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女性安全的保护伞?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微博,朋友圈,尾随
  • 发布时间:2016-07-15 11:17

  2016年4月6日,重庆女孩詹美美接到母亲打给她的电话,电话中母亲叮嘱在北京工作的詹美美,一定要注意安全,下班要早点回家,走路要走人多的路。

  就在前一天,一则“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女生遇袭”的视频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一名叫“弯弯_2016”的网友称自己被陌生男子跟踪并强行拖拽,这位网友将整个事件做成长微博发布到了网上,陈述了事件发生后酒店方、平台方的态度。一时间,事件迅速发酵,视频以及当事人发布的长图迅速扩散。

  16至21岁的女孩,花季还是雨季?

  詹美美告诉自己的母亲让她放心,自己会十分注意的。但是挂下电话,来自心底的浓厚忧虑还是笼罩着她的日常生活。因为,事件发生的和颐酒店刚好在她任职公司的马路对面,她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这个曾经在她眼里非常干净舒适并且“中高端”的酒店,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危险、恐怖、不安全”的地方。她甚至联想到自己接下来去外地出差所订的酒店,是不是也和这个酒店一样,充满了不安全。

  詹美美的不安全感并非来自凭空想象。“2016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有63.5%的受访者认为在当前的社会安全问题中,女性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今年26岁的詹美美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这种不安全感从小到大都一直存在着。“女性是弱势群体”,自从对自己的性别拥有了认知之后,詹美美的脑中就印下了这句话。

  在上小学的时候,仅仅是小伙伴之间的打闹,詹美美就发现自己的力气比男生要小很多,在那个时候,需要大力气的劳动,老师总是叫男同学去做,女同学只需要做一些轻松简单的劳动。等到上大学,成年以后,詹美美发现男同学经常不必担心自己的晚归,也时常独自旅游出行,而身为女生的自己,则时常被父母、老师告诫:千万不要一个人去旅行,也不要在晚上十点之后回家。

  最开始,她没有特别在意,并且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不再需要家长、老师的保护。直到有一天在走夜路回学校的时候,独自一人的詹美美发现身后有一名男性一直尾随跟踪着她,甚至对她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当时内心感到十分害怕的詹美美冷静地拨打了舍友的电话,故作轻松,并且很大声地表示自己马上就能见到在前方等候的她们了。后来她成功地摆脱了跟踪她的奇怪男性,却因此感到深深的后怕。

  实际上,并非成年女性就不再需要保护。“您认为什么年龄阶段的女性最容易遇到安全问题?”在“2016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中,面对这个问题,大部分受访者给出的回答是16至21岁,其次是22至30岁,再次是6至15岁。

  而詹美美目从亲身经历了那次被尾随事件后,也意识到女性的安全程度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于是她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武术联合会社团,希望学一些基本的功夫,以备不时之需。结果,当她报到的时候,她发现在武术联合会八十名学生里仅有十名女生,但女生们来参加这个社团的目的都是学习防身术,保护自己。

  随着网络的发达,詹美美经常可以在网络新闻上看到涉及女性人身安全的事件发生。中传女大学生遇害、南昌女孩下火车被拐、女教师夜跑失踪……女性安全受到威胁事件层出不穷,不安全感充斥着詹美美和其女性同伴的大部分生活时间。

  不过令她稍感欣慰的是,社会各界对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的人身安全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国内的许多高校,已经准备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针对女生的安全教育内容。而在国内高校采取应对措施期间,网友们已经推出了民间版的“女性安全手册”,并且受到追捧。

  “女性安全手册”不是万能药

  詹美美认为,“女性安全手册”中的很多应对策略,确实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比如“回家的时候习惯说一声‘我回来啦’,避免别人知道你一个人生活”等等,都很值得借鉴。但同时,她也认为“女性安全手册”中的很多建议都是网友的“个人经验”或凭空想象出来的,未必经得起现实的检验。比如类似曾经发生在她身上的“被人尾随以后假装打电话”,她后来仔细一想:如果她的电话一起被抢了该怎么办?

  和颐酒店事件,给詹美美带来的更多感触是旁人对女性不安全的置之不理。她甚至觉得,“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已经成了小说中虚构的情节。

  网友在惊诧自媒体传播力如此强大之时,也对酒店方第一时间的不作为、不表态、不回应的“三无”态度表示寒心。迫于压力,4月6日上午,和颐酒店母公司如家集团的CEO孙坚给予了回应:“这件事反映了我们个别酒店对顾客的关注,特别是顾客遇到意外事件后的处理效率、关注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值得我们反思,改进提高。”

  但在詹美美意料之内的是,和颐酒店事件持续发酵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被更多的热点所埋没,关乎于女性安全的问题,始终还只停留在“知乎”、“果壳”等答疑社区和各大门户网站发布的“女性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帖子与新闻上。

  女性单独外出,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为什么女性“不安全”感弥漫社会?除了自身的防范意识,社会公共安全空间对女性的保护是不是该反思和加强?

  在“2016中国平安小康指数”的调查中显示,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认为,提升女性安全应该“三管齐下”,即加强法制管理、开展安全教程宣传推广、改善公共环境。

  “强调女性的自我保护与安全防范意识很重要。”中华女子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黄河表示,过度强调女性的自我保护,尤其通过媒体的大肆宣传与散播所造成的放大效应,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既加深了女性群体的外出恐慌与不安全感,也容易在社会中造成“受害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此类典型的“谴责受害者模式”,单纯单方面地将问题的根源归结为女性个人,即女性受害者在适应社会方面出现了障碍,可能使得加害者的犯罪行为更加有恃无恐。

  黄河建议在全社会掀起“公共空间与女性人身安全”的热点讨论,将“归责个人”的思维模式转换到“反思如何在公共空间中保障女性人身安全”上来,承担起应有的公共责任,肩负起公共空间安全的制度建设,真正有效地保障女性自由地出行。

  (链接)

  女性安全手册

  1 夜间少出门,远离陌生人

  外出尽量结伴而行。夜晚尽量不要独自外出,夜间外出一定要和家人联系,晚归时要让家人去接。不要去黑暗和人迹稀少的地方,不要走陌生路线,不要离路边停靠的车辆太近。

  2 锁好车门,不要贸然上车

  在停车场等地方,车边如有可疑人员,不要贸然上车,上车后立即锁上所有车门。

  3 防止楼道、电梯里的侵害

  单独进入楼道和电梯前应观察周围是否有可疑人员尾随,确定安全后再进入。单独乘坐电梯时如发现有陌生男子一同进来,应机敏地退出,若无法退出,应尽量靠近电梯按钮处。

  4 不坐黑车,保持通讯

  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最好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不要做黑车,不要与陌生人拼车。不要孤身坐副驾驶位,要坐司机后方位置,上车前要牢记车牌号,上车后给家人朋友打电话,用聊天的口气告诉他们现在的位置、行车路线、车牌号等信息,并让他们在下车点等候。

  5 穿着朴素,财不外露

  穿着朴素,忌“露、透、短”。要尽量避开男性多的地方,或用身边的物品遮挡敏感部位。不要“露富”,不要佩戴贵重饰品出行;尽量不要独自到取款机上取现金。

  6 不要暴露家里只有一个人

  走到家门口之前,要先准备好钥匙,不要站在门口翻找;进家后迅速关门反锁,注意门户安全,要安装防盗门、防盗网,晚上窗户要反锁。需要维修,一定要找物业或官方维修人员,约定上门时间后,要尽量找可信赖的男性陪伴,不要给维修人员造成单身独居的印象。

  7 向特定的人求助,不要盲目反抗

  遇到人强行拉拽,要保持冷静,不要白费力气随口谩骂,要大声清晰地呼救,向特定的人,如巡警、保安求助。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于靖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