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猫招招手
- 来源:37°女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猫咪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8-11 10:32
1
同事Max夫妇带着他们4岁的女儿Sarah来我家做客,她的注意力大多在我家的猫咪身上。
小猫野性未消,若你让它不爽,它必反击。Sarah紧紧抱住猫咪不松手,说:“我要和你做好朋友……”话音未落,猫拼命挣脱,返身就是一抓,Sarah白嫩的手指上立刻出现一道血印子。
随着Sarah放声大哭,我爸妈既心疼又自责,一边安慰Sarah,一边对猫连吼带喝,把它追打到另一个房间去了。
Max起身礼貌地制止了我父母对Sarah长吁短叹的抚慰,然后打开房门,把吓得不轻的猫咪放进客厅,轻轻地摸了摸它的头,说:“好了,没事的。”他对我父母说,“这不能怪猫,是Sarah没有找到与它相处的合适方式。”
我和Sarah妈妈一起给孩子的伤口消毒。Sarah妈妈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慌乱和担心,也没有给Sarah特别的关注和同情,她只是在处理伤口时给Sarah传达相关的事实描述和提醒:“Sarah,你的伤口不深,过几天就会好了,不用紧张害怕。现在,得用酒精给伤口消毒,你会感到疼,但只有这样才能杀菌并且让伤口更好地愈合,你要勇敢哦。”
我妈建议带孩子打预防针,但Max夫妇看了猫咪的疫苗记录,觉得没必要去打针。
2
猫咪被整个氛围弄得很不安,小心翼翼地在客厅里走来走去。Sarah的哭声减弱,已平静了不少,她有点胆怯地注视着猫,哽咽着问:“妈妈,猫咪是不是不喜欢我,不想跟我做好朋友?”
我正想告诉Sarah不是这样的,我们都喜欢她,话还未出口,就见Sarah妈妈走到女儿面前,紧紧地抱住Sarah不松手。Sarah觉得很不舒服,扭动着身子挣扎着推开妈妈,“妈妈,干嘛把我抱那么紧,我都要喘不过气了。”Sarah妈妈反问女儿:“是吗?你也觉得抱这么紧很不舒服,对吗?那你刚才那么使劲地搂抱猫咪,你觉得它享受吗?猫不能说话,只能努力逃跑或反抗了。”
Max接着说:“Sarah,你要想和小猫做朋友,就得了解猫的习性,尊重她的喜好和感受,找到让彼此都适宜的相处方式。”
Sarah听完,若有所思地看了猫咪好一会儿,接着向它招了招手:“你能原谅我吗?”
我告诉Sarah,猫咪不喜欢被人拉扯尾巴、揪耳朵或是紧紧抱住限制行动。Sarah点点头,接过我递给她的专门给猫咪吃的糖和零食,尝试去喂猫咪。猫咪吃着零食,Sarah就轻轻摸两下小猫的头,也不多摸,还自言自语地说:“我就在旁边看,不烦你。我吃糖的时候也最讨厌被人打扰了。”
3
现在拥有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欧洲,常看见遛狗散步的人们。家长领着孩子路遇别人的宠物,有些孩子见到狗或听到狗叫,会害怕;还有一些孩子却特别喜欢小动物,想去亲近。
一些中国家长过于保护孩子,见孩子怕狗,立马带着孩子躲得远远的;就算孩子想和狗玩,不少家长也会制止:“别过去,小心,它会咬人哦。”
而欧洲的家长在看到孩子因为狗叫声而胆怯时,则会试图讲解:“不要怕,狗狗叫并不是想伤害你,有时它们叫,是示好和打招呼;有时它们叫,是宣示它们的领域。从它们摇尾巴的方式和眼神就可以看出来。但如果你对着狗大叫大嚷乱跑,反而会引发它们的攻击。其实,狗是很可爱的,它可以跟我们当朋友。”
欧洲家长也不会刻意阻止孩子对动物亲近,而是教孩子怎么做才恰当,“你也觉得这只狗很可爱,对吗?但你可不能随便去打扰它。你应该先去问问它的主人,能不能摸它,怎么和它互动,这样才有礼貌。”
其实,欧洲家长的做法是试图帮助孩子建立一种对生命平等的珍视和尊重。有了尊重意识,首先保护的就是孩子自己。孩子若由于无知而对动物产生莫名的恐惧,留下心理上的阴影不说,还会给生活带来诸多限制。告诉孩子动物的习性及人与动物的相处模式,更能让孩子理性地认识动物的攻击性和亲切感,知道互动的界限在哪里,从而更懂得保护自己。
尊重和关爱生命,不是把人凌驾于动物、植物之上,而是平等地善待一切生灵。哪怕示好,哪怕照料,也要在了解别人的喜好和舒适范围后再行动,对人如此,对动物、对花草树木也该如此。
道理听起来很大,不过做起来却不难,从小处着手即可,从对待亲人的和善语气和耐心起步,从了解动物的脾性上心,也可以像小Sarah一样,赢得猫咪友谊的方式,就从向它招手问候开始。
(刘振摘自作者的新浪博客)
魏蔻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