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分析应用引爆BI的颠覆性转变
-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业务分析,BI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1-16 09:57
最近,业务分析应用(BAA)、业务分析(BA)、业务分析优化(BAO)等一系列概念相继推出,反映出了BI(商业智能)的项目实施、概念、应用等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业务分析?它和原来的BI有何区别?本文从BI发展历史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为什么会出现业务分析,BI 和业务分析之间的区别和关联,业务分析的出现会给BI 带来哪些变化,以及业务分析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等。
用户需要产品而非工具
传统的BI 是指分析展现的工具,包括报表、即席查询、OLAP(联机分析处理)分析和深层次的分析(数据挖掘)等。BI 主要是利用一些分析的工具,将数据转换成信息。为了进行数据迁移、抽取、加载和数据质量控制,BI 相关的数据仓库的概念产生了。
由于BI 是工具,所以BI 项目大部分是由企业的信息部门主导,而且BI项目的实施方法论也是从客户的需求做起。传统BI实施方法论非常复杂,这让企业用户非常头疼。
企业利用BI 工具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业务分析和决策支持,因此企业在实施BI项目时,要面临企业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企业的各个不同层次关心的问题都是哪些。传统的BI 项目需要进行大量的实施,往往首先要请咨询公司到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了解企业的需求,设计分析主题、KPI、固定报表和分析报表。然后再设计数据模型,并设计系统的架构和数据抽取、清洗、加载的方案。经过了这些复杂的过程,项目才可以开始实施。换言之,传统的BI项目,需要企业将大量的精力放到需求分析上。
做完需求分析,完成了项目实施后,项目就进入到试运行阶段。在很多情况下,试运行阶段,公司的决策层往往会对项目实施的结果不满意,认为分析的内容不是自己需要的,而且结果和现实是不相符的。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BI 关注的焦点是过去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一般考虑的是对过去的分析,因而其实时性是远远不够的。
通常情况下,传统BI项目由企业的IT部门和咨询服务公司合作完成,将他们需要分析的问题做成固定的静态报表或可以钻取的OLAP分析报表,分发给业务部门或者输入固化的分析应用系统。业务部门通过浏览这些分析的报表发现问题,然后让信息部门帮助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有时他们可以从分析应用系统中利用固化的OLAP分析查找原因。
5大因素催生业务分析应用
随着BI应用的不断普及,我们发现用户在应用BI时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第一袁企业需要的是分析应用内容袁而非工具
如果采用传统BI 的项目实施方法,当BI 软件供应商向有计划应用BI 的企业的管理层汇报时,企业管理层最关心的往往是供应商曾经给哪些同行业的大公司实施过BI项目,这些公司都做了哪些应用,这些公司关心哪些KPI,以及分析哪些相关的内容。但是,一般的BI软件供应商往往提供的都是工具,而项目的实施工作是由合作伙伴完成的,所以他们了解到客户到底在BI项目中做了什么,也很难拿到客户分析应用的结果。加上实施合作伙伴往往都和客户签过保密协议,不能将所做的系统或者分析内容展现给其他客户。因此,供应商只能给有意向采购BI 软件的企业管理层讲解实施方法论,而企业管理层需要的却是分析应用产品。第二袁传统BI 项目实施难度高
由于对企业的业务和需求了解不够,而且项目实施人员往往是一些技术专家,所以实施人员往往不了解企业高管层需要BI来做什么。即使实施人员做了企业高管层访谈,但由于实施人员和企业高管层关心的问题不同,或者实施人员使用的是技术语言,管理层听不懂,导致实施人员对企业高管层的需求把握不到位,所以实施人员做出来的分析应用和KPI往往不是管理层所关心的。其结果是,实施人员不得不在试运行阶段对需求进行大量的调整,导致项目延期,甚至不成功。值得强调的是,需求的改变,将导致数据模型的重新设计,导致前期实施工作前功尽弃。
第三袁企业希望了解最佳实践
咨询服务公司做过不少BI实施项目,积累不少经验,可是厂商很难得到企业用户的实际应用信息。BI 供应商在为企业进行演示,让客户了解BI 时,所使用的指标不一定是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加之演示的内容仅仅是一些界面,而不是整个行业的真正应用,企业很难通过演示来了解BI。
第四袁项目实施周期太长
尽管咨询服务公司不缺少经验,但是他们对每个客户都要进行调研,重新设计数据模型和应用,这导致BI项目实施时间比较长,一般来说至少需要数月时间。
第五袁BI项目实施的成本过高
企业在BI 项目时,不但需要购买硬件、软件工具,还需要做大量的实施、维护工作,通常成本比较高,项目实施的风险也比较大。
由于以上的原因,企业非常希望拥有一个能够满足企业大部分商业智能应用需求的行业BI 分析产品,而不是一套工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业务分析应用应运而生。
业务分析应用8大特点
SAP最近推出了应用于6 个行业9个业务分析应用产品,主要是利用SAPBusinessObjects的BI产品,包括实时数据抽取、清洗、加载的工具,利用SAP 38 年来的行业经验,和合作伙伴以及行业专家一起完成的产品,封装全球分析的标准,为企业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分析产品,产品不仅仅包括业务分析的行业应用,还包括行业的预算和合并报表的标准应用,相信会给企业绩效管理、风险防范、预算和合并报表带来极大的效益。
从SAP 的业务分析应用产品系列来看,业务分析应用软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业务分析应用产品是利用BI 的工具实现的行业应用分析产品遥SAP的业务分析应用产品系列将业界领先的BI工具,以及SAP 行业应用专家、SAP 合作伙伴和行业专家的实施经验整合在一起,帮助企业实现所在行业的KPI对标、分析报表、事先的预测、事中的预警和研究,以及事后的分析等功能,将企业的科学战略制定和执行完全结合起来。
2.业务分析应用是面向业务部门的应用袁从而不需要再讨论是用什么工具做成的袁只需将关注点放到应用能否满足企业的决策分析需求上遥值得一提的是,该应用中的工具可以单独提供给业务部门做进一步的分析应用。
3. 业务分析应用将对BI 项目的实施方法论做出颠覆性的改变遥分析应用产品降低了BI咨询服务公司的门槛,却能满足企业80%左右的商业智能需求。此时,咨询服务公司主要功能是对产品外客户需求进行调研,利用产品中的参数配置和小部分开发,完成整个项目。
4.业务分析应用可以做到交互式的分析讨论和互动遥企业中的不同部门、上下级对同一个指标或者行动可以交互式进行讨论,从而实现一致的决策。
5. 业务分析应用产品具有完整的行业应用数据模型尧语义层设计尧分析应用指标袁以及行业对标遥
6. SAP 的业务分析应用产品不但可以从SAP的商务套件中获得数据袁而且可以支持任何第三方的应用系统遥
7. 业务分析应用产品是按照角色配置的遥
8. 业务分析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实时决策支持袁实时预警遥比如说,SAP 业务分析应用产品采取了EII 技术和内存计算技术,从而使得系统信息更加实时。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企业购买了BI 分析应用,其中应该包含工具。但是,如果企业已经购买了BI 的分析工具,还需要获取进一步的分析内容,为了降低实施应用成本,也可以直接购买分析内容来实现项目的实施。
如果企业的BI 系统主要是给分析师使用的,那么BI的工具,如OLAP 分析、数据挖掘工具还是非常有用的。
总而言之,业务分析应用将会成为BI发展的一个新热点,但是这需要大量的行业专家和最佳实践来支撑。此外,企业用户要成为企业业务分析应用、企业绩效管理的专家,而不是技术的专家。技术是为应用服务的,所以拿来就可以应用的产品应该是发展的方向。
……
那么,到底什么是业务分析?它和原来的BI有何区别?本文从BI发展历史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为什么会出现业务分析,BI 和业务分析之间的区别和关联,业务分析的出现会给BI 带来哪些变化,以及业务分析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效益等。
用户需要产品而非工具
传统的BI 是指分析展现的工具,包括报表、即席查询、OLAP(联机分析处理)分析和深层次的分析(数据挖掘)等。BI 主要是利用一些分析的工具,将数据转换成信息。为了进行数据迁移、抽取、加载和数据质量控制,BI 相关的数据仓库的概念产生了。
由于BI 是工具,所以BI 项目大部分是由企业的信息部门主导,而且BI项目的实施方法论也是从客户的需求做起。传统BI实施方法论非常复杂,这让企业用户非常头疼。
企业利用BI 工具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业务分析和决策支持,因此企业在实施BI项目时,要面临企业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以及企业的各个不同层次关心的问题都是哪些。传统的BI 项目需要进行大量的实施,往往首先要请咨询公司到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了解企业的需求,设计分析主题、KPI、固定报表和分析报表。然后再设计数据模型,并设计系统的架构和数据抽取、清洗、加载的方案。经过了这些复杂的过程,项目才可以开始实施。换言之,传统的BI项目,需要企业将大量的精力放到需求分析上。
做完需求分析,完成了项目实施后,项目就进入到试运行阶段。在很多情况下,试运行阶段,公司的决策层往往会对项目实施的结果不满意,认为分析的内容不是自己需要的,而且结果和现实是不相符的。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BI 关注的焦点是过去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一般考虑的是对过去的分析,因而其实时性是远远不够的。
通常情况下,传统BI项目由企业的IT部门和咨询服务公司合作完成,将他们需要分析的问题做成固定的静态报表或可以钻取的OLAP分析报表,分发给业务部门或者输入固化的分析应用系统。业务部门通过浏览这些分析的报表发现问题,然后让信息部门帮助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有时他们可以从分析应用系统中利用固化的OLAP分析查找原因。
5大因素催生业务分析应用
随着BI应用的不断普及,我们发现用户在应用BI时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第一袁企业需要的是分析应用内容袁而非工具
如果采用传统BI 的项目实施方法,当BI 软件供应商向有计划应用BI 的企业的管理层汇报时,企业管理层最关心的往往是供应商曾经给哪些同行业的大公司实施过BI项目,这些公司都做了哪些应用,这些公司关心哪些KPI,以及分析哪些相关的内容。但是,一般的BI软件供应商往往提供的都是工具,而项目的实施工作是由合作伙伴完成的,所以他们了解到客户到底在BI项目中做了什么,也很难拿到客户分析应用的结果。加上实施合作伙伴往往都和客户签过保密协议,不能将所做的系统或者分析内容展现给其他客户。因此,供应商只能给有意向采购BI 软件的企业管理层讲解实施方法论,而企业管理层需要的却是分析应用产品。第二袁传统BI 项目实施难度高
由于对企业的业务和需求了解不够,而且项目实施人员往往是一些技术专家,所以实施人员往往不了解企业高管层需要BI来做什么。即使实施人员做了企业高管层访谈,但由于实施人员和企业高管层关心的问题不同,或者实施人员使用的是技术语言,管理层听不懂,导致实施人员对企业高管层的需求把握不到位,所以实施人员做出来的分析应用和KPI往往不是管理层所关心的。其结果是,实施人员不得不在试运行阶段对需求进行大量的调整,导致项目延期,甚至不成功。值得强调的是,需求的改变,将导致数据模型的重新设计,导致前期实施工作前功尽弃。
第三袁企业希望了解最佳实践
咨询服务公司做过不少BI实施项目,积累不少经验,可是厂商很难得到企业用户的实际应用信息。BI 供应商在为企业进行演示,让客户了解BI 时,所使用的指标不一定是该企业所在行业的,加之演示的内容仅仅是一些界面,而不是整个行业的真正应用,企业很难通过演示来了解BI。
第四袁项目实施周期太长
尽管咨询服务公司不缺少经验,但是他们对每个客户都要进行调研,重新设计数据模型和应用,这导致BI项目实施时间比较长,一般来说至少需要数月时间。
第五袁BI项目实施的成本过高
企业在BI 项目时,不但需要购买硬件、软件工具,还需要做大量的实施、维护工作,通常成本比较高,项目实施的风险也比较大。
由于以上的原因,企业非常希望拥有一个能够满足企业大部分商业智能应用需求的行业BI 分析产品,而不是一套工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业务分析应用应运而生。
业务分析应用8大特点
SAP最近推出了应用于6 个行业9个业务分析应用产品,主要是利用SAPBusinessObjects的BI产品,包括实时数据抽取、清洗、加载的工具,利用SAP 38 年来的行业经验,和合作伙伴以及行业专家一起完成的产品,封装全球分析的标准,为企业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分析产品,产品不仅仅包括业务分析的行业应用,还包括行业的预算和合并报表的标准应用,相信会给企业绩效管理、风险防范、预算和合并报表带来极大的效益。
从SAP 的业务分析应用产品系列来看,业务分析应用软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业务分析应用产品是利用BI 的工具实现的行业应用分析产品遥SAP的业务分析应用产品系列将业界领先的BI工具,以及SAP 行业应用专家、SAP 合作伙伴和行业专家的实施经验整合在一起,帮助企业实现所在行业的KPI对标、分析报表、事先的预测、事中的预警和研究,以及事后的分析等功能,将企业的科学战略制定和执行完全结合起来。
2.业务分析应用是面向业务部门的应用袁从而不需要再讨论是用什么工具做成的袁只需将关注点放到应用能否满足企业的决策分析需求上遥值得一提的是,该应用中的工具可以单独提供给业务部门做进一步的分析应用。
3. 业务分析应用将对BI 项目的实施方法论做出颠覆性的改变遥分析应用产品降低了BI咨询服务公司的门槛,却能满足企业80%左右的商业智能需求。此时,咨询服务公司主要功能是对产品外客户需求进行调研,利用产品中的参数配置和小部分开发,完成整个项目。
4.业务分析应用可以做到交互式的分析讨论和互动遥企业中的不同部门、上下级对同一个指标或者行动可以交互式进行讨论,从而实现一致的决策。
5. 业务分析应用产品具有完整的行业应用数据模型尧语义层设计尧分析应用指标袁以及行业对标遥
6. SAP 的业务分析应用产品不但可以从SAP的商务套件中获得数据袁而且可以支持任何第三方的应用系统遥
7. 业务分析应用产品是按照角色配置的遥
8. 业务分析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实时决策支持袁实时预警遥比如说,SAP 业务分析应用产品采取了EII 技术和内存计算技术,从而使得系统信息更加实时。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企业购买了BI 分析应用,其中应该包含工具。但是,如果企业已经购买了BI 的分析工具,还需要获取进一步的分析内容,为了降低实施应用成本,也可以直接购买分析内容来实现项目的实施。
如果企业的BI 系统主要是给分析师使用的,那么BI的工具,如OLAP 分析、数据挖掘工具还是非常有用的。
总而言之,业务分析应用将会成为BI发展的一个新热点,但是这需要大量的行业专家和最佳实践来支撑。此外,企业用户要成为企业业务分析应用、企业绩效管理的专家,而不是技术的专家。技术是为应用服务的,所以拿来就可以应用的产品应该是发展的方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