北京征收拥堵费,我们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智慧交通必将提升城市运转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文/怡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