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趣闻多
- 来源:文史博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7-30 14:26
韩愈19岁参加进士考试,连考3次,次次不中,到第4次才考中。别以为这下光明了,要成为公务员,吏部那里还要再考一次,韩愈又考3次,次次不中,考不上就走后门,给宰相写信,连续3封石沉大海,又登门拜访,3次上门次次被轰回来,走后门不行,回来接着考,32岁时,考上了。
唐朝人赵悰,多次参加考试都考不上,家里人讨厌他,也讨厌他老婆。有次家里搞聚会,请了戏班子来表演,人人都有座,唯独不给赵悰老婆设座。演出看到一半时,有人来报,说赵悰中进士了,家里人一听,迅速把赵悰老婆请进来,给她披上衣服,摆好凳子,然后继续看演出。
北宋宰相寇准不喜欢南方人,他当公务员考试主考官的时候,曾在一次考试中因为第一名是南方人,不满,便把第二名的北方人提为第一,并自豪地说,又为中原争得了一个状元!
欧阳修考试那天,遇到有个姓李的考生生病,趴在桌子上不动。欧阳修就把李考生拽起来,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同时还把自己的试卷传给那位考生看,让他参考。李考生就抄袭了欧阳修试卷的一半,结果李考生和欧阳修一起考中。李考生后来成为官员,找人专门做了欧阳修的塑像,放在家里供着。
宋朝秀才柳冕超级看重忌讳,考科举时从来听不得“落”或是与“落”同音的字,怕弄成“落第”。他自己也常把“安乐”说成“安康”,仆人们都跟着他这样说。考试完了后,老柳打发仆人去看榜,仆人回来后,老柳急忙问自己中了没有,仆人就回了一句:“秀才康了也。”
明朝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徐渭,考科举连战连败,郁闷之下自杀了9次,用利斧击破脑袋,用利锥刺破双耳,均自杀未遂。后来发狂要杀老婆,被逮进监牢关了7年。老了后没钱,只有一只狗做伴。
明朝人鲍无雄一生潦倒,怀才不遇,常常梦想能金榜题名。一天他在西湖喝醉酒后,忽然低头照见水中自己的身影,大声恸哭道:“大丈夫三十岁了还是这样的脑袋吗?”恨指没有官帽戴。
明末人邢昉很狂,他考试时的文章就写得超级狂。考官先是在试卷上批“太狂”,后来越看越窝火,直接把邢昉的试卷给扔了。邢昉不以为意,戏曰:“当官有什么好,人生在世,得一狂名就够了。”
明朝成化年间,浙江学政李贤在省试时微服私访,看到有两名考生在下棋,一考生甚至大言不惭地说:“用不着复习,上榜没问题。他李贤总不能出道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来刁难我们吧?”李贤无名火起,回去后真出了一个含有100个人名的怪题,即:“孔门七十二贤,贤贤何德?云台二十八将,将将何功?”结果没人能全部说明,李贤因此一个都不录取。
清人武某是个文盲,因左宗棠保举做了松江县令,在主持县考时,他把试题放在靴筒里,等到要公布考题时,却忘了考题在哪。监考官问他知不知道考题的内容,武某称只记得开头是个“马”字,监考官遍访“四书”中“马”字句,武某皆说不像,后来突然想到在靴筒,拿出一看,原来考题是——“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清道光某年,原拟定的状元是史求。道光帝一看名字,史求不就是“死囚”么,很不吉利,因此勾去不取。后看到二甲第九名戴长芬时,心头顿时一阵狂喜,立即提笔点为状元。因为大清朝天长第九(天长地久),戴戴(代代)兰芬,真是大吉大利。
唐朝人才辈出,但唐朝的《选举志》提出的选才标准是:一曰身,就是体貌丰伟;二曰言,就是言辞辩正;三曰书,就是楷法遒美;四曰判,就是文理优长。这四条标准,第一是看长相,第二是看语言表达能力,第三是看书法,最后才是看文章。诗人罗隐就为此吃了亏,他诗写得不错,但长相却让人不敢恭维,因此屡试不第。
北宋宣和六年(1124),各地到开封参加国考的人有几万人,政府任命60位考官,但考试时,签名簿上却有61个人名。主考官查来查去,发现不知怎么多了个叫宋应辰的人名,于是交代说:“宋,是我大宋国号,又叫应辰,就是顺应良辰吉日之意,这是老天爷提醒我们,这一届考试中有杰出人才呀,大家评卷时一定要注意。”结果,考官们对任何考生都不敢敷衍,所以这一年录取的进士较多。
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