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兵法 悟道管理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6-08-20 17:19

  近年来,笔者看了许多管理类的书籍,并参加了相关的培训课程,学会一些流程和方法,在工作过程中也积极地尝试实践。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催生了一些变化,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西方管理学应用在我们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也是有缺陷的,尤其是对于管理人员实行深层的企业文化理念相关工作时,经常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最近读老师的《品国学 悟管理》一书,结合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有如下心得体会与读者分享。

  运用国学 弥补管理误区

  根据公司惯例,半年度和年度要对下属进行评优。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会查看比对几位下属的绩效记录,并根据他们的工作成果进行对照评价,因为这个涉及对员工较为全面的评价,我总是希望能更加客观理性。但是,今年的半年度评优结果公布之后,部门经理就向我反映,部门里王某在日常工作中更努力,而且无论从工作成果还是工作态度都比获奖的李某更好一些。经过我的仔细观察,确实如此。反思我进行这次评优时的想法,误区在于我对李某的一次突发事件处理上,他在负问题来临时勇于承责,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让我印象深刻。

  《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句话:“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真正善于作战的人,都是战胜了容易战胜的敌人,甚至是战胜了已经失败的敌人。

  正如韩信在破赵的背水一战中,本来是没那么容易取胜的。他出井陉口之前,赵军的广武君向陈余献计说:“井陉道路狭窄,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程数百里,韩信运粮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您拨给我三万士兵,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不与他交战。他们向前不能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截断他们的粮草后,用不了十天,韩信的人头就能送到将军您的帐下。”但陈余不听。韩信得到谍报,陈余不用广武君的政策,才敢进兵。而后,韩信活捉广武君并委以重用,在广武君的襄助之下,又降服了燕国。从赵军方面来说,陈余不是败给了韩信,是败给了自己。用广武君的话说,他有虽有百战百胜之计,但是在不被采纳的那一刻就已经败了。

  “战胜而天下曰善”固然精彩,但并不是所有管理者都可以复制。韩信流传千古的背水一战其实是战胜了已经失败的赵军。真正善于作战的人,不是把敌人打败,而是在形势上已经占了上风,看到敌人的败局才开始作战。真正善于作战的人,并不会去冒险,因为他们会运筹帷幄趋利避害。梅尧臣注解《孙子兵法》这段时这样写:“大智不彰,大功不扬,见危胜易,何勇何智?”

  就像我当初评价下属王某的工作一样,觉得他在工作中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而忽略了他其实通过认真努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将很多工作难题在未形成的时候就化解了。而李某恰恰就是那个在危急时刻侥幸打赢了的“名将”,虽然危机发生后做了积极的补救,但是也给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中医讲:上医治未病。魏文侯曾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哪一位的医术最好?”扁鹊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又次之。”魏文侯说:“为何以你的名声最大呢?”扁鹊答:“我的长兄善于治未病,那时病人还不知道自己将要得病,所以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名气无法传扬出去。我的二哥为人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时就能药到病除,那时病人也不觉得有多痛苦,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也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时,病人痛苦万分,家人心急如焚,大家都看到我使重病者病情缓解或者治愈,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此我名闻天下。”

  通过扁鹊的这段描述,结合《孙子兵法》的内容,让我懂得对下属的工作要做出公正的评价:

  第一,不要只嘉奖关注危机时刻勇于脱颖而出的那些人,同时也要关注事态的起因和责任的轻重。一个人因为工作的疏漏和日常的不足,而导致出现危急的情况,此时站出来救火固然是责任的体现,但是也要评估损失,分析原因,亡羊补牢。而我们常常忽略的恰恰是那些能在日常工作中就未雨绸缪,甚至是能多想一点多做一点的员工,我们对他们的工作因为放心,也就减少了指导和建议,往往也就不能看到他工作的价值所在。

  第二,要懂得坚守专业的价值。回想马云在阿里上市时特别提到的初创团队,也就不难理解,如今的阿里高手如云,那几位初创人员虽然在技术上、管理上甚至眼界上都不如后来的人,但坚守本身的价值和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点滴,才是构筑起千亿王国的一块块砖石。正所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管理者很容易被创新者和变革者吸引眼球,但是如果没有深厚的实战经验积淀,没有对企业发展历程追随而来的感悟,很多决策就难免会纸上谈兵、眼高手低、水土不服。

  第三,很多工作需要时间去检验,甚至有些工作需要继任者才能看出长处和不足。比如公司曾经做过一个网站,直到当初负责网站建设的人辞职一年后,需要针对性进行网站优化,这才发现,网站的很多模块都是图片格式,根本不能更新。还有一些职业经理人,他们明明早就看出来公司出现的问题,一定要等着烂到谁也收拾不了才出手,就是怕别人看不到他的功劳。

  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具备更深刻的洞察力,具备见微知著的眼光,才能甄别工作成果的优秀与否,识别并留住真正的人才。

  认真学习 适当应用

  诚然,学习传统文化,从国学中学习管理是好事,但是当下却盛行一种不求甚解甚至片面偏颇的学习风气,只摘抄几句国学经典,脱离语境和场景,在任何场合都简单套用,就以为得到了国学的精髓,进行了管理创新。

  以《孙子兵法》为例,被人误读最多的有三处:一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二是《计篇》,“计”是计算衡量,不是诡道;三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人都想去知彼,不知道主要问题是不知己。

  置之死地而后“死”

  对于《孙子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句话,很多老板就想当然地以为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最大能动性。不考虑企业的资源配置是否齐备、制度流程支持是否完整,就贸然将员工放在危急的场合去“背水一战”,试图激发员工无穷斗志,结果不尽人意时,又责备员工没有勇气没有魄力没有能力,这就是生搬硬套学国学的典型做法。许多管理者其实曲解了韩信“背水一战”的战术意图。韩信把一万人布阵在水边,他们没有退路,就会殊死作战,就能战胜20万人。其实这只是表象,而现实情况是:再多打一会儿,一万人就被消灭殆尽了。或者对方高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大家一看敌我悬殊就缴械投降了。大家没注意的是,韩信当时还有两千骑兵,趁赵军倾巢而出突入赵军营寨,将赵军旗帜拔下来换成了汉军的旗帜,赵军回头一看营地都没了,两千人趁势掩杀回来,赵军大败。

  因此,决定胜负的应该是这两千骑兵。韩信征战多年,背水布阵也就用过这一次。企业管理也是如此,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情况进行布局,不能生搬硬套。此外,管理者要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只有像韩信那样用兵如神才能运用自如,正所谓“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计”是计算衡量,不是诡道

  读《孙子兵法》的人,多数都把阅读理解的重点放在36计,其实36计只是《孙子兵法》中的一小部分,其中的理念要结合全文的基础理念去应用,不能脱离全文的基调去片面理解。《孙子兵法》中最基础的理念在于一个“计”,而这个计并不是单纯的计策和诡道,而是计算衡量。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更要多计算衡量而少去算计诡道。多计算自己的资源是否充足,多衡量市场形势企业现状,尽可能少地运用诡道,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客户信赖,只有认真指导支持才能获得员工拥戴。在市场竞争中,也要对竞争对手留有余地,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合作共赢才是持久发展的王道。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要点是知己不是知彼

  《孙子兵法》:“故曰: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文意为:如果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那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不知彼而知己”,李筌的注解里举了淝水之战苻坚的案例,说苻坚只知道自己,不知道敌人。王猛临死时对苻坚说:“晋室虽然立于偏远江南,但承继正统。谢安、桓冲,都是伟人,不可征伐。我们内部的鲜卑、羌虏才是我们的仇敌,终会成为祸患,应该将他们除去,以利社稷。”王猛死后,苻坚并没有听从嘱托,而是挥师伐晋。又有人跟他说:“对方也有人才,谢安、桓冲都是人杰,不可轻敌。”苻坚说:“我以八州之众,士马百万,投鞭可断江水,何难之有?”淝水之战,苻坚大败,之后鲜卑、羌族反叛,苻坚最终被羌族首领姚苌杀害。苻坚之败,真的是知己而不知彼吗?非也,他的问题不在于不知彼,而在于不知己,或者说内部的不知彼。他的卧榻上,酣睡的都是仇敌。苻坚有巨大的性格弱点,就是对人太好,没原则地好。灭了他人之国,别人都是斩草除根,苻坚则是你只要投降,皇帝也可在我帐下做将军,胸怀大得没原则。所以淝水之战前,他已经犯了“知胜五道”里“上下同欲者胜”这一条。他的百万大军里,上下不同欲,那些降帝降将,心里想的是复国,而不是帮他统一天下。所以一喊退,都跑了。

  现实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有些领导者也经常会犯类似的错误,总费尽心思去研究同行、研究市场,总觉得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就可以改变公司管理现状,总觉得做出了完备的工作制度流程就能实现规范化管理。这就是典型的“只知彼不知己”。

  以上是我对《孙子兵法》在企业管理应用上的一点感悟,希望能给同行一点启示。

  文/邢鹏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