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镜鉴:官场拖延症是大病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父母官,拖延症
  • 发布时间:2016-07-15 11:41

  近日,湖北省某县政府督办的重点文化项目建设的土地使用手续,因县国土资源局两名干部办理不力而延误100多天,被定性为“慢作为”,两名干部被问责,并在全县通报批评。

  后经媒体跟踪报道,还原了这个“慢作为”事件的大致过程:某县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由县国土资源局依规办理这一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土地使用手续,县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某某参加了会议。会后,该局以未收到县政府常务会“会议纪要”为由,一直未启动该项工作。有评论认为这种典型的不作为、慢作为,折射的是懒政、怠政现象的抬头和蔓延,呈现出只想当官不出力、只想揽功不担责、只想谋权不舍利的偷闲状态以及责任担当精神的弱化。

  两名县国土资源局干部被问责并在全县通报批评当然是咎由自取,但县里相关上级主管部门就能撇清干系吗?他们的跟进是否及时,督促是否到位呢?如果按照规定必须见文行事的话,那么,国土资源局要求见到“会议纪要”的理由也并无不当,一个县城的方圆能有多大,县有关部门既然认为这个重点文化项目事关重大且迫在眉睫,那么,在长达100多天的时间里就不能补送一份过去吗?

  可见,与磨洋工无异的“拖延症”,不是少数人,而是大面积;不是新现象,却是新问题,在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今天,只争朝夕都未必抓得住机遇、踩得准节点,更何况一旦任由这些“庸政”、“懒政”、为官不为的干部肆意浪费着宝贵资源、挥霍着难得机遇,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贻误着一方经济、败坏着党风政风。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流传千年的民谚,表达着百姓对不作为父母官的怨恨与鄙夷。农耕时代,只有不误农时,才能等待收获;而互联网时代,机遇稍纵即逝,失之无法重来,像湖北省某县这样的龟速,一年的三分之一大好时光被白白浪费,就算再好的项目,等到破土动工的一刻,说不定花期已过,哪里还有姹紫嫣红的可能?

  频频曝光的官员“拖延症”,不仅让人无奈,更多的是让人愤怒:换一个身份证要等上8个月;开一个证明先要由包括“我妈是我妈”在内的几个证明来证明,否则,就是“办不了”“经办人不在”“资料不全”等冷硬答复,而“研究研究”“讨论讨论”更是官员“拖延症”的挡箭牌,于是,“拖延症”迅速并发为“刁难症”,什么发展机会、社会效益、民心向背统统被这些不作为官员无情地抛在脑后。

  “拖延症”折射出的是权力傲慢,权力傲慢的源头在于为官理念的错位,为官理念的错位根在惩戒力度的绵软。可以说,所有的“拖延症”都是主观故意的,都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潜台词是哪怕手里捏着针尖大点儿的权力,也要雁过拔毛,及时寻租,用刁难换实惠,用拖延享清福,彻底忘记了当年在党旗下和《公务员法》前的誓言。

  官场“拖延症”是祸国殃民的大病,因为,官员的拖延症不同于普通人的拖延症,他们的影响更广,危害更大。沉疴当用猛药,只有官场“拖延症”患者逐渐被勤政廉政的官员取代,兢兢业业、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才可能成为每位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慵懒官员曾经的抱负才不会渐渐暗淡,曾经的热情才不会逐步衰减,官场也才可能迎来清风扑面、勤勉清廉的“新常态”。

  文|马宇彤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