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赔着小心的醇亲王

  • 来源:幸福家庭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6-10-28 14:20

  晚清最有权势的人是西太后,西太后是咸丰皇帝奕詝的贵妃,因为生了儿子,儿子继承了皇位,才得封太后的。奕詝的兄弟之中,她用得最多的当属老六恭亲王奕訢,而最亲近的则是老七醇亲王奕譞。西太后干掉肃顺为首的“辅政八大臣”,两个王爷都出了大力,奕訢手握重兵,居中调遣,而奕譞则亲自带人埋伏,在扶灵回京的路上,抓了这八个人。

  七爷干这事儿,就是泄泄私愤而已,而六爷则是想趁机掌权,当然,很快西太后就让他梦醒了。老七一直为西太后所看好,先是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让七爷成为自己的妹夫;然后,又在自己的亲儿子同治皇帝载淳突然死亡之后,把醇亲王年仅四岁的二子载湉(长子已夭折)过继过来,作为自己的养子入继大统。

  这样亲上加亲的关系,使得醇王府跟宫里走动频繁。但凡有点什么好吃的,西太后都会叫人送到王府里去。七爷的头衔,也越加显贵。同治时代,就由醇郡王变成醇亲王,主管神机营。到了光绪时代,则变成了世袭罔替,再加亲王双俸,进了军机处,主掌海军衙门。

  但是,醇亲王奕譞自己却在滔滔富贵面前神经紧张、战战兢兢,每时每刻都赔着小心。奕譞家中案头上摆着敧器,这种玩意儿,所谓“满则倾,虚则依,中则正”,暗示做人要低调、谦和。这个敧器,后来他孙子溥仪做皇帝,在自己的寝宫里也摆了一个,现在人们进故宫参观,还能看见。其实,如果早知道西太后这么厉害,奕譞也许根本就不会娶这个女人的妹妹当老婆。当然,他更不乐意自己的儿子进宫做皇帝,在听闻这个消息时,他当即吓得昏了过去。

  醇亲王一点都不傻,只是没有多大的野心。从平时的接触里,从老六的遭遇中,他早就体会到了这个大姨姐的厉害。连聪明伶俐的老六都不是对手,他就更没有心气儿跟这个女人较劲了。西太后每次赐给他的恩典,他都要再三辞谢,封了亲王要辞,“世袭罔替”要辞,食亲王双俸要辞,赏他准许跟皇帝一样乘杏黄色的轿子,他还是辞。辞不掉,终身也不敢试一试。

  根本没想做“周公”的他,却稀里糊涂做了皇帝的父亲,这事儿非同小可。作为至亲,他当然知道大姨姐的安排,是为了自家继续掌权。他这个皇帝本生父,瓜田李下,嫌疑大了。所以,载湉做了皇帝,西太后第一个要防范的,就是他这个皇帝的本生父。尽管他老实本分,为人厚道,不沾惹权力,也不贪图富贵,但是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呢,古来围绕皇位演出的血剧还少吗?

  为了让西太后放心,醇亲王在光绪即位之后,上了一道言辞恳切的折子,说自己重病,要求退休,“为天地容一虚靡爵位之人,为宣宗成皇帝(道光)留一庸钝无才之子。”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西太后看了真是高兴,但是,辞呈不准。不仅不准,后来还给他主管海军衙门。醇亲王奕譞,倒也尽心尽力,好好干他的差事。但不是好好干海军,而是借海军的名义修颐和园。修的时候,挂了一个牌子,满洲贵胄水师学堂,其实这个学堂的师生,就是伺候老佛爷玩水的。

  这样一来,挖昆明湖什么的就堂堂正正了。在主管海军衙门时,七王爷唯一的一次巡视北洋海军,西太后还把身边的首领太监李莲英给派去了,说是好好伺候王爷。醇亲王府也太监成群,用得着劳动李大总管吗?反正西太后说需要,就是需要。醇亲王倒也心知肚明,李莲英奉承王爷,王爷一点不落地奉承回去,还有富余。有个御史看不下去了,上了一个弹章,说李莲英越轨,不尊礼法。西太后要七王爷证实,七爷乖得很,一口否认,说李总管规矩得很,不能再规矩了。于是,上弹章的御史朱一新丢了饭碗,回南方老家吃老米去了。

  光绪大婚,在娶了西太后指定的她亲弟弟的丑八怪女儿之后,按清朝的规矩,皇帝该亲政了。这时,醇亲王出来,领头恳请西太后再训政几年。西太后虽然没有答应,但是,大权并没有放。到了这个时候,七王爷终于扛不住了,在50岁时咽了气,结束了他战战兢兢的一生。他死后,醇亲王府的正堂上,依旧悬挂着他亲手写的家训: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少,产也少,后来子孙祸也少,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

  还别说,七王爷的后人,到了溥字辈的第三代,又做了一回皇帝,儿子载沣还做了摄政王,但是,聚敛贪腐的毛病还真的没有。能得到这样的富贵,归根结底,是西太后任人唯亲,挑皇帝,只从跟她有亲戚关系的宗室里找。这里头,七爷的谨小慎微,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因素。

  (摘自《凤凰周刊》2016年12期)

  文/张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