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企业文化做成行为艺术

  • 来源:人力资源
  • 关键字:企业文化,行为艺术
  • 发布时间:2016-09-24 14:28

  变味的企业文化

  有人将企业文化称为“颂歌”。颂歌源于宗教,在一些净化活动中,颂歌可以为人们扫除精神障碍,助人平静并集中注意力。好的企业文化恰似一曲颂歌,可以反复“演奏”,而员工们也乐于将其与人分享;但若企业文化变了调、走了样,不仅不值得推崇,甚至还会贻笑大方。以往,一些企业文化流于形式还仅限于贴在墙上摆样子,如今,一些企业文化却非要强人所难,要求员工“演”出来,硬是将企业文化做成了“行为艺术”,其害更甚于前者。为什么这么说?不妨来看两个事例。

  一次,笔者和朋友到餐馆吃饭,中途忽然听到餐馆门前传来敲锣打鼓声,起身望去,原来是到了餐馆服务人员的工间操时间。只见男服务员们都换上了唐僧师徒四人的扮相和服装,女服务员则身着东北花布褂。随着音乐声起,他们跳起了动感十足的舞蹈,男服务员时不时翻个筋斗,扮成猪八戒的男服务员还将一名女服务员扛在肩上,在众人的围观下,年轻的女服务员面红耳赤,当有人掏出手机拍摄时,她们下意识地低下头。从她们脸上,笔者分明看到了尴尬。

  这件事也让笔者联想到一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朋友刘先生,他所在公司的例会“规模”与这家餐馆实在有一拼。

  据刘先生说,公司每周一的例会就像是一场全体员工参与的“表演”,会议的开场白是固定不变的“亲爱的家人们早上好”,然后员工们要整齐划一地回答:“好!非常好!明天会更好!XX公司最好!”紧接着大家要一气呵成地说:“我们的经营理念是……”“我们的宗旨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的口号是……”刘先生对此很无奈:“你不跟着一起喊吧,老板就盯着你不放;你要是跟着一起喊吧,你说我四十多岁的人了是不是很滑稽?而且这种场面总是让我有种身陷传销组织的错觉。”

  类似的“企业文化”多见于保险、餐饮、酒店、培训、零售等行业中,笔者总结后发现,其表现形式与行为艺术相近,都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笔者将这种所谓的企业文化称为“行为文化”,其本质是一种伪文化,根本不具有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核。不客气地说,行为文化让员工们心累,不如弃之。

  四个特征“过滤”行为文化

  辨别企业文化与行为文化并不难。因为行为文化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首先,行为文化是企业伸手“拿来的”,缺乏创新和积累。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不能模仿的,只能借鉴和创新。可是,目前很多企业的文化却如出一辙,比如: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与某酒店的企业文化仿佛出自一个模子,换汤不换药,变的只是企业所在行业和公司规模大小。这种全盘照抄的企业文化没有丝毫创意可言,很容易被看穿。

  企业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企业从点滴做起,经历不同发展时期的积累和培育方能沉淀而成,不能随便“拿来”。在这一点上,Zappos公司的做法值得称道。Zappos人称“卖鞋的亚马逊”,其企业文化以“融合”为基础,坚持“将顾客放在中心”的理念,公司没有为作秀而设置的顾客服务团队,也没有接不通的客服电话,其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既贴心又实在。比如,在客户生日时送上鲜花,一位伴郎在朋友的婚礼上穿错了鞋,Zappos公司及时为其免费奉上合适的鞋子。那么,Zappos是怎样将企业文化传递到整个公司上下的呢?Zappos的新员工要接受七个星期的培训。为了确保留下的员工忠于公司,在培训开始一个星期后,凡是离开公司的人,都可以得到2000美元。据统计,只有2%-3%的人在一星期之后为了这2000美元辞职。这个做法为公司文化定下了基调。员工很快乐,员工也让顾客快乐。Zappos的这种快乐方法带来的就是顾客更忠诚,而且乐于分享他们的体验。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快乐的体验,这让Zappos的关注度和搜索热度同时提高。

  其次,行为文化表里不一,缺乏灵魂。笔者接触到一些企业,发现其企业文化多注重表面文章,内核却是空的、假的,其中行为文化的破坏力更是强大。它好似毒品一般,人一吸上立马精神抖擞,但药效过后就又是一片死气沉沉。此种症状,正与上述案例所述的情形一样——每次例会时大家都表现得热情高涨,但散会之后的工作氛围却是一片沉寂。

  另外,行为文化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打鸡血。那些动辄让员工唱《感恩的心》、喊口号、背文章、做体操、跳工间舞的“文化”,十之八九是行为文化。试想,这种形式若是用在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身上,还勉强算是激励员工努力奋进冲业绩,但如果连财务人员、技术人员、美工人员等也要被迫接受此等“训练洗脑”,不必怀疑,这就是赤裸裸的伪文化。难道程序员每天早上喊口号、唱几遍《感恩的心》真能带来灵感和创意吗?答案不言自明。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企业的灵魂。但那种“打鸡血”的伪文化徒有其表,又何来灵魂?

  再次,业绩是靠技巧和能力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依靠“打鸡血”或“灌鸡汤”得来的。“打鸡血”的目的不外乎两种:一是激励员工的工作士气,使之保持一种亢奋的工作状态;二是通过激励士气提高企业的整体业绩。说白了,就是为了提高团队业绩。但是,团队的业绩仅仅依靠“打鸡血”、“画大饼”能行得通吗?毋庸置疑,只有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回忆、共同的目标才是一个团队最好的精神黏合剂,这种打鸡血的行为文化根本不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

  最后,行为文化忽视员工的尊严。案例中的餐馆工间操颇有哗众取宠之嫌,说好听点是让员工做个减压游戏,说严重点,这种行为已经伤害了员工的自尊。笔者相信,员工们如果不是看在“工资”的面子上,是不会心甘情愿去做的。

  虽然行为文化多出现于餐饮、美容美发、化妆品销售、房地产销售、中介、保险等低学历服务行业,但是老板们千万别拿服务人员“开涮”。人都是有尊严的,要想让员工建立对企业的认同感,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真诚和尊重。

  在喧嚣的商业环境中,正确的企业精神和信条可以让员工们凝神细听并贯彻执行,企业在打造自己的文化时,当少一些急功近利之心,让员工在感受到尊重、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还能帮助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这才是企业文化的正道。

  文/李德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