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国宝”刘家祁的晚年生活

  75年前,8.6万中央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实施战略大转移,历经几番战火洗礼、岁月更迭,至今全国尚健在的老红军不过区区几十人,堪称红色“国宝”。

  而在红都瑞金,这样的“国宝”级人物仅存3位。其中二位深居简出,只有一位依然耳聪目明、高谈雄辩,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频频活跃在公众视线中——他就是98岁高龄的刘家祁老人。

  19 1 3年出生的刘家祁,1 3岁便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在1929年4月,年仅17岁的他参加了瑞金黄柏区(现黄柏乡)的武装暴动,后因骁勇善战被推选为瑞金县黄柏区少共区委书记。在中央苏区的几年里,刘家祁担任了瑞金县少共巡视员,并到党校学习。1934年9月,刘家祁加入罗炳辉领导的红九军团,被指派到红九军团三师工作团工作,不久随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路。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及直属部队8万多人开始长征。

  在老人的记忆里,长征开始的最初阶段,部队总是在不间歇的大小战斗中奔袭,让他最难忘的便是湘江战役。

  1934年11 月底,在湘江战役中,刘家祁身负重伤。“当时是前有拦截,后有追兵。我们的任务就是阻击敌兵,掩护中央纵队过江。”

  有一次与追兵交上了火,战斗整整打了两天两夜,刘家祁所在部队死伤过半,但国民党兵没能前进一步。越靠近湘江边,部队走得越慢,战斗打得越激烈,枪炮声震耳欲聋。前方过江受阻后,刘家祁所在部队在湖南宜章县一个村子外开会,忽然几架敌机飞来,接二连三投了好多炸弹,“当时想躲也来不及呀,也没有躲的地方。”一颗炸弹在他身边爆炸了,刘家祁的右腿被炸伤,当时就昏了过去。等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担架上,整条腿血肉模糊。这么重的伤,过江是不可能的了,部队到了一个叫田心铺的地方,组织上给了他几块银元,把他安置在当地一个老乡家里。可敌军查得严,老乡只好把他抬到深山密林中隐藏起来。冬天的山林阴郁寒冷,山风呼啸,刘家祁的伤口溃烂化脓,剧痛、饥饿、寒冷、孤独常常齐涌心头。

  “一定要活下去,等伤好了追上部队!”信念支撑着他的生命,强健的体魄抵抗着病菌的感染,刘家祁终于挺过来了。1936年,刚刚痊愈的刘家祁无意中获悉“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的消息,于是他立即返回瑞金,加入了陈毅领导下的当地游击队,接着被编入新四军。1937年,他回到瑞金与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1937年7月开始担任汀瑞县委黄柏地下区委书记,投身到游击战中。

  全国解放后,刘家祁先后在瑞金公安局、劳动局任职。他从不以长征干部而自傲,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多次被评为原赣州地区和瑞金县的先进工作者,直到1975年离休。

  离休30多年 他用红军精神教育后人

  离休3 0多年,刘家祁坚持用红军精神教育后人,尽管现在年事已高,但是他仍担任了瑞金城区6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每年他要到这些学校讲2次红军故事,这些学校开展诸如成人宣誓仪式、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等,只要他知道,便会“不请自来”。他说:“红军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要让红军精神扎根于一代代人民的心中。”

  义务到瑞金一些革命旧址当导游员、讲解员,或义务为到瑞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大中专院校学生讲革命故事,成为刘家祁日常生活的又一部分。2006年7月,正是酷暑难挡,来自九江庐山特殊教育学校的200多位学生来到瑞金,当校方向刘家祁介绍一些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吃苦精神差时,他就来到瑞金沙洲坝“二苏大”礼堂,为这些学生讲了近两个小时的革命故事,在场的不少学生感动得泪水汪汪。当校方拿出500元钱给刘家祁时,他说什么也不肯收。他说:“比起红军长征,我这点辛苦算不上什么。”

  长征精神接力 为国奉献不遗余力

  1980年,刘家祁的小儿子刘南生刚刚结束学业,就被父亲送到万里之外的新疆乌鲁木齐市,从事铁路工作。刘家祁说:“把儿子送到建设最前线,一是响应祖国号召,二是儿子专业对口,可以发挥所长。”

  “刚开始那阵, 要说不埋怨父亲,那是骗人的。”已在边疆工作生活20多年的刘南生已60多岁,“那时乌鲁木齐常常风沙漫天,一出门沙子打得眼睛生疼。”交通不便一度是开发和建设新疆地区的重大困难,刘南生常常要在严酷恶劣的环境下,前往铁路修筑最前线,打凿开挖,穿山引洞。刚来不久,他和同事一起接下了高难度的隧道穿越工程。在工程进入冲刺阶段的日子,由于担心发生隧道钻杆断裂事件会使工程毁于一旦,他晚上睡觉不敢关灯,生怕睡实了,丢了小命。其间也不是没动摇过,但刘南生还是硬着头皮留了下来。

  眨眼就过去20多年了,铁路早已如期修好开通。然而,刘南生的梦里仍会反复出现开挖隧道时钻头无法推进等情景,他笑称这是那段日子的“后遗症”。如今,他已爱上了乌鲁木齐,觉得这座城市异常美丽。他也在那里娶妻生子扎根了。刘南生始终认为,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支撑着他的就是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

  1994年,年仅18岁的刘春明高中毕业,来到市里的一家电线厂做起了拉线工。拉线是极为辛苦的,刚开始没两天,刘春明手上就磨出一块块血印,稍一碰触就疼痛至极,然而他还是坚持干了下来。刘春明先后到重庆拜访工程师,到上海进修电解学。由于他业务熟悉,干活精细,厂领导对他非常信任。对于每月300元的薪水,刘春明没有怨言。

  后来电线厂改制,刘春明下岗了,他先后在瑞金市的绵塘市场、农贸市场摆地摊,卖冷饮,沿街挑担叫卖豆腐脑,做社区钟点工,到工地搬运水泥,挑建筑材料等,吃了很多苦,受过很多冷眼。但自食其力让他体味到生活的幸福。2004年,刘春明开了一家百货文化用品小店。

  凭着诚信经营, 刘春明很快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赖。小店日渐兴旺,短短一年,刘春明就做起了文化用品的代理商。富裕后的刘春明仍不忘回报社会,他每年都要拿出一些钱来资助几名贫困学生。他说这是“长征接力”,要一直坚持下去。

  坚持运动是他的长寿秘诀年轻时, 刘家祁就热爱篮球、跑步等运动,随着年龄增长,运动场地逐渐由户外转向户内,但坚持运动的习惯从未改变。在获知自己被江西省推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候选人后,刘家祁老人运动的热情更高。2008年,刘家祁经过选拔,最终成为北京奥运会江西年龄最长的火炬手。

  刘家祁说:“因为从小喜欢运动,才有了强健的体魄,为后来长征时行军及负伤后康复打下了基础。”老人仍清晰地记得,75年前,时任瑞金县黄柏区少共区委书记的他,组织青年参加1933年5月30日中华苏维埃政府第一次赤色体育运动会的情形。“苏区的运动氛围很浓,平时区里也经常组织篮球、足球比赛,所以很多人踊跃报名参赛,”刘家祁回忆说,由于军事斗争需要,“五卅”赤色运动会上除了篮球、足球等比赛,刺枪、投弹等也必不可少。“锻炼工农阶级铁的筋骨,战胜一切敌人。”当年《“五卅”赤色运动会的总结》中记载的文字,印证了刘家祁的回忆。

  岁月无情,当年的许多战友陆续与世长辞,刘家祁却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得如一棵不老青松。每天在家中顶楼环形廊道上的运动是雷打不动的规律。清晨慢跑32圈,傍晚慢跑40圈,早晚各按摩脸部、头部半小时……耳不聋、眼不花、声音洪亮、思维清晰,陌生人或许很难相信,眼前的刘家祁老人已是9 8岁高龄。坚持运动是他的长寿秘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