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線條——Tugo Cheng的光影旅程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旅行,攝影,鄭振揚
  • 发布时间:2016-07-28 14:13

  鄭振揚(Tugo Cheng),80後港大畢業建築師、攝影師,曾赴英國劍橋修讀碩士研究保育政策並曾在當地工作,遊遍歐洲欣賞西洋建築;一次到北京清華大學當碩士交換生的經歷,讓他迷上了中國山河,開始了建築世界以外的點線面攝影人生。繼去年憑新疆天山風景照在中、英文版《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獲第一名及佳作獎,今年再次在全球最大型攝影比賽Sony世界攝影大獎中獲獎。

  世界有時真的可以很不公平,這位男拔萃畢業的港大建築師才32歲已擁有5個學位。當男拔萃、港大、劍橋畢業生,甚至建築師等名銜都包攬一身時,繼國家地理全球攝影比賽大獎後,Tugo早前又以福建漁村系列於Sony世界攝影大賽獲獎,並入圍美國國家地理旅行攝影大賽,作品更在倫敦和香港展出。晉身得獎攝影師行列,難得是這位天之驕子沒半點囂,Tugo叫人「葡萄」的又何止是這些……

  跟Tugo聊天講攝影,就似跟着矛盾去旅行。

  建築師是像科學家精密計算,又要有藝術家的大膽創新。Tugo攝影時講究構圖比例角度,但又不斷跟你灌輸:「要用artwork的方法表達landscape」。還沒進入他分享的攝影藝術世界,卻被其他有趣的事情吸引着,發現作品只要有他出現,他穿的那件Goretex風衣總是隨着中國天地的變化而時紅時綠。我記得的照片中,還有那件為某相機牌子拍攝廣告而穿上的墨綠風衣。沒錯,就是換個角度Shoot outside the box那件鴨屎綠。雖不至要做個「Pantone上身」的設計人,但我潛意識肯定是他故意安排。

  「我貪靚,去旅行選衫襯色跟風景配搭好重要。」

  Tugo回應來得坦白,也切合他對攝影美感的追求。

  時間回到2007年,那一年香港九龍皇帝駕崩,天星碼頭被拆,恆指衝破30000點,地球這邊角落天天有新聞,按天意行走自己的軌迹。當時Tugo已經大學畢業並在英國工作,趁機在歐洲旅行攝影。有時看似隨意的一個決定,卻成就了另一個人生。「我當時連普通話都不講,深圳也沒怎麼去過,甚至連回鄉證都不知道過期沒有,回港讀碩士時卻選擇到北京清華大學修讀建築系碩士交換課程。」如此出乎意料的舉動其實Tugo心中有數,「知道中國有好多好特別的風景和文化,但一直沒好好去explore!」沒搞過創作的人或許不會明白從Culture Shock帶來的養分。而聽來好像閱歷豐富的人生,其實當時Tugo不過得23歲。即是很多大學畢業生欠一身Grant Loan,又或者開始為了供「磚頭」而賣掉青春快樂和理想的黃金歲月。

  形而上的思想改變可以毫不着迹,卻為Tugo展開了漫長而又精彩的中國式旅行。由山西窰洞到平遙古城的中國古建築之旅,到雲南虎跳峽兩邊巨石「一瀉而下」的死裡逃生經歷,Tugo回想通通都是東方美學的啓蒙旅程。

  半年清華大學校園生活,可以想像,食慣麵包嘆慣咖啡有涼隨時可沖的生活會怎樣360度的改變。但Tugo說沒有任何去交流的香港學生說後悔,甚至都說那半年是人生最美好的回憶。回港工作,都市壓迫的生活倒讓Tugo反而更想抽離城市,而大自然就是最能遠離繁囂,特別是中國自然的風景。他漸漸養成無論公眾假期或年終大假都往大陸跑,指定的目標多是偏遠的西部如四川、雲南、青海,還有最愛的新疆。「偏遠的地方有種exotic的感覺,最喜歡是新疆。新疆有太多主題可以創作,南疆的異國風情讓人難忘,再過是帕米爾高原、塔什庫爾干、北疆又有喀納斯……」帕米爾高原、塔什富爾干、杏花村,在他口中如老銅、尖咀一般親切熟悉。跟我聊起2007年去新疆的經歷,他向我展示了當年在南疆喀什跟當地維吾爾族的合照,那時穿白汗衫的他剪了個陸軍裝,但靦腆的笑容真有點「太陽的後裔」,跟身邊四個維族笑得一樣開懷。

  他回憶說:「維吾爾族人熱情好客,任影唔嬲,沒有種族隔閡,與少數民族交流的感覺很奇妙」。還有另一張照片,那兩個他口中如今可能已成年的小女孩笑臉,還一直保存在他的腦海。

  2009年烏魯木齊發生騷亂,他刻意上載自己2007年到喀什與當地小朋友互動的攝影作品,是懷念?是平反?對新疆旅行跟當地人真摯交流的good old days,就是叫他念念不忘。

  始終相信,人的磁場或念力可以把很多有緣的事連在一起!去年他勇奪國家地理雜誌大獎自然組冠軍的作品就是出自新疆天山,冥冥中註定他與新疆的緣起不滅,西域在他心目中的份量,他更要證明:「以往見國家地理比賽得獎的很多是在外國取景,比如冰島、非洲。真的很想讓海外人知道中國也有世界級的風景!」

  本是同根生,無意區分,但香港人以拍攝內地風光獲得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獎項,意義非凡。

  Tugo的作品能夠脫穎而出,相信跟他的攝影角度不無關係。他分析自己新疆天山得獎作品像油畫,福建漁村像水墨畫。最近的Affordable Art Fair裡有畫廊主動跟Tugo合作,展出他的作品,迴響甚佳,證明Tugo的照片上升至「藝術品」的層次。

  創作思潮一發不可收拾。Tugo跟我分享他春節期間去四川色達佛學院的照片。我也見過不少攝影師鏡頭下的色達。但他的色達,活脫脫的極具「Tugo‘s風格」,我甚至開玩笑說色達要拍電影海報,直接找他罷了。

  「攝影可以好紀實亦可以好藝術,我的作品風格屬於後者。」Tugo對自己攝影風格的最佳演繹。

  看色達,其中一張紅色小屋靠光禿禿的山頭把畫面一分為二,密集與留白,張力十足;另一張以壓縮的小屋做襯托,前景是一對對望中的尼姑,同樣電影感十足,光是欣賞作品本身已勝過千言萬語。

  做得建築師去旅行自然特別關心建築。他甚至說:「中西方文化差異很大,單看宗教建築便能略知一二。比如西方的哥德式教堂鬥高,認為尖塔是與上帝接近的象徵,但看中國用來祭天的天壇,同樣與天溝通,卻是沒有頂蓋,四周更沒有其他建築,站在中央彷彿完全被天環抱,完全反映中西方的文化思想。」

  我硬要他去比較中西建築,他又發揮藝術家本色。

  「西方建築是一幅油畫,中國建築像卷畫。好像巴黎聖母院教堂等西方建築,精髓在外觀立面設計,容易從外部拍攝,但中國建築如中國園林、紫禁城,講求整個感覺與體驗,要用單一照片拍攝經典角度卻不容易。」連他都覺得難取景的話,可以有甚麼貼士給讀者?關鍵在於多注意細節位,比如斗拱等。

  接近十年的光影旅行,Tugo發現中國建築甚至環境也在漸漸改變。比如福建土樓九年前不用門票,也沒有觀光車;但現在通通「得個殼」。又如麗江古城已經商業化到不得了,當地納西族都不住在古城內。

  問題癥結是:「做旅遊發展要同時保育,如果旅遊發展過度保育又做不好,把所有當地人都趕走,旅遊本身意義也失去初衷!」

  因為關注保育,他希望利用攝影引起大家關注,Tugo說他一定要拍更多好照片,讓人知道中國仍有好多風光,除城市的污染霧霾外也有美麗一面,從而推動政府帶頭做改變。

  「你下一個旅程去哪裡『保育』?」我急不及待問。

  「稻城亞丁。」

  玩光線玩色彩,答案於我並不出奇,以Tugo獨特的角度肯定又有不少新畫面,我更好奇他到時穿的Goretex是甚麼顏色!

  Tugo真心話

  攝影風格:特別講求美感,注重線條、色彩、光線等元素,採用藝術性方法,突出景觀與人之間的互動。好像National Geographic及Sony得獎及入選的作品中,都脫離不了「人」的元素。峽谷中的小屋,竹竿下的漁民,為照片定了比例外更添了生命。人可以作為點綴,也可以輔助攝影師的創意。

  攝影小秘密:Tugo「首席鏡頭」是一支他認為女生一定不會用的白色Canon 28-300mm冷門鏡。雖然鏡頭重量如他口中「一路去旅行一路做gym」的感覺,但幸運鏡陪他走了很多地方,他的過半作品均出自這支冷門鏡,當中包括National Geographic得獎作品。說是他的攝影拍擋,應該不會誇張!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